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知識問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裏是解答任何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問題的地方,就像圖書館的詢問處,或者問答網站之類的服務。提出問題之前,請先在右方搜尋現有條目。發問前,請留意以下重要事項:

  • 請在主題欄簡明扼要地寫出問題主旨不要使用如「新問題」等無意義的文字。
  • 請勿公開姓名、地理地址、電話、電子郵箱地址等聯絡資訊。我們通常只在此頁回應,並不利用電郵或電話等私下回應。
  • 有關維基百科計劃的問題,請往互助客棧相關頁面詢問。
  • 請勿在此頁宣揚個人主張就某個議題發起討論,此頁面僅回答個人不懂的問題。
  • 請勿在此頁反覆提出相似的問題、尋求代做功課、徵求醫療建議法律意見


請注重禮儀、遵守方針與指引,留言後請務必簽名(點擊 或在留言後打 ~~~~)。

發表前請先搜尋存檔,參考舊討論中的內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有無辦法只用筆算比較197!與10^368的大小? 2 2 Shyangs 2024-12-26 10:19
2 黎巴嫩尋呼機爆炸案發生後卻有部分iPhone/iPad等蘋果品牌設備用戶聽說到爆炸傳聞及陰謀論是啥原因? 2 2 YFdyh000 2024-12-23 03:57
3 WP:動態熱門,昨天為什麼賴建安排第一 3 3 草木葳蕤 2024-12-25 18:04
4 幾個問題 3 3 YFdyh000 2024-12-23 18:50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有無辦法只用筆算比較197!與10^368的大小?

[編輯]

請問有無辦法只用筆算比較197!與10368的大小?---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12月21日 (六) 08:52 (UTC)[回覆]

史特靈公式。--Shyangs留言2024年12月26日 (四) 02:19 (UTC)[回覆]

黎巴嫩尋呼機爆炸案發生後卻有部分iPhone/iPad等蘋果品牌設備用戶聽說到爆炸傳聞及陰謀論是啥原因?

[編輯]

黎巴嫩尋呼機爆炸案發生以來,已經得知會有部分iPhone/iPad等蘋果品牌設備用戶聽說過爆炸傳聞及陰謀論,特別是一些政治立場較為保守的父母及親戚會收到並轉發此傳聞給其用戶,儘管早已闢謠,但是究竟為何會傳出?但之前推測是逆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民間對外資企業的排斥(儘管此前商務部國務院在2023年陸續發文發函稱不要這麼做,詳見[1][2])還是別的原因?--彩色琪子留言2024年12月22日 (日) 08:33 (UTC)[回覆]

「為何會傳出」無法定論吧。手機圈紛爭、互相鄙視以及水軍炒作。蘋果新款鋼殼電池的熱度。貿易戰影響及愛國屬性。蘋果的安全性(用戶自豪)與封閉性(非用戶的反情緒)。--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2日 (日) 19:57 (UTC)[回覆]

WP:動態熱門,昨天為什麼賴建安排第一

[編輯]

好怪。這瀏覽次數也不正常。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4年12月22日 (日) 10:34 (UTC)[回覆]

偶爾會有。說明里Shizhao有寫。以前聽說過中華電信拿維基百科頁面當聯網測試頁面的情況,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暁月凜奈 (留言) 2024年12月23日 (一) 10:23 (UTC)[回覆]
12月25日的情況更加詭異了,瀏覽量前五名文章的瀏覽次數都十分不對勁,尤其是兩個美國地名明顯是隨機選出來的。--草木葳蕤留言2024年12月25日 (三) 10:04 (UTC)[回覆]

幾個問題

[編輯]
  1. 我在一本英文學習書中看到有美國女賞金獵人不用武力就活捉若干通緝犯,請問其名為?又若該書所描述之該人物事蹟屬實,不就表示在瓦解暴恐組織過程中如無人質則不須動武,易言之今天我看的《正午國防軍事》中武警新疆總隊某支隊所模擬的在「暴恐組織」未劫持人質的情況下動武,最終該「組織」之成員皆被擊斃不就無必要嗎?
  2. 有小學老師曾於《國語日報》「大家談教育」版撰文稱小學生看職業摔角比賽或有戰鬥場景的動漫作品有可能會造成心情不好就摔東西。請問小學中高年級生真有此風險嗎?我今天感到困惑,因該師未言明其所帶的班級為低、中或高年級,且他稱班上總有學生心情不好就摔東西,而經他輔導後發現他們不是有看職業摔角比賽就是有戰鬥場景的動漫作品。另外小學生年紀愈大愈不易受傳播內容之危害。

--RekishiEJ留言2024年12月23日 (一) 10:04 (UTC) 添增文字 2024年12月23日 (一) 10:06 (UTC)[回覆]

不應該將教學用書的文本案例默認視作真實事件的吧?如果能夠用理論論證暴力對維持秩序的並非必要的話想必是能獲得並終結諾貝爾和平獎的。
模仿是人類學習的重要方式。如果心情不好摔東西,或許模仿的不是作品而是父母吧。再者情緒失控也是正常現象,不一定是模仿。如果模仿作品,應該擔心的是學生的肢體衝突。這種調查就好像中國大陸部分中老年人對電子遊戲的態度一樣,並沒有深究具體過程,和絕大多數喝過水的人都死了,現存的也遲早會死是一樣荒唐的邏輯。——暁月凜奈 (留言) 2024年12月23日 (一) 10:36 (UTC)[回覆]
例如The Lipstick Bounty Hunters?[3][4]。傳媒中的傳奇故事會存在宣傳性和偏差。例如,上方新聞中被捕當事人指控她們過度使用武力,「通緝犯」並非都有極度威脅。「不用武力」的定義。如果只是尋到,那麼業務與私家偵探差不多?中國大陸對「暴恐組織」的定義非普通匪徒,更接近悍匪或恐怖分子?必要性與代價相關,「能不能打腿」的爭論經久不衰,使用武力更少,使用者面臨風險更高,人質風險也有影響。低齡人群容易模仿、自控力差一些,但高年級也受青春期及環境等影響。--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3日 (一) 10:5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