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Clithering/留言存檔二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藩侯

[編輯]

我在新條目推薦寫了一點看法,不知道能否爭取您的意見。--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2日 (三) 02:10 (UTC)[回覆]

一個連結以供參考,摘要:「在西方,"Margrave"(亦作"Marquis"或"Marquess")原為封於「邊區」(Mark) 的諸侯,亦有譯作「藩侯」、「邊地侯」或「邊疆伯」的,其地位起初與伯爵相當。但由於邊區有重要的軍事地位,侯爵的領土和地位便日漸重要,後來更凌架伯爵而成為僅次於公爵的諸侯等級,故被譯為與中國第二等爵位(即「侯」或「侯爵」)相同的名稱。」另請關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07年8月#歐洲君主加注括號的問題,我的觀點是應當將加括號的名稱作為主頁面。—Markus 2007年8月14日 (二) 13:05 (UTC)[回覆]

有關「晚清榮譽系統」和「滿州國榮譽系統」

[編輯]

昨天給你看的[1]提及清朝的授勳制度.

但那是網主的著作, 應有著作權.

我不懂維基裡如何處理這種翻譯的版權問題. 無論如何, 要知會原作者罷. 另外, 那些拼音, 似乎是用韋氏拼音, 又稱威妥瑪拼音 Dancheng 2007年5月2日 (三) 14:24 (UTC)[回覆]

我找到這些文章, 可見原文作者對維基使用他的內容有要求: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hl=zh-TW&q=Christopher+Buyers+site%3Awikipedia.org&meta=

Dancheng 2007年5月2日 (三) 14:34 (UTC)[回覆]

我們正在討論有關User:Eliot創建之條目

[編輯]

鑑於此用戶創建了極多沒有參考來源的條目,我懷疑他可能悄悄的改缺了歷史,現在我們於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頁內討論這個話題,歡迎你參與討論。--Eno TALK 2007年5月4日 (五) 23:54 (UTC)[回覆]

文件刪除請求:通知

[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文件Image:Sir Matthew Nathan.jpg已列入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007年5月5日 (六) 17:21 (UTC)[回覆]

關於議會改革法案

[編輯]

繼上次的卡蘇里後,我又將英國議會的1832年改革法案1835年市議會組織法案1867年改革法案1884年改革法案這些剛剛考完的(邪惡)高考知識加了進百科中了,但始終只是預科所學,甚為粗疏,希望你可以像上次一樣把一些英文維基的資料翻譯,好大加豐富條目的質素。小弟對閣下的幫助十分感激,而且很喜歡看閣下編寫的英國政治條目,而且近來編的一些關於英國政治及日本江戶時代的條目都要得到大家大力幫小弟收拾殘局先似番個人樣,唯有再次的不勝感激!!!!Howard Cheng 2007年5月7日 (一) 14:31 (UTC)[回覆]

再續議會改革法案

[編輯]

多謝你的提醒,初頭我仲驚用參考資料會觸犯版權呢!Howard Cheng 2007年5月7日 (一) 16:53 (UTC)[回覆]

關於「勛銜」

[編輯]

多謝指點,正因為目前在這方面有分歧,才有這裡的討論:

  • 這裡的主要矛盾是您支持的格式和維基目前的「中文名(英文名,生卒日期),……」有衝突
  • 「第一代威靈頓公爵」並不屬於「勛銜」與「稱謂」,請問屬於什麼?
  • 我以為:「伊莉莎白女王」是「伊莉莎白二世,英國女王」的簡稱,維基使用後者
  • 既然「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其實是代表「1st Duke of Wellington Arthur Wellesley」,我建議使用「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的寫法,就像「唐太宗李世民」
  • 結合上面兩點的話,本來的「伊莉莎白二世(英文名,生卒日期),英國女王」或許可以寫成「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英文名,生卒日期)」(此為一例,忽然發現英國王室人物目前大都是寫成「伊莉莎白二世(英文名,生卒日期),英國女王」的,不像您所說的格式)

共識的形成不必要正式投票,這裡決定的是維基上的格式,英國或者香港的文獻可以參考,若您覺得上次的討論不算形成共識的話,可以再開一次投票。 —Isnow 2007年5月10日 (四) 13:46 (UTC)[回覆]

您所說的用法確實是一種存在的慣例,不過更偏向英語體例:
  • 在某些語言如英語中,博士、教授(、牧師、神父等,我不是很清楚),這些稱謂是必須和名字相連的,但在中文中不一定:比如用英語說一句話「Dr. Chen Tai Man ...」,在中文中會簡單說成「陳大文 ...」(這裡不是翻譯)
  • 您提到的用法中,一般沒有「(英文名,生卒日期)」這一項,而將這一項放在一長串的勛銜之後,就顯得和需要注釋的部分太遠了
希望您能考慮一下中文應用環境。(雖然布什這兩天為了見英國女王補習禮儀,但在他自己家裡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的)—Isnow 2007年5月11日 (五) 11:49 (UTC)[回覆]
謝謝您日後不再于姓名後標示「勛銜」,這裡沒有別的意見了。—Isnow 2007年5月11日 (五) 12:37 (UTC)[回覆]

上面說的是關於第一段,關於條目命名,我認為:

請不要進行移動,如維克多·卡文迪許,第九代德文郡公爵這種命名。—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09:06 (UTC)[回覆]

您上次稱「第一代威靈頓公爵」之類為「封號」:
  • 中文版在姓名不重複的情況下是不加消歧義的,我認為「封號」不屬于姓名的一部分
  • 中文的生卒是以姓來排列的,請不要另創新例「...按例應該編到「D」或者「德」,而不應該是「C」或「卡」」
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11:26 (UTC)[回覆]
您指現在是「「封號」比「姓名」更具普遍性的時候」?
  • 我以為這個判斷可能只在英國成立
  • 當一個分類里大多數人都是以姓氏進行排列的時候,將某些人按照他們的「封號」插入,而忽略他們的姓氏,我認為不合理
  • 您可以在諸如「英國貴族」的分類里採用按照「封號」排列的方式
  • 參考現有的法文條目fr:William Cavendish (1er duc de Devonshire)fr:Victor Cavendish,封號也只是以消歧義的形式出現的
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12:13 (UTC)[回覆]
我想,您已經理解我的意思了,為了是中文版也不至於成為「一個混亂的版本難以令人信服」,請不要在中文版再另創新例了;至於某些領域特定的稱呼,可以採用重定向解決。—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13:46 (UTC)[回覆]
目前的命名規則已經能夠解決您提出的問題了:
  • 姓名不重複的時候,使用姓名
  • 名字重複的時候,採用消歧義格式
  • 有其他稱呼,使用重定向
若您認為「封號」是名稱的一部份,放到人物命名中,這屬於新的規則,我不認為中文版需要採用。—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14:00 (UTC)[回覆]
請提供「建議現時折衝的方向可參照日文格式」的連結,謝謝。—Isnow 2007年5月15日 (二) 12:17 (UTC)[回覆]
順便問一下,「第四代三文治伯爵約翰·孟塔古」和「約翰·孟塔古,第四代三明治伯爵」,您傾向哪一種?—Isnow 2007年5月15日 (二) 12:53 (UTC)[回覆]
我原傾向消歧義格式,對上述兩種,感覺後者的視覺效果較好,謝謝討論。—Isnow 2007年5月15日 (二) 13:12 (UTC)[回覆]

回應

[編輯]

我不是很明白你說的問題是怎麼回事,但我不介意你作重新定向。—Hennessy 2007年5月12日 (六) 14:09 (UTC)[回覆]

您新建的以上類別沒有給出母類別(上一級分類),這樣會造成該類別的孤立(會在系統的待分類類別中列出),我提供了適當的母類別,也歡迎您提出意見。如果您對「頁面分類」感興趣,請參閱Wikipedia:頁面分類Help:頁面分類入門,還可以參加分類專題。謝謝,並祝您維基愉快!-下一次登錄 2007年5月21日 (一) 00:12 (UTC)[回覆]

邀請

[編輯]

歡迎參與《世界七大奇蹟網上投票》長城爲候選地之一,2007年7月7日於葡萄牙里斯本發佈投票結果。請閣下互相轉告維期百科朋友、並動員親友參與長城的投票工作。Cncs 14:18 2007年5月31日 (UTC)

文件刪除請求:通知

[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文件Image:Cohsepicket.jpg已列入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Hawyih 2007年6月4日 (一) 19:36 (UTC)[回覆]

關於貴族頭銜的序列

[編輯]

歐洲各國君主的世系中都是用「世」而非「代」,那麼稱呼上使用「某公爵幾世」會比「第幾代某公爵」會好一些?因為後者感覺像是這個爵位的傳承都是隔了代的,但是爵位是可以在平輩之間繼承的,比如弟弟繼承哥哥的頭銜。請指點

--Flyfiame (talk to me) 2007年6月26日 (日) 9:03 (UTC)

感謝閣下提點

[編輯]

就有關英國首相的資料更新,小弟感謝閣下提點,以後還請指教指教—RockLi 2007年6月27日 (三) 07:24 (UTC)[回覆]

費羅的條目名稱

[編輯]

感謝你在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中的意見,我在新建費羅條目的時候,已考慮過使用全名,但是他全名Scipione del Ferro的中文譯名在網上幾乎未曾見,我選擇了曾經出現過但是很罕見的希皮奧內·德爾·費羅作為條目內的描述,但並沒有將其作為條目名,而是使用了費羅這個在文獻中經常出現的名稱。如果你有費羅全名的確切中文譯名,或知道義大利人名的音譯方法,請告知或建立費羅到它的重定向。— Markus  正在被提名維基內容專家  2007年7月1日 (日) 10:31 (UTC)[回覆]

2007年香港夏聚

[編輯]


謹訂於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下午三時
假香港城市大學康樂樓9樓城峰閣舉行



敬備茶點 恭候光臨 懇賜花籃


如未克撥冗光臨,請到這裏覆示
{{{1}}}敬約
{{{2}}}

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7年7月8日 (日) 05:45 (UTC)[回覆]

希望你能夠抽空時間參加聚會,共迎香港維基人的盛事。—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7年7月8日 (日) 05:45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一問多薦解決方案投票中

[編輯]

Wikipedia:投票/新條目一問多薦的相關問題正進行投票,以得一條提問舉薦多個條目的解決方案。希望閣下參與表決,謝謝!—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搶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7年7月9日 (一) 11:21 (UTC)[回覆]

第五次動員令

[編輯]

第五次動員令將在7月15日開始,8月31日結束,歡迎各方維基人參加。

本次動員令是大動員令+小動員令的模式,3個主題的小動員令分別是:消滅外文動員令歷史動員令世界遺產動員令。規制與前次大致相同。

「消滅外文動員令」要求參與者從翻譯任務的100個條目中選擇條目,完成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五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邀請函發給其他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謝君之合作。—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搶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7年7月10日 (二) 17:58 (UTC)[回覆]

Durham

[編輯]

加不進去-{A|}-,達拉謨非香港常用用法,我已發信查問英國領事館,詢問中文譯名。Azurino唔係食嘢唔做嘢吹水唔抹咀 2007年7月13日 (五) 09:02 (UTC)[回覆]

文件刪除請求:通知

[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文件Image:House of Lords.jpg已列入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7月24日 (二) 03:53 (UTC)[回覆]

首次巡迴定期聚會將在元朗

[編輯]

香港維基人第一次巡迴定期聚會

[編輯]

有關人物分類

[編輯]

我是參照分類「前立法會議員」作出改動的,因該分類也同樣把前立法局議員包含其中,為免混亂我在分類頁上已作出註明。至於以英文還是姓氏作索引,我個人認為中國人用姓氏好一點,至於外籍人士,我是見大部份用姓氏才跟一併改作姓氏索引。— Khris Khen  talk  2007年8月11日 (六) 07:39 (UTC)[回覆]

若有人在回歸前後也擔任上述兩機構議員又怎算呢?而且基本上只是上述機構改了名。其實我對於一個機構的不同名稱各自建立條目或分類總是感到好像沒甚麼必要。— Khris Khen  talk  2007年8月11日 (六) 07:58 (UTC)[回覆]

大不列顛旗幟

[編輯]

大不列顛旗幟正在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懇請君能投下支持的一票並提出意見,謝謝!--Finblanco 2007年8月24日 (五) 10:12 (UTC)[回覆]


街燈電箱150號有2項訊息給您

[編輯]

您好!以下是2則重要訊息,煩請 閣下閱讀:

第五次動員令──最佳條目評選

[編輯]

第五次動員令已經結束,並正進行動員令最佳條目評選,歡迎您前往參與。

緊急:User:石被提名罷免

[編輯]

維基管理員User:石提名罷免,但理由有爭議,懇請 閣下前往協助調停。謝謝!

以上訊息 by: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搶修) 抄錶 檢驗證明
註:這個訊息是從User:Cdip150/PKMSG透過「subst:」語法所產生的文本,可能會與其他人的訊息重複。

請一起來關心讓維基更好

[編輯]

感謝您對維基作出的貢獻。維基之所以能夠融合大家的智慧,最主要來自於方針的執行與共識的形成,除了使用者尊重方針與參與共識的討論過程以外,管理員群在這方面也有引導使用者了解方針和促進共識的產生,並且在共識形成之後付諸實行。因此,管理員對於分張的認識與尊重,參與共識的積極性也就需要格外的付出心力,以取得大家的信任與尊重。

然而,當一兩位管理員可能不明白這方面的重要性時,他們有可能會影響整個管理員群的形象,社群對他們的信任,以及日後勸導使用者尊重方針和參與討論,這對於維基的發展會有負面的影響,因此需要您一起來關心。

目前,有一位管理員因為上述的原因,正在進行權力取消與否的投票。請您加入一同討論與關心您的付出以及讓維基更好。謝謝。—cobrachen 2007年9月21日 (五) 18:59 (UTC)[回覆]

文件刪除請求:通知

[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文件Image:Colonial BadgeBlack.jpg已列入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 Billy 香港人的討論貢獻 2007年9月22日 (六) 12:59 (UTC)[回覆]

葉劉淑儀/Temp

[編輯]

不如為何閣下要另起爐灶建立此頁呢?解除保護過後,應該要把「葉劉淑儀/Temp」移動回到「葉劉淑儀」吧?要知道,合併編輯歷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呢……--minghong 2007年10月4日 (四) 17:43 (UTC)[回覆]

當然可以這樣做。我只是覺得奇怪,所以才問問。不過你要小心不要覆寫了別人在2007年10月4日 (四) 09:35以後所作出的編輯啊。--minghong 2007年10月4日 (四) 17:59 (UTC)[回覆]

邵逸夫

[編輯]

有關邵逸夫條目:第一、無法證實該報提供的照片有沒有修改過。第二、該報根本沒有可稽查的證據,來證明證上日期乃農曆,文中沒有交待具名的來源(例如邵氏公司、他太太之類),可以是「斷估」。第二、如果證上的日期是西曆,維基就要被傳媒再陷於不義,維基信譽受損誰來負責?一錯再錯,我們還不學乖?—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2:52 (UTC)[回覆]

文件刪除請求:通知

[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文件Image:Lo Tak-Shing.JPG已列入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10月19日 (五) 01:10 (UTC)[回覆]

歡迎繼續抄襲

[編輯]

我的版本 vs. 你的版本
多謝 Clithering 您的欣賞, 我相信模仿是最誠懇和最具善意的奉承。但建議日後採用本人作品前, 請先通知本人, 方便大家協商如何一同改進作品、以便攜手合作, 締造雙贏局面。 BringItOn 2007年10月19日 (五) 14:49 (UTC)[回覆]

我重申: 模仿是最誠懇和最具善意的奉承。
請明白以下幾點:
1) 我何時向您提出過侵權2字呢?
2) 原意也不是向您討回什麼法律觀點, 我跟本不需要。
3) 誰說您犯了法呢? 至少我沒有說過, 對嗎?
4) 如果那些「全部」都是出自您手筆的, 請您現在不防立即說明, 告訴我。(請不要對我說假話, Clithering, 您要有良心, 誠實。)
5) 我現在提出的是: 我絕對歡迎您「利用」我的創作 (看, 我連「抄襲」2字都不提, 以示善意)。
6) 但請您明白, 請事前先通知本人一聲, 這是我最低限度的要求, 這是最基本的禮貌, 您明白嗎? 說不定, 您有更好的建議給我呢? 我亦可能有更好的建議給您。大家攜手合作, 多好? BringItOn 2007年10月19日 (五) 16:03 (UTC)[回覆]

既然你明白覆寫具有貶義和負面含意, 但不願意行使最基本的禮貌和尊重, 那麼請君自重。因為我永遠都不會明白, (也不想知道) 那些喜歡覆寫別人創作、不尊重他人的人, 他們腦裡想著什麼。莫非這樣得著的滿足, 會大過自己親手的創作? 請君尊重他人。 據我所知, 這次以經不是你第一次覆寫別人的編輯。
Grow up, son. BringItOn 2007年10月20日 (六) 03:41 (UTC)[回覆]

維基研究協助

[編輯]

Clithering您好,我是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學生邱家緯,目前正進行一項對兩岸三地維基人的研究,需要許多維基用戶的協助。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維基年會發表過,也訪問過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的維基用戶。現在更需要大量的問卷資料輔助,希望您能夠提供維基的編輯經驗。這份問卷只需要花您兩分鐘時間,但是對維基領域研究有很大貢獻,謝謝您的幫忙!

這份問卷的詢問範圍僅於編輯過程與經驗,不涉及私人資料,請您安心。

問卷網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挨家挨戶去留言的份上,幫幫我吧!—櫻花猴 2007年10月30日 (二) 10:14 (UTC)[回覆]

書名號

[編輯]

「單括號用於被註引的「文章」,書名號則用於被註引的「書本」,應該是兩岸三地通則。」此語錯矣。中國大陸之標點符號方法中,單書名號〈〉必須與雙書名號《》嵌套使用,雙書名號既可用於「文章」,亦可用於「書本」。—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11月20日 (二) 08:38 (UTC)[回覆]

勳銜

[編輯]

我覺得我只係為四個甚本的勳銜作出顏色

violet比GBM

Gold比GBS

Silver比SBS

Bronze比BBS

希望比人一望就知係對香港作出貢獻的人而非稱號 —Felixwpl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二) 10:55 (UTC)[回覆]

以上留言由Felixwpl提供。—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12月7日 (五) 17:54 (UTC)[回覆]

請你幫一幫忙

[編輯]

互助客棧方針裡,你曾發此言:

我又不明白甚麼「韋俊安在香港以外不曾出現」,閣下在韋俊安討論頁自製的列表不就顯示在馬來西亞、國內第二大通訊社和台灣也有使用嗎??「在香港以外沒有任何主流媒體使用」如何結論而來?

Talk:韋俊安裡,你曾發此言:

另外我又不明白甚麼「韋俊安在香港以外不曾出現」,閣下在上面自製的列表不就顯示在馬來西亞、國內第二大通訊社和台灣也有使用嗎??在香港以外沒有任何主流媒體使用」如何結論而來?

其實那表格我有份編輯但忘留簽名,因為我想把表格改為人人也可補充資料的平台。現引起誤會(馬來西亞、國內第二大通訊社、台灣不是 msuker 寫的),你可以自行刪除我引用你的留言嗎?我不想這誤會愈弄愈大,懇請你自行刪除。否則我可能會被文革批鬥,謝。 私は中国学の大師◆■◆Hoinapbaktsyn 2007年12月8日 (六) 13:54 (UTC)[回覆]

哈囉,打擾你一下

[編輯]

請問你有沒有使用Windows Live MessengerSkype嗎?如果有的話如果發什麼事,我們也可以先私下討論。—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7年12月8日 (六) 14:16 (UTC)[回覆]

既然這樣……我晚一點會找你。—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7年12月8日 (六) 14:24 (UTC)[回覆]

已經寄給你了,希望你在討論中不要受到挑撥。—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7年12月11日 (二) 13:17 (UTC)[回覆]

我已經提出說明

[編輯]

請見互助客棧方針,其實我昨天才從香港回台灣,今天注意這個討論串看了一整天,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切入,本來不想發言,後來覺得實在看不下去,因此就它的起源、歷史與發展大致簡介一下,希望大家能夠理解。--Theodoranian|虎兒 =^-^=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16:48 (UTC)[回覆]

Durham

[編輯]

請問可以明言我的移動有什麼問題嗎?英格蘭的Durham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Durham知名度相距不大,而且條目已經作出平等消歧義(德罕),再用這地名的一個異名不加上消歧義括號作為條目名稱似乎說不過去吧?還是「達拉謨」專指英國的Durham?—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1:06 (UTC)[回覆]

從您的發言,我推斷您對Wikipedia:消歧義的方法不甚了解。使用主題目消歧義(在消歧義頁面加上「消歧義」三字)的條件是「各種定義中有一個是明顯地較普遍的」,達勒姆條目應該不屬這個情況吧?但看來您針對的並不是消歧義括號,而是我把達拉謨改成達勒姆。我不明白的是,如果原創者命名條目的方式有問題(不是譯名本身問題),後來者有責任保留原創者使用的譯名嗎?—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1:54 (UTC)[回覆]
「德罕條目內的所以地方,其名稱全都是源於英國的達拉謨。」真的嗎?德罕 (北卡羅萊那州)條目就有一句「由於名稱相同,再加上美國有許多地名都是起源於英格蘭,因此很多人都誤會達勒姆的命名與英格蘭的達勒姆市有關,卻不知兩地的地名之間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的關連。」另外中文版和英文版維基是兩回事,他們為什麼不為英國達勒姆條目加上消歧義括號可以參考這裡,但我認為這個與中文版條目命名方法沒有任何關係。其實還有波蘭語、挪威語、日語等版本給英國達勒姆加上消歧義括號,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對英文版馬首是贍,君不見他們對條目的處理有的也是一塌糊塗?(基輔就是個好例子)—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2:27 (UTC)[回覆]
北卡羅萊納州達勒姆地名來源參考其官方網站,另外我不認為只有「大部份中文使用者都不認為「達拉謨」是指英國的「達拉謨」」才有需要建立平等消歧義頁面。—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2:49 (UTC)[回覆]

如果您想了解美國達勒姆的知名度,可以參考Google搜尋結果,不過您似乎不大信任網路搜尋器。—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2:54 (UTC)[回覆]

如果您這麼介意「達勒姆」這個譯名的話,可以把英國Durham條目移動到達拉謨 (英國)達拉謨 (英格蘭)達拉謨 (達拉謨郡)(但究竟何者為佳我沒有研究),然後把現在的達拉謨條目頁重定向到消歧義頁面德罕。—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2:58 (UTC)[回覆]
那麼您說說我的佐證如何「有欠客觀」?如果確為如此,您認為還需要什麼佐證支持我的移動?我已經說了「英格蘭的Durham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Durham知名度相距不大」,您不信的話可以Google,再不信的話我也沒辦法。—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3:14 (UTC)[回覆]
如果您不認同以全網際網路為範圍進行搜索,那麼在較權威網站的網域之下又如何呢?新華網:[2][3]。我們「主觀判斷」的根本分別就是我曾嘗試提出資料來源而您沒有,難道您認為您一腦子的知識抵得上千千萬萬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一味說別人的來源如何主觀如何無用別人要求您指出何謂適當的參考來源您卻避而不談,還有資格以堅持學術性自居?—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4:24 (UTC)[回覆]

我什麼時候有說新華網代表了所有地區中文使用者?我只是希望您明白還有很多人聽到Darham不一定想起英國的那個。—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4:39 (UTC)[回覆]

理性的討論不單在乎語氣,更重要的是討論態度,您回退我的移動舉證的責任原本在您。我列出了資料您卻以純粹的主觀感受加以否定,這肯定不是理性討論者的所為。—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4:53 (UTC)[回覆]
您還是沒有回答您究竟想要什麼具體的「具說服力、學術性」的理據(您這樣是不是暗示新華網不具說服力、沒有學術性?)。從您「難道我只需要提供幾本書或網頁」一句,我覺得您似乎對我們需要的材料有所誤解。我們要知道的是「達勒姆」在整個漢語區的普遍使用情況,拿一兩本書來說事顯然不具代表性,要達成這一目的,網路搜尋的效果要比查閱傳統文獻為佳。—Quarty 2007年12月12日 (三) 17:28 (UTC)[回覆]

各為英國和美國達勒姆在新華網網域下的首10頁搜索結果做了統計:

"達勒姆" 英國
排名 主體事物 出現頻率
1 達勒姆大學 28
2 英國達勒姆(城市) 24
3 達勒姆郡 20
4 德國施潘達勒姆 15
5 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 12
6 其他 4
"達勒姆" 美國
排名 主體事物 出現頻率
1 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 22
2 德國施潘達勒姆 20
3 達勒姆郡 19
4 達勒姆大學 17
5 英國達勒姆(城市) 14
6 其他 7

兩組結果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指向達勒姆大學或達勒姆郡,而達拉謨條目指的是城市本身,兩者性質不同,不應都算到「英國的達拉謨」頭上。另,您列舉的那些條目中,同名城市的知名度都不如兩個達勒姆般接近。—Quarty 2007年12月13日 (四) 12:57 (UTC)[回覆]

請問閣下「考文垂、多佛爾、雪菲特、斯特靈、利茲、普雷斯頓、比肯斯菲爾德等等(不能盡錄)都似乎乎合閣下的移動準則」何以得出?—Quarty 2007年12月13日 (四) 13:04 (UTC)[回覆]
新華網是不會用其他譯名的了,如果您要用其他「通用譯名」搜索,請提出可靠網站,我為您代勞。—Quarty 2007年12月13日 (四) 13:07 (UTC)[回覆]
我們要考慮的是英國達勒姆作為城市的知名度。假如有一天達勒姆大學改名ABC大學,達勒姆郡改名ABC郡,那麼您認為「ABC大學」和「ABC郡」的搜索結果應被考慮嗎?—Quarty 2007年12月13日 (四) 13:11 (UTC)[回覆]
同名城市的多寡不是衡量條目消歧義方法的準則,知名度才是。我也不認為達勒姆大學和達勒姆郡會改名,我想提出的是如果我們一同考慮此兩者的搜索結果,那麼搜索美國達勒姆也要加上「杜克大學」的結果。—Quarty 2007年12月13日 (四) 13:25 (UTC)[回覆]

感覺您在迴避問題。每條條目都有其獨特性,即使扯到上天下地對討論達勒姆條目的處理方法也沒有任何用處。您今天提出2個個案還好,但難保明天您不會提出20個、200個,這樣豈不是沒完沒了?—Quarty 2007年12月13日 (四) 17:19 (UTC)[回覆]

我認為您提出的紐波特比肯斯菲爾德兩例有一定說服力,已提交互助客棧討論,請移玉步前往補充。—Quarty 2007年12月15日 (六) 06:09 (UTC)[回覆]


英國國民(海外)

[編輯]

關於你回退英國國民(海外)的編輯,我覺得我們不必死硬跟隨英文版,它不是權威,任何人也可以修改它,一如中文維基。我亦只是重組段落,並無大肆修改。例如原句:

然而,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會接管香港主權的消息,在當時仍然令普遍香港人對前途感到擔憂,因此為了有效控制及避免香港人移民到英國及其他地方,以及增強香港人對香港前途的信心,一系列針對香港居民的《英國國籍法案》遂自1985年起紛紛制定。

改為

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會取得香港主權的消息,在當時普遍令香港人對前途感到擔憂。當時,香港人口逾500萬人,在英國屬土中人口最多,名義上擁有英國屬土公民身份的香港人估計達350萬,另約200萬香港人具資格申請為英國屬土公民。為了防範大量移民可能湧到英國或其他地方,同時為穩定民心,一系列針對香港居民的《英國國籍法案》自1985年起陸續出台。

我只是想精簡句子及使句子通順(如:我們不會說「接管主權」(可以說「接收主權」);另外,是「某某消息令某人擔憂」,「對於」二字可刪去)。同時,我將英國欲「有效控制及避免香港人移民到英國及其他地方」的原因點明(即香港人口眾多),理清前因後果。--Gakmo (Talk) 2007年12月27日 (四) 17:26 (UTC)[回覆]

寇松

[編輯]

您好。因為看見您編寫了非常多的英國政治人物條目,相當欽佩。想問一下,您對這個人有沒有興趣寫?—ニャン ワン 2008年1月10日 (四) 02:00 (UTC)[回覆]

嗯,收到!如果真的想寫大作品的話,不妨就像之前寫港督一樣,以優良甚至特色條目為目標吧!加油!—ニャン ワン 2008年1月11日 (五) 02:10 (UTC)[回覆]

立法會

[編輯]

可參照彭定康亦有PC等,只係一種種謂—Felixwpl (留言) 2008年1月13日 (日) 15:42 (UTC)[回覆]

名銜後續

[編輯]
  • 看到您在User talk:Felixwpl的留言,了解到某些名銜的顏色及使用沒有來源。若是確定如此,請幫忙刪除這些修訂。
  • 在名銜有顏色,且過長的情況下,帶名銜的格式與格式「中文名(英文名,生卒日期)」差異太大,個人建議使用注釋方式,如李鳳英,您以為如何?

Isnow (留言) 2008年1月13日 (日) 15:55 (UTC)[回覆]

參見格式

[編輯]

香港特別行政區排名名單(二零零八年一月)中的格式為:

  • 曾蔭權先生, 大紫荊勳賢
  • 唐英年先生, GBS, JP
  • 范徐麗泰議員, 大紫荊勳賢, GBS, JP
  • 李卓人議員
  • 杜葉錫恩女士,大紫荊勳賢

Isnow (留言) 2008年1月14日 (一) 11:28 (UTC)[回覆]

(:)回應排名名單中也沒有GCMGCBE等,也沒有LLBMBA等,難道要全被刪除??—Felixwpl (留言) 2008年1月14日 (一) 14:23 (UTC)[回覆]

1997年之後的一些參考:

提到:

  • 曾 蔭 權 議 員 , GBM, JP
  • 唐 英 年 議 員 , GBS, JP

Isnow (留言) 2008年1月14日 (一) 16:20 (UTC)[回覆]

希望能看到您的後續發言,提供香港以外,或97年以前參考格式。—Isnow (留言) 2008年1月25日 (五) 20:12 (UTC)[回覆]

能否對「請注意香港政府的排名名單是代表香港政府的政治立場,維基百科不受個別政治立場而被影響。」提供更多的參考格式?—Isnow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17:31 (UTC)[回覆]

謝謝提供教育統籌委員會第 五 號 報 告 書(1992年)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94年),這正是我們需要的「香港以外,或97年以前參考格式」:
Isnow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18:15 (UTC)[回覆]

You got mail

[編輯]

請檢查你的郵箱。—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8年1月21日 (一) 01:07 (UTC)[回覆]

暴龍正在進行特色條目候選,請求閣下前往關注,並進行投票或留下意見,以供修改。—hoseumou 2008年2月2日 (六) 10:45 (UTC)[回覆]

2008年香港維基社群第二次春聚

[編輯]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8年2月26日 (二) 14:01 (UTC)[回覆]

恭請閣下參與2008春聚討論

[編輯]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W.F. Siu 2008年2月28日 (四) 14:18 (UTC)[回覆]

1973年5月拍賣會誰人投得車牌?

[編輯]

Clithering:

是首次車牌拍賣,每次拍賣有多個車牌同時推出,但與18號車牌無關。

Chong Fat (留言) 2008年3月4日 (二) 14:40 (UTC)[回覆]

括號前留空格不是慣例嗎?沒留空格的要快速刪除呀。這類錯誤標題掛上{{d|wr}},都會獲管理員刪除。
WeltanschauungĤòĭnäþbåķtšýñ 2008年3月9日 (日) 13:09 (UTC)[回覆]

所言甚是。我不應移動。WeltanschauungĤòĭnäþbåķtšýñ 2008年3月9日 (日) 13:21 (UTC)[回覆]
我想了一晚,又覺得我的移動應該是對的。「BN(O)」是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簡稱。(O)前沒有空格是因為「BN(O)」是簡稱,你看(Overseas)前也有空格。BN(O)沒有對應的中文簡稱,只有全稱英國國民 (海外)。既然是全稱,(海外)前應該有空格了。不知這樣想對不對?WeltanschauungĤòĭnäþbåķtšýñ 2008年3月10日 (一) 08:56 (UTC)[回覆]

留意到英國國民(海外)的inter -wiki全部都錯了,請你修改。WeltanschauungĤòĭnäþbåķtšýñ 2008年3月14日 (五) 06:31 (UTC)[回覆]

重新討論香港維基社群的聚會

[編輯]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Mahoumatic (留言) 2008年3月13日 (四) 18:05 (UTC)[回覆]

邀請參與2008年香港春聚

[編輯]


Re:宮內大臣劇團

[編輯]

謝謝提醒,已改為最初的宮內大臣劇團,剛才我讀了一遍《亨利八世》的劇本,裡面也是譯作宮內大臣。-)—木木 (發呆中) 2008年3月25日 (二) 16:15 (UTC)[回覆]

網上「宮內大臣劇團」的用法不少,如[4],而「宮廷大臣劇團」亦有相當數量,如[5],而「宮務大臣劇團」幾乎沒有。—木木 (發呆中) 2008年3月27日 (四) 20:59 (UTC)[回覆]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正接受會員申請

[編輯]


逕啟者:

很高興通知大家,香港維基媒體協會現正接受會員申請。為方便各位進行申請,協會相關人員和義工將會通過巡迴服務,定點收集申請表格。


請各位在此查閱適合閣下的時間及地點,親身遞交表格。同時請依照該頁面上的指引,預備相關文件,以便當日程序可以順利進行。


若閣下未能通過巡迴服務遞交申請,或有任何查詢,請通過協會公共電郵地址聯絡協會秘書,以便我們作進一步的安排。

  此致
各位香港維基人

2008年4月9日 (三) 17:32 (UTC)


文件刪除請求:通知

[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文件Image:HKCEC Foundation 1986.jpg已列入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TL () 2008年4月19日 (六) 09:0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