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顯目豬籠草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顯目豬籠草
顯目豬籠草的上位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顯目豬籠草 N. spectabilis
二名法
Nepenthes spectabilis
Danser (1928)
異名

顯目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spectabilis)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1],生長於海拔1400至2200公尺的地區。其種加詞spectabilis」來源於拉丁文,意為「顯著的,引人注目的」。[2]

植物學史

[編輯]
產自凱米利山北部邊界的顯目豬籠草

1920年6月5日,朱利葉斯·奧古斯特·魯爾金(Julius August Lörzing)詩巴甲山(Mount Sibajak)海拔1800公尺至1900公尺處首次採集了顯目豬籠草的標本。該標本編號為「Lörzing 7308」,其與兩份含雄性和雌性花序的等模標本一起存放於茂物植物園。第三幅等模標本編號為「sheet H.L.B. 928.350-170」[3],存放於萊頓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中。[2][4]

1921年,朱利葉斯·奧古斯特·魯爾金又採集了兩份顯目豬籠草的標本。[注 1]穆罕默德·努爾·本·穆罕默德·高斯(Mohamed Nur bin Mohamed Ghose)在同一年的晚些時候採集了第四份標本。[注 2][4]

B·H·丹瑟在其1928年出版的開創性專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正式描述了[注 3]顯目豬籠草。[4]他指定「Lörzing 7308」號標本為模式標本。B·H·丹瑟寫道:[注 4][4]

1986年,羅斯朱迪·塔明(Rusjdi Tamin)堀田滿在他們的專著《蘇門答臘的豬籠草》Nepenthes of Sumatra)中再次對顯目豬籠草進行了分類處理。[5]

一篇由布魯斯·李·貝德納爾(Bruce Lee Bednar)發表於1987年的一期《食蟲植物通訊》的文章中提到了在園藝貿易中存在一種叫做顯目豬籠草的植物。[6]植物學家簡·斯洛爾(Jan Schlauer)認為這種植物實際上是柯蒂斯豬籠草N. curtisii,而柯蒂斯豬籠草現被認為是大豬籠草N. maxima的一個同物異名[7]

馬修·傑布馬丁·奇克1997年在《豬籠草屬(豬籠草科)的框架性修訂》中,將熔岩豬籠草N. lavicola歸入了顯目豬籠草中。他們指定「Lörzing 7308」號標本為顯目豬籠草的選模標本[8]但隨後,查爾斯·克拉克又在其專著中將熔岩豬籠草獨立了出來。[2]

形態特徵

[編輯]
顯目豬籠草的下位籠

顯目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其莖為圓柱形,可長達6公尺,直徑可達7公釐。節間距可長達10公分。[2]

顯目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為長圓形,可長達16公分,寬至6公分。葉尖圓至急尖漸狹至基部。中脈兩側的縱脈可多達6根。羽狀脈通常不明顯。籠蔓可長達25公分。[2]

顯目豬籠草典型的上位籠(左)及一個特別細長的變型(右)

顯目豬籠草的下位籠的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為窄卵形。籠肩以上為圓柱形,偶爾縮窄。其下位籠的體型都比較小,可高達12公分,寬至4公分。腹面具一對可寬達4公釐的籠翼。卵形部對應的內表面覆蓋著腺體[2],蠟質區極其發達[9]籠口為圓形,前部扁平,傾斜至籠蓋為圓柱形,可寬達4公釐。其內緣具許多小型但明顯的唇齒[2]唇內緣部分約占截面表面總長度的41%。[9]籠蓋為橢圓形,無附屬物,基部為心形。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不分叉,可長達30公釐。[2]

顯目豬籠草的上位籠的下二分之一至三分之四為窄漏斗形。籠肩以上為圓柱形或在漏斗形。上位籠的體型要大於下位籠,高可達26公分,可寬至4.5公分。[4]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但在靠近唇處仍可能具有翼須。上位籠籠肩以下的內表面覆蓋著腺體。籠口為圓形,極傾斜。唇為圓柱形,可寬達3公釐。上位籠其餘特徵類似於下位籠。[2]

顯目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2公分。花序軸可長達15公分,但雌性花序的通常更短更密集。部分花梗小苞片,帶兩朵花。萼片為橢圓形,可長達5公釐。[2]

顯目豬籠草被毛的發達程度有很高的可變性。大多數植株發育中的組織都覆蓋著紅褐色的星狀短毛被,但多數早落。花序及葉片的邊緣具有密集的紅棕色星狀持久毛被。葉片中脈的下表面也會覆蓋著密集的持久短毛被。[2]

顯目豬籠草的莖和葉片為綠色。捕蟲籠為綠色,並具有許多暗棕色的斑點。唇通常為淡黃綠色,並具有褐色的條紋。[2]

生態關係

[編輯]

顯目豬籠草是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亞齊省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水平分布範圍南至多巴湖地區,北至凱米利山(Mount Kemiri)。海拔分布範圍從1400公尺至2200公尺。顯目豬籠草生長於苔蘚森林及矮小的高地山地森林中。其通常陸生,但也可附生。[2][10][11]

顯目豬籠草的某些種群的形態特徵差異較大。模式產地植株的上位籠較為寬達,而產自潘丘盧保山的較窄。在多巴湖的西側曾記錄到一種特別細長的變型。產自Siluatan山的捕蟲籠通體全綠。此外,該物種的毛被也表現出很高的可變性;部分植株披被著密集的毛被,而其餘幾乎無毛。[2][10]

產自本達哈拉山(Mount Bandahara)的顯目豬籠草變型具有非常巨大且異常平展的唇。其生長於泥炭蘚上。1996年,保羅·哈伍德海科·里舍(Heiko Rischer)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觀察到該變型的上位籠及下位籠的主要獵物中包括了甲蟲。他們也在捕蟲籠內發現了共生蚊類的幼蟲。[12]

在野外,顯目豬籠草與杏黃豬籠草N. flava[13]裸瓶豬籠草N. gymnamphora邁克豬籠草N. mikei卵形豬籠草N. ovata菱莖豬籠草N. rhombicaulis硬葉豬籠草N. rigidifolia同域分布。除杏黃豬籠草外,其他所有豬籠草物種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都已被發現。[2][13][14]

由於顯目豬籠草呈片狀分布,所以其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保護狀況為易危[15]1995年,查爾斯·克拉克在潘丘盧保山對顯目豬籠草的考察後寫道:「感覺盜採者已經采走了不少植株,部分地區很難見到幼年的植株」。[16]

相關物種

[編輯]
硬葉豬籠草的上位籠

顯目豬籠草被認為與熔岩豬籠草之間存在著最為密切的近緣關係。它們的區別在於,顯目豬籠草具有較小的花苞片、較長的果實和非常長且不分叉的籠蔓尾。[2]它們下位籠的形狀也不相同,熔岩豬籠草的下位籠為壺形至球形,而顯目豬籠草下位籠的下部為卵形,上部為圓柱形。此外,熔岩豬籠草的捕蟲籠一般通體為暗棕色或紫色,而顯目豬籠草為淺綠色,且具有深褐色的斑點。[3]

查爾斯·克拉克的《蘇門答臘島與西馬來西亞的豬籠草》一書中曾提及了一種產自亞齊省的未描述類群,其表現為熔岩豬籠草和顯目豬籠草的中間型。因其沒有與其他任何豬籠草物種同域分布,所以不太可能起源於雜交種。[2]

硬葉豬籠草也與顯目豬籠草有些許相似,特別是捕蟲籠的顏色。[2]除了它們的上位籠有著顯著的不同外,顯目豬籠草的葉片更薄、籠蔓尾不分叉並且籠蔓從葉尖伸出。[17]

B·H·丹瑟1928年的專著中,顯目豬籠草被歸入高貴分支Nobiles。他寫道:[注 5][4]

查爾斯·克拉克認為「將顯目豬籠草歸入山地分支可能會更好,因其中包含了幾種與之存在著密切近緣關係的物種,如裸瓶豬籠草梳狀豬籠草N. pectinata」。[2]

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發表了一份對來自蘇門答臘島西馬來西亞的豬籠草進行了分支系統學分析,共利用了70個形態特徵。由此得到的進化樹中,顯目豬籠草與裸瓶豬籠草一起被歸入了一個小分支中。然而,由於該研究在地理範圍上的局限,其分析的地域可能無法準確反應顯目豬籠草與其密切相關的物種之間的關係。[2]

自然雜交種

[編輯]

顯目豬籠草與其他許多豬籠草屬物種同域分布,並已記錄到了大量自然雜交種[2]

卵形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編輯]

現已知卵形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ovata × N. spectabilis存在於潘丘盧保山的頂峰山徑。該自然雜交種的捕蟲籠呈現出親本的中間型。其唇平展,寬大,但不如卵形豬籠草的唇發達。其繼承了顯目豬籠草捕蟲籠的斑點,但顏色要淺得多。該自然雜交種的大部分植株都陸生,少數附生於林冠[2]

硬葉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編輯]

硬葉豬籠草模式產地附近的一塊開闊的亂石區發現了幾株硬葉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rigidifolia × N. spectabilis。該自然雜交種與硬葉豬籠草的區別在於,其捕蟲籠較窄,基部為漏斗形且中部具明顯的籠肩。另一方面,其捕蟲籠又寬於顯目豬籠草,唇也較寬大。[2]

硬葉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下位籠的顏色很豐富,其表面上與麥克法蘭豬籠草N. macfarlanei也有幾分相似。但是麥克法蘭豬籠草僅存在於西馬來西亞,所以這兩個類群並不容易混淆。[2]

左1:卵形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左2:硬葉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
右1:菱莖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右2:可能為裸瓶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

其他自然雜交種

[編輯]

此外,還發現了其他四種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分別為裸瓶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gymnamphora × N. spectabilis邁克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mikei × N. spectabilis菱莖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rhombicaulis × N. spectabilis和顯目豬籠草與東巴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spectabilis × N. tobaica[2]

注釋

[編輯]
  1. ^ 1921年1月22日,在平托山(Mount Pinto)山頂附近海拔2100至2200公尺的地區採集到了編號為「Lörzing 8260」的標本。其包含雄性花序,存放於茂物植物園中。一幅可能的副本存於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中,其也包含雄性花序。[4]
    1921年1月23日,在詩巴甲山(Mount Sibajak)山頂附近海拔1900公尺的地區採集到了編號為「Lörzing 8297」的標本。其包含雄性及雌性花序,存放於茂物植物園中。[4]
  2. ^ 1921年8月5日,在塞波蘭吉(Sibolangit)附近的塞邁克山(Bukit Semaik)採集到了編號為「Nur 7342」的標本。其不含花序,存放於新加坡植物園中。[4]
  3. ^ 顯目豬籠草的原拉丁文描述如下:[4]
  4. ^ B·H·丹瑟在其1928年出版的開創性專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關於顯目豬籠草論述的原文:[4]
  5. ^ B·H·丹瑟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對顯目豬籠草分類的論述原文:[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夏洛特. 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 台北: 商周出版. 2007: 77. ISBN 978-986-124-850-9.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Clarke, C.M. 2001. Nepenthes of Sumatra and Peninsular Malaysia.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3. ^ 3.0 3.1 Wistuba, A. & H. Rischer 1996. Nepenthes lavicola, a new species of Nepenthaceae from the Aceh Province in the North of Sumat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25(4): 106–111.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Danser, B.H. 1928. 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 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 Série III, 9(3–4): 249–438.
  5. ^ Tamin, R. & M. Hotta 1986. Nepenthes di Sumatera: The genus Nepenthes of the Sumatra Island. In: M. Hotta (ed.) Diversity and Dynamics of Plant Life in Sumatra 1. Kyoto University, Japan. pp. 75–109.
  6. ^ Bednar, B.L. 1987. Old Clone, New Hybrid.PDF(405 KiB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16(3): 69–70.
  7. ^ Schlauer, J. 2006. Nepenthes spectabil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8. ^ Jebb, M.H.P. & M.R. Cheek 1997. A skeletal revision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Blumea 42(1): 1–106.
  9. ^ 9.0 9.1 Bauer, U., C.J. Clemente, T. Renner & W. Federle 2012. Form follows function: morph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alternative trapping strategies in carnivorous Nepenthes pitcher plant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5(1): 90–102. doi:10.1111/j.1420-9101.2011.02406.x
  10. ^ 10.0 10.1 Hopkins, M., R. Maulder & B.[R.] Salmon 1990. A real nice trip to Southeast Asia.PDF(1.72 MiB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19(1–2): 19–28.
  11. ^ McPherson, S.R. & A. Robinson 2012. Field Guide to the Pitcher Plants of Sumatra and Java.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12. ^ Harwood, P., H. Rischer & A. Wistuba 1998. The carnivorous flora of Gunung Bandaha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27(2): 59–61.
  13. ^ 13.0 13.1 Wistuba, A., J. Nerz & A. Fleischmann 2007. Nepenthes flava, a new species of Nepenthaceae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Sumat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lumea 52(1): 159–163.
  14. ^ Salmon, B.R. & R.G. Maulder 1995. Two New Species of Nepenthes from North Sumatra, Indone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24(3): 77–85.
  15. ^ Clarke, C.M., R. Cantley, J. Nerz, H. Rischer & A. Witsuba 2000. Nepenthes spectabilis. 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06. Retrieved on 11 May 2006. Listed as Vulnerable (VU D2 v2.3).
  16. ^ Clarke, C.[M.] 1997. Another Nice Trip to Sumat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26(1): 4–10.
  17. ^ Akhriadi, P., Hernawati & R. Tamin 2004. A new species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from Sumatr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Reinwardtia 12(2): 141–144.

擴展閱讀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顯目豬籠草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顯目豬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