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蒟蒻
外觀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翻訳コンニャク |
假名 | ほんやくこんにゃく |
平文式羅馬字 | Honyaku Konnyaku |
「翻訳コンニャク」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翻譯魔芋 |
臺灣 | 翻譯蒟蒻 |
香港 | 翻譯糕 |
澳門 | 翻譯糕 |
翻譯蒟蒻(日語:翻訳こんにゃく,英語:Translation Gummy,中國大陸譯作「翻譯魔芋」,香港譯作「翻譯糕」,香港曾譯「翻譯涼粉」[註 1]、「翻譯機」[註 1][註 2]、「翻譯魔芋」[註 1][註 3]、「翻譯麵包」[註 2]等,台灣曾譯「翻譯年糕」[註 4]、「翻譯米糕」、「超級好吃的味噌」[註 5]等,又曾譯「翻譯果凍」[註 2][註 6])是日本漫畫《哆啦A夢》中的道具之一,只要吃下就能和不同語言的使用者溝通。
名稱
[編輯]名稱由來據推測應是日語「翻譯」(翻訳、ほんやく)讀作hon-yaku,與「蒟蒻」(蒟蒻、コンニャク)kon-nyaku音近。
概要
[編輯]外觀看起來與一般的蒟蒻無異,是很普通的長方形,只要吃下之後就能與不同語言者對話無礙,亦可解譯文字(例:大雄與翼之勇者),甚至也能翻譯電腦的語言(例:大雄與鐵人兵團)。
不需要溝通的雙方都吃,只要其中一方吃就能有效果。
哆啦A夢經常用此來和貓、狗、古代人或外星人對話。在大長篇中因為經常有上述的角色,所以用途非常廣,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時限方面雖有,但不一致。
口味
[編輯]- 味噌口味(登場於大雄的日本誕生)
- 海苔口味(登場於2003年大山版短篇)
- 醬油口味(登場於 新大雄的日本誕生)
哆啦A夢大長篇中的使用情形
[編輯]- 1982年:大雄的大魔境
- 1984年:大雄的魔界大冒險
- 1986年:大雄與鐵人兵團
- 1988年:大雄的平行西遊記
- 1989年:大雄的日本誕生
- 1991年:大雄的天方夜譚
- 1998年:大雄的南海大冒險
- 1999年:大雄的宇宙漂流記
- 2000年:大雄的太陽王傳說
- 2001年:大雄與翼之勇者
- 2003年:大雄與不可思議的風使者
- 2007年: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險
- 2010年:大雄的人魚大海戰
- 2011年:新大雄與鐵人兵團
- 2012年:大雄的奇蹟之島
- 2014年:新大雄的大魔境
- 2015年:大雄的宇宙英雄記
- 2016年:新大雄的日本誕生
- 2017年:大雄的南極冰天雪地大冒險
- 2019年:大雄的月球探測記
其他
[編輯]Facebook網站提供貼文機器翻譯功能,其中台灣中文版稱之為「翻譯年糕」,臉書翻譯小組表示「Facebook 中文化的努力方向,是希望能更貼近台灣用戶的生活和文化,或是製造有趣的話題。」[1]。
相關條目
[編輯]備註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劉季清. 翻譯年糕不是惡搞?Facebook 回應了!. 自由時報. 2015-10-22 [2021-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