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隱藏元素
本頁簡而言之:不要輕易隱藏任何內容,考慮更好的呈現方式以令百科全書讀者獲得完整訊息。 |
隱藏元素是透過Javascript或CSS的語法功能達成摺疊效果,一般由模板提供此類功能。然而編者經常利用摺疊效果在條目或模板企圖掩蓋雜項堆積、遮蔽劇情內容。
這裡是維基百科,為了編寫百科全書而設立的計畫,維基人認識到隱藏元素妨礙了正常編寫百科全書、讀者不能直接獲得百科知識,因許多內容被覆蓋了;此外這類方式也助長了不良編輯習慣,內容遭到隱藏削弱讀者閱覽的興致,更少翻閱導致內容更不能有效檢視,於是各種不良內容便匯集於此。更糟糕的是,在未能完整支援Javascript或CSS的瀏覽器上,隱藏效果不會如編者所預期。參見Wikipedia:格式手冊#滾動列表與摺疊元素。
絕大部分條目的內容都不應該隱藏,若版面太長,通常肇因於材料未經篩選或需要考慮更佳的呈現方式(像是為符合關注度的次主題建立條目)。如果看到條目內容被遮蔽,請直接除去隱藏元素,或以{{veil}}
模板提示編者改善版面。
條目清理
[編輯]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除去隱藏元素:將材料如實攤在陽光下,讓其他編者與讀者看到,才能夠更有效審核內容是否適合百科全書。
被隱藏的材料經常包含各種不適合維基百科的內容,諸如過於詳細的劇情、名人瑣事、某事件的各方意見、說明手冊、攻略書等。這些材料不應該寫進百科全書之中,需要除去不適合的內容、節選真正重要的事項。以張杰 (中國大陸歌手)這個條目為例:隱藏身為歌手重要的歌曲項目和音樂獎項、重複比賽細節及不重要的數據、重複記載專輯條目的曲目、詳列節目通告、產品代言、慈善活動等,大量不應該出現在人物傳記的材料。各種不良內容在不同領域滋生,降低百科全書應有的品質。
若有必要於條目隱藏內容,編者需要保證其正當性。僅因為劇情內容、雜項瑣事而將材料隱藏是不正當的。百科全書內容應該讓讀者能直接閱覽,若版面太長,通常是因為條目已經包含太多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內容,重複其他條目內容、過度細節等內容必需清理以符合質量。如果條目合乎所有方針指引及專題要求,需要考慮為符合關注度標準的次主題建立條目,而不是將不適合維基百科的內容直接分拆出新條目。
模板清理
[編輯]諸如信息框、導航框之類的模板可能會被塞入過多項目而違背本來的快速導覽目的。若項目能在條目內得到更佳介紹,可以輕易建立一個連結跳躍至相關章節以取代模板內的多餘堆積(例如這個修改、The Rolling Girls)。
導航模板應該使用{{Navbox}}
系列或{{Sidebar with collapsible lists}}
之類的標準化模板達成整齊一致的外觀與易於維護,例如{{法國歷史}}
。糟糕的範例可以見Template:Division levels of China、Template:馬來西亞政治、Template:上海歷史、Template:香港歷史,尤其後兩者更是將不良編輯習慣帶到模板上,大量雜亂項目導致失去焦點,折損導航模板本來應有的作用。可以用{{convert template}}
標示改用標準化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