跳至內容

主題:社會學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學主題

社會網絡圖
社會學(英語:Sociology)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研究社會學科。社會學使用各種研究方法進行實證調查批判分析,以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活動知識體系,並會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目標。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社會學層級的機構或人際互動,至宏觀社會學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社會學的本體有社會中的個人、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社會問題社會控制,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醫療護理軍事刑事制度、網際網路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一類的課題。另一方面,社會科學方法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詮釋性哲學性的社會研究模式。然而,自20世紀末起的科技浪潮,也為社會學帶來了嶄新的數學化計算分析技術,例如個體為本模型社交網路。因其興起的歷史背景,社會學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現代性社會中的各種生活實態,或是當代社會如何形成演進以至今日的過程,不但注重描述現況,也不忽略社會變遷。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樣的組織、企業工廠等經濟體、城市、市場、政黨、國家、文化、媒體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而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一些具有社會性的社會事實。雖然「社會性」的定義在不同學派之間仍有爭執,但社會事實外在於個人,且對個人的行為跟認知有影響,這一點是大致上為社會學者所共同接受的。
更多關於社會學……

刷新


特色條目

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是一件美國歷史上非常重要、具有指標意義的訴訟案。該案於1954年5月17日由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決定,判決種族隔離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平等,因此原告與被告雙方所爭執之「黑人白人學童不得進入同一所學校就讀」種族隔離法律必須排除「隔離但平等」先例的適用,因此種族隔離的法律因為剝奪了黑人學童的入學權利而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所保障的同等保護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也因此案邁進一大步,此後數年美國社會的種族融合英語Racial integration等社會變遷方興未艾。
更多關於「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


特色圖片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
作者:Anonymous

法國大革命(法語:Révolution française,1789年-1799年)是一段法國激進的社會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傳統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被自由、平等、博愛(法語: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等新原則推翻。現代社會在法國革命中拉開帷幕,現代共和制、自由民主思想是此次革命的標誌性產物。它不僅改變政府體制,也廢除了舊的社會形式。

更多關於法國大革命……

維基專題


社會學家

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20日)是一位美國社會學理論家,第73任美國社會學會英語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理事長,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代表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精神病院》和《污名: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高夫曼的理論深刻影響符號互動論的發展,開展擬劇論的研究途徑。總體而言,高夫曼的研究興趣包括日常生活社會學、社會關係社會建構主義、社會組織(框架)、社會污名全控機構等。

高夫曼曾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社會學家」。200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指南》(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Guide)將高夫曼列為著作最常被引用的人文學者或社會科學家第6名,低於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紀登斯,高於德國社會學家尤爾根·哈伯馬斯

更多關於「厄文·高夫曼」……

分類

歡迎參與

Things you can do

相關主題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