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伊山石棺墓

座標34°19′15″N 119°14′08″E / 34.32083°N 119.23556°E / 34.32083; 119.2355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4°19′15″N 119°14′08″E / 34.32083°N 119.23556°E / 34.32083; 119.23556

大伊山石棺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江蘇省灌雲縣
分類古墓葬
時代新石器時代
編號第四批第57項
認定時間1996年11月20日

大伊山石棺墓位於中國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伊山鎮北郊任莊村大伊山東麓青風嶺上,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伊山石棺墓於1981年被發現,僅存西北角,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1985~1986年考古發掘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62座,全部採用天然石板鑲砌而成。大伊山石棺墓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石棺墓,屬青蓮崗文化類型。[1]

基本介紹

[編輯]

大伊山石棺墓位於連雲港市灌雲縣伊山鎮(原伊山鄉)任莊村大伊山東麓青風嶺上。 由當地磚瓦燒制廠工人取土時偶然發現。 1981年發現時遺址僅存西北角一部分。現存遺址東西長70、南北寬45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距今6500年,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石棺墓。

蘊藏文物

[編輯]

1985年2—4月進行搶救性發掘,1986年3—4月進行第二次發掘。兩次發掘共揭露面積550平方米, 清理出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62座,岳石文化和西周時期灰坑各1個,漢代墓葬10座。文化層厚約1米,地層堆積清晰。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石棺墓61座,全部採用大伊山上自然石板鑲砌而成。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餘件。石器均磨製,少數留有打制痕跡,器形有斧、錛、鏟、鑿、杵、研磨器等;骨器有針、錐;玉器有璜、塊、耳墜等;陶器以夾砂紅褐陶、泥質紅陶為主,均為手制。常見器有釜、鼎、缽、盆、壺、瓶、支座、銼等。紋飾主要有附加堆紋、窄堆紋、乳丁紋、刻劃紋。墓葬中隨葬陶器以釜、缽、罐或鼎、缽、盆為基本組合,鼎釜多帶腰沿,缽多為平底,部分為蓋在死者頭部的「紅頂缽」,其中6件底部有刻劃符號。

其他資料

[編輯]

大伊山石棺墓晚於北辛文化,早於大汶口文化;由於它處於南北文化交匯區,因而既具有黃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特徵,又具有長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點,同時還具有獨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屬青蓮崗文化類型。1995年4月公布為江蘇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ISBN 7-5010-1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