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智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智利共和国
República de Chile西班牙语
格言:"Por la razón o la fuerza"[1]
“依靠公理或武力”
国歌:"Himno Nacional de Chile"
《智利国歌》
深绿色为智利国土; 浅绿色为宣称主权但未获承认的南极领地
深绿色为智利国土;
浅绿色为宣称主权但未获承认的南极领地
首都
暨最大城市
圣地亚哥
33°27′S 70°40′W / 33.450°S 70.667°W / -33.450; -70.667
国家语言西班牙语
政府单一制总统制立宪共和国
• 总统
加夫列尔·博里奇
立法机构国民议会
参议院
众议院
独立 
(自西班牙
1810年9月18日
• 宣告独立
1818年2月12日
• 独立获承认
1844年4月25日
1980年9月11日
面积
• 总计
756,096.3平方公里(第38名
• 水域率
1.07b%
人口
• 2019年估计
18,637,000[2]第63名
• 2012年普查
16,341,929[3]
• 密度
24/平方公里(第194名
GDPPPP2022年估计
• 总计
5,683.19亿美元[4]第42名
• 人均
28,526美元[4]第53名
GDP(国际汇率)2022年估计
• 总计
3,175.94亿美元[4]第38名
• 人均
15,941美元[4]第41名
基尼系数 0.466[5](2017年)
人类发展指数 0.847[6](2018年)
极高极高 · 第42名
货币智利比索CLP
时区UTC−3与−5CLT与EAST英语Time in Chilec
行驶方位靠右行驶
电话区号+56
ISO 3166码CL
互联网顶级域.cl
  1. 立法机关所在地为瓦尔帕莱索
  2. 包括复活节岛萨拉戈麦斯岛,但不包括近1,250,000平方千米(480,000平方哩)的南极领地。
  3. 智利本土使用智利标准时间(CLT;UTC−3),复活节岛使用复活节岛标准时间(EAST;UTC−5)

智利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Chile),通称智利(西班牙语:Chile),是位于南美洲的国家,智利西部与南部濒临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阿根廷。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除此之外,智利与厄瓜多尔相同,是两个不与巴西相接的南美洲国家之一。

智利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仅隔德雷克海峡相望,为全球最南端的国家(对南极洲的主权申索不计算在内)。智利人口约有1,800万,种族以白人、混血族群居多,与其东方邻国阿根廷同样,几乎没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则以本土原住民少数族群相对为多。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素质与水准在发达国家获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取得很高的排名。社会方面,智利约相当于经济处于发达水平的北美洲及欧洲国家。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渔业资源,北部安托法加斯塔大区埃斯孔迪达铜矿是目前全球年产量最高的露天铜矿。其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藏有大量的铜和锂资源;中部则是文化和政治中心;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在智利的南海岸有着错综复杂的由峡湾、湖泊、运河和岛屿组成的迷宫。智利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天然硝石矿的生产国。

名称来源

[编辑]

16世纪的西班牙作家迭戈·德·罗萨莱斯西班牙语Diego de Rosales[7]的著作里最先出现“Chile”这个名称,是由当地印第安人土著的克丘亚语“奇里”演化而来的,“奇里”即“寒冷”之意。

其他理论认为,智利的名字可能来自印加人的词,意思是“地球的尽头”或“海鸥”[8]

因国土狭长,智利又有别称“丝带国”[9][10]

历史

[编辑]
《智利独立宣言》,佩德罗·苏贝卡索英语Pedro Subercaseaux绘/1945年

智利北部在西班牙征服者到达以前是印加帝国的一部分。自16世纪起西班牙人开始征服智利(1541年圣地牙哥建城)。南方的马普切人顽强反抗西班牙人的入侵。这里一直到19世纪中才成为智利的一部分。

1810年9月18日,以被罢黜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之名成立了临时军政府,自此开启智利独立运动,故此日成为智利国庆日。

1818年2月12日智利在贝尔纳多·奥希金斯的领导之下宣布独立。19世纪内西班牙外的许多欧洲裔移民到智利。在1879年到1883年的硝石战争中智利占领了那时属于秘鲁玻利维亚阿塔卡马沙漠

1930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对智利造成十分严重的打击。硝石的价格巨跌。从1930年代后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1960年5月22日发生智利大地震

1970年,智利社会党成员、人民团结阵线的领袖萨尔瓦多·阿连德在获基督教民主党支持后,获国会选为总统。其社会主义改革政策使许多产业(如铜矿)被国有化,支援在秘鲁发动军事革命的贝拉斯科政权,并与古巴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另一方面,担心智利成为西半球的第二个古巴的美国利用中情局支援其国内反对派,世界银行大幅度削减了给予智利政府的贷款。

1973年,基督教民主党撤回对阿连德总统的支持。1973年9月11日,智利陆军首长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拒绝下台的阿连德自杀,皮诺切特成为国家元首。在接下来的1974年,皮诺切特奠定了以自己为首的军事独裁制度,秘密警察的活动导致上千人被杀,包括人民团结阵线在内的许多持不同政见者都受到镇压,上百万阿连德的支持者被迫流离。

皮诺切特政府上任后推行一系列市场经济政策,进行一系列减税和私有化改革,创造了智利奇迹,但经济波动较大。1980年,皮诺切特制定新宪法,宪法之后即使经过多次修定,但运行之今。

1988年全民表决中,大多数人反对皮诺切特继续任职。

1989年自由选举,基督教民主党帕特里西奥·艾尔文·阿索卡尔被选为总统[11],1990年3月11日就职,结束了皮诺切特17年的统治,但皮诺切特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中间偏左联盟开始执政至2010年。虽然中间偏左联盟胜出总统选举并连续执政,但因国会缺乏绝对多数,因此需要和右翼反对党合作。

1994年至2000年间,基督教民主党人爱德华多·弗雷当选总统。

1998年皮诺切特从陆军首长职务退位,同年在英国被捕。其后他被软禁。2000年,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被释放。2000年起社会党人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当选总统,社会党自1970年的阿连德,再度掌握总统职位。

2006年1月15日,米歇尔·巴切莱特在选举中获胜,当选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12]3月11日,巴切莱特在瓦尔帕莱索宣誓就职为智利共和国第47位总统。[13]

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智利南部的康赛普西翁发生里氏规模8.8地震。地震在智利全国造成至少750人死亡,20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地震灾区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严重。[14]

2010年3月11日,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就任智利总统,标志近20年来智利右派重新夺回总统的宝座,亦是52年来,右派首次胜出民主选举。

2014年3月11日,米歇尔·巴切莱特再次就任智利总统,中间偏左联盟再次执政。

2018年3月11日,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再次就任智利总统,中间偏右联盟再次执政。

2022年3月11日,加夫列尔·博里奇以35岁之龄就任智利总统,成为智利史上最年轻的国家元首。中间偏左联盟再次执政。

地理

[编辑]
智利地形图

智利南北距离4300多公里,位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之间,东西平均距离却只有200公里(最宽处大约400公里左右),令国土看起来相当狭窄,几乎成为全世界国土最狭长的国家之一,因此智利亦有“丝带国”称号。

大致上智利可分三个区域,或可细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5]

从西向东首先是一条狭窄的海岸,然后是山脉,然后是比较宽的高原。在中部这个高原很肥沃,可以被用作耕地和牧场。智利和玻利维亚阿根廷的边界线是安第斯山脉的东山脊。

除此之外太平洋中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复活节岛也属智利。

年平均降雨量在智利北部的安托法加斯塔为12.7毫米,在圣地亚哥为375毫米,在南部的火地岛为5800毫米。

气候

[编辑]

由于国土横跨38个纬度,而且各地区地理条件不一,智利的气候复杂多样包括多种形态,很难用一句话总结智利全国的气候状况。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在智利国境内至少包括了七种主要的气候亚类型,包括北部的沙漠和东部及东南部的高山苔原英语Alpine tundra冰川复活节岛上的湿润亚热带性气候,智利南部的海洋性气候以及智利中部的地中海气候。全国大多数地区有四个季节:夏季(12月至2月),秋季(3月至5月),冬季(6月至8月)和春季(9月至11月)。

时区

[编辑]

由于智利本土和复活节岛之间的距离遥远,因此智利全国使用4种不同的UTC时间:

行政区划

[编辑]

智利全国分为16个大区(regiones)。每个大区都有一个区域首长(Intendant),由智利总统委任。大区之下为省份,全国共有54个省份。从前,大区名称的字首都有罗马数字,以示其区号。2018年2月颁布的《加强区域法》(第21074号法律)删除了该区号[16]

编号 名称 西班牙语名 首府
XV 阿里卡和帕里纳科塔大区 Región de Arica y Parinacota 阿里卡
I 塔拉帕卡大区 Región de Tarapacá 伊基克
II 安托法加斯塔大区 Región de Antofagasta 安托法加斯塔
III 阿塔卡马大区 Región de Atacama 科皮亚波
IV 科金博大区 Región de Coquimbo 拉塞雷纳
V 瓦尔帕莱索大区 Región de Valparaíso 瓦尔帕莱索
RM 圣地亚哥首都大区 Región Metropolitana de Santiago 圣地亚哥
VI 奥伊金斯将军解放者大区 Región del Libertador General Bernardo O'Higgins 兰卡瓜
VII 马乌莱大区 Región del Maule 塔尔卡
XVI 纽布莱大区 Región de Ñuble 奇廉
VIII 比奥比奥大区 Región del Bío-Bío 康赛普西翁
IX 阿劳卡尼亚大区 Región de la Araucanía 特木科
XIV 河大区 Región de Los Ríos 瓦尔迪维亚
X 湖大区 Región de Los Lagos 蒙特港
XI 伊瓦涅斯将军的艾森大区 Región Aysen del General Carlos Ibáñez del Campo 科伊艾克
XII 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 Región de Magallanes y de la Antártica Chilena 蓬塔阿雷纳斯

城市

[编辑]

约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重要城市有圣地亚哥康塞普西翁瓦尔帕莱索伊基克蒙特港蓬塔阿雷纳斯等。

 
智利最大城市排名
2012年人口普查資料
排名 名称 大区| 人口
圣地亚哥-德智利
圣地亚哥-德智利
康塞普西翁
康塞普西翁
1 圣地亚哥-德智利 圣地亚哥首都大区 5,898,612 瓦尔帕莱索
瓦尔帕莱索
拉塞雷纳
拉塞雷纳
2 康塞普西翁 比奥比奥大区 949,023
3 瓦尔帕莱索 瓦尔帕莱索大区 934,859
4 拉塞雷纳 科金博大区 413,716
5 安托法加斯塔 安托法加斯塔大区 348,669
6 特木科 阿劳卡尼亚大区 345,247
7 伊基克 塔拉帕卡大区 279,408
8 兰卡瓜 奥伊金斯将军解放者大区 277,090
9 蒙特港 湖大区 238,455
10 阿里卡 阿里卡和帕里纳科塔大区 210,936

人口

[编辑]
智利大区人口密度图

2012年智利人口普查16,341,929人。由于1990年代以来的出生率下降,智利人口增长率一直在下降,预计2050年前后人口会达到2,020万,并且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智利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是由许多国家移民后裔以及印第安人、各种混血人组成的。在智利,59%的人口认为自己是欧洲白人后裔,25%的人口认为自己是麦士蒂索人(欧洲白人后裔和印第安人通婚形成的混血种人),其余为非洲黑人后裔、印第安人、亚裔(包括华裔)等其他民族。智利的白人主要由西班牙殖民者后裔组成(主要是西班牙人,安达卢西亚和巴斯克人),还有从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希腊德国英国荷兰克罗地亚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国移民到智利的,当然也有这些欧洲民族之间的混血人和从中东到智利的阿拉伯人后裔。非洲裔人口一直比较少,约占智利人口1.5%。多年来,智利亦接受了来自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加拿大美国中美洲乌拉圭加勒比地区巴拉圭秘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台湾韩国的移民。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智利的8%的人口认为自己是原住民。

语言

[编辑]

智利通用西班牙语(但是当地西班牙语颇具自己的特点,例如“Chile”念做[ˈʃiːle])。马普切语、南玻利维亚克丘亚语、艾马拉语、拉帕努伊语是原住民语言。在智利南部部分地区,也有人使用德语。[17]

政治

[编辑]
军政府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1973年至1990年间为智利的国家领导人

智利是总统制共和国,其宪法(由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制定的)是1980年制定的。但许多重要的基本法是1989年才制定的。

总统每4年选举产生,不可连任[18]国会由两个院组成。参议院有50名成员,众议院有155名成员。

智利从1987年起开放党禁。其中最重要的有:基督民主党(Partido Demócrata Cristiano, PDC);社会民主党(Partido por la Democracia, PPD);保守民族革新党(Renovación Nacional, RN)和社会主义党(Partido Socialista, PS)。

军事

[编辑]

智利军队包括了陆、海、空三军。智利总统是其最高统帅,并且通过国防部制定政策。近几年经过几次大的装备更新,智利军成为拉丁美洲一支技术最精良、最专业的军队。[19]武器装备主要来自德国、美国、以色列、法国和西班牙。

经济

[编辑]
圣地亚哥证券交易所
智利GDP成长情况

智利拥有南美洲各国最高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全球第七)、清廉指数,被世界银行集团视为高收入经济体[20],按照部分评判标准(例如人类发展指数)它又可以算作发达国家。2010年,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OECD成员国。虽然是拉美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惟贫富悬殊问题严重,社会对当地的税制劳工法养老金制度等均有改革呼声[21]

2010年,智利全国总劳动人口约为7,580,000人。2005年,13.2%的劳动力从事农业,23%工业和63.9%服务业

2013年,名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857.03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048美元,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则超过20,000美元。

智利官方货币为智利比索

农业

[编辑]

智利农业发达,主要种植苹果葡萄玉米洋葱小麦大蒜豆类等作物;葡萄酒产量高。2006年智利捕鱼量4,442,877吨。

工矿业

[编辑]

工矿业是智利国民经济命脉。1991年,智利出口的物品里48%为矿产品。智利是全球最大铜矿产品生产国[22],铜给智利带来了滚滚财富。例如,埃斯孔迪达铜矿(Escondida),生产全球8%的矿石产铜。

旅游业

[编辑]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智利的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05年,其产值超过5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3%。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智利是2010年美洲地区第八大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波多黎各[23]

交通

[编辑]

智利的交通主要靠公路,但由于该国最南端并没有直接通过公路与中部相连,故水路运输也在那里发挥了作用。铁路在智利历史上曾具有重要地位,但现在该国的运输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由于该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之间的距离很远,航空业也很重要。

外交

[编辑]

智利与世界上172个国家建立有外交关系。智利是南美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英语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英语Pacific Basin Economic Council不结盟运动十五国集团英语Group of 15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系国。

文化

[编辑]

智利文化集成欧洲移民传统,融合美洲原住民风俗,吸收北美潮流,因此智利文化既有别于世界各文化,又有相似之处。

文学

[编辑]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智利被誉为诗人的国家(un país de poetas[24]。1945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是拉丁美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至今唯一来自拉丁美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女性得主;另一名著名的智利诗人是巴勃罗·聂鲁达,他于197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其关于爱情和政治的大量作品而闻名于世。

音乐

[编辑]

智利的音乐包括民俗音乐、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其广阔的地域在该国北部、中部和南部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包括复活节岛和马普切音乐[25] 。智利民间音乐融合了欧洲与美洲原住民的特色。奎卡(La cueca),自1979年以来的民族舞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6]

饮食

[编辑]
智利式晚餐

智利人以面食为主,他们喜欢吃海产品、牛肉羊肉等。智利的名菜以海鲜闻名,Caldillo de Congrio是一种鱼汤;Chupe de Mariscos是用牡蛎或用鲜鱼炖成的菜。其他菜有鸡肉蔬菜汤(Cazuela de ave)、辣味玉米粽子(Humitas)、牛排米饭(Bife Lomo)、瓦锅蒸牛排面(Tallarines con Lomito)等[27]。 智利人喜欢一种小食称恩潘纳达(Empanada),外观类似中华“韭菜盒子”,填充馅可为各种食材,如牛肉、鸡蛋起士火腿等等。

宗教

[编辑]

70%的人信仰天主教,15%信仰新教,3.3%信仰后期圣徒运动,1%信仰耶和华见证人,8.3%的人为无神论者。

体育

[编辑]

智利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其中包括举办过1962年世界杯,该年智利国家足球队获得第三名,另外智利曾获得两次美洲杯冠军(2015年2016年)。 在夏季奥运会上,智利共获得两枚金牌(网球)、七枚银牌(田径、马术、拳击、射击和网球)和四枚铜牌(网球、拳击和足球)。

节假日

[编辑]
日期[28] 中文名 当地名 备注
1月1日 元旦
3月或4月 复活节 第二周周五、周六
5月1日 劳动节
5月21日 伊基克海战节(海军节)
6月28日 圣佩德罗圣巴勃罗节
9月18日 独立日(国庆节)
9月19日 陆军节
10月12日 哥伦布日(发现美洲日)
12月25日 圣诞节

世界遗产

[编辑]

智利于1980年2月20日批准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截至2023年,智利共有7处世界遗产(其中1项与阿根廷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共有)[29]。除此之外,智利共有17处文化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30]

教育

[编辑]

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水准在发达国家中受到普遍认可。实行12年义务基础教育。中等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人文学校,即普通中学,另一种是技术-职业学校。

目前在校学生为425万,其中6至18岁的学生为360万,大学生65万。成人识字率为95.79%,文盲率为4.09%左右。人均受教育时间为9.25年。2002年教育经费支出为19585.44亿比索(约合28亿美元)。全国有各类教育机构1.08万所,其中高等教育院校298所,职业学校82所,技术培训中心156个。著名大学有:智利天主教大学智利大学康塞普西翁大学。其中智利天主教大学是全南美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228位的大学(据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世界大学排行榜资料显示),其学校和与著名高校,比如斯坦福大学合作密切。

参见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0 peso Coin. Central Bank of Chile. [16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y 2012). 
  2. ^ CIFRAS DE ENVEJECIMIENTO Y MIGRACIÓN MUESTRAN UN CHILE DISTINTO AL DE HACE UN DECENIO. POBLACIÓN PAÍS Y REGIONES – ACTUALIZACIÓN 2002–2012. National Statistics Institute. 4 September 2014 [4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2). 
  3. ^ Revisión del cuestionado Censo 2012 reduce población chilena a 16.341.929. Emol. [26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西班牙语). 
  4. ^ 4.0 4.1 4.2 4.3 Chil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英语). 
  5.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15). 
  6.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7. ^ La Incógnita Sobre el Origen de la Palabra Chile. Chile.com. 15 June 2000 [17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April 2009). 
  8. ^ Chil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Grolier Online. 2005 [2 March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July 2002). The name Chile is of Native American origin, meaning possibly 'ends of the earth' or simply 'sea gulls'. 
  9. ^ 何国世. 智利史:山海環繞的絲帶國 The Ribbon-Like Country Between Mountains and the Sea: A History of Chile. 台北市: 三民. 2022-10-26. ISBN 9789571474915. 
  10. ^ 徐亦超. 在智利华人的眼中,这个南美的“丝带国”是什么样子?. 环球网. 2016-10-26 [2023-02-04]. 
  11. ^ Christian, Shirley. Man in the News: Patricio Aylwin; A Moderate Leads Chile.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6, 1989 [200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12. ^ 详讯:巴切莱特当选为智利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200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18). 
  13. ^ [1][永久失效链接]
  14. ^ [[搜狐]]新闻,2010年2月28日13:17. [2010年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3月4日). 
  15. ^ 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Mapa zonas naturales de Chile. Curriculum Nacional. MINEDUC. Chile.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16. ^ Cooperativa.cl. Ley les quitó los números a las regiones: Ahora solo se conocerán por su nombre - Cooperativa.cl. cooperativa.cl. [2018-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8). 
  17. ^ 存档副本. [201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9). 
  18. ^ Nacional, Biblioteca del Congreso. Biblioteca del Congreso Nacional | Ley Chile. www.bcn.cl/leychile.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西班牙语). 
  19. ^ Bawden, John R. 'The Pinochet Generation: The Chilean Milita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Alabama. 2016: 218–219. ISBN 978-0-8173-1928-1. 
  20. ^ Chile. [11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3). 
  21. ^ 反地铁加价 智利示威者纵火毁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报 2019-10-20
  22. ^ 秘鲁成为世界第二大铜矿产品生产国. [202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23. ^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 Regional Results: Americas (PDF). UNWTO Tourism Highlights 2011 Edition. 2010: 8 [April 20,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1-21). 
  24. ^ Un mapa por completar: la joven poesia chilena – ¿Por qué tanta y tan variada poesía?. Uchile.cl. [17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y 2020). 
  25. ^ Memoria Chilena. Memoriachilena.cl. [202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2). 
  26. ^ La cueca - Memoria Chilena. Memoria Chilena: Portal.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7). 
  27. ^ Maria Baez Kijac. The South American Table: The Flavor and Soul of Authentic.... Harvard Common Press. 2003 [14 July 2013]. ISBN 978-1-55832-24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9). 
  28. ^ 智利重大节日 - 中国驻智利大使馆. [202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29. ^ Chile –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31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5). 
  30.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entative Lists: Chile. Paris: UNESCO. [11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5).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