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豪歌
艾瑪·豪歌 | |
---|---|
出生 | 美國德克薩斯州伍德縣米尼奧拉 | 1882年7月10日
逝世 | 1975年8月19日 英國倫敦 | (93歲)
死因 | 動脈粥樣硬化引致心臟病發作 |
墓地 | 奧克伍德公墓 |
職業 | 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心理健康倡導者、藝術贊助人及收藏家 |
父母 | 吉姆·豪歌 莎拉·安·「莎莉」·斯汀森 |
親屬 | 威廉·克利福德·豪歌(兄) 邁克爾·豪歌(弟) 托馬斯·以利沙·豪歌(弟) |
艾瑪·豪歌(英語:Ima Hogg,1882年7月10日—1975年8月19日)生於德克薩斯州伍德縣米尼奧拉,是美國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心理健康倡導者、藝術贊助人及收藏家,也是20世紀德克薩斯州最受尊敬的女性,別稱「德克薩斯州第一夫人」。艾瑪熱衷於藝術收藏,藏品包括巴勃羅·畢卡索、保羅·克利、亨利·馬蒂斯等畫家的作品。她曾向休士頓美術館捐贈數以百計的藝術品,又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出任規劃委員會成員。她同時鍾情於早期美國家具古玩,並在負責為白宮尋找歷史家具的委員會任職。她亦曾經修復和翻新包括瓦納-豪歌種植園州立歷史遺址和巴尤本德收藏館和花園在內的數處房產,之後更把它們贈予德克薩斯州的藝術和歷史機構。時至今日,這些機構仍身負維護設施及收藏品的職責。她一生獲得無數獎項和榮譽,當中包括美國歷史保存國民信託的路易絲·E·杜邦·克勞寧希爾德獎、德克薩斯大學系統的聖里塔獎、西南大學的名譽美術博士學位。
艾瑪是詹姆士·史蒂芬·「大吉姆」·豪歌和莎拉·安·「莎莉」·斯汀森的女兒,其父後來還成為德克薩斯州的司法部長和州長。她的名字艾瑪取自叔叔托馬斯·豪歌所寫的史詩《馬文的命運》。她努力地淡化自己非一般的名字,手段包括簽名時把名字寫得難以辨認,又在文具上刻上「艾. 豪歌」或「豪歌小姐」。雖然傳聞豪歌有位喚作烏拉的妹妹,但事實上她只有兄弟。她父親於1895年卸任州長,後來母親確診肺結核,不久便撒手人寰。莎拉離世後,詹姆士的寡居姊姊搬到奧斯汀協助照顧其子女。1899年至1901年間,艾瑪入讀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接著搬到紐約市花費兩年時間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1906年詹姆士辭世後,她前往歐洲並於維也納成為音樂家克薩韋爾·沙爾文卡的門生,在當地學習音樂兩年。回到德克薩斯州後,她成立並管理休士頓交響樂團,同時擔任交響樂協會主席。
瓦納種植園發現石油,令豪歌一家富有起來,艾瑪用這筆收入造福德克薩斯州人民。1929年,她創立休斯頓兒童輔導中心,為精神障礙兒童及其家人提供諮商輔導。1940年,她按照兄長遺願,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建立了豪歌心理健康基金會。1943年,她參與休斯頓學校董事會其中一個席位的改選,當選後致力消除性別和種族作為介定薪酬的標準,又為黑人學生開展藝術教育計劃。艾瑪終身未嫁,1975年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致心臟病發作而辭世。艾瑪豪歌基金會是她遺囑的主要受益人,時至今日仍延續她的社會和慈善工作。多家機構亦以她的名義設立獎學金和獎項,以銘記她為保護德克薩斯州文化遺產所作出的努力。
姓名
[編輯]吉姆·豪歌和莎拉·安·「莎莉」·斯汀森(Sarah Ann "Sallie" Stinson)的女兒出生後,他寫信告知兄弟:「我們的福杯已經滿溢!我們有了一個女兒,她身材勻稱、氣質如天使般優雅,她名叫艾瑪!」[1]艾瑪·豪歌沒有中間名,這在當時並不尋常[2]。她的名字取自叔叔托馬斯·豪歌在南北戰爭期間創作的史詩《馬文的命運》,當中有兩位分別喚作艾瑪和萊拉的年輕女性[2][3][4]。維吉尼亞·伯恩哈德(Virginia Bernhard)曾為艾瑪·豪歌撰寫傳記,她在書中聲稱「有些人認為,吉姆·豪歌……為他唯一的女兒取名為艾瑪是旨在吸引德克薩斯州選民的注意力」,原因在於他同年有份參與的第七區地方檢控官選舉競爭激烈[1],最終他成功突圍而出[5][6]。又或者,吉姆的書信表示他可能沒有意識到女兒姓名所產生的綜合影響[註 1][7]。
艾瑪·豪歌後來回憶道:「外祖父斯汀森住在距離米尼奧拉24公里(15英里)的地方,消息傳得很慢。當他得知孫女的名字時,他以最快的速度小跑到鎮上抗議,可惜為時已晚。我已受洗,名字亦要保留下來。」[2]在她年幼時,哥哥威廉時常為妹妹的名字抗議,結果放學後不時流著鼻血回家,她回憶時也指這拜其好名字所賜[8]。成年後的她簽名時把經常把名字寫得難以辨認,又會在個人文具上刻上「艾. 豪歌」或「豪歌小姐」,甚至為了避免引人注目而以秘書名義下達文具訂單[8]。直到辭世前幾個月,她才開始使用暱稱,當時她自稱為「艾瑪潔」(Imogene)[8]。她最後一本護照用的名字是「艾瑪·艾瑪潔·豪歌」(Ima Imogene Hogg)[8]。
德州坊間傳聞稱,1892年當吉姆·豪歌競選連任州長時,艾瑪和她的女性朋友經常與他同行,他甚至向眾人介紹她們兩人是自己的女兒艾瑪和烏拉[9]。但是,艾瑪畢生否認這個說法,受此困擾她更經常需要現身辟謠[8]。這個傳聞引來數百人寫信詢問她的名字是否真實,以及她是否有位名喚烏拉的姊妹[8]。《堪薩斯城星報》甚至捏造了另一名姊妹——霍莎[10]。
1930年代初,豪歌與傳記作家和歷史學家羅伯特·C·科特納(Robert C. Cotner)合作,一同收集父親的論文和演講稿。豪歌自此成為了父親歷史地位的守護者,時常發表一些澄清或反駁關於她父親的文章。據伯恩哈德所言,「艾瑪的名字讓她不得不終生解釋,這一事實也使她急於為父親辯護,免受詆毀者的影響。她同時透過此舉來為自己辯護,而且以相當高的技巧和一貫的禮貌做到了這點。」[11]
在「不祥名字」和「最糟糕嬰兒名字」笑話、名單、競賽中,艾瑪·豪歌這個姓名反復出現[12][13][14],連帶的還有她兩位虛構姊妹烏拉和霍莎[註 2][15][16]。根據美國人口普查記錄,類似的不幸嬰兒名字包括艾瑪·皮格(Ima Pigg)、艾瑪·馬斯克拉特(Ima Muskrat)、艾瑪·胡克(Ima Hooker)[12]、艾瑪·韋納(Ima Weiner)、艾瑪·雷克(Ima Reck)、艾瑪·佩恩(Ima Pain)、艾瑪·畢特(Ima But)[16]。
早年經歷
[編輯]1882年,艾瑪·豪歌在德克薩斯州伍德縣米尼奧拉出生[17]。父親吉姆·豪歌和母親莎拉·安·「莎莉」·斯汀森共有四名孩子,艾瑪排行第二,兄長是威廉·克利福德·豪歌(William Clifford Hogg,1875年至1930年),兩名弟弟分別是邁克爾·豪歌(Michael Hogg,1885年至1941年)和托馬斯·以利沙·豪歌(Thomas Elisha Hogg,1887年至1949年)[17]。豪歌家族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她的曾祖父托馬斯·豪歌(Thomas Hogg)曾在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的州議會擔任公職。她的祖父約瑟夫·劉易斯·豪歌(Joseph Lewis Hogg)曾於德克薩斯共和國國會任職,並協助起草德克薩斯州憲法[18]。她出生時,父親已經是德州第七區的地方檢控官[19]。1884年,吉姆的地方檢控官任期結束,之後他舉家搬往泰勒,並在該處從事法律工作[20]。兩年後,吉姆當選德州州檢察長,於是他又與家人搬往州首府奧斯汀,艾瑪則在當地上幼稚園[20]。四年後,吉姆成為首位土生土長的德州州長[19]。1891年1月,艾瑪陪同母親和哥哥參加父親的宣誓就職典禮和就職舞會,從而見證了新落成的德克薩斯州議會大廈舉辦首次就職典禮[21]。接著,艾瑪一家人搬進州長官邸[22]。官邸建於1855年,艾瑪等人入住時其狀況不佳,牆壁開裂,陳設破舊[22]。父母期望子女們能將官邸翻新至宜居狀態,而艾瑪更需要撬下黏在家具和門框上的口香糖[22]。
艾瑪和她兩名弟弟都是精力過剩的孩子[23]。她記得當時她們特別喜歡從州長官邸欄杆上滑下來,而雙親也默許她們這樣玩耍[23]。後來,托馬斯在滑下來時弄傷下巴;吉姆害怕孩子們下次會弄傷後背,因此在欄杆中心打上釘子,以防她們再次滑欄杆[23]。即使豪歌一家搬離官邸數十年,欄杆上的釘孔依然清晰可見[23]。莎拉嘗試教導艾瑪如針線活般的女紅技巧,但艾瑪聲稱自己「從來沒有費神耗時去學習」[23]。莎拉還鼓勵艾瑪學習德語[24]。另外,艾瑪和兄弟們經常被雙親帶到奧斯汀的米利特歌劇院欣賞表演[24]。
四名孩子均喜愛動物,他們甚至在官邸內豢養狗、貓、鳥、浣熊、負鼠、兔子、設德蘭矮種馬、鸚鵡[25]。他們曾在官邸內驅使動物作馬戲團表演,艾瑪甚至向每位遊客收取5美分的費用,但父親發現後便命令她向人家退還款項[26]。數年間,豪歌一家又養了熊、馬、幼鹿、鳳頭鸚鵡,以及兩隻分別名為傑克和吉爾的鴕鳥[27]。艾瑪曾經在兄弟的挑戰下騎上鴕鳥,但其中一位用彈弓擊中鴕鳥,令她從鴕鳥背上跌了下來[27]。艾瑪和鴕鳥後來成為作家瑪格麗特·奧利維亞·麥克馬尼斯(Margaret Olivia McManis)和插畫家布魯斯·杜普里(Bruce Dupree)共同創作的繪本《艾瑪和德克薩斯鴕鳥大競賽》(Ima & the Great Texas Ostrich Race)主角[28]。
莎拉產下托馬斯後身體虛弱,體力大不如前,餘生一直處於半殘廢狀態[23]。艾瑪經常陪伴母親出入數個健康療養中心[29]。1895年,吉姆的州長任期結束,其妻莎拉也在同年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30]。在醫生的建議下,艾瑪與母親搬往科羅拉多州,與姑媽瑪莎·法蘭西斯·戴維斯(Martha Francis Davis)同住[30]。1895年9月25日,莎拉·豪歌逝於科羅拉多州[30]。
莎拉辭世後,戴維斯便搬到奧斯汀,並花了數月時間照顧艾瑪及其兄弟[31]。戴維斯的丈夫死於肺結核,兒子同樣遭到此病折磨,故她認定艾瑪也會從其母身上感染此病,因而吩咐艾瑪終身不嫁以免傳染他人[32]。1895年底,艾瑪等人入讀位於聖馬科斯的寄宿學校[31]。翌年,她們回到奧斯汀與父親同住[31]。雖然父親聘用了管家,但如監督房間清潔和督促弟弟學習等事皆由艾瑪負責,宛如家中女主人[32]。1898年,艾瑪陪同父親前往夏威夷拜訪利留卡拉尼女王,並觀看夏威夷併入美國的儀式[33]。兩人原定乘船前往西雅圖,艾瑪卻因「不祥預感」而拒絕登船,並一邊抽泣一邊懇求父親作出其他安排[33]。最終,心軟的吉姆決定改為乘船前往加利福尼亞州[33]。當他們抵達加州時,才知道前往西雅圖的那班船在航行中去向不明,乘客和船員悉數失蹤[33]。
教育和音樂興趣
[編輯]豪歌家中時常有音樂聲傳出。艾瑪自三歲起學習鋼琴[20]。弟弟們都在公立學校上學,艾瑪卻入讀私立學校並接受私人音樂課程[34]。1899年,她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念書,德語、古英語、心理學是她最喜歡的課程[35]。她後來評論說:「沒有任何一位新生比我更不成熟、更沒有準備、更害怕。」[36]她加入了被稱為「情人節俱樂部」的女性社交俱樂部,並協助成立奧斯汀分校首個姊妹會「皮貝塔菲」[36]。在大學學習兩年後,她搬到紐約市,並在美國國家音樂學院修讀鋼琴和音樂理論[36]。1902年,皮貝塔菲正式於奧斯汀分校設立。雖然當時她不在校園,但她於1912年成為校友,再於一年後擔任休斯頓皮貝塔菲校友俱樂部的副主席[37]。
州長任期結束後,吉姆於休斯頓重新執業[38]。接近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吉姆開始參與石油投機活動[39]。1901年,他在西哥倫比亞附近購地17平方公里(4,100英畝),而這片土地此前是瓦納種植園的一部分[39]。在國家音樂學院研習兩年後,艾瑪回到德州,大部分時間遊走於種植園和休斯頓之間[38]。後來,她監督了種植園的改造過程,並在房子後面增建門廊[40]。她把此門廊視為新的正門,使房子遠離瓦納溪[40]。
1905年1月26日,吉姆於火車事故中受傷[41]。在接下來的一年裡,艾瑪在父親復康過程中一直照顧他[41];但在1906年3月3日,她發現父親於床上去世[42]。她對於父親撒手人寰感到極為悲痛[43]。為了安撫她,兄長威廉帶她前往紐約市散心[43]。逗留期間,她沉浸在音樂會和博物館之中[43]。
1907年,艾瑪在德國度假,並非常享受這段時光,以致她選擇留在歐洲繼續深造琴藝[44]。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她在維也納師從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的宮廷音樂演奏家克薩韋爾·沙爾文卡,又在柏林成為鋼琴家馬丁·克勞澤的門生[45]。從歐洲回來後,她便與兄長威廉同住在休斯頓[46]。雖然休斯頓是座擁有逾十萬人口的大城市,但它沒有任何博物館或公園,也沒有專業的戲劇、音樂或芭蕾舞團[47]。這促使艾瑪在當地教授音樂,並足足持續了九年[48]。雅各·阿布拉姆是她首批學生,後來成為鋼琴演奏家[48]。1913年,她成為女子音樂協會的主席,並加入大學女子俱樂部的娛樂委員會,組織了小型劇團「綠面具演奏家」[49]。同年,她又成立了休斯頓交響樂團。另外,在交響樂協會召開首屆董事會時,她出任協會副主席[50]。1917年,董事會要求她擔任主席,最終她任職了12屆[50]。
慈善和社會活動
[編輯]認識艾瑪·豪歌的人通常會親切地稱她為艾瑪小姐[3],人們亦廣泛認為她是「德克薩斯州第一夫人」[51][52]。當約翰·康納利擔任州長時,其妻娜麗·康納利宣稱:「州長的妻子通常被稱為該州的第一夫人,但艾瑪一直並且永遠都是德克薩斯州的第一夫人。」[53]1957年,《紐約時報》在關於上流社會的系列報導中介紹著名的德州人,稱:「但是,有位社會人物在州內州外都受到讚譽,她便是艾瑪·豪歌小姐。她現年約80歲,但仍然是休斯頓的公民燈塔。」[54]
1906年父親撒手人寰後,艾瑪和兄弟們試圖出售瓦納種植園,但因父親遺囑規定土地須保留15年而未能成事[55]。1918年1月15日,瓦納種植園發現石油[56]。1919年,瓦納種植園再次探測到石油儲藏,出產量由初時的每年十萬桶大幅增至每年兩百萬桶,為艾瑪四人帶來每月225,000美元的收入[註 3][58]。根據傳記作家格溫多林·科恩·尼利的說法,豪歌一家認為售賣石油所得的金錢不是他們的正當財產,因為它是來自土地而非辛勤工作獲得,因此他們決心將其用於回饋德克薩斯州[40]。
1929年,艾瑪創立了休斯頓兒童輔導中心,為精神障礙兒童及其家人提供諮商輔導[59]。她堅信,如果兒童的情緒和精神問題得到治療,長大後便可以預防更嚴重的疾病[60]。父親生前時常閱讀有關心理健康問題的書籍,在耳濡目染下,她亦對心理健康產生興趣[61]。在他擔任州長期間,艾瑪經常陪同他拜訪諸如括慈善醫院和精神病院等的國家機構[61]。當還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念書時,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心理學領域的理解,她專門修讀了數門相關課程[62]。母親過世後,排行最小的弟弟湯姆反應很糟糕,長大後變得「焦躁不安,衝動,在金錢處理方面甚至粗心得令人吃驚」,因此艾瑪堅信湯姆會在心理輔導中受益[63]。雖然她對於心理健康的想法在今日被認為是主流,但在1929年這屬於前衛、創新的見解[64]。1972年,她告訴《休士頓紀事報》,在自己參與的所有活動中,最高興莫過於有份創立休斯頓兒童輔導中心[65][66]。
艾瑪曾患有心理健康問題。1918年未,她可能受到嚴重的抑鬱症影響而病倒[67]。她諮詢了治療神經和精神疾病的專家法蘭西斯·澤維爾·德爾卡姆醫生,並在接下來的三年持續接受其醫治[68]。她住院一年多,又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花了三年時間復康[69]。到了1923年夏天,她才完全康復,卻永久放棄了成為鋼琴演奏家的夢想,表面原因是病後身體虛弱所致[48]。
1930年,艾瑪與兄長威廉一起在德國度假[64]。期間,威廉出現膽絞痛症狀,一度接受緊急手術,最終於1930年9月12日與世長辭[64]。後來,她把哥哥的遺體帶回美國[64]。根據遺囑,威廉捐贈250萬美元予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並希望這筆款項能與妹妹艾瑪捐贈的錢結合起來一同使用,「為德克薩斯人民帶來深遠的利益」[58]。長時間的訴訟和不確定性令這筆贈款受限,直至1939年7月15日,大學終於收到威廉的180萬美元遺產[58]。1940年,艾瑪與身為遺囑執行人的弟弟邁克爾討論後,決定用這筆錢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成立豪歌心理健康基金會[59]。
《聖安東尼歐快報》曾於1939年報道指,政府將撥款予豪歌心理健康基金會,來在州內建立心理衛生診所並舉辦講座和教師培訓課程,進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調查州內居民的心理衛生狀況[70]。在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金會研究了如何防止精神不合適的候選人入伍,並為那些因戰爭而受到創傷的人提供輔導[71]。戰後,基金會擴大教育和慈善事業,為窮人和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務[71]。同時,基金會也向攻讀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的個人頒發年度獎學金[72]。
1943年,艾瑪決定參與休斯頓學校董事會其中一個席位的改選,以便增加其女性董事人數[73]。她最終以4,350票獲勝,領先次名千多票[74]。她在任期間致力消除性別和種族作為確定薪酬的標準[75]。另外,她又提倡向有情感問題的兒童提供教師上門授課[74],並在學校為黑人學生開展藝術教育計劃[73]。任期結束後,她拒絕競逐連任[73]。
家具和藝術收藏
[編輯]艾瑪四兄弟姊妹均是狂熱的藝術收藏家[76]。她擁有大量收藏品,包括美國原住民藝術,以及巴勃羅·畢卡索、馬克·夏卡爾、亨利·馬蒂斯、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等畫家的作品[76]。在費城療養期間,她開始對藝術收藏產生興趣[77]。1922年,她購入椅腳帶雕刻的西班牙椅或安妮女王風格楓木椅,是人生首次收藏藝術品[78]。她廣泛研究了早期的美國家具市場,甚至親自拜訪家具設計領域的學者盧克·文森特·洛克伍德,以獲取更多資料[79]。當時,她是少數相信美國古董有價值的人;相比之下,大多數收藏家都集中在歐洲製造的家具上[80]。後來,其他收藏家也開始發現早期美國作品的價值,而艾瑪仍然是少數不在美國東岸的收藏家[81]。隨著藏品越來越多,她經常都會收到請求借出藏品至新英格蘭展出的邀請,但她總是拒絕,並說「他們那裡有很多這樣的東西」[81]。
1920年代,艾瑪的兄弟開始在休斯頓郊區發展全新的精英社區,並稱之為「橡樹河」[82]。眾人挑選了一幅佔地5.9公頃(14.5英畝)的土地作為他們的新家[83]。艾瑪與建築師約翰·F·斯托布緊密合作,設計了可以展示數人藏品的大宅[83]。1928年,艾瑪和兄長威廉搬進新居,她更把大宅命名為「巴尤本德」[84]。1939年,她在修葺大宅期間,向休士頓美術館捐贈了百多件紙本藝術品,當中包括保羅·塞尚、約翰·辛格·薩金特、巴勃羅·畢卡索、保羅·克利的作品[76][85]。弟弟邁克爾於1941年離世後,艾瑪把他的弗雷德里克·雷明頓藏品贈予博物館[73]。據傳記作家尼利所言,收藏品由53幅油畫、十幅水彩畫、一件青銅作品組成,統稱為豪歌兄弟收藏,是「在美國博物館內展出的重要西方繪畫組合」[73]。1944年,艾瑪把自己的美國原住民藝術收藏品捐贈給博物館[85],其中包括168件陶器、95件珠寶、81幅畫作[86]。
1960年,總統德懷特·艾森豪任命艾瑪在負責規劃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國家文化中心(現稱為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的委員會任職[87]。1961年,賈桂琳·甘迺迪提名艾瑪出任由18名成員組成的顧問委員會,與藝術委員會合作為白宮尋找歷史家具[88]。
修復
[編輯]巴尤本德落成後,艾瑪便少了時間待在瓦納種植園,但她繼續以種植園的名義購買藝術品和古董家具[89]。1950年代,她修復了種植園,並以殖民時代、南方聯盟、拿破崙時代(1818年)、美墨戰爭等德克薩斯歷史為主題來裝飾每間房間[90]。其中一間房間是她獻給父親吉姆的,裡面放著他曾使用的桌子、椅子以及他收集的手杖[90]。後來,她把種植園捐給德克薩斯州。1958年,適逢吉姆·豪歌誕辰107週年,政府宣佈把種植園列為州立歷史遺址,並重新命名為瓦納-豪歌種植園[91]。
隨著瓦納-豪歌種植園修復工作陷入停頓,艾瑪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位於休士頓的大宅巴尤本德[92],該處儲存了一些屬於她的古董和藝術收藏品[75]。《紐約時報》在1953年描述了她的「傑出早期美國家具」系列[93],她同時收藏了大量美國和墨屬時期的裝飾藝術,部分仍在房子內[94]。在1950年代後期,她表示:「我一直在收集美國家具。收集,收集,再收集,直到我擁有如此多的家具,我卻不知道應如何處理它們。我決定把它們交給博物館。」[95]她與設計巴尤本德的建築師約翰·F·斯托布再度合作,改動房屋結構,最終最它改成博物館[96]。她移離了家中所有私人物品及不符合她概念的物品[97]。家裡唯一一件非美式家具是她的英式餐桌,此物承載她太多回憶,無法移走[97]。
數名橡樹河居民入稟法院阻止巴尤本德成為博物館,但艾瑪最終勝訴[98]。居民憂慮改造博物館會令路面交通大增;為了減輕對居民的影響,艾瑪要求休斯頓市在水牛河建造行人天橋,使遊客無需駕車穿過橡樹河便可直達巴尤本德[92]。1965年秋天,她搬離巴尤本德[97],並告訴講解員「當你足夠愛某樣東西時,你會為了看到它繼續存在而輕易放棄它」[99]。休士頓美術館在1966年向公眾開放該博物館,把它重新命名為「巴尤本德收藏館和花園」[100]。亨利·法蘭西斯·杜邦溫特圖爾博物館的高級研究員查爾斯·蒙哥馬利(Charles Montgomery)在典禮上致謝辭,稱巴尤本德「擁有最多最好的收藏品,猶如溫特圖爾」[81]。
1963年,艾瑪在圓頂附近購置房產,希望將該處的歷史建築搬到巴尤本德,但計劃不切實際,於是她決定就地修復,並暫時搬到圓頂居住[101]。她親自監督驛站馬車旅館「溫德爾」的修復工作,完成後便把它捐贈給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75]。現時旅館更名為溫德爾歷史中心,主要用作戶外博物館和音樂中心,每年也會在此舉辦莎士比亞戲劇表演[75]。1969年,她修復了雙親在奎特曼的房子[102]。為了紀念她,該鎮將房子更名為艾瑪豪歌博物館[102]。該座博物館收藏了伍德縣和德克薩斯州東北部的歷史物品[103]。後來,她還修復了外祖父的家,並把它搬到公園裡[104]。
風評和性情
[編輯]巴尤本德收藏館和花園首任館長戴維·沃倫(David Warren)曾指艾瑪·豪歌「小巧玲瓏,具女性氣質,同時聰明、敏銳、知識淵博」[105]。傳記作家伯恩哈德也形容她「穿著優雅而時尚」,身高157公分(5英尺2英寸)[106],皮膚白皙[106],「性格獨立且沉著」[50],又指她可以「用層層魅力來粉飾其決心」[50]。81歲時,《紐約時報》形容她是「藍眼睛的草莓金髮女郎」[76]。
1914年的某個早上[50],艾瑪在臥室裡被竊賊吵醒[107]。她直面賊人,不僅說服他歸還珠寶,還在紙上「寫下一個姓名和地址,遞給他,然後告訴他當日去那裡找工作」[107]。當被問及為什麼這樣做時,她回答說:「他(賊人)看起來不像壞人。」[107]同年下旬,她獨自乘船旅行往德國[50]。途中,奧匈帝國法蘭茲·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就在她抵埗的前一天,英國向德國宣戰[50]。由於美國仍維持中立,所以她繼續其歐洲之旅,直到幾個月後才離開[50]。
雖然伯恩哈德認為艾瑪是位「彬彬有禮」的女性,但同時指出這位慈善家並非沒有敵手[11]。在休斯頓交響樂團為艾瑪安排的90歲生日音樂會上,年邁的鋼琴家阿圖爾·魯賓斯坦便稱她為「令人厭煩的老婦」[75]。反之,她也視魯賓斯坦為「自負老人」[108]。相比之下,她曾談及在1975年休斯頓舉行的某場音樂會後台遇到弗拉迪米爾·霍羅威茨,並稱他「真是個好人,一點也不像魯賓斯坦先生」[108]。
艾瑪熱心慈善,是位慷慨的捐款人,奉「遺產是公眾信託」為信條[109]。休士頓大學形容她「天生富有同情心」、「有進取心」、「關心所有德克薩斯州人的福址」、「心理健康護理的積極支持者」、「致力於公共教育」[109]。她畢生都是位民主黨人[11]。
逝世
[編輯]1975年8月19日,艾瑪·豪歌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致心臟病發作而辭世,享耆壽93歲[53][110]。當時她正在倫敦度假,但在上出租車時摔倒,幾日後於倫敦一家醫院撒手人寰[53][110]。屍體剖驗報告顯示,她的死與早前摔倒無關[53][110]。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得知她身故的消息後,隨即宣佈哀悼兩天,並降半旗致哀[111]。
艾瑪逝世時,她已僱傭了貼身女僕格特魯德·沃恩(Gertrude Vaughn)56年,管家兼司機盧修斯·布羅德納克斯(Lucious Broadnax)亦受僱40多年[112]。艾瑪下葬於奧斯汀奧克伍德公墓,與家人一同長眠於此[111]。她生前所有的社會和慈善工作,則由1964年自己創立的艾瑪豪歌基金會接棒,該基金會同時是其遺囑的主要受益人[3]。艾瑪終身未嫁[113]。按傳記作家伯恩哈德所言,艾瑪曾向朋友傾訴自己曾收到30多次求婚,但「從未理會」[113]。
獎項、認可、影響
[編輯]艾瑪·豪歌對社區的諸多貢獻使她獲頒大量獎項。1959年,美國花園俱樂部授予她艾米·安吉爾·科利爾·蒙塔古獎章,以讚揚她的傑出公民成就[114][115]。1966年,在美國歷史保存國民信託第20屆年度頒獎晚宴上,她獲頒發第七屆年度路易絲·E·杜邦·克勞寧希爾德獎[116]。這是美國歷史保存國民信託授予的最高殊榮,以表彰她在德克薩斯州「維護、修復、闡釋具有國家歷史或文化意義的遺址、屋宇、建築、地區、物體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117]。
1968年,艾瑪成為聖里塔獎的首位得主[117][118]。此獎是德克薩斯大學系統頒發的最高榮譽,以表彰得主對高等教育的貢獻[118]。1969年,她受邀成為德克薩斯學會的會員,是繼小瓢蟲·詹森和奧維塔·考普·霍比後第三位女性成員[119]。該會只認可在任何領域致力「豐富、擴大或啟發」知識的個人[119]。她還成為德克薩斯哲學協會110年曆史上首位女性主席[117]。1971年,西南大學向她頒授名譽美術博士學位[119]。
艾瑪的修復工作同樣得到諸多組織認可。1965年,美國室內設計師協會將她列入國際榮譽名單,再於1972年授予她托馬斯·傑斐遜獎,以表彰她對文化遺產的貢獻[119]。德克薩斯州歷史調查委員會也於1967年表揚她「在歷史保護方面的卓越貢獻」[98]。1969年,美國國家與地方歷史協會向她授予優異獎[119]。
休士頓交響樂團以艾瑪的名義設立獎學金[120],並在她90歲生日時舉辦了特別音樂會向她致敬[75]。另外,交響樂團每年舉辦艾瑪豪歌青年藝術家比賽,對象為16至26歲演奏管弦樂器或鋼琴的音樂家[121]。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多爾夫·布里斯科美國歷史中心每年頒發一次艾瑪豪歌歷史成就獎[3]。艾瑪也是國際專業音樂團體「德爾塔奧密克戎」的國家級贊助人[122]。成立於1954年美國大休斯頓心理健康中心每年頒發一次艾瑪豪歌獎,以表揚「推動心理健康事業的個人或夫婦」[123]。
艾瑪的出生地位於德克薩斯州米尼奧拉北線街125號,現時上面刻有德克薩斯歷史委員會的主題標記[124]。
1963年,前州長艾倫·沙弗斯向艾瑪頒發德克薩斯大學舊生協會傑出校友獎(她亦是首位獲得此榮譽的女性)[125],談到「艾瑪小姐」時他說道:
有些人創造歷史。
有些人記錄歷史。
其他人則還原和保存歷史。
她以一人之力完成上述三件事。[53]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引用
- ^ 1.0 1.1 Bernhard 1984,第17頁.
- ^ 2.0 2.1 2.2 Bernhard 1984,第18頁.
- ^ 3.0 3.1 3.2 3.3 Bernhard, Virginia. Hogg, Ima (1882–1975). Texas State Historical Association. [2022-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7) (英語).
- ^ Hogg, Thomas. The Fate of Marvin and Other Poems. Houston, TX: E. H. Cushing. 1873 (英語).
- ^ Hendrickson 1995,第120頁.
- ^ Cotner, Robert. Hogg, James Stephen (1851–1906). Texas State Historical Association. [2022-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9) (英語).
- ^ Kelley 2004,第109頁.
- ^ 8.0 8.1 8.2 8.3 8.4 8.5 Bernhard 1984,第19頁.
- ^ Bernhard 1984,第35頁.
- ^ Hogg to Texas. Time. 1931-11-02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5) (英語).
- ^ 11.0 11.1 11.2 Bernhard 1984,第89頁.
- ^ 12.0 12.1 Tierney, J. Marion. A Boy Named Sue, and a Theory of Names.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3-11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5) (英語).
- ^ Hogg Home Offers Many Delights for Designers.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for Theatre Technology.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7) (英語).
- ^ Westheimer, David. High On The Hogg. Senior Women Web.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英語).
- ^ Austin Public Library: Fugitive Facts. City of Austin.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6) (英語).
- ^ 16.0 16.1 Blow, Steve. Pleased to meet ya, Carr Chase.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2008-03-02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5) (英語).
- ^ 17.0 17.1 Hendrickson 1995,第130頁.
- ^ Bernhard 1994,第20頁.
- ^ 19.0 19.1 Bernhard 1984,第24頁.
- ^ 20.0 20.1 20.2 Neely 1992,第13頁.
- ^ Neely 1992,第16頁.
- ^ 22.0 22.1 22.2 Neely 1992,第17頁.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Bernhard 1984,第25頁.
- ^ 24.0 24.1 Bernhard 1984,第26頁.
- ^ Neely 1992,第18頁.
- ^ Neely 1992,第19頁.
- ^ 27.0 27.1 Neely 1992,第29頁.
- ^ Hopkins & O'Keefe 2004,第175頁.
- ^ Bernhard 1984,第28頁.
- ^ 30.0 30.1 30.2 Bernhard 1984,第29頁.
- ^ 31.0 31.1 31.2 Bernhard 1984,第30頁.
- ^ 32.0 32.1 Bernhard 1984,第31頁.
- ^ 33.0 33.1 33.2 33.3 Bernhard 1984,第43頁.
- ^ Neely 1992,第23頁.
- ^ Iscoe 1976,第7頁.
- ^ 36.0 36.1 36.2 Neely 1992,第31頁.
- ^ Ima Hogg. The Arrow of Pi Beta Phi (Town and Country, MO: Pi Beta Phi Fraternity For Women). June 1913: 681 (英語).
- ^ 38.0 38.1 Neely 1992,第32頁.
- ^ 39.0 39.1 Bernhard 1984,第44頁.
- ^ 40.0 40.1 40.2 Neely 1984,第60頁.
- ^ 41.0 41.1 Bernhard 1984,第48頁.
- ^ Bernhard 1984,第49頁.
- ^ 43.0 43.1 43.2 Neely 1992,第60頁.
- ^ Neely 1992,第36頁.
- ^ Bernhard 1984,第53頁.
- ^ Bernhard 1984,第54, 56頁.
- ^ Bernhard 1984,第55-56頁.
- ^ 48.0 48.1 48.2 Bernhard 1984,第54頁.
- ^ Bernhard 1984,第56頁.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Bernhard 1984,第58頁.
- ^ Iscoe 1976.
- ^ The First Lady Of Texas: Ima Hogg. Houston Public Media. 2016-02-09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8) (英語).
- ^ 53.0 53.1 53.2 53.3 53.4 Texas's Ima Hogg, Philanthropist. The New York Times. 1975-08-21: 38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英語).
- ^ Hill, Gladwin. Metropolises of State Lay Claim to All the Appurtenances of Older Traditions with Emphasis on Well-Defined Strata. The New York Times. 1957-02-11: 31–32 (英語).
- ^ Bernhard 1984,第65頁.
- ^ Neely 1992,第59頁.
- ^ 1634–1699: McCusker, J. J. How Much Is That in Real Money? A Historical Price Index for Use as a Deflator of Money Values in the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Addenda et Corrigenda (PDF). American Antiquarian Society. 1997. 1700–1799: McCusker, J. J. How Much Is That in Real Money? A Historical Price Index for Use as a Deflator of Money Values in the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PDF). American Antiquarian Society. 1992. 1800–presen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Consumer Price Index (estimate) 1800–. [2024-02-29].
- ^ 58.0 58.1 58.2 Kelley 2004,第49頁.
- ^ 59.0 59.1 Kelley 2004,第49-50頁.
- ^ Neely 1992,第70頁.
- ^ 61.0 61.1 Neely 1992,第24頁.
- ^ Bernhard 1984,第4頁.
- ^ Bernhard 1984,第88頁.
- ^ 64.0 64.1 64.2 64.3 Neely 1992,第71頁.
- ^ Bernhard 1984,第3頁.
- ^ Ima Hogg. Philanthropy Roundtable.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英語).
- ^ Bernhard 1984,第59頁.
- ^ Bernhard 1984,第60頁.
- ^ Bernhard 1984,第54, 62頁.
- ^ Hogg Fund to Go for State Health Program, Head of College Says. San Antonio Express (San Antonio, TX). 1939-07-20 (英語).
- ^ 71.0 71.1 Kelley 2004,第54-57頁.
- ^ Ima Hogg Scholarships in Mental Health. Hogg Foundation for Mental Health.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1) (英語).
- ^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Neely 1992,第75頁.
- ^ 74.0 74.1 Bernhard 1984,第90頁.
- ^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Winegarten 1993,第109頁.
- ^ 76.0 76.1 76.2 76.3 Curtis, Charlotte. A Grande Dame Comes Here From Texas to Promote Culture. The New York Times. 1964-03-04: 32 (英語).
- ^ Bernhard 1984,第62頁.
- ^ Bernhard 1984,第63, 104頁.
- ^ Bernhard 1984,第104頁.
- ^ Bernhard 1984,第101頁.
- ^ 81.0 81.1 81.2 Bernhard 1984,第9頁.
- ^ Bernhard 1984,第77頁.
- ^ 83.0 83.1 Bernhard 1984,第78, 80頁.
- ^ Bernhard 1984,第80頁.
- ^ 85.0 85.1 Chronology of Events in MFAH History (PDF). Hou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2022-07-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18) (英語).
- ^ Bernhard 1984,第10頁.
- ^ President Names 13 To Arts Committee. The New York Times. 1960-09-25: 71 (英語).
- ^ First Lady Names A Fine Arts Group. The New York Times. 1961-04-18: 42 (英語).
- ^ Bernhard 1984,第98頁.
- ^ 90.0 90.1 Bernhard 1984,第99頁.
- ^ Bernhard 1984,第51頁.
- ^ 92.0 92.1 Neely 1992,第82頁.
- ^ Louchheim, Aline B. Art in Our Great Southwest. The New York Times. 1953-12-13: 14 (英語).
- ^ Museo & MFAH 2002,第69-75頁.
- ^ Bernhard 1984,第2頁.
- ^ Bernhard 1984,第116頁.
- ^ 97.0 97.1 97.2 Neely 1992,第83頁.
- ^ 98.0 98.1 Bernhard 1984,第114頁.
- ^ Neely 1992,第84頁.
- ^ Bayou Bend: A Unique Collection of American.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英語).
- ^ Neely 1992,第86-87頁.
- ^ 102.0 102.1 Burlingame 2004,第244頁.
- ^ Parent 2004,第135頁.
- ^ Neely 1992,第81頁.
- ^ Bernhard 1984,第14頁.
- ^ 106.0 106.1 Bernhard 1984,第7頁.
- ^ 107.0 107.1 107.2 Iscoe 1976,第17頁.
- ^ 108.0 108.1 Bernhard 1984,第5-6頁.
- ^ 109.0 109.1 The Life of Ima Hogg: The Philanthropist. University of Houston, College of Education.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英語).
- ^ 110.0 110.1 110.2 Ima Hogg a Heart Victim. The New York Times. 1975-08-23: 24 (英語).
- ^ 111.0 111.1 Bernhard 1984,第15頁.
- ^ Bernhard 1984,第11, 15頁.
- ^ 113.0 113.1 Bernhard 1984,第87頁.
- ^ Bernhard 1984,第121頁.
- ^ GCA Medal Winners: Amy Angell Collier Montague Medal. The Garden Club of America.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英語).
- ^ Cramer 2005,第454頁.
- ^ 117.0 117.1 117.2 Bernhard 1984,第129頁.
- ^ 118.0 118.1 Santa Rita.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英語).
- ^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Bernhard 1984,第130頁.
- ^ Bernhard 1984,第92頁.
- ^ Dipaolo, Joelle. A Good Old Fashioned Music Showdown Keeps Houston Symphony Tradition Alive. PaperCity Magazine. 2018-05-30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英語).
- ^ National Patrons & Patronesses. Delta Omicron.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5) (英語).
- ^ Our Story, Mission, and Vision. Mental Health America of Greater Houston.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英語).
- ^ Details for Birthplace of Miss Ima Hogg. Texas Historical Commission.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英語).
- ^ Distinguished Alumnus Award. Texas Exes.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語).
- 來源
- Bernhard, Virginia. Ima Hogg: The Governor's Daughter 2nd. Austin, TX: Texas Monthly Press. 1996 [1984]. ISBN 978-1-881089-91-9 (英語).
- Burlingame, Dwight (編). Philanthropy in America: A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2004. ISBN 978-1-57607-861-7 (英語).
- Cramer, James P.; Yankopolus, Jennifer Evans. Almanac of Architecture & Design 2005 6th. Atlanta, GA: Greenway Communications LLC. 2005. ISBN 978-0-9675477-9-4 (英語).
- Hendrickson, Kenneth E. The Chief of Executives of Texas: From Stephen F. Austin to John B. Connally, Jr. College Station, TX: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0-89096-641-9 (英語).
- Hopkins, Ellen; O'Keefe, Susan Heyboer. 2004 Children's Book Market: The Writer's Sourcebook. Madison, CT: Writer's Institute Publications. 2004. ISBN 978-1-889715-15-5 (英語).
- Iscoe, Louise Kosches. Ima Hogg, First Lady of Texas: Reminiscences and Recollections of Family and Friends. Austin, TX: Hogg Foundation for Mental Health. 1976. OCLC 2287061 (英語).
- Kelley, Mary L. The Foundations of Texan Philanthropy. College Station, TX: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1-58544-327-7 (英語).
- Museo, Franz Mayer;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編). The Grandeur of Viceregal Mexico: Treasures from the Museo Franz Mayer.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02. ISBN 978-0-89090-107-6 (英語).
- Neely, Gwendolyn Cone. Miss Ima and the Hogg Family. Dallas, TX: Hendrick-Long Publishing Co. 1992. ISBN 978-0-937460-78-8 (英語).
- Parent, Laurence. Official Guide to Texas State Parks.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04. ISBN 978-0-292-76575-7 (英語).
- Sherrod, Michael; Rayback, Matthew. Bad Baby Names: The Worst True Names Parents Saddled Their Kids With, and You Can Too!. Lehi, UT: Ancestry Publishing. 2008. ISBN 978-1-59331-314-2 (英語).
- Winegarten, Ruthe. Governor Ann Richards & Other Texas Women: From Indians to Astronauts. Austin, TX: Eakin Press. 1993. ISBN 978-0-89015-944-6 (英語).
延伸閱讀
[編輯]- Bush, William S. Circuit Riders for Mental Health: The Hogg Found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Texas. College Station, TX: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16. ISBN 978-1-62349-444-5 (英語).
- Kirkland, Kate Sayen. The Hogg Family and Houston: Philanthropy and the Civic Ideal.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09. ISBN 978-0-292-71865-4 (英語).
- Ima Hogg. City of Austin.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3) (英語).
- Miss Ima Hogg: A Legend is Born. University of Houston, College of Education.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1-05) (英語).
- The Life of Ima Hogg: The Philanthropist. University of Houston, College of Education.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英語).
- McManis, Margaret Olivia. Ima & the Great Texas Ostrich Race. Illustrated by Dupree, Bruce. Fort Worth, TX: Eakin Press. 2002. ISBN 978-1-57168-605-3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豪歌心理健康基金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德克薩斯州公園和野生動物部——州長豪歌紀念所和艾瑪·豪歌小姐博物館
- (英文)休斯頓美術館——巴尤本德收藏館和花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聖里塔獎:艾瑪·豪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休斯頓大學數碼圖書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在Find a Grave上的艾瑪·豪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