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颱風娜比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颱風娜比
颱風(日本
五級超級颱風(美國
2005年9月2日颱風娜比的衛星圖像
形成2005年8月29日
消散2005年9月10日
2005年9月8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最高風速10分鐘持續 175公里/小時(110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60公里/小時(160英里/小時)
最低氣壓925百帕毫巴);27.32英寸汞柱
死亡共35人
損失$9.72億(2005年美元
影響地區北馬里亞納群島關島日本大韓民國俄屬遠東
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颱風娜比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olina)是2005年9月侵襲日本西南部的強勁颱風,於8月29日在北馬里亞納群島以東成形,是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場獲得命名的風暴。氣旋向西移動,於8月31日以颱風強度從塞班島以北經過,並且還在繼續增強。次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娜比升級成超強颱風,預計其風速已經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五級颶風標準。日本氣象廳估計風暴於9月2日達到10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175公里的最高強度。接下來娜比在迂迴北上期間減弱,於9月6日襲擊日本九州。掠過韓國後,風暴轉向東北,並在經過北海道後於9月8日轉變成溫帶氣旋

首先受到颱風襲擊的是北馬里亞納群島,當地有114戶民居受損或被毀,遭受的損失數額約為250萬美元[注 1]。受娜比造成的破壞影響,美國政府之後宣布北馬里亞納群島為災區。風暴從沖繩附近經過,產生強烈陣風並造成輕度破壞。接下來,氣旋西部邊緣又在韓國釜山引發多起交通事故,該國共有6人死亡,經濟損失約1億1,540萬美元。日本九州有約25萬人在氣旋來襲前疏散,當地火車、輪渡和客運航班受到嚴重影響。九州先後3天裡降下1,322毫米雨量,導致大量莊稼受損,損失數額達40.8億日圓(相當於同年的3,690萬美元[注 2])。風暴經過期間共計打破61項日降雨紀錄。豪雨引發洪災和山體滑坡,迫使居民離開家園,許多企業被迫關閉。日本各地共有29人因這場颱風喪生,損失總額達949億日元(相當於同年的8.54億美元)。氣旋過去後,地方政府、軍人和保險公司一道向災民伸出援手。襲擊日本後,娜比還在俄羅斯千島群島產生充沛降雨,雨量相當於當地1個月的水平,風暴產生的大浪還導致道路受損。整場颱風一共造成35人遇難,經濟損失約9.72億美元。

氣象歷史

[編輯]
根據薩費依-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8月28日,關島以東約1035公里海域有大規模對流區持續。雖然外界存在中等強度風切,但系統還是得以快速組織,並在北面的高壓脊影響下向西移動。[2]協調世界時8月29日凌晨0點,系統催生出熱帶低氣壓[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注 3]將其歸類為第十四W號熱帶低氣壓,並預計氣旋會因行經洋面水溫較高而穩步增強[5][6]UTC8月29日中午12點,日本氣象廳[注 4]將氣旋升級成熱帶風暴[7],並以「娜比」(Nabi)為其命名[注 5][2]。僅12小時後,系統內的對流組織成螺旋狀雨帶[6],日本氣象廳又把娜比進一步升級成強烈熱帶風暴[3]UTC8月30日18點,風暴達到颱風強度,其10分鐘持續風速增至每小時120公里[注 6][3]

8月31日,娜比從北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北北東方向僅55公里海域經過,是距該群島最近的一次[10]。颱風在向西北西方向前進期間繼續快速強化。9月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風暴升級成超強颱風,之後還估計氣旋達到1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260公里的最高強度,這樣的持續風速已經屬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最高的五級標準。日本氣象廳則估計娜比於9月2日達到10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175公里、最低氣壓925毫巴百帕,27.3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2][3]達到最高強度後,颱風發展出的風眼較大,有95公里寬[11]。娜比在最高強度下保持了約36小時,在此期間一度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預警責任區[2][3],該機構以當地人名「喬麗娜」(Jolina)為風暴命名,但氣旋實際上自始至終都同該國保持相當遠的距離[2]

9月3日,由於高壓脊在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影響下減弱,颱風略朝北面轉向並開始逐漸弱化[2]。日本氣象廳認為娜比的風速此後長時間穩定在每小時160公里。9月5日,風暴從日本南部近海大東群島大隅群島南大東島屋久島附近經過。[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推測,氣旋強度在此期間有小幅回升,達到風速每小時215公里的第二波強度高峰[3]。轉向正北後,娜比先從鹿兒島縣出水郡經過,再於UTC9月6日14時從長崎縣諫早市附近登陸[12]。此後不久,風暴進入日本海[7]。受堪察加半島上空的低氣壓區影響,颱風轉向東北進入中緯度氣流[13]UTC9月6日下午18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宣布颱風已轉變成溫帶氣旋並停止發布公告[14],但日本氣象廳仍在繼續追蹤。次日,娜比經北海道北部進入鄂霍次克海。9月8日,日本氣象廳宣布還在繼續東進的風暴已轉變成溫帶氣旋,再於9月10日在阿留申群島以南逐漸消散。[7]氣旋殘留減弱後繼續移動,最終於9月12日進入阿拉斯加州西南部上空[15]

防災措施

[編輯]
娜比侵襲日本前,四萬十川沿線張貼的洪災警報。

8月29日熱帶低氣壓成形後,美國國家氣象局駐關島辦事處向天寧島羅塔島薩皮安島Sapian)和阿格里漢島發布熱帶風暴觀察預警[16]。8月30日,羅塔島和阿格里漢島的熱帶風暴觀察預警升級成熱帶風暴警告,天寧島和薩皮安島則接獲颱風警告[17]。全部4個島都進入一級待命狀態,北馬里亞納群島政府建議天寧島和薩皮安島沿海地區及居留建築質量不佳的居民撤離,並用多所學校充當避難所[18]。薩皮安島有約700人疏散[19],島上機場也予關閉,致使約1000名遊客被困[20]。為防萬一,關島上的學校於8月31日關閉,該島於8月30日晚收到熱帶風暴警告。關島總督費利克斯·佩雷斯·卡馬喬Felix Perez Camacho)宣布島上進入緊急狀態並保持二級待命[18][21]。受颱風威脅,關島安東尼奧·汪派特國際機場有多架次航班延遲或取消[22]

風暴來襲前,駐日美軍將沖繩的軍機轉移到關島或日本本土,以防受損[23]。沖繩多個軍事基地的管理人員建議居民在風暴期間留在室內。娜比轉向北上後,沖繩島進入二級待命狀態[24]佐世保海軍基地的船隻也已撤離[25],許多建築在基地進入一級待命狀態後關閉[26]

2005年9月3日,國際太空站拍下颱風娜比的照片。

面對颱風威脅,九州地方政府將超過25萬居民疏散[27]。風暴登陸後,政府仍然建議居民不要立即返回,以免因洪災或山體滑坡導致人員傷亡。有田町在風暴期間第一個發布撤離令。宮崎市有2萬1483戶居民在得知附近河流水位可能大幅上漲後撤離,延岡市也有1萬居民得知類似消息後疏散。[28]西日本旅客鐵道全部停運[2],對四國的4萬7800居民構成影響[29]。輪渡服務也予關閉,給數萬人的交通出行造成不便。此外,風暴還造成至少723架次航班取消。[30]日本最大的煉油公司JX能源停止所有海運操作,第二大煉油企業出光興產則停止向周邊其它煉油廠送貨,第四大煉油公司科斯莫石油中止向四日市市坂出市送貨[31]。日本各地共有約700所學校停課,政府派出約1500名軍人前往東京,幫助沿海地區做好應對颱風來襲的準備,並在風暴過後協助清理工作[32]宮崎縣官員向預計會降下豪雨的地區發布洪災預警[28]

韓國政府向南部沿海地區發布颱風警告,浦項市的機場因此關閉[33],162架次航班被迫取消[34]。輪渡服務也受到影響[34],數以千計的船隻返回碼頭[35]。韓國共有138所學校因氣旋來襲關閉[34]。該國曾於2002和2003年分別受到颱風露莎颱風梅米的毀滅性打擊,人們擔心此次來襲的娜比又會引起類似的災難性破壞[36]俄羅斯遠東地區有關部門向海參崴發布風暴警告,建議船隻留在港內,不要出海[37]

影響

[編輯]
9月6日,颱風娜比即將登陸九州

從塞班島和安納塔漢火山島之間經過時,娜比在北馬里亞納群島多個島嶼產生熱帶風暴強度大風。塞班國際機場測得的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5公里,陣風時速則有120公里。氣旋在該島產生173毫米降雨,一共摧毀兩套房屋,另有26套因受損嚴重而無法居住,還有77戶民房受到輕度破壞,其中大部分都是洪災導致或屋頂受損。塞班島上70%至80%的莊稼受損,還有許多樹木倒塌,颱風過後留下的各種垃圾有600噸重。風暴過後島上供電徹底中斷,還有部分區域停水。塞班島以南的天寧島有9戶民宅受損或被毀,農作物也受到重創。羅塔島發生輕度洪災,還有局部地區停電。氣旋外圍在更偏南面的關島阿普拉港產生每小時69公里的持續風速,陣風時速則以曼基勞Mangilao)所測數值最高,達101公里。[19]關島國際機場測得72公里的陣風時速,為2005年最高。娜比在關島產生的24小時降雨量達115毫米。[38]多條道路被淹數小時之久,一所中學的多間教室進水,迫使數百名學子轉移。估計整個關島共因這場颱風受到價值250萬美元的破壞,[19]風暴離開後仍在關島和塞班島產生持續數日的強烈潮汐[38]

氣旋存在後期,其外圍雨帶又從韓國東南部掠過[2]蔚山市測得的24小時降雨總量達319毫米[2],浦項市的24小時降雨量更高達540.5毫米[39]。該國在颱風期間的最高降雨量為622.5毫米[40]。風暴外圍在港口城市釜山產生時速121公里的陣風[35],足以破壞8塊廣告牌並颳倒部分樹木[2]。受豪雨影響,釜山發生多起交通事故,還有許多人受傷[35],浦項有一艘貨輪在大浪推動下擱淺[2]。娜比在韓國各地共計奪走六條人命,損失總額為1億1540萬美元[40]

風暴在俄羅斯千島群島產生75毫米降雨,相當於當地平均1個月的降雨量。陣風時速達到83公里,但還不足以構成重大破壞。颱風來襲期間,大洋城有多條未經鋪築的道路被大浪沖毀。[41]

日本

[編輯]
娜比肆虐廣島港後留下遍地垃圾

9月3日,沖繩開始受到娜比外圍雨帶的影響[42]。幸而島上沒有遭遇颱風的最強風力,最高陣風時速不過85公里[25]。兩名年長女性因陣風受傷,當地還有輕度停電,部分房屋受損[43]。位於沖繩和日本本土之間奄美群島喜界島在氣旋來襲期間出現每小時122公里的強烈陣風[44]奄美大島則受到9米高的狂浪衝擊[45]

風暴行經日本西部期間產生豪雨,宮崎縣前後三天的降雨總量高達1322毫米[44][46],相當於當地年均降雨量的近3倍[47]。同一間氣象站測得的24小時降雨量也有932毫米,一小時降雨量66毫米[44]。日本本土方面,首都東京在一小時內就降下多達228.6毫米雨量[2]

日本各地在颱風過境期間共計產生61項日降雨量新紀錄[2]。豪雨引起嚴重邊坡失穩,還有大量浮木堆積。雨水帶走的泥沙總量巨大,估計平均每平方公里受災地區就有4456立方米,相當於年均總量的4倍。堆積起來的浮木一共有630立方米之多。[48]不過,這些降雨也有著利好的一面,香川縣德島縣此前因乾旱導致的用水限制得以緩解[49][50]。除豪雨外,娜比還在日本本土產生陣風,其中室戶市測得的陣風時速最高,有115公里。位於日本海飛島上的一間氣象站測得每小時119公里的陣風。[44]颱風在宮崎縣催生出一場藤田級數達到F1的龍捲風,令多幢建築受損[51]。風暴還在輪島市產生焚風,令氣溫急劇上升[52]

日本降雨最多的熱帶氣旋
已知最高降雨總量
降雨量 風暴 地點
排名 mm
1 2781.0 1976年颱風弗蘭 德島縣 [53]
2 >2000.0 2004年颱風南修 那賀郡 [54]
3 1805.5 2011年熱帶風暴塔拉斯 上北山村 [55]
4 1518.9 1971年颱風奧利夫 蝦野市 [56]
5 1322.0 2005年颱風娜比 宮崎縣 [57]
6 1286.0 1992年颱風肯特 奈良縣 [58]
7 1167.0 1989年颱風朱迪 奈良縣 [59]
8 1138.0 1983年颱風艾貝 天城山 [60]
9 1124.0 1990年颱風弗洛 高知縣 [61]
10 ~1092.0 1971年颱風特麗克絲 宮崎縣 [62]

日本全部47個都道府縣中有31個受到這場颱風破壞[63],超過27萬居民失去供電[2]。全國各地都因瓢潑大雨引發洪災和山體滑坡[64]。風暴一共摧毀7452套房屋,另有2萬1160套被淹[44]。日本西南部有多家汽車裝配廠受到破壞[2],豐田、馬自達和三菱的部分工廠因停電關閉[65]。此外,該國海岸沿線有約81艘船隻因颱風沉沒[44]。九州島上單大分縣遭受的損失就達117億日圓(相當於同年的1億零600萬美元),在此前10年的所有颱風中排第5,其中有20%屬於道路損傷[66]。附近的佐賀縣單農作物損失總額就有10.6億日圓(相當於同年的960萬美元),其中以稻米災情最為嚴重,另外還有大豆及其它多種蔬菜受損[67]。九州島的農作物損失總額約為40.8億日圓(相當於同年的3690萬美元)[47]

首都東京降下豪雨,令多條河流水位上漲,許多房屋因此被淹[68]。狂風在岐阜縣引發價值2880萬日圓(相當於同年的25萬9000美元)的農作物損失[69]大阪市的莊稼也受到價值2710萬日圓(相當於同年的24萬4000美元)的破壞[70]。1674年建成、位於本州西部山口縣的歷史性建築錦帶橋也因娜比侵襲而部分受損[71]山形縣某學校有一扇窗戶因狂風破裂,導致數名學童割傷[72]喜多方市有一名正在腳手架上施工的建築工人被狂風颳倒,身受重傷[73]。位於較北方的北海道亦受到這場颱風的影響,當地降下傾盆大雨,致使許多道路受損,數百間學校被迫關閉[74]足寄町有一條河流泛濫成災,導致一間酒店被淹[75]弟子屈町還出現停電,不過規模很小[76]。風暴來襲前,高松市一艘渡輪上有一名女士因大浪和陣風影響掉落水中溺斃。宮崎市有五戶民居毀於山崩,[77]導致三人死亡。救援隊伍在稻田裡找到一名起初列為失蹤人口的男子屍體。神戶市垂水區發生山崩,1幢民宅被埋,致使二人遇難[64]。娜比還引起山陽自動車道位於山口縣境內的部分路段崩塌,奪走三條人命[68]福井縣還有位騎自行車的老年男子被風颳倒喪命[78]。整場颱風一共在日本奪走29條人命,另有179人受傷,其中45人傷勢嚴重,該國遭受的損失總額估計達949億日圓(相當於同年的8億5400萬美元)[44]

善後

[編輯]

風暴過去後,岩國飛行場岩國市捐款2500美元用於清理和救災工作[79]。有軍人向附近居民及農戶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在收割機因颱風受損的情況下收割稻米[80]。岩國市地方政府向房屋被淹的居民發放用於消毒的化學品[81]。受市場歇業、供應減少的共同影響,日本牛肉價格創下歷史新高[82]。氣旋過後,日本常規保險協會在報告中稱,娜比引起的保險索賠總額達588億日圓(相當於同年的5300萬美元),在該國有紀錄以來所有的自然災害中排名第十。宮崎縣的保險索賠金額為126億日圓,為全國最高。所有保險索賠中有490億日圓(相當於同年的4400萬美元)源自住房損傷,另有79億日圓(相當於同年的710萬美元)屬於汽車損壞索賠。[83]娜比過境數天內,日本政府就同日本郵政公社以及地方郵政部門一起向災區派出救援人員,並提供食品和飲用水。許多卡車獲派趕赴災區,隨同前往的還有移動銀行和保險代理人。[84]

11月8日,距娜比消散近兩個月後,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宣布北馬里亞納群島為重大災區。以便該群島獲得美國政府撥款,用於修復受損建築、支付垃圾清理及其它應急費用。群島還獲得聯邦資助,用於減輕未來災害的破壞程度,分攤防災減災和救災的開銷。[85]政府最終一共向北馬里亞納群島提供了104萬6074.03美元[86]

風暴名稱發音與阿拉伯語先知」(阿拉伯語:نبي羅馬化Nabi)類似,為避免出現與宗教的相關爭議,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同意將其退役,永遠都不會再在西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用於取代的新名稱是杜蘇芮Doksuri韓語:독수리,禿鷲),於2012年首度啟用[87][88],2023年被除名,替代名稱待定。

參見

[編輯]
  • 颱風桑達:2004年相似路徑侵襲日本的強烈颱風,同樣造成重大損失和多人喪生。當時日本沒有提出除名要求,名稱仍繼續沿用至今。

注釋

[編輯]
  1. ^ 所有損失數額均為2005年相應貨幣價值。
  2. ^ 報道中原本採用的貨幣單位是日圓,經OANDA公司網站外匯歷史匯率頁面換算成美元[1]
  3.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美國海軍空軍的聯合工作組,會向西太平洋及其他海域發布熱帶氣旋警告[4]
  4. ^ 日本氣象廳是西太平洋的區域專責氣象中心[7]
  5. ^ 「娜比」之名由大韓民國世界氣象組織提供,意指梧提[2]
  6. ^ 熱帶氣旋強度根據最大持續風速衡量。其中日本氣象廳採用10分鐘持續風速衡量[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以1分鐘持續風速估算[8]。總體而言,10分鐘持續風速比1分鐘持續風速要高12%,兩者間的換算係數為1.14[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历史汇率. Oanda Corporation. 2015 [2015-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Kevin Boyle; Huang Chunliang. Monthly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Summary August 2005 (TXT) (報告). Gary Padgett. [2016-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3.0 3.1 3.2 3.3 3.4 3.5 Kenneth R. Knapp; Michael C. Kruk; David H. Levinson; Howard J. Diamond; Charles J. Neumann. 2005 Nabi (2005241N15155). The 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 (IBTrACS): Unifying tropical cyclone best track data (報告)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10 [2016-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Mission Statement. United States Navy, United States Airforce. 2011 [2011-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Tropical Depression 14W Warning NR 001 (報告). Unisys Corporation. 2005-08-28 [2016-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6.0 6.1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Reasoning No. 3 for STS 0514 (Nabi) (0514) (報告). Unisys Corporation. 2005-08-29 [2016-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 ^ 7.0 7.1 7.2 7.3 7.4 7.5 Annual Report on Activities of the RSMC Tokyo: Typhoon Center 2005 (PDF) (報告).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8. [2016-03-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Super Typhoon (STY) 14W (Nabi)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 Navy.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 ^ Chris Landsea. Subject: D4) What does "maximum sustained wind" mean ? How does it relate to gusts in tropical cyclones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Mike Ziobro. Typhoon Nabi (14W) Position Estimate. Tinian, Guam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報告) (Unisys Corporation). 2005-08-31 [2016-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Super Typhoon 14W (Nabi) Warning NR 015 (報告). Unisys Corporation. 2005-09-01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2. ^ 台風0514号(0514 NABI) (PDF) (報告).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3. ^ Patrick A. Harr; Doris Anwender; Sarah C. Jones. Predict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Downstream Impacts of the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Methodology and a Case Study of Typhoon Nabi (2005).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8-09, 136 [2016-04-01]. doi:10.1175/2008MWR2248.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6-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4.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Tropical Storm 14W (Nabi) Warning NR 035 (報告). Unisys Corporation. 2005-09-06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5. ^ George P. Bancroft. Marine Weather Review—North Pacific Area September through December 2005. Mariners Weather Log. 2006-04, 50 (1)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6. ^ Carl McElroy. Tropical Depression 14W Advisory Number 1. Tinian, Guam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報告) (Unisys Corporation). 2005-08-28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7. ^ Mike Ziobro. Tropical Storm Nabi (14W) Advisory Number 4. Tinian, Guam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報告) (Unisys Corporation). 2005-08-29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 ^ 18.0 18.1 Tropical Storm Nabi (14W) Local Statement. Tinian, Guam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報告) (Unisys Corporation). 2005-08-30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 ^ 19.0 19.1 19.2 Storm Data and Unusual Weather Phenomena (PDF). Storm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23. [2014-05-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5-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 ^ Northern Marianas Clean Up After Typhoon Nabi. Terra Daily. Agence France-Presse. 2005-09-01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1. ^ Felix Perez Camacho. Relative to Declaring an Emergency in Order to Expedite the Island-Wide Preparation and Recovery from Typhoon Nabi (14W) (PDF). Office of the Governor of Guam. 2005-08-31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2. ^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Typhoon Nabi Affects Air Service (報告). Guam Homeland Security. 2005-08-31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3. ^ Dave Ornauer. Typhoon Nabi Shifts Course, Now Heading to Okinawa. Stars and Stripes. 2005-09-03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4. ^ Dave Ornauer. Okinawa Troops Bracing for Super Typhoon Nabi. Stars and Stripes. 2005-09-04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5. ^ 25.0 25.1 Nabi Turns Its Force Toward Sasebo, Iwakuni. Stars and Stripes. 2005-09-05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6. ^ Greg Tyler; David Allen. Sasebo Braces for Arrival of Typhoon Nabi. Stars and Stripes. 2005-09-07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7. ^ Hector Forster. Typhoon Nabi Hits Western Japan, Leaving Seven Dead (Update1). Bloomberg News. 2005-09-07. 
  28. ^ 28.0 28.1 藤吉洋一郎; 有馬正敏; 水上知之; 天野 篤, 大妻女子大學教授 解説委員 日本災害情報學會副會長. 台風 0514 号災害 宮崎・鹿児島現地調査(速報) (PDF). デジタル放送研究會. 2006-11-04 [2016-04-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9.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891-10)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0. ^ Hector Forster. Typhoon Nabi Heads Back to Sea After Lashing Kyushu (Update3). Bloomberg News. 2005-09-07. 
  31. ^ Hector Forster; Hiroshi Suzuki. Typhoon Nabi Makes Landfall in Kyushu; 47,000 Homes Evacuated. Bloomberg News. 
  32. ^ Typhoon Nabi Moves to Hokkaido Leaving More than 18 People Dead and 140 Wounded. Asia News. 2005-09-08 [2015-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3. ^ Kim Yoon-mi. Typhoon Warning Issued as Nabi Approaches Southern Korea. The Korea Herald. 2005-09-06.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34. ^ 34.0 34.1 34.2 Typhoon Nabi Causes Damage in S.Korean Coastal Areas. Xinhua. 2005-09-06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5. ^ 35.0 35.1 35.2 Jin Hyun-joo. Nabi Hits the Peninsula, Causing Damages. The Korea Herald. 2005-09-07.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36. ^ Cho Chung-un. Typhoon Nabi Likely to Hit Korea. The Korea Herald. 2005-09-03.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37. ^ Typhoon Nabi Closes in on Russia's Far East. RIA Novosti. 2005-09-07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8. ^ 38.0 38.1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ERI) at the University of Guam. Pacific ENSO Update 1st Quarter, 2006 Vol. 12 No. 1. University of Hawaii 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9. ^ Jin Hyun-joo. 3 Still Missing, 70 Left Homeless After Typhoon Nabi's Downpours. The Korea Herald. 2005-09-08.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40. ^ 40.0 40.1 Natural Hazards in Republic of Korea in 2005 (PDF).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2006 [2012-02-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1. ^ Typhoon Brings Heavy Rainfall to North Kurils. RIA Novosti. 2005-09-09.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42. ^ Dave Ornauer. Officials: Nabi Won’t Be as Bad as Katrina. Stars and Stripes. 2005-09-04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3.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936-12)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4.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Typhoon 200514 (Nabi) – Disaster Information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5. ^ Typhoon Nabi Lashes Japan. The Courier Mail (Queensland, Australia). Reuters. 2005-09-06.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46. ^ WMO Statement on the Status of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05 (DOC).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05-12-15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7. ^ 47.0 47.1 22 Killed, Nine Missing in Japan, S.Korea as Powerful Tropical Storm Heads Borth. AP Worldstream. 2005-09-09.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48. ^ Slope Failures and Movement of Driftwoods Caused by Typhoon Nabi (PDF).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agoshima University. 2006-11-18 [2011-07-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9.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891-05)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0.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895-04)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1.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830-07)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2.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605-08)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3. ^ Ikuo Tasaka. The Difference of Rainfall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Time-Scale: A Case Study on Heavy Rainfall of September 8–13, 1976, in the Shikoku Island Caused by Typhoon 7617 Fran (PDF). Geographical Review of Japan. 1981, 54 (10): 570–578 [2016-04-02]. doi:10.4157/grj.54.5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4. ^ Gonghui Wang; Akira Suemine; Gen Furuya; Masahiro Kaibori; Kyoji Sassa. Rainstorm-induced landslides in Kisawa village, Tokushima Prefecture, Japan (PDF) (報告).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2006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55. ^ Typhoon Talas.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11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6. ^ Climatological Data: National Summary 22 (1).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771. 1971-01 [2016-04-02]. 
  57. ^ 台風200514号 (Nabi) - 災害情報.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11 [2016-04-02]. 
  58. ^ 台風199211号 (Kent) - 災害情報.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11 [2016-04-02]. 
  59. ^ アメダス日出岳(64211)@台風198911号.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11 [2016-04-02]. 
  60. ^ 台風198305号 (Abby) - 災害情報.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11 [2016-04-02]. 
  61. ^ 台風199019号 (Flo) - 災害情報.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11 [2016-04-02]. 
  62. ^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yphoon Trix (PDF).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United States Navy: 183–192. 1972 [2016-04-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3). 
  63. ^ Charles Enman. Year of Disasters. The Ottawa Citizen. 2005-12-18.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64. ^ 64.0 64.1 Typhoon Nabi Leaves 32 Dead or Missing in Japan. People's Daily Online. 2005-09-08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5. ^ VOA News: Typhoon Disrupts Production in Southern Japan. US Fed News. 2005-09-09.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66. ^ Typhoon Nabi Causes $106.1 Mln Damages to Japan Oita. Japanese Business Digest. 2005-09-13.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67. ^ Typhoon Nabi Causes $9.56 Mln Damages to Japan Saga Agriculture. Japanese Business Digest. 2005-09-09.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68. ^ 68.0 68.1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662-09)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9.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632-12)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0.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772-08)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1. ^ Mikio Koshihara. The Secular Change of the Timber Bridge "Kintai-Kyo" (PDF) (報告). World Conference on Timber Engineering. [2016-04-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2.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588-13)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3.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595-09)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4.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407-02)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5.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417-03)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6.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418-04)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7. ^ Typhoon Nabi Pounds Japan. Ireland On-line. 2005-09-06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8.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5-616-10)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9. ^ Greg Tyler. Iwakuni Gives $2,500 to Typhoon Nabi Victims. Stars and Stripes. 2005-11-26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0. ^ Station Residents Connect with Japan's Past. US Fed News. 2005-10-02.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81. ^ Iwakuni Distributes Undiluted Disinfectants in Beverage Bottles. Japan Economic Newswire. 2005-09-21.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82. ^ Japanese beef price hits new record high due to import ban. Japan Economic Newswire. 2005-09-12.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83. ^ Insurance Claims Related to Typhoon Nabi at 58.8 B. Yen. Jiji Press Ticker Service. 2005-09-15.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84. ^ Joseph Coleman. Japan Post Privatization Debate in Spotlight Ahead of Weekend Elections. Associated Press. 2005-09-09.  – 透過LexisNexis 需付費查閱
  85. ^ President Declares Major Disaster for the Mariana Islands.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05-11-09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6. ^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Help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Recover.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7. ^ LIST OF RETIRED TROPICAL CYCLONE NAMES. Typhoon Committee. 2016 [2016-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8. ^ The Typhoon Committee. ESCAP/WMO Typhoon Committee Thirty-Ninth Session (PDF) (報告).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5.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