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黑爾戈蘭島

座標54°10′57″N 7°53′07″E / 54.18250°N 7.88528°E / 54.18250; 7.885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Google地圖: 北緯 54°10′57″, 東經 7°53′7″
黑爾戈蘭島
Helgoland
今日的黑爾戈蘭島和多恩島
今日的黑爾戈蘭島和多恩島
黑爾戈蘭島 旗幟
旗幟
黑爾戈蘭島 徽章
徽章
黑爾戈蘭島位於
黑爾戈蘭島 在德國的位置
黑爾戈蘭島
黑爾戈蘭島
黑爾戈蘭島 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的位置
黑爾戈蘭島
黑爾戈蘭島
坐標:54°10′57″N 7°53′07″E / 54.18250°N 7.88528°E / 54.18250; 7.88528
國家 德國
聯邦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
Pinneberg
政府
 • 市長Jörg Singer (Ind.
面積
 • 總計1.7 平方公里(0.7 平方英里)
海拔61 公尺(200 英尺)
人口(2022-12-31)[1]
 • 總計1,253人
 • 密度737人/平方公里(1,909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01:00
 • 夏時制CESTUTC+02:00
郵政編碼27498
電話區號04725
車輛號牌PI, AG
網站helgoland.de

黑爾戈蘭島[2]亦稱海姑蘭島[3](德語:Helgoland黑爾戈蘭語:deät Lun;英語:Heligoland),是位於北海東部的小型群島,行政上隸屬於德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

地理

[編輯]
1910年黑爾戈蘭島地圖
黑爾戈蘭島西海岸的紅色水成岩懸崖,圖中石柱即為「高安娜」

黑爾戈蘭島位於德國海岸線外約70公里處,由兩個小島組成:面積1km²、有人居住的主島(Hauptinsel),以及位於其東邊、面積為0.7 km²的多恩島(德語:Düne, 黑爾戈蘭語: de Halem)。島嶼周圍的水域稱為「黑爾戈蘭灣」(Helgolander Bucht)或「德意志灣」(Deutsche Bucht)。

主島和多恩島被1720年一場風暴沖為兩截之前曾連為一體。主島在地貌上可分為下島(Unterland、deät Deelerlun)和上島(Oberland、deät Boperlun),下島位於島的東南方,接近海平面,上島則為海拔約50米的高台。1947年4月,由於英國皇家海軍的爆破,在島的東邊形成了「中區」(Mittelland)平地。在島的西北端有一座高約47米的孤立岩柱,稱為「高安娜」(Lange Anna)。主島的南端、東南端有沙灘,西部和北部則為懸崖,直降至海平面以下約50米才形成緩坡。主島最高處海拔為61米。

黑爾戈蘭島的地質為形成於始新世的紅色水成岩,類似的地貌在北海周圍地區非常罕見。在水成岩下方為形成年代更久的白堊層,類似英國多佛爾附近的白色峭壁。

文化

[編輯]

黑爾戈蘭島居民的語言和文化接近北弗里西亞群島。該島的方言屬於弗里西亞語的變種。

黑爾戈蘭島的名稱通常被認為是「神聖之地」的意思,[4]主要是因為在北歐神話中,該島是正義、和平和真理之神弗里斯提(Forseti)的居所。

政治

[編輯]

黑爾戈蘭島在政治上隸屬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的Klein Pinneberg區管轄。該島主要的政治力量為:

旗幟和徽章

[編輯]
黑爾戈蘭島的旗幟
黑爾戈蘭島徽

黑爾戈蘭島的旗幟由綠、紅、白三色組成,三色自上向下排列。綠色代表土地,紅色代表紅色懸崖,白色代表沙灘。這種對顏色的比喻也反映在該島的箴言中:

Grün ist das Land,

rot ist die Kant,
weiß ist der Sand,

das sind die Farben von Helgoland.

中文意思如下:

赤壁連青草,

白沙見海邊;
海姑蘭小島,

三色顯其顏。

黑爾戈蘭島的島徽形成於1694年,為盾形徽,圖案為自上向下排列的綠、紅、白三色水平橫紋。

歷史

[編輯]
黑爾戈蘭島殖民地旗

在史前時代,黑爾戈蘭島即有人類居住的痕跡。697年,弗里西亞國王在被法蘭克人擊敗後退踞該島。1231年,黑爾戈蘭島成為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的領地。此後該島所有權在丹麥國王與霍爾斯坦公國之間多次易手,期間還曾被漢堡漢薩同盟占據過一段時間。1714年,丹麥出兵奪得了黑爾戈蘭島。

拿破崙戰爭期間,黑爾戈蘭島在1807年被英國皇家海軍占領,成為向歐洲大陸走私間諜滲透基地。在英國管治期間,黑爾戈蘭島逐漸成為一個度假勝地,許多來自德意志邦聯奧地利帝國的文人作者前往島上居住,以逃避後兩國嚴厲的文字審查制度。1830年和1848年,黑爾戈蘭島還成為德國革命者的避難所。德國國歌的歌詞就是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1841年在黑爾戈蘭島度假時寫出的。

1890年,英國將黑爾戈蘭島轉讓給德國,以換取東非尚吉巴島。德國海軍領袖提爾皮茨在黑爾戈蘭島的南端修建了防波堤,將其改建為一處可供輕巡洋艦停泊的海軍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的戰鬥巡洋艦分隊猛烈砲轟黑爾戈蘭島。一戰結束後,法國曾提議讓澳大利亞接管這個島嶼,但是島上的防波堤和防禦工事都被炸毀之後,英國最終放棄了對該島的要求。

在黑爾戈蘭島上度假的遊客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黑爾戈蘭島成為旅遊勝地。維爾納·海森堡在島上度假期間發展出了他的量子理論

納粹黨上台後,重新修復了黑爾戈蘭島上的岸炮陣地、地堡和其他防禦工事。1939年12月3日,黑爾戈蘭島成為二戰盟軍轟炸的第一塊德國土地。

1944年10月15日,英國皇家空軍出動飛機對黑爾戈蘭島進行了相當猛烈的空襲,1945年4月18日英國的另一次空襲出動了上千架轟炸機,將黑爾戈蘭島上的所有地面建築全部炸毀。島上有128人在空襲中喪生,全部是防空部隊成員。次日德國海軍悄悄撤出了黑爾戈蘭島上的全部倖存居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保守黨領袖安東尼·艾登提出將黑爾戈蘭島移交給英國,在島上建設海空軍基地,將其改成監視威廉港庫克斯港埃姆登漢堡等德國重要軍港、控制基爾運河西出口的前哨。但是當時執政的英國工黨政府反對大英帝國的任何領土擴張。在確信無法獲得黑爾戈蘭島之後,1947年4月18日,英國海軍向該島運去6800噸炸藥,試圖將這個小島完全炸毀。這次爆炸雖然沒能完全抹掉黑爾戈蘭島,但卻炸飛了島的南端,並完全改變了該島的形狀,使其面積從1.27平方公里減為1平方公里。《金氏世界紀錄》將這次爆炸列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常規爆破」。

無人居住的黑爾戈蘭島此後一直作為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訓練靶場。疏散到德國本土的黑爾戈蘭島民舉行了一系列示威,要求返回家鄉。1952年3月1日,英國正式將黑爾戈蘭島的主權歸還給聯邦德國

現狀

[編輯]

黑爾戈蘭島目前在行政上隸屬於德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該島現為旅遊勝地,也是免稅地區,有渡輪和飛機與德國本土相連。黑爾戈蘭島也是德國海軍的搜索與營救基地。島上建有燈塔和信號發射塔。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