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年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2月23日) |
陳松年 | |
---|---|
出生 | 1910年 大清安徽省懷寧縣 |
逝世 | 1990年(79—80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安慶市 |
民族 | 漢族 |
職業 | 文史學者 |
配偶 | 竇珩光 |
兒女 | 陳長琦 陳長瑋 陳長璵 陳長璞 |
父母 | 陳獨秀 高曉嵐 |
親屬 | 陳延年 陳喬年 陳玉瑩 |
陳松年(1910年—1990年),男,安徽省懷寧縣人,文史學者,全國政協委員,陳獨秀第三子,陳延年和陳喬年的弟弟,陳玉瑩的弟弟。
生平
[編輯]1910年,陳松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父親陳獨秀,母親高曉嵐(高大眾),哥哥陳延年和陳喬年,姐姐陳玉瑩(陳筱秀)。陳松年早年很少見到父親陳獨秀,因為陳獨秀和高君曼在上海市生活。1912年,安徽都督袁世凱派人前往安慶抄捕陳獨秀的家人,14歲的陳延年、10歲的陳喬年翻牆逃走,3歲的陳松年年幼體弱,爬牆逃跑時力氣不支跌落在鄰居家的澡盆里,鄰居聞聲趕來把他抱起到內室才躲過了一劫。17歲時,大哥陳延年遭國民政府殺害,次年,二哥陳喬年又遭到國民政府殺害,陳玉瑩因目睹了倒在血泊中的哥哥而精神失常,一病不起去世,陳松年不敢把消息告訴家人,偽造書信隱瞞了消息,後來把真相告訴祖母謝氏,祖母安慰他說,「不怪你,你以後就走你爸爸(陳獨秀)的路,去讀書吧。」。[1]1930年7月17日,母親高曉嵐因思念兒子女兒而病逝。
1933年的暑假,陳獨秀遭到國民政府逮捕羈押在上海市的監獄裡,陳松年去監獄探視父親,父親囑咐其撐起陳家。因家道中落,陳松年沒有讀完大學就輟學了,靠著家中祖傳的書籍自學。
28歲時,日本侵略占領安徽省,把陳家搜羅一空。陳松年夫婦帶著祖母謝氏和滿1歲的長女長瑋從安慶乘船到武漢,和剛被釋放的父親陳獨秀以及繼母潘蘭珍匯合,沿江而上,經重慶最後抵達四川江津,從不寫信給家人的陳獨秀破例寫了一封信給陳松年:「在宜昌換船時,我必登岸尋你們。你們有船便行,千萬不必在宜昌候我……到重慶下船登岸到客寓,你們都必須坐轎,萬萬不省此小費……」陳松年夫婦在德感壩九中教書的收入來維持家庭生活。但是,1941年祖母謝氏和1942年父親陳獨秀都先後在江津去世,因戰亂,陳松年把兩人的棺槨臨時厝於西門外鄧燮康園地,陳獨秀好友歐陽竟吾題寫了墓碑「獨秀先生之墓」。
1947年,陳松年將父親和祖母的遺骸用木排遷到老家安慶北門葉家沖,因害怕國民政府搗亂在棺木上寫的「陳乾生」(陳獨秀科舉考試時的名字),同時還沒有立碑,因而陳獨秀之墓躲過了文化大革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陳松年因父親的政治背景而遭到不公正待遇,曾去磚廠搬磚維持生活,妻子竇珩光則在窯場工作,晚上在家糊火柴盒。1952年,竇珩光因操勞成疾而去世。1953年2月1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公安部長羅瑞卿以及鐵道部第一副部長武擎天等人的陪同下乘專列南下視察,毛澤東了解到陳松年家的困難,囑咐當地政府每個月給予陳松年家30元人民幣的補助,這在當時算是一筆巨款,讓陳松年的子女得以讀完大學。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之後,陳松年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慶市委員會常務委員,安慶市文史館館員,安徽省文史館館員。
1990年,陳松年在家中去世。
家庭
[編輯]陳松年與妻子竇珩光一生有一男三女:長子陳長琦,1947年出生,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教授,中國真空學會理事;長女陳長瑋,大學肄業,鋼鐵設計院工程師,積勞成疾,1984年病故;二女陳長璵,大學肄業後在一家軍工廠工作,是高級工程師;幼女陳長璞,因文化大革命沒有讀書而在鄉下成為一名知識青年,之後進入安慶市圖書館,後來成安慶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主要研究祖父陳獨秀。
參考文獻
[編輯]- ^ 陈延年陈乔年牺牲后弟弟用假信瞒家人. 東方網. 2021-06-19 [202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參考書目
[編輯]- 唐寶林. 《陈独秀全传》. 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0974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