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特
根特 Gent(荷蘭語) Gand(法語) Gent(德語) | |
---|---|
比利時城市 | |
坐標:51°03′13″N 03°43′31″E / 51.05361°N 3.72528°E | |
國家 | 比利時 |
社群 | 佛拉蒙社群 |
大區 | 佛拉蒙大區 |
省 | 東法蘭德斯省 |
區 | 根特區 |
政府 | |
• 市長 | 馬蒂亞斯·德克萊克 (Open VLD) |
• 執政黨 | Vooruit-Groen, Open VLD, CD&V |
面積 | |
• 總計 | 157.77 平方公里(60.92 平方英里) |
人口(2022年1月1日)[1] | |
• 總計 | 265,086人 |
• 密度 | 1,680人/平方公里(4,352人/平方英里) |
郵政編碼 | 9000–9052 |
NIS編碼 | 44021 |
電話區號 | 09 |
網站 | www.gent.be |
根特(荷蘭語:Gent,荷蘭語發音:[ɣɛnt] (ⓘ);法語:Gand,法語發音:[ɡɑ̃] (ⓘ);德語:Gent,德語發音:[ɡɛnt] (ⓘ)),比利時佛拉蒙大區東法蘭德斯省城市,同時也是該省省會及最大城市,面積157.77平方公里,人口265,086人(2022年1月1日),是比利時人口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安特衛普。根特通行荷蘭語,是佛拉蒙社群的一部分。
根特發展自利斯河和斯海爾德河交匯處的凱爾特人定居點,歷史上曾是法蘭德斯伯國的首府。中世紀時,因為羊毛和亞麻產業發展蓬勃,根特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在經歷了短暫的加爾文主義時期後,該市經歷了一定程度的衰落,直到18世紀末才出現轉機,棉花工業使根特成為歐洲大陸最早的工業城市之一。
歷史
[編輯]考古發現在石器時代與鐵器時代根特地區就已經有人類活動,有些學者認為「根特」一名即來源於凱爾特語「*kom-dati」(匯合)一詞。儘管沒有書面記載,但是考古學家已經確定在古羅馬時期根特已經形成了城市。4世紀末到5世紀初,法蘭克人侵入羅馬,使得當地語言從凱爾特語和拉丁語變成了古荷蘭語。
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聖徒阿曼杜斯在根特建立了兩所隱修院——聖伯多祿修道院和聖巴夫修道院。由於交通便利,根特逐漸發展起來,成為隱修院眾多的地方及商業中心。大約公元800年時,查理大帝的兒子,後來的路易一世命令查理大帝的傳記作者艾因哈德掌管根特所有的修道院。851年和859年根特曾兩次遭到維京海盜的攻擊和洗劫。
根特從11世紀開始復興,到13世紀時,根特已經成為僅次於巴黎的歐洲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城市人口達到65000人。今天仍然矗立在根特市中心的鐘樓和聖尼古拉教堂就是根特興盛時期的建築遺留。根特的繁榮主要源於羊毛紡織業,由於地處河流的交匯處,根特的很多地域經常遭到水的淹沒,形成獨特的多草而又潮濕的地域,很適合放牧綿羊。獲得的羊毛就用於生產紡織品,隨後大量出口到英國,所以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根特的經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根特在百年戰爭之後通過和勃艮第公爵領下的其他屬地建立貿易聯盟而得到了復甦,但好景不長,過重的稅收引起了根特人民的反抗,最終導致了哈弗勒之戰,根特的反抗被鎮壓,有16000居民死亡。低地國家的中心也從布魯日-根特為代表城市的法蘭德斯轉移到安特衛普-布魯塞爾為代表城市的布拉邦公國。1539年根特發生反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西班牙國王查理的根特起義,查理親臨自己的故鄉根特進行鎮壓,並命令根特的貴族赤腳帶鐐走過他的面前。16世紀末到17世紀,根特因為是加爾文宗城市而捲入宗教戰爭,被西班牙帝國給予毀滅性打擊,並改奉天主教,從此根特失去了國際化商業中心的地位。
1800年比利時工業間諜利芬·鮑文斯將英國的機密紡織技術帶到根特,使得根特再次因紡織工業而復興,鮑文斯也曾擔任一年的根特市長,他所帶來的紡織機器,至今仍然保存在根特城東北部的工業博物館裡。1814年12月24日,英國和美國關於停止1812年戰爭的根特條約在此簽訂。滑鐵盧戰役後根特被劃歸荷蘭15年,其間根特擁有了自己的根特大學和入海通道。
比利時獨立後,在根特建立了第一個比利時貿易同盟。1913年世界博覽會在根特舉行,為準備這次博覽會,1912年根特修建了聖彼得火車站。
地理
[編輯]1965年和1977年兩輪市鎮合併後,今天的根特市鎮組成如下:
臨近市鎮
[編輯]氣候
[編輯]該地區溫差小,全年雨量充足。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根特屬西海岸海洋性氣候(Cfb)[2]。
根特 (1984–2013年日照數據,1981–2010年其他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6.2 (43.2) |
7.0 (44.6) |
10.8 (51.4) |
14.5 (58.1) |
18.1 (64.6) |
20.6 (69.1) |
23.0 (73.4) |
22.9 (73.2) |
19.7 (67.5) |
15.3 (59.5) |
10.1 (50.2) |
6.5 (43.7) |
14.7 (58.5) |
日均氣溫 °C(°F) | 3.4 (38.1) |
3.8 (38.8) |
6.8 (44.2) |
9.4 (48.9) |
13.2 (55.8) |
15.9 (60.6) |
18.1 (64.6) |
17.9 (64.2) |
14.9 (58.8) |
11.2 (52.2) |
7.0 (44.6) |
4.0 (39.2) |
10.6 (51.1) |
平均低溫 °C(°F) | 0.7 (33.3) |
0.4 (32.7) |
2.7 (36.9) |
4.5 (40.1) |
8.3 (46.9) |
11.1 (52.0) |
13.2 (55.8) |
12.8 (55.0) |
10.2 (50.4) |
7.2 (45.0) |
3.9 (39.0) |
1.5 (34.7) |
6.4 (43.5)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70.7 (2.78) |
56.2 (2.21) |
61.5 (2.42) |
50.6 (1.99) |
63.1 (2.48) |
74.3 (2.93) |
77.4 (3.05) |
84.2 (3.31) |
74.2 (2.92) |
81.7 (3.22) |
82.7 (3.26) |
82.2 (3.24) |
858.8 (33.81) |
平均降水天數 | 12.6 | 10.8 | 12.0 | 10.1 | 11.1 | 10.5 | 10.3 | 10.0 | 10.9 | 12.1 | 13.4 | 13.0 | 136.8 |
月均日照時數 | 61 | 79 | 123 | 172 | 204 | 196 | 209 | 196 | 144 | 118 | 66 | 50 | 1,618 |
資料來源:比利時皇家氣象研究所[3] |
交通
[編輯]根特位於交通要道,為斯海爾德河和利斯河匯合處,並通過根特-泰爾訥曾運河與海相連,處於兩條歐洲高速公路E17和E40的交界點上,並有比利時第三大的火車站。
建築
[編輯]宗教建築
[編輯]- 聖巴夫主教座堂(Sint-Baafskathedraal)
- 聖尼古拉教堂(Sint-Nkilaaskerk)
- 聖彌額爾教堂(Sint-Michielskerk)
- 聖雅各伯堂(Sint-Jacobskerk)
- 聖亞納堂(Sint-Annakerk)
- 奧斯塔克聖殿(Basiliek van Oostakker-Lourdes)
- 聖巴夫修道院(Sint-Baafsabdij)
- 聖伯多祿修道院(Sint-Pietersabdij)
- 小貝居安會院(Klein Begijnhof)
- 聖依撒伯爾大貝居安會院(Groot Begijnhof Sint-Elisabeth)
- 聖阿曼茲貝赫大貝居安會院(Groot Begijnhof Sint-Amandsberg)
世俗建築
[編輯]- 根特市政廳
- 根特鐘樓(Belfort van Gent)
- 伯爵城堡(Gravensteen)
- 伯爵城堡(Geeraard de Duivelsteen)
- 拉博特(Rabot)
- 書塔(Boekentoren)
- 親王庭院(Prinsenhof),查理五世誕生之處
- 漢達港(Portus Ganda)
- 前進藝術中心(Vooruit)
- 根特聖坎波公墓(Campo Santo),根特的一座大公墓
博物館
[編輯]- 根特美術館(Museum voor Schone Kunsten)
- 根特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 Gent)
- 阿萊恩之家(Huis van Alijn)
- 工業博物館(Industriemuseum)
- 根特城市博物館(Stadsmuseum Gent)
- 基納的世界(De wereld van Kina),一座自然博物館,包括主館和花園
- 科學史博物館(Museum voor de Geschiedenis van de Wetenschappen)
- 市立當代藝術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voor Actuele Kunst,簡寫作S.M.A.K.)
- 阿諾爾德·范德哈根博物館(Museum Arnold Vander Haeghen)
- 吉蘭醫生博物館(Dr. Guislain Museum),一家有關精神病治療的博物館
- 醫史博物館(Museum voor Geschiedenis van de Geneeskunde)
廣場和街道
[編輯]- 聖巴夫廣場(Sint-Baafsplein)
- 埃米爾·布勞恩廣場(Emile Braun Plein),以比利時貴族埃米爾·布勞恩的名字命名
- 考特廣場(Kouter)
- 伍德羅·威爾遜廣場(W. Wilson Plein),以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名字命名
- 法蘭德斯伯爵廣場(Graaf van Vlaanderenplein)
- 弗朗索瓦·洛朗廣場(François Laurentplein),以盧森堡歷史學家弗朗索瓦·洛朗的名字命名
- 聖法拉意弟廣場(Sint-Veerleplein)
- 聖彌額爾廣場(Sint-Michielsplein)
- 聖伯多祿廣場(Sint-Pietersplein)
- 聖彌額爾斜坡(Sint-Michielshelling)
- 香草河岸(Graslei)
- 穀物河岸(Korenlei)
- 神父洞(Patershol)
公園
[編輯]火車站
[編輯]知名人物
[編輯]在根特出生、生活及去世的名人包括:
- 查理五世(Karl V),西班牙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生於根特。
-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比利時劇作家
- 居伊·伏思達(Guy Verhofstadt),比利時前首相
- 雅克·羅格(Jacques Rogge),前國際奧委會主席
- 陸徵祥神父,中華民國外交總長、中華民國國務總理、聖伯多祿修道院領銜榮休院長。
友好城市
[編輯]根特與以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4]:
參考文獻
[編輯]- ^ Bevolking per gemeente op 1 januari 2022. 比利時統計局.
- ^ Climate Summary for Ghent, Belgium. weatherbase.com. [18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9).
- ^ Klimaatstatistieken van de Belgische gemeenten (PDF). Royal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29 Ma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29) (荷蘭語).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Twin cities. Stad Gent. City of Ghent. [29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March 2020).
- ^ Wiesbaden's international city relations. [24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
- ^ European networks and city partnerships. Nottingham City Council. [20 Jul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Jun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