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40号潜艇 (1914年)
历史 | |
---|---|
德意志帝国 | |
船名 | U-40号 |
下订日 | 1912年6月12日 |
建造方 |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
船廠編號 | 200 |
铺设龙骨 | 1913年4月3日 |
下水日期 | 1914年10月22日 |
入役日期 | 1915年2月14日 |
结局 | 1915年6月23日在苏格兰附近遭英国潜艇C24号击沉 |
技术数据 | |
船型 | U-31至U-41型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宽 |
|
吃水 | 3.56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50米 |
舰载船 | 1艘小划艇 |
乘員 | 4名军官、31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服役记录 | |
所属 |
|
指挥官 |
|
参与行动 | 一次巡逻 |
战绩 | 无 |
陛下之40号潜艇(德語:SM U 40[註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一艘潜艇或称U艇。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914年10月22日下水,至1915年2月14日交付使用。U-40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但在其仅有的一次巡逻中,并无取得任何战果。1915年6月23日,该艇在苏格兰边区的艾茅斯附近海面遭英国潜艇C24号击沉,共造成32名船员阵亡。
设计
[编辑]U-40号为双壳远洋潜艇,在尺寸上类似于U-23至U-30型,仅在推进和速度上略有不同。德意志帝国海军将其视为非常优秀的公海舰艇,具有适中的机动性和良好的水面掌舵能力。[2]
艇只的全长和耐压壳体长分别为64.70米和52.36米;舷宽6.32米,当中的耐压壳体宽为4.05米;有7.68米的总高和3.56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总排水量达971吨;其中水上为685吨,水下为878吨。[2]
U-40号搭载有可在水上使用的两台日耳曼尼亚六缸二冲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为1,850匹公制馬力(1,361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门子-舒克特双电动发电机,总功率为1,200匹公制馬力(883千瓦特)。这些发动机用以驱动双轴、每根轴各一个的直径1.6米长螺旋桨,从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达16.4節(30.4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为每小时9.7節(18.0公里每小時)。它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8,790海里(16,280公里),或以5節(9.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80海里(150公里)。艇只的潜航深度为50米。[2]
艇只装备了四具直径为50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其中艏、艉各两具,并可携带合共6枚鱼雷。此外,U-40号于1915年还增配了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其标准船员编制为4名军官和31名水兵。[2]
历史
[编辑]U-40号是由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2年6月12日向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订购。它自1913年4月3日开始铺设龙骨,1914年10月22日下水,至1915年2月14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长、海军上尉格哈特·菲尔布林格的指挥下正式入役,并被编入驻黑尔戈兰岛的第二潜艇区舰队。[1]
U-40号仅进行了一次巡逻,期间于1915年6月23日上午在苏格兰边区的艾茅斯对开40英里(64公里)的海面上截停了英国拖网渔船塔拉纳基号(Taranaki)。后者实际上是一艘经过伪装的Q船,并通过联合拖缆和电话电缆与水下的潜艇C24号保持联系。当U-40号看起来已控制拖网渔船后,塔拉纳基号打电话向C24号报告了情况。然而,当C24号试图滑脱拖缆时,释放装置失灵了,C24号不得不在艇艏挂着100英尋(180米)长的链条来调整到攻击阵位。其艇长、海军中尉弗雷德里克·亨利·泰勒设法调整了艇身,以避免链条缠住螺旋桨,并发射了一枚鱼雷击中U-40号艇舯。德国U艇立即沉没,并造成32名船员阵亡,仅余当时身处司令塔内的艇长、值更官和大副等三个人幸存,被塔拉纳基号救起。[3]
沉没的地点报道各不相同。一些资料声称它位于“距阿伯丁东南50海里(93公里)处”,[4]另有来源则表示是在“福斯湾以东”。[5]然而,至2009年3月,苏格兰的海事探索(Marine Quest)公司宣布,他们的潜水员在苏格兰伯立克郡的艾茅斯附近约40海里处发现了U-40号的残骸,[6]“距离记录的沉没地点只有几英里”。具体的位置则未公布。[7]
影响
[编辑]将潜艇与其拖曳的渔船搭配为“潜艇陷阱”所取得的战果十分有限。英国海军依靠这种搭配仅成功击沉过两艘德国U艇——除U-40号之外,只有U-23号。[8]U-23号的幸存者在英国被粗心大意地与被拘留的德国人关押在一起,后者于1915年夏末被遣返回德国。根据他们在国内提供的信息,德国海军适应了这种诡计——英国的拖网渔船此后几乎都被当作“诱饵船”对待。至1918年,已有675艘渔船沉没,共434名渔民丧生。[9]即便使用了其他类型的Q船——例如悬挂非交战国的旗帜作掩护的武装商船(见U-36号)——相关战果也很难证明此类船只的使用是成功的:伪装船共击沉11艘潜艇,但自身的损失却是76艘。[10]英国海军遂决定自1917年起停用Q船。
注释
[编辑]脚注
[编辑]- ^ 1.0 1.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Gerhardt Fürbringer.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6 March 2015].
- ^ 2.0 2.1 2.2 2.3 Gröner,第6頁.
- ^ U-boat losses.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05).
- ^ Gibson & Prendergast,第46頁.
- ^ Messimer,第60頁.
- ^ Footage unveils U-boat secrets. BBC. 2009-03-30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 ^ McIntosh, Lindsay. North Sea U-boat recovered a[f]ter 100 years. The Times. 27 March 2009.
- ^ Cliff McMullen. Royal Navy 'Q' Ships. The World War I Document Archive.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 ^ The Fishermans War 1914–19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British Stealth Ships Of The Great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he British Stealth Ships Of The Great War..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参考资料
[编辑]-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译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Herzog, Bodo. Deutsche U-Boote 1906–1966. Erlangen: Karl Müller Verlag. 1993. ISBN 3-86070-036-7.
- 陈进 等 (编).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Gibson, R.H.; Prendergast, Maurice. The German Submarine War 1914-1918. Periscope Publishing Ltd. 2002. ISBN 1-904381-08-1.
- Messimer, Dwight R. Verschollen: World War I U-boat Losse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2. ISBN 1-55750-47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