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四郡
朝鲜半岛历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 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栉文土器) | ||||||||||||
青铜器時代(无文土器) | ||||||||||||
傳說 时代 |
桓国·倍达国·檀君朝鮮 | |||||||||||
古朝鮮 | 辰国 | 箕子朝鮮 卫满朝鮮 | ||||||||||
前 三國 時代 |
三韩 | 漢四郡 樂浪 帶方 |
東 濊 |
沃 沮 |
扶 餘 |
耽 羅 | ||||||
三国 时代 |
伽倻 | 高 句 丽 | ||||||||||
新 罗 |
百 济 | |||||||||||
唐 熊津·安东 | ||||||||||||
统一新罗 | 渤海 屬地 | |||||||||||
後三國 時代 |
新罗 | 後百濟 | 後高 句麗 | |||||||||
高麗王朝 | 遼金 屬地 | |||||||||||
元征东行省 | 元遼陽行省 双城·东宁·耽罗 | |||||||||||
朝鲜王朝 | ||||||||||||
大韓帝國 | ||||||||||||
朝鮮日治時期 | ||||||||||||
盟軍託管時期 | ||||||||||||
駐朝美軍政廳 | 蘇聯政廳·北朝鲜委會 | |||||||||||
大韩民国 (韩国) |
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朝鲜) | |||||||||||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 | ||||||||||||||
---|---|---|---|---|---|---|---|---|---|---|---|---|---|---|
中国东北史前史 | ||||||||||||||
燕国 | (辽西郡) | 箕子朝鮮 | 东胡 | 肃慎 | 濊貊 | |||||||||
(辽东郡) | ||||||||||||||
秦朝 | (辽西郡) | |||||||||||||
(辽东郡) | ||||||||||||||
西汉 | (辽西郡) | 卫满朝鲜 | 匈奴 | |||||||||||
(辽东郡) | ||||||||||||||
(漢四郡) | 扶餘國 | 沃沮 | 高句丽 | |||||||||||
东汉 | (辽西郡) | 乌桓 | 鲜卑 | 挹娄 | ||||||||||
(辽东郡) | ||||||||||||||
(玄菟郡) | ||||||||||||||
曹魏 | (昌黎郡) | (公孫度) | ||||||||||||
(辽东郡) | ||||||||||||||
(玄菟郡) | ||||||||||||||
西晋 | (平州) | |||||||||||||
慕容部 | 宇文部 | |||||||||||||
前燕 | (平州) | |||||||||||||
前秦 | (平州) | |||||||||||||
后燕 | (平州) | |||||||||||||
北燕 | ||||||||||||||
北魏 | (营州) | 柔然 | 契丹 | 库莫奚 | 室韦 | 勿吉 | ||||||||
东魏 | (营州) | |||||||||||||
北齐 | (营州) | |||||||||||||
北周 | (营州) | |||||||||||||
隋朝 | (柳城郡) | 突厥汗国 | 靺鞨 | |||||||||||
(燕郡) | ||||||||||||||
(辽西郡) | ||||||||||||||
唐朝 | (营州) | (松漠都督府) | (饶乐都督府) | (室韦都督府) | (黑水都督府) | 渤海国 (渤海都督府) |
(安东都护府) | |||||||
辽朝 | (上京道) (中京道) (东京道) |
女真 | 东丹国 | |||||||||||
定安国 | ||||||||||||||
(东京道) | ||||||||||||||
金朝 | (东京路) | (上京路) | ||||||||||||
東遼 | 大真國 | |||||||||||||
元朝 | (辽阳行省) | |||||||||||||
明朝 | (辽东都司) | (奴尔干都司) | ||||||||||||
建州女真 | 海西女真 | 野人女真 | ||||||||||||
清朝 | (东三省:东三省总督·黑龍江將軍、吉林将军、盛京将军) | |||||||||||||
(满洲地区) | 帝俄外满洲 | |||||||||||||
中華民國 (奉系军阀) |
远东共和国 | |||||||||||||
苏联远东 | ||||||||||||||
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 满洲国 | ||||||||||||||
苏联占领下的满洲 | ||||||||||||||
中華民國 东九省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北地区 |
俄罗斯联邦远东 | |||||||||||||
注 | 政区、政权大部在今东北三省者用粗体。 | |||||||||||||
参见 |
汉四郡(韓語:한사군),又稱漢郡縣(韓語:한군현),位於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內,是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前108年)間派兵征服衛滿朝鮮後在其旧地设立的四个郡的總稱,分别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其中,玄菟郡設于前107年,其他三郡設于前108年。到前82年,真番、临屯二郡與玄菟郡的東部地區被并入樂浪郡,分別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遷至高句驪縣。之后的东汉、曹魏与西晋皆保留了乐浪郡与玄菟郡。汉献帝时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析樂浪郡南部都尉為帶方郡,並為曹魏、西晉所承繼。313年,据有乐浪、带方二郡的张统因不堪长期孤军与高句丽、百濟作战而率千余家迁到辽西投靠慕容廆,二郡遂為高句麗所據。
歷史
[编辑]在四郡設立之前,汉武帝元朔年間曾於朝鮮半島東部的穢貃地區設立蒼海郡,由於記載簡略,其建制情況尚未得到確切考定。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公元前108年,汉设置乐浪郡(约在今平安道,治所朝鲜县城是故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位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玄菟郡(约在今咸镜道)、真番郡(约在今黄海道、京畿道)、临屯郡(约在今江原道)。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
公元前82年,汉朝将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乐浪郡治所仍在今朝鲜平壤;玄菟郡治所则初在夫租(今朝鲜咸兴),直到公元2年才向西迁到吉林的东部,东汉以后因受貊所反抗而迁往辽东高句骊县(今辽宁新宾)。
公元37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向鸭绿江南的乐浪郡发动进攻,一度占据[1]。七年后(42年),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复了乐浪,阻止了高句丽的扩张。49年2月,慕本王派遣将军袭击东汉的右北平、渔阳、上谷、辽西等四个郡。辽东太守祭肜以恩义及信义向慕本王对质,并透过和亲使两国的关系得以回复。
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析樂浪郡南部都尉為带方郡,並為曹魏、西晉所承繼。《晋书》卷一四《地理志》记载:“咸宁二年(276)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乐浪郡,汉置,统县六,户三千七百”,“带方郡,公孙度置,统县七,户四千九百。”
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大乱,高句丽开始南下压迫乐浪郡。高句丽美川王十二年(311年)夺取西安平县(位于今鸭绿江口北岸),切断了乐浪、带方二郡与辽东的联系。313年,據有樂浪、帶方二郡的張統因不堪長期孤軍與高句麗、百濟作戰而率千餘家遷到遼西投靠慕容廆。慕容廆後為其在遼西僑置樂浪郡(《資治通鑑》卷八八,建興元年條)。《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則记载,高句丽“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管轄朝鮮半島的漢四郡滅亡。[2]
4世紀時,樂浪故地成為高句麗與百濟爭奪的場所。高句麗故国原王四十一年,“百济王率兵三万来攻”;小兽林王七年“百济将兵三万来侵”;广开土王四年“与百济战于浿水之上”[2]。342年冬,前燕慕容皝毁高句丽丸都城,不过并不能恢复中国以前对朝鲜半岛北部的控制,只好接受高句丽的臣服[2]。《资治通鉴》卷97载,故国原王在前燕伐高句丽的次年“遣其弟称臣入朝于燕,贡珍异以千数”。迫于前燕压力,高句丽迁都到平壤,即原樂浪郡郡治[2]。而平壤西南的黄海道有大量用东晋年号的文物出土,可见当地也还有奉东晋正朔的势力,如被东晋封为昌黎、玄菟、带方太守的佟寿等。
遺址
[编辑]在汉四郡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汉朝的官印和各种质地不同、形状各异的器皿。最具代表性的是地处今朝鲜平壤市乐浪区土城南面,总数达2000余座的乐浪墓葬群。这些外形多为方台形封土的坟丘墓,是中国周、汉时期墓葬的普遍形状。其墓葬结构主要有木椁墓和砖室墓两种,其具体造法、式样,乃至细微到砖上花纹,都与中原汉墓没有差异。[3]
乐浪郡治址位于平壤南郊大同江南岸土城里的台地上,平面不规则,东西约长700米,南北约长600米。1935和1937年在城址东部发现柱础石、甬路、井和下水道等建筑遗迹。城址内出土了丰富的瓦当、封泥、陶器和铜铁器等。瓦当上除常见的云纹以外,还发现有“乐浪礼官”、“乐浪富贵”等铭文。除“乐浪太守章”和“乐浪大尹章”之外,朝鲜等23县的令、长、丞、尉的官印都有发现。所属蝉县治址位于平安南道龙冈郡城岘里,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300米。城东北遗有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的蝉神祠碑,碑铭内容为蝉长向山川之神平山君祈求百姓安宁五谷丰登,是朝鲜半岛最早的石刻。
带方郡治址位于黄海北道凤山郡石城里,城略呈长方形,东西556米,南北730米。城址内出土有东汉到西晋的纪年砖,如光和五年(182年)、泰始七年(271年)、泰始十一年等。城址北面胎封里第一号墓发现的墓砖上有“使君带方太守张抚夷砖”的铭文。所属昭明县治址位于黄海南道信川郡土城里,呈长方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城址附近的墓砖上有“太康四年三月昭明王长造”的铭文。长岑县治址位于信川郡凤凰里,发掘出土“守长岑县王君,君讳乡,年七十三,字德彦,东莱黄人也。正始九年三月廿日,壁师王德造”的铭文。
上述郡县治址附近的墓葬一般称为乐浪墓葬,以乐浪郡治址南面的墓群最为有名,这里墓葬总数在2,000座以上,多有方台形坟丘。经过正式发掘的有50余座。墓葬的结构主要为木椁墓和砖室墓两种,分别代表不同时期。木椁墓是带墓道的土坑竖穴,用木材构成椁室,有单室和双室之分,一般容纳两棺,也有一棺或多棺者,随葬品排列在棺椁之间。椁室的周围有的还积石积炭或用砖包围,椁室上面用土逐层夯实。比较典型的是王光墓和彩箧墓,前者单室双棺,出土的木印上刻有“乐浪太守椽王光之印”。后者双室三棺,因出土有以孝子传为题材的人物彩画漆箧而得名,墓内的一枚木简上书有“缣三匹,故吏朝鲜丞田肱谨遣吏再拜祭”。各墓出土的带铭文漆器达57件,纪年上自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下到东汉永元十四年(102年),所出铜镜的形制、纹饰也属于这个时期。另外,漆器的铭文中还有广汉郡或蜀郡等出产地点的字样。砖室墓为穹窿顶,有单室和双室之分,后者前室两侧往往附有耳室。墓室内一般容纳两棺。墓砖铭文的纪年较早的有魏嘉平二年(250年)、景元元年(260年),稍晚有西晋的泰始、咸宁、太康、元康、建始、泰安、建兴等年号,甚至还有东晋的永和九年(353年)和元兴三年(404年)等纪年,这说明乐浪郡和带方郡于建兴元年(313年)被高句丽攻陷之后,砖室墓的使用还继续了一个时期。此外,还发现有石椁墓,较有代表性的南井里119号墓建有前后二室,用石块砌成方锥形的券顶,同后来的高句丽墓葬相当接近。由于遭到盗掘,遗物所存不多,仅有五铢、大泉五十等汉钱以及漆器、陶器的碎片。[4]
人口
[编辑]時代 | 紀元 | 戶数 | 人口 | 史料 |
---|---|---|---|---|
樂浪郡(現在的平安道、黄海道、京畿道) | ||||
元始2年 | 2年 | 62812 | 406748 | 漢書地理志 |
永和5年 | 140年 | 61492 | 257050 | 後漢書郡国志 |
太康初年 | 280年 | 8600 | - | 晋書地理志 |
玄菟郡(現在的咸鏡道) | ||||
元始2年 | 2年 | 45006 | 221845 | 漢書地理志 |
永和5年 | 140年 | 1594 | 43163 | 後漢書郡国志 |
太康初年 | 280年 | 3200 | - | 晋書地理志 |
合計 | ||||
元始2年 | 2年 | 107818 | 628593 | 漢書地理志 |
永和5年 | 140年 | 63086 | 300213 | 後漢書郡国志 |
太康初年 | 280年 | 11800 | - | 晋書地理志 |
参考文献
[编辑]- ^ 《三国史记》卷14:“二十年 王袭乐浪 灭之”
- ^ 2.0 2.1 2.2 2.3 杨军; 王秋彬.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ISBN 978780230115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8 [2020-08-12]. ISBN 978-7-80230-11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楽浪漆器:東アジアの文化をつなぐ漢の漆工品』美学出版. [202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 ^ 朝鮮半島で出土した漆製品について文化財科学の点でまとめられており、楽浪漢墓から出土した資料も含まれている (特集:韓半島で出土した漆製品の漆塗膜に対する分析). [202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 ^ 金哲. 1965. 韓国の人口と経済. 岩波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