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臨淮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臨淮郡中國名。西漢始置,郡治在徐縣(縣治在今江蘇省泗洪縣南),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廢,其地併入下邳國西晉復置,東晉以後廢。唐玄宗時復置,肅宗時廢。

建置沿革

[編輯]

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分廣陵郡沛郡數縣置臨淮郡,因其地跨淮水,故名臨淮。淮水以西諸縣原屬沛郡,淮東諸縣原屬廣陵。昭帝時,割臨淮郡二萬三千戶予廣陵國元帝時,分廣陵王子侯國襄平、蘭陵、廣平屬臨淮郡。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臨淮郡治徐縣,領二十一縣、八侯國:徐縣、取慮縣淮浦縣盱眙縣厹猶縣[1]僮縣射陽縣開陽縣贅其縣高山縣睢陵縣鹽凟縣淮陰縣淮陵縣下相縣富陵縣東陽縣播旌縣西平侯國高平侯國開陵侯國昌陽侯國廣平侯國蘭陽侯國[2]襄平侯國海陵縣輿縣堂邑縣樂陵侯國平帝元始二年(2年),臨淮郡有268283戶,1237764人。

新莽改臨淮郡為淮平郡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封劉衡為臨淮公,臨淮郡為公國。建武十七年(41年)劉衡薨,無嗣,臨淮除為郡。建武三十年(54年),割取慮、昌陽[3]二縣屬楚國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封皇子劉衍為下邳王,分東海郡下邳縣一帶置下邳國[4]永平十八年(75年),以臨淮郡全郡十二縣及九江郡之鍾離、當塗、東城、曆陽、全椒五縣增益下邳國。臨淮郡遂廢。漢獻帝建安年間,下邳國除為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郡淮南諸縣復置臨淮郡,領盱眙縣、東陽縣、高山縣、贅其縣、潘旌縣、高郵縣、淮陵縣、司吾縣、下相縣、徐縣,全郡有一萬戶。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分臨淮郡置堂邑郡東晉時,以臨淮郡土地僑置北方州郡,置盱眙郡,改堂邑郡為秦郡

初置泗州大業中改泗州為下邳郡。初仍置泗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泗州為臨淮郡,領宿預徐城下邳漣水虹縣、臨淮六縣,郡治在臨淮縣,有37526戶,205959人。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泗州。

唐朝臨淮郡太守

註釋及徵引文獻

[編輯]
  1. ^ 厹,音柔,注音:ㄖㄡˊ;漢語拼音:róu。
  2. ^ 蘭陽,《漢書》王子侯表作蘭陵。
  3. ^ 昌陽,《後漢書》楚王英傳作須昌。
  4. ^ 《後漢書》明帝紀誤記為:「改臨淮為下邳國。」
  5. ^ 《唐刺史考全編》

參考書目

[編輯]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2.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3.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南齊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6. 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7. 舊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8.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9.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10.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1. 周振鶴,2006,《漢書地理志匯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