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病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屬於負鏈RNA病毒,可感染脊椎動物,造成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正是正黏液病毒科的一員,屬於負鏈RNA病毒。正黏液病毒科可分為七屬病毒,其中四屬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A型、B型、C型與D型,另外三數為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屬托高土病毒屬英语ThogotovirusQuaranjavirus英语Quaranja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馬、豬及禽類,其中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等哺乳類及鳥類B型流感病毒僅可感染人類與鳍足类(如海豹);C型流感病毒僅感染人與豬,造成之病害較少;D型流感病毒則僅感染豬與牛,不感染人類。A型及B型流感病毒之感染力非常強,傳播速度非常快,可以稱之為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感染範圍遍及世界各大洲。水禽類,尤其是候鳥,為各不同血清型病毒之帶原者及病毒重組之動物。另三個屬中,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則感染鮭魚,托高土病毒與Quaranjavirus感染包括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在內的多種動物。

病毒感染

H
H

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是一種由EB病毒造成的傳染病。大部分人是在孩童時期被感染,當時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罹患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在青壯年族群會造成發燒、喉嚨痛、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及疲倦感。大部分人會在兩到四週後痊癒,然而疲倦感會持續數月。肝臟脾臟也會腫大,在1%案例中會造成脾臟破裂英语Splenic injury

EB病毒又稱為人類皰疹病毒4,是皰疹病毒家族成員之一。除了EB病毒外還有一些其他病毒會造成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此疾病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播,但也可能經由精液血液傳播。主要傳播的原因可能像是共用杯子或是牙刷造成。罹病者在出現症狀前幾周就有傳染力。主要診斷方式是經由觀察臨床症狀及血液抗體檢查。另外典型的診斷方式是血液中淋巴球的增加英语Lymphocytosis,其中有1成是非典型淋巴球(活化型淋巴球)。嗜異性抗體測試英语Heterophile antibody test的準確性低,所以現在較不推薦使用。

EB病毒目前並沒有疫苗。預防此疾病的方式是不共用個人物品或是親密接觸被感染者。患者多半會自己康復。建議多喝水及充足的睡眠,可使用止痛藥物像是普拿疼(乙醯胺酚)或是布洛芬

已開發國家中,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主要影響15到24歲的民眾。在開發中世界中的民眾則常在孩童時期感染,症狀多較輕微。16到20歲的年輕人喉痛中,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占了百分之八。美國每年每10萬人中約有45人會得到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百分之95的成人曾被EB病毒感染此疾病不分季節,全年流行。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首先在1920年被描述,在口語中被稱為接吻病。

疫情

1889–1890年流感大流行又称俄国流感,是指于1889年爆发的一次流感大流行。最主要的一波疫情发生于1889年-1890年,此后1890年-1892年又发生了两波较大规模的疫情。此次大流行共造成了全球约1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最严重的疫情之一。

1889年5月,该病最早在俄罗斯帝国位于中亚地区的布哈拉被发现,与此同时加拿大格林兰岛等地也有疫情报告。俄国当地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加重了疫情。1889年10月,该流感传播到了圣彼得堡莫斯科,并沿着铁路线传播到了欧洲大陆。1890年初,流感传播到了美国纽约波士顿等地相继爆发疫情,共造成约13000名美国人死亡。

俄国流感的致病病原不明确,有研究认为是H2N2流感病毒英语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2N2,有研究认为是H3N8流感病毒英语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3N8,也人认为是人類冠狀病毒OC43造成,而非流感病毒所致。

精選圖片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IV budding from lymphocytes

HIV-1病毒從淋巴球中脫出。

圖片出處:C. Goldsmith (1984)

語錄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语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语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英语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语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傳記

霍华德·马丁·特明(Howard Martin Temin,1934年-1994年)是美国遗传学家。1970年代他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逆转录酶,由于发现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与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一起获得197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過事實上特明聘僱的博士後研究員水谷哲(Satoshi Mizutani)才是發現逆转录酶的論文第一作者。此事成為著名的諾貝爾獎爭議之一。

防治

保持社交距離是一种試图阻止传染病传播或降低其速度的非药物性感染控制英语infection control措施,其目的为减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间的接触,并借此使疾病的传播途径、致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降到最低。当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接触(咳嗽或喷嚏)、包括性接触在内的直接身体接触、间接身体接触(比如: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如染菌物英语fomite)或空气传染(这样的微生物可以在空气中生存较长时间)来传播时,保持社交距離是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不过,如果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或蚊子等昆虫载体传播,且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频率很低,那么保持社交距離可能就不那么有效。保持社交距離的缺点包括孤独生产率降低和失去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其他好处。早在公元前數百年,《希伯來聖經》就有提及保持社交距離的概念,要求患病的人「獨居營外」。历史上,人们在明白麻风病等传染病的传染方式,并发明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前,会利用麻风病疗养院检疫站对病人保持社交距離,以阻止传染病传播。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畫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