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UB-8號潛艇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保加利亞服役的18號潛艇(原UB-8號)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船名 UB-8號
下訂日 1914年10月15日[1][2]
建造方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3]
船廠編號 246[4]
鋪設龍骨 1914年12月4日[4]
下水日期 1915年4月[5]
入役日期 1915年4月23日[4]
結局 1916年5月25日售予保加利亞[4]
德國役期
所屬
指揮官
  • 海軍中尉恩斯特·馮·福格特[6]
  • 1915年5月23日-1916年5月15日[4]
參與行動 14次巡邏[4]
戰績 擊沉1艘輔助軍艦(19380總噸[4]
保加利亞
船名 18號潛艇
交船日期 1916年5月25日購入
入役日期 1916年5月25日
結局 移交法國,1921年在比塞大拆解報廢
保加利亞役期
所屬 保加利亞海軍
指揮官
  • 尼古拉·托多洛夫[7]
  • 伊萬·瓦里克雷契科夫
技術數據[8]
船級 UB級潛艇
船型 UB-I型近岸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
排水量
  • 水面:127噸
  • 水下:142噸
船長
型寬 3.15米
吃水 3.03米
動力輸出
  • 44千瓦特(柴油機)
  • 89千瓦特(電動機)
動力來源
船速
  • 水面:6.47節
  • 水下:5.51節
續航力
  • 水面:1650海里以5節
  • 水下:45海里以4.5節
潛航深度 50米
乘員 14人
武器裝備
註釋 潛沒需時33秒

陛下之UB-8號艇(德語:SM UB 8[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UB-I型近岸作戰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或稱U艇的八號艇。它由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自1914年12月4日開始鋪設龍骨。其全長略大於28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127噸和142噸,艇載武器除兩具45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外,還有一挺安裝在甲板上的機槍。UB-8號本應是移交奧匈帝國海軍的兩艘UB-I型潛艇之一,以取代將部署至達達尼爾海峽的兩艘奧匈潛艇。它在完工後被拆解成若干部分,於1915年3月通過鐵路運輸普拉進行重新組裝。奧地利人在該艇於4月下水後便取消了協議,德意志帝國海軍遂以UB-8號之名將其投入服役英語Ship commissioning

儘管入役時曾暫時被編入普拉區艦隊,但UB-8號在德國役期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是作為君士坦丁堡區艦隊英語Constantinople Flotilla的一份子在黑海巡邏。該艇僅擊沉過一艘船,即由英國海軍部偽裝成皇家海軍戰鬥巡洋艦執行誘餌任務的前客輪梅里恩號英語SS Merion。1915年10月,它又協助擊退了俄國對保加利亞的轟炸。該艇於1916年5月以18號潛艇保加利亞語Подводник №18)之名移交保加利亞海軍,並在鮑里斯皇儲基里爾親王的見證下正式轉役。在保加利亞服役期間,該艇主要在黑海的保加利亞沿岸巡邏,並曾多次與俄國艦艇發生衝突。戰爭結束後,18號潛艇於1919年2月正式投降並移交法國,至1921年8月在比塞大拆解報廢

設計及建造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隨着德意志帝國陸軍沿北海海岸快速推進,比利時法蘭德斯沿岸的安特衛普澤布呂赫奧斯坦德等港口相繼落入德國人手中,這大大方便了德軍潛艇遣出英倫海峽的作戰行動。然而,帝國海軍當時卻缺乏適合在法蘭德斯周邊狹窄的淺海中行動的U艇[1]為此,1914年8月中旬開始設計的「34號工程」催生出了UB-I型潛艇[10]這是一種可以通過鐵路運輸發往作戰港口並能夠迅速組裝的小型近岸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11]為滿足鐵路限界英語Loading gauge的要求,UB-I型的設計需要艇長在28米左右,排水量約125噸,並裝備兩具魚雷發射管[1][註 2]UB-8號是由國家海軍辦公室作為首批八艘UB-I型潛艇(UB-1至UB-8號)的一部分,於1914年10月15日向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訂購,此時距離該艇型的設計啟動尚不足兩個月。[13]

UB-8號自1914年12月4日開始在日耳曼尼亞船廠鋪設龍骨[4]竣工時,UB-8號的全長為28.10米,舷寬3.15米,有3.03米的吃水深度。它搭載有一台功率為45千瓦特(60匹軸馬力)的戴姆勒英語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四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軸馬力)的西門子-舒克特英語Siemens-Schuckert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1]兩者都與一副單螺旋槳軸相連,可分別提供最高6.47(11.98公里每小時)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51節(10.20公里每小時)的水下航速。在更勻速的狀態下,它可以連續在水面航行1,650海里(3,060公里)而無需加油,或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與同型的所有姊妹艇一樣,UB-8號的潛航深度為50米,可以在33秒內完全潛入水中。[3]

在武器裝備方面,UB-8號內置有兩具45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9][14]可裝載2枚C/03型魚雷艦橋前部的甲板上則設有一挺可拆卸的8毫米機槍。其標準船員編制為1名軍官加13名水兵。[15][11]

1915年3月初,當UB-8號的建造接近完工時,恩維爾帕夏和其他鄂圖曼帝國領袖對他們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盟友發出懇求,希望對方能派遣潛艇前往達達尼爾海峽,幫助攻擊正在重創土耳其陣地的英國和法國艦隊。[16]德國人慫恿奧匈帝國海軍派出兩艘同樣由日耳曼尼亞船廠建造的奧籍潛艇U-3英語SM U-3 (Austria-Hungary)U-4號英語SM U-3 (Austria-Hungary)應戰,並承諾將以UB-7和UB-8號作為替代。[17]

在日耳曼尼亞船廠的建造完成後,UB-7和UB-8號都已準備好用於鐵路運輸。鐵運的過程包括將潛艇拆解成一個實質上的散裝套件。每艘艇被分成大約15塊,其中艇體分解為三部分裝在平板車上,艦橋、蓄電池上層建築中的相關設備裝入另外五節車廂中。[11]3月15日,這兩艘艇已被運抵奧匈帝國的海軍基地普拉,儘管兩艘奧籍艇尚未完成整備。[18]在新成立的「普拉U艇特別指揮部」(U-Boot-Sonderkommandos Pola)主管、海軍上尉漢斯·亞當德語Hans Adam (Marineoffizier)的監督下,德國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陪同德國潛艇前往普拉。[18]通常情況下,UB-I型的組裝過程需時兩至三周;[15]因此,UB-8號於4月的某個時候在普拉下水[5]

德國役期

[編輯]

海試過程中,UB-8號登記使用奧匈帝國海軍的船號——U-8號,並指派了一名奧籍艇長。[18][19]其普拉的德國船員則身着便服或奧地利制服,因為將UB-8號移交予奧匈帝國海軍的初衷仍然存在。[18]隨着時間的推移,奧籍潛艇U-3和U-4號依舊未能完成整備;[註 3]最終,奧匈帝國海軍司令安東·豪斯英語Anton Haus上將違背了他的承諾,因為其鄰國暨前盟友意大利已對奧公開宣戰。[16][註 4]

隨着奧地利人改變主意,德國決定保留UB-8號,並派它去支援土耳其人。[21]因此,該艇於4月23日正式以UB-8號的名義交付德意志帝國海軍使用,受時年27歲、首度擔任U艇艇長的海軍中尉恩斯特·馮·福格特指揮。[6]入役英語Ship commissioning時,UB-8號被臨時編入普拉區艦隊[4]

由於續航里程有限,UB-8無法全程獨立航行前往土耳其,因此在5月2日,它由奧匈帝國快速巡洋艦德語Rapidkreuzer諾瓦拉號德語SMS Novara (1912)拖曳從普拉出發,沿着亞得里亞海穿越奧特朗托海峽。兩艦持續推進,直至凱法利尼亞島附近被法國部隊發現。UB-8號鬆脫纜繩,諾瓦拉號得以順利返回亞得里亞海。[21][註 5]出發兩天後,當UB-8號在水面上行駛時,艇艉突然下滑。身處司令塔上的值更官連同舵手和一名瞭望員趕在整艘潛艇被捲入浪底之前部分關閉了艙門,這三人也因此落入水中。在潛艇內,海水繼續從艙口湧入,艇艉仍在下沉。福伊特下令將通往控制室的內部艙門密閉,並向所有的壓載艙英語ballast tank灌滿壓縮空氣來增加浮力。此舉使得UB-8號回到水面,艇上的柴油發動機也能夠重新啟動。福格特進而繞回來尋找失蹤的船員,但只找到值更官和舵手;瞭望手則已溺亡。[22]

1915年5月29日,UB-8號在利姆諾斯島附近遇到了協約國護航船隊,福格特被其中一艘他認為是英國海軍戰鬥巡洋艦虎號的船隻所吸引,故而讓其餘五艘滿載的運輸船安然通過。[23]當找到合適的機會時,福格特向這艘靜止的「軍艦」發射了一枚魚雷並取得命中,碎片飛向空中。[23]然而不幸的是,福格特和UB-8號用魚雷擊沉的實則為英國客輪梅里恩號英語SS Merion——這是英國海軍部將大型客輪偽裝成海軍主力艦計劃的參與者。[24][註 6]梅里恩號船上配備有木頭和帆布「炮」,並用水泥和石頭堆砌成接近虎號的輪廓,最終於5月31日沉沒,成為一戰中被U艇擊沉的最大型船舶之一[25]其沉沒期間沒有任何傷亡報告。[5][23]

6月4日,UB-8號成為在君士坦丁堡新組建的君士坦丁堡區艦隊英語Constantinople Flotilla的第一艘潛艇。[26]儘管德國人打算將其運用至達達尼爾海峽,但受制單薄的主機功率,使得UB-8號幾乎不可能在那裏的強流中航行,更遑論僅配備兩枚魚雷的有限戰力。[27]有及於此,UB-8號被派往黑海巡邏,並於7月下旬開始在當地活動。[28]8月12日,UB-8號以500(460)的距離向英國的系留氣球母船英語Kite balloon馬尼卡號英語HMS Manica發射了一枚魚雷,但在對方的淺吃水下方偏出。潛艇在發現了外圍的防魚雷網英語Torpedo net後,再向馬尼卡號發射了兩枚魚雷,但同樣未能取得命中,而是呈銳角擊中防魚雷網並爆炸。兩天後,對類似船隻的襲擊也沒有成功。[29][30]

1915年9月,UB-7和UB-8號被派駐保加利亞的瓦爾納,並從那裏展開前往俄國的黑海沿岸巡邏。由於保加利亞已加入同盟國,俄國黑海艦隊戰艦攜同來自水上飛機母艦鑽石號德語Almas (Schiff)尼古拉一世皇帝號俄語Император Николай I (гидроавиатранспорт)上的飛機,於10月25日開始向瓦爾納及保加利亞沿岸發動攻擊。此時均駐紮在瓦爾納的UB-7和UB-8號則出動干擾炮擊。[31]在此期間,UB-8號從未發動任何攻擊,UB-7號則向俄國戰艦潘捷列伊蒙號(原名普譚金號)發射一枚魚雷,但未能命中。[32]雖然兩艘潛艇都沒有取得實質成果,但它們的存在確實迫使俄國人中斷了進攻並撤退。[31]

1916年初,UB-7和UB-8號仍然在瓦爾納對開的黑海上巡邏。[33]德國人在黑海運氣不佳,但這不是他們的首要考量。[28]保加利亞人看到了潛艇在遏制俄國進攻方面的價值,開始就購買UB-7和UB-8號進行談判。[1]保加利亞水兵開始在這兩艘艇上操練,技術人員則被送到基爾的德國潛艇學校接受培訓。[34][7]UB-8號於1916年4月25日移交保加利亞海軍,但由於消息來源未提及的原因,UB-8號仍然懸掛德國旗幟。[1]

保加利亞役期

[編輯]
18號潛艇的47毫米炮現存於瓦爾納海軍博物館保加利亞語Военноморски музей

在保加利亞海軍接收UB-8號之後,該艇隨即更名為「18號潛艇」(Подводник No. 18),成為該國歷史上的第一艘潛艇。[4][35]儘管18號潛艇的入役儀式沒有在報紙上刊登,但保加利亞皇儲鮑里斯及其胞弟基里爾親王都出席了儀式,並登上潛艇參加首航——前往位於瓦爾納北部的皇家夏宮奧辛諾格拉德[34]在保加利亞服役時,該艇加裝了一門47毫米甲板炮英語Deck gun,作為機槍的補充。[34]

18號潛艇於1916年7月4日至5日懸掛保加利亞海軍旗展開了首次巡邏,前往曼加利亞沙布拉角[34]該艇被用作偵察和海岸防禦,並沿特定航線巡邏。這條航線從瓦爾納開始,向北到達卡利亞克拉英語Kaliakra、曼加利亞和康斯坦察;然後往南到布爾加斯索佐波爾;最後在瓦爾納結束。[7]9月6日,18號潛艇曾與俄國驅逐艦快速號俄語Быстрый (эсминец, 1914)響亮號俄語Громкий (миноносец)短暫對峙,[34]又在其它場合擊退了俄國潛艇,[7]然後於12月16日幫助阻擋了俄國人對巴爾奇克發動的一次襲擊。[34]隨着俄羅斯於1917年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8號潛艇的活動大幅減少。[7]

戰爭結束後,18號潛艇於1919年2月23日正式投降並移交法國。在它被拖至比塞大後,於1921年8月拆解報廢[35]

襲擊歷史摘要

[編輯]
UB-8號擊沉或擊傷的艦船[36]
日期 船名 船籍 噸位 結局
1915年5月29日 梅里恩號英語SS Merion  英國皇家海軍 19380 擊沉
總計: 19380

註釋

[編輯]
  1. ^ SM表示「Seiner Majestät」,即「陛下之(潛艇)」。
  2. ^ 設計的進一步細化——用傾斜式水雷存儲井取代魚雷發射管,但其他方面幾乎沒有改變,衍生出了UC-I型布雷潛艇[12]
  3. ^ 奧匈的U-3號潛艇英語SM U-3 (Austria-Hungary)發生漏水,正在進行維修,最終它被留在普拉直至4月27日。[20]
  4. ^ 意大利王國於1915年5月23日正式向奧匈帝國宣戰。[16]
  5. ^ UB-7號情況類似,於兩周後由奧匈帝國驅逐艦特里格拉夫號英語SMS Triglav拖曳出行。[21]
  6. ^ 真正的虎號戰鬥巡洋艦是英國大艦隊的一份子,並不在地中海[23]

腳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Miller,第46–47頁.
  2. ^ Williamson 2002,第12頁.
  3. ^ 3.0 3.1 Tarrant,第172頁.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8.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9]. 
  5. ^ 5.0 5.1 5.2 UB-8 (6104979). 美麗華船舶索引英語Wikipedia:Miramar. [2009-04-05]. 
  6. ^ 6.0 6.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Ernst von Voigt.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2-23]. 
  7. ^ 7.0 7.1 7.2 7.3 7.4 Йорданов,第130–145頁.
  8. ^ Gröner 1991,第22-23頁.
  9. ^ 9.0 9.1 Gardiner,第180頁.
  10. ^ Karau,第48頁.
  11. ^ 11.0 11.1 11.2 陳進,第45頁.
  12. ^ Miller,第458頁.
  13. ^ Williamson,第12頁.
  14. ^ Messimer,第7頁.
  15. ^ 15.0 15.1 Karau,第49頁.
  16. ^ 16.0 16.1 16.2 Halpern,第116頁.
  17. ^ Koburger,第82頁.
  18. ^ 18.0 18.1 18.2 18.3 Koburger,第82–83頁.
  19. ^ Gardiner,第341頁.
  20. ^ Tengeralattjárók (PDF). Imperial and Royal Navy Association: 3. [2009-04-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10-11). 
  21. ^ 21.0 21.1 21.2 Sondhaus,第268頁.
  22. ^ Messimer,第12頁.
  23. ^ 23.0 23.1 23.2 23.3 Cropley,第439頁.
  24. ^ Bonsor,第945–946頁.
  25.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Largest Ships sunk or damaged.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14]. 
  26. ^ Tarrant,第23頁.
  27. ^ Halpern,第118頁.
  28. ^ 28.0 28.1 Halpern,第233頁.
  29. ^ RFA Manica. Historical RFA. [202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30. ^ Part 1 - Naval Campaign in Outline. Dardanelles and Gallipoli Campaigns – 1915–1916. Naval-History.net. [2022-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5). 
  31. ^ 31.0 31.1 Halpern,第236頁.
  32. ^ Gibson & Prendergast,第73–74頁.
  33. ^ Gibson & Prendergast,第124–125頁.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Панайотов, Атанас. Началото на подводното корабоплаване и началото на бойното използване на подводницата в българския военен флот. Съюз на подводничарите в 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 [2009-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7). 
  35. ^ 35.0 35.1 Gardiner,第412頁.
  36.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B 8.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05].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