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寬恕和遺忘
外觀
本頁簡而言之:原諒、道歉、繼續前行。 |
有一個解決爭端的古怪想法叫做:「寬恕和遺忘」,這是解決衝突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想一下……
罪不可逭,原宥海涵。高抬貴手,略跡原情。棄瑕錄用,樂以忘憂。
(罪責不可逃避,像大海般原情赦罪、寬容包涵吧。懇求人們原諒或饒恕,先撇開事實不談,而推究本情。原諒過去的過失,重新「錄用」,因樂於道而忘記憂愁。)
成語(罪責不可逃避,像大海般原情赦罪、寬容包涵吧。懇求人們原諒或饒恕,先撇開事實不談,而推究本情。原諒過去的過失,重新「錄用」,因樂於道而忘記憂愁。)
(罪不可逭: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七回、原宥海涵: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陳蕃傳》、高抬貴手:宋·邵雍《伊川擊壤集·謝寧寺丞惠希夷》、略跡原情:明·張煌言《答趙安撫書》、棄瑕錄用:漢·陳琳《爲袁紹討檄豫州》、樂以忘憂:孔子弟子《論語·述而》)
怎樣做?
[編輯]這很簡單!與其拿最壞的人「開刀」——與其假設人們最壞的一面,讓他們遭受不必要的批評或缺乏證據的虛假指控……並制定計劃,在互助客棧、用戶查核請求或在管理員通告板和仲裁委員會這樣的地方上大吵一場……
不如原諒別人的行為——隨著大家的道歉,爭吵也就結束了。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衝突的方法:「寬恕和遺忘」,非常簡單,如果所有各方都道歉,大型爭吵的數量將有所減少,所有現有的衝突,將希望在幾天內馬上解決。[1]
爭議解決指南規定,如果你無法迴避這種情況,則儘量用談話的方式解決,人們應該嘗試進行富有成效性的討論(即談妥)。
不幸的是,許多爭議轉移到了其他東西上。若「壓力」很大,這最終導致人們離開維基百科。這種方法非常具有破壞性,因為這樣會把人們從維基百科中嚇跑了,還浪費了太多寶貴的時間。
結語
[編輯]通常情況下,人們常常試圖將對方「沉入泥潭」,並會屈從於侮辱-並試圖確保對方因其錯誤而受到懲罰(封禁)。這是適得其反和報復性的行為,最重要的是-這是不合適的……維基百科上沒有這樣的地方。
有些人喜歡「衝去一拳」!也許另一邊也醒來並道歉——「撲滅大火」吧!衝突可能會結束。
為了將「寬恕和遺忘」付諸實踐,我們必須假設在談話頁或任何適用的區域發生了很多爭吵。要改善與其他維基人的關係,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對他們的行為表示寬恕,並盡力解決與任何相關人員的所有糾紛。一旦大家都冷靜下來,維基人們就可以繼續為社區做貢獻。
希望社群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尊重不同的意見!(前提是所有的維基人都符合我們的標準)盡力避免一些事情變得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