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参差计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参差计划(Cenci Journalism Project)在2011年创办,是中国内地首家以跨语言的全球视角持续关注边缘议题的新媒体,聲稱影响人群覆盖40,0000人。

参差计划拥有约40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志愿译者,除英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九大主要语种之外,亦有波兰语冰岛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等语言源,跨语言关注全球54个不同语种的媒体报道。

历史

[编辑]

2011年8月6日,康夏曲喆等五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创办了这家线上的独立站点,以「消除新闻阅读中的语言障碍,为读者提供立体化新闻阅读的视角和比较新闻的材料,以使认识更接近真实」作为宗旨。网站成立时以「同样的事件,差异的报道」作为Slogan,后更改为「Any Language, Any Perspective, Anything Cenci」,在参差计划的3.0改版里,新的Slogan为「报道世界的另一个维度」。

截止2014年3月,参差计划的订阅读者约为140,000人次,其中包括超过3,200名中国学者和媒体人,根据2013年中旬完成的读者调查报告,参差计划的订阅读者普遍具备更高的受教育水平(47%硕士或以上; 54%年收入水平25万或以上)。创办至今,参差计划提供了超过6,000余篇世界各地的媒体译文和原创故事,与国内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均有良好关系。

2012年中国两会期间,在“新闻别动队”站长韩巍帮助下,参差计划与搜狐财经合作,关注海外媒体对于中国两会事件的报道,并将编译后的版本授权搜狐财经频道首发,7日内共提供了来自7个不同语种的30余篇报道。

2012年上线不久,参差计划的文章得到了蒋方舟(《新周刊》副主编)及刘瑜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作家)、大山(加拿大籍明星、因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而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的推荐,并在微博上引发了中国网友关于朝鲜问题的激烈讨论。

2012年1月台湾大选时,王健壮(台湾《中国时报》总编辑)授权参差计划发表其评论《蔡英文的画饼》,而廖信忠(台湾畅销书作家)也将其长篇故事《外省人》授权刊登在参差计划上。

除此之外,为参差计划提供过内容授权的还包括王烁财新传媒主编)、安替(媒体人)、杨潇(《南方人物周刊》主笔,哈佛尼曼学者)、郑保卫中国新闻学会会长)等传媒工作者,高井洁司(日本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Codenoname(曾供职于俄新社塔斯社等多家知名媒体的俄罗斯媒体人)、Mark Kitto(《中国杜鹃》作者)、Stuart Ramsay(英国天空新闻台首席记者)等外国作者以及薛兆丰(经济学家)、杨俊锋(法律学家)、杜君立(历史学家)等不同领域学者。

作为关注多语言报道的学习计划,参差计划为中国的媒体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源;与此同时,中国各大学的新闻系、语言系教授亦尝试使用参差计划作为课堂的案例展示工具。

2014年7月14日参差计划终止,所有大陆范围内的社交媒体帐号关闭,网址被屏蔽。在海外能访问网页和脸书页面,但参差计划主页显示他们将不再更新内容。

运营模式

[编辑]

参差计划不接收任何来自基金会或个人的捐赠,由创始人提供服务器、运营与活动所产生的全额资金。参差计划的主编、频道总监、编辑总监、责任编辑、频道编辑、译者角色均为线上工作的志愿者,在报道上采用众包新闻(Crowd-sourcing News)、众包翻译(Crowd-sourcing Translation)、协同报道(Collaborative reporting)的新媒体方式,而内容上则沿用传统媒体的“三级审稿”规则。

在3.0版本的参差计划里,新闻内容供应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被“钻石模型”(The News Diamond)所替代,以音频、视频、可视化数据、交互、全媒体平台及“下一个计划”媒体协作项目为辅助,为中国媒体的融合报道提供更为完整的形式。

媒体引用与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