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頸黑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頸黑鷺
太平洋亞種(I. f. australis),攝於澳洲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鵜形目 Pelecaniformes
科: 鷺科 Ardeidae
屬: 葦鷺屬 Ixobrychus
種:
黃頸黑鷺 I. flavicollis
二名法
Ixobrychus flavicollis
(Latham, 1790)[2]
異名
  • Ardea flavicollis Latham, 1790
  • Dupetor flavicollis (Latham, 1790)

黃頸黑鷺學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為鷺科葦鷺屬鳥類,又名黑葦鳽,俗名黑鳽烏鷺高砂黒鷺黑長腳鷺鷥。是一種舊世界起源的葦鳽,在熱帶亞洲繁殖,從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中國印尼澳大利亞。主要是留鳥,但一些北方的個體會短途遷徙

亞種

[編輯]
  • 黃頸黑鷺指名亞種學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 flavicollis)。分布於印度、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廣東海南雲南、長江以南、貴州、偶見於甘肅、陝西河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3]
  • 黃頸黑鷺台灣亞種學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 major)。分布於台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4]

描述

[編輯]

這是一種相當大的物種,長度為58 cm(23英寸),是葦鷺屬(Ixobrychus)中最大的葦鳽之一。與其他相關物種相比,它具有較長的頸部和黃色的長喙。成鳥的上體均為黑色,頸側為黃色。下體呈白色,帶有濃重的褐色條紋。幼鳥與成鳥相似,但為深褐色而非黑色。由於其隱蔽的生活方式和蘆葦灘棲地,可能很難見到,但常能見到它們飛行,飛行時全黑的上半部,非常容易辨認。

分佈

[編輯]

分布於南亞印度河恆河流域、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沿海地區,東亞台灣中國東南部,西太平洋沿岸的馬來群島美拉尼西亞澳洲北部至東南沿海地區。黃頸黑鷺一般生活於蘆葦叢、沼澤、灘涂、紅樹林及林間溪流、在貴州分布於700-1000m以及營巢於蘆葦叢中、樹上或竹林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2]

繁殖

[編輯]

它們的繁殖棲地是蘆葦灘。它們在灌木或有時在樹上築起由蘆葦組成的平台巢。每次產卵三到五枚。

飲食

[編輯]

黃頸黑鷺以昆蟲魚類兩棲類為食。

保育狀況

[編輯]

澳大利亞

[編輯]

黃頸黑鷺未列入澳大利亞1999年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中的受威脅物種名單。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

[編輯]
  • 根據維多利亞州的1988年植物和動物保護法,黃頸黑鷺被列為受威脅物種。[5] 根據該法案,目前尚未制定此物種的Action Statement恢復和未來管理計劃。[6]
  • 在2007年維多利亞州受威脅脊椎動物名單上,黃頸黑鷺被列為易危物種[7]

圖庫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Ixobrychus flavicol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2.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黑苇鳽.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黑鳽指名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4.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黑鳽台湾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5. ^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Victori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July 18, 2005,.
  6. ^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Victori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September 11, 2006,.
  7. ^ Victorian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Advisory List of Threatened Vertebrate Fauna in Victoria - 2007. East Melbourne, Victoria: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2007: 15. ISBN 978-1-74208-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