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唐玄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玄宗
(唐明皇)
唐朝皇帝
唐朝第7位(第9任)皇帝
天可汗
統治712年9月8日接受禪位-756年8月12日被迫禪位(43年339天)
前任唐睿宗李旦
繼任唐肅宗李亨
太上皇唐睿宗李旦(712年-716年[1]
唐朝太上皇
統治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3日(5年275天)
君主唐肅宗李亨
平王
統治710年7月21日-712年9月8日(2年49天)
君主唐睿宗李旦
臨淄郡王
統治693年4月9日-710年7月21日(17年103天)
君主武則天
唐中宗李顯
唐殤帝李重茂
楚王
統治687年-693年
君主武則天
出生唐睿宗垂拱元年八月初五日
(685-09-08)685年9月8日
東都洛陽城
(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洛陽市
逝世唐肅宗寶應元年四月初五日
762年5月3日(762歲—05—03)(76歲)
長安城太極宮甘露殿
(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
安葬
泰陵(今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東北15公里處)
皇后元配皇后王氏被廢
子嗣唐奉天帝李琮
廢太子李瑛
唐肅宗李亨
李琰
李瑤
全名
李隆基
年號
先天(712年8月-713年11月)
開元(713年12月-741年)
天寶(742年-756年7月)
尊號
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上皇天帝(肅宗尊上)
唐明皇
諡號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廟號
玄宗
元宗(清代所用)
王朝唐朝
父親生父唐睿宗李旦
嗣父唐義宗李弘(追封皇帝)
母親生母竇德妃竇氏
嗣母哀皇后裴氏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第9任皇帝,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為睿宗竇德妃,是唐朝及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帝王之一,其前後共在位近44年(公元712年-756年),使用年號3個(先天開元天寶),後退居太上皇6年,享壽77歲,是唐朝在位最久與最長壽的皇帝,廟號玄宗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由於後世的宋(趙玄朗)、清(玄燁)兩朝皆有帝王名諱包含「玄」字,故改稱其為唐明皇唐元宗[註 1]等,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唐玄宗是一位經歷、政績與評價較為複雜矛盾的皇帝。其早年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出生成長,生母竇氏因被捲入巫蠱之術案件遭武則天處死。其父唐睿宗再次登基後,於公元710年冊封其為皇太子。712年,唐睿宗將皇位禪讓,李隆基即位為皇帝,在此前後,其通過發動兩次大型政變[2]剷除了危及自己統治的韋后太平公主等人及其勢力,重新鞏固了皇室權力。在位前期任用武則天統治時期被提拔的一些賢相[3],被認為是唐朝乃至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亦稱為開元之治[4]、開元之隆[5][6],此時期乃唐朝國力的最巔峰;但其在中晚年逐漸怠於國事、倒行逆施、耽於逸樂美色,大肆任用奸臣佞相,甚至聽信讒言殘害骨肉忠良,使得國家發展局面逐漸惡化,最終致使禍國殃民的安史之亂爆發。其間皇室倉皇出逃,百姓生靈塗炭,唐朝國勢自此急轉直下,再未看漲。李隆基亦喪權下台,在孤苦憂鬱中了卻殘生。其逝世後被葬於唐泰陵,其子唐肅宗李亨亦於不久後駕崩。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唐朝垂拱元年秋八月五日戊寅(公元685年9月8日),李隆基出生於東都(即今河南省洛陽市),其生日後來成為千秋節、天長節[7]。出生時,其父唐睿宗李旦為皇帝,母竇氏為德妃,但此時國家已被其祖母武則天實際統治。垂拱三年(687年)閏七月丁卯,被封為楚王。永昌元年(689年),武則天命令李隆基過繼孝敬帝李弘為,繼其香火載初二年(690年),武則天廢除其父帝位,自行登基稱帝並改唐為周,李隆基隨之遷居東宮

天授三年(692年)十月戊戌,李隆基出閣,開府置官屬。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少年時代就顯出了極有膽識的性格。當他七歲時,正是武周時期,武懿宗自認為是武則天的姪子,趾高氣揚,根本不把李氏宗室放在眼裏。有一次,武氏諸王到朝堂參加每月朔望的兩次會見時,他看到李隆基的車騎儀仗威嚴而整齊,心中不悅,便利用自己金吾將軍糾察風紀的權力橫加阻撓。李隆基卻理直氣壯地責問:「我家的朝堂,干你甚麼事?竟敢挾迫我的車騎隨從!」[8]祖母武則天知道此事後,不僅未加罪於他,反而更加寵愛他。雖然李隆基獲得了祖母的寵愛,但在長壽二年(693年)正月,其母竇氏與嫡母皇嗣妃劉氏被武則天秘密殺害,屍骨無蹤。根據史料可知,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盧氏和李隆基的姨媽竇氏[9]撫養、照料年幼喪母的李隆基。同年臘月丁卯,李隆基由楚王改封臨淄郡王。根據《唐會要》的記載[10],就在長壽二年,李隆基娶王氏郡王妃

聖歷元年(698年),李隆基再度出閣,賜第於東都洛陽的積善坊。大足元年(701年),隨祖母回到西京長安,賜宅於興慶坊。長安中,歷右衛郎將、尚輦奉御。神龍政變後,伯父唐中宗復位。景龍二年四月(708年),李隆基兼潞州別駕

唐隆之變

[編輯]

景龍四年(710年),李隆基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回到長安。他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的武士穿虎紋衣,跨豹紋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中宗時發展為萬騎。李隆基非常重視萬騎的作用。

韋后想效法武則天自稱皇帝,但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密謀,以中宗遺制,立溫王李重茂(中宗少子)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父親相王李旦參政。韋黨宗楚客韋溫紀處訥等人,極力反對相王參謀政事。相王不想捲入宮廷鬥爭,對事件採取迴避的態度,於是李隆基就主動地策劃了消滅韋黨的宮廷政變。

當時韋后想稱帝登基,對太平公主立李重茂為帝不滿;李隆基又藉助太平公主的力量壯大自己。正當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原來親近韋氏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改變態度,暗中向李隆基告密,勸其立即發動攻勢。於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苑總監鍾紹京等,密謀策劃,欲先發制人。

有人建議,把發動政變的事先向相王報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說:「我是為了拯救社稷,為君主父親救急,成功了福祉歸於宗廟社稷,失敗了我因忠孝而死,不連累相王。怎可以報告,讓相王擔心呢!現在報告,相王若贊成,就是害他參與了危險的起事;若他不贊成,我計謀就失敗了。」[11]於是,決定背著相王,立即行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等人穿便服進入禁苑,到苑總監鍾紹京住處。這時,鍾紹京反悔,拒絕參加這次政變。但其妻許氏卻堅定地說:「忘身殉國,神必助之。既然參與同謀,即使不參加,勢難免罪。」鍾紹京明白,前往拜謁李隆基。入夜後,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都先後來到,請李隆基發佈命令。

二更時分,葛福順拔劍直入羽林營,斬韋黨掌握軍隊的韋璿韋播高嵩,然後宣佈:「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身高有馬鞭之長者皆殺之,立相王為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對者,罪及三族。」羽林軍將士紛紛表示從命。李隆基率眾出禁苑南門,進攻宮城。葛福順率左萬騎攻玄德門,李仙鳧率右萬騎攻白獸門,相約在凌煙閣會見。李隆基率兵直入玄武門。韋後惶恐逃入飛騎營,被飛騎斬首獻於李隆基;安樂公主正在畫眉,也被斬首,其夫武延秀同時被殺(一作夫婦皆在內堂力戰而死)。天明後,關閉宮門及長安城門,凡是諸韋及韋後親信均被逮捕斬首。對韋後一黨的誅殺發展成為對長安城南杜曲地方(韋、杜二大姓的聚居地)韋氏的大肆屠殺,襁褓之中的嬰兒也不能倖免,連同居此地的杜姓也有不少受池魚之殃被殺[12]。史稱唐隆之變

這時,李隆基才將唐隆之變的經過報告相王。相王抱著李隆基哭泣著說:「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百姓也都仰賴你的力量了。」[13]當日,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

太子時期

[編輯]

唐隆之變當月,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禪讓於相王李旦。李旦遂再次即位,是為睿宗。即位後,睿宗與大臣議立太子。按嫡長子繼承制度,睿宗長子宋王李成器應成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在秋七月己巳,冊立平王李隆基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景雲。九月庚戌,李隆基長子李嗣直封為許昌郡王,次子李嗣謙為真定郡王。

此後,太平公主自恃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為所欲為,禁止自己所不願意的,或者廢除所頒布的法令。李旦經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談上一段時間;有時她沒去上朝謁見,李旦會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徵求她對某些問題的處理意見。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同時,太平公主在後宮中,包括李隆基的身邊大量安插耳目[10]。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十分清楚自身的處境和太平公主的圖謀,其不願任人擺佈,亦想除掉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屢次散布流言,聲稱「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 公元710年(景雲元年)己亥(二十二日),李旦頒下制書曉諭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種流言蜚語。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李隆基的意見,後來便愈發傾向李隆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嫌隙遂與日俱增。後來,皇帝試圖平衡姐姐和兒子的派系,但沒有成功。

此次兵敗之後,太平公主親自去找李旦,誣告太子,並提出要廢黜太子,但是當皇帝此時與宰相談話時,他卻拒絕廢黜太子。景雲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門內,明目張胆地勸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嚴詞拒絕,陰謀才未能得逞。景雲二年(711年)二月,睿宗命太子監國,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由太子處分。與此同時,太平公主正在大力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派系。九月,李隆基的妾室楊良媛生下他的第三子李嗣升,即日後的唐肅宗李亨。楊良媛懷孕時,東宮中依附於太平公主的耳目,「必陰伺察,事雖纖芥,皆聞於上[14]」,李隆基十分不安,甚至因太平公主之故試圖令楊良媛墮胎

登上皇位

[編輯]
李隆基手書《鶺鴒頌》孤本(局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和元年(712年)七月,苦於親人明爭暗鬥的睿宗不顧太平公主的堅決反對將皇位禪讓,太子李隆基遂正式登基,成為唐朝的第7位及第9任皇帝,改年號為「先天」,是為唐玄宗,睿宗則退居為太上皇。但在太平公主的堅持下,睿宗仍掌握著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以及重大刑案的裁決權。他每五日在太極殿接受群臣的朝賀,仍舊自稱為「朕」。而已身為皇帝的玄宗則只能自稱為「予」,這一切都是為了使太平公主保住權力,繼續通過睿宗干政,以實現她的奪權陰謀。政府管理體制是,全國軍隊或國家事務,必須先呈請皇帝,皇帝所准許或作出的一切決定,都由太上皇批准或否決。太上皇在太極殿是, 總要聽取大臣的議論, 分析皇帝的決策, 而太平公主則躲在殿後的帘子里參加議事, 不停地辱罵皇帝。在朝中仍擁有強大的勢力,她公然提出要廢掉皇帝,因宰相陸象先反對而未遂。後來,李旦有意遣皇帝李隆基出京巡邊,但最終卻因故延期,將日期改為明年八月。此時朝中宰相多是太平公主之黨,文武大臣也多依附於她,而太平公主的黨羽看到玄宗銳意親政,就想廢黜玄宗。太平公主還利用太上皇帝的權力支持和保護她的政黨,並制定了推翻玄宗的計劃,她決定要先消滅玄宗的大部分盟友。這使得玄宗及李氏皇族繼韋後亂政後再一次面臨緊張險惡的局勢,他與太平公主的矛盾已不可調和,如果要掌握權力,除掉太平公主就成了玄宗的必選項。

先天元年(713年)七月,玄宗與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兵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等決定起事。玄宗命王毛仲到閒廄取出御馬並調家兵三百餘人,親自率領太僕少卿李令向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右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誅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竇懷貞暫時走脫,最後自縊而死。太平公主目睹非常之變,驚恐萬狀,先逃入山寺,後被賜死於家,玄宗大獲全勝,此即為先天政變。自此以後,玄宗完全獲得了軍國大事的主導權,太上皇睿宗也徹底放權,不再干預前朝政事。

先天元年十月,玄宗到新豐(今陝西臨潼)閱兵於驪山下,調動二十萬人馬,旌旗連亙五十餘里,聲勢浩大。但由於軍容不整,欲斬兵部尚書郭元振,因宰相劉幽求、中書令張說求情,將其流於新州(今廣東新興)。接著,以制軍禮不肅罪殺了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本來,玄宗只是為了整頓軍紀,樹立自己的威信,並無意殺唐紹,但由於金吾將軍李邈倉促宣敕,無可挽回,故而玄宗罷了李邈的官。由於兩位大臣得罪,諸軍震動很大,秩序不穩,只有左軍節度薛訥、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二軍穩定,玄宗讚嘆不已。

開元時期

[編輯]

先天元年十二月,玄宗改元開元,開元時期的近三十年是唐朝的極盛時期。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姚崇,革新政治。姚崇建議:抑制權貴,重視爵賞,納諫諍,禁貢獻,他都採納。無關大局的具體問題,他都放手讓姚崇處理。有一次,姚崇奏請決定郎吏的任命問題,姚崇再三請求玄宗決定,玄宗只是仰視殿屋,置之不理。高力士提醒玄宗應置可否,他答曰:「朕委姚崇理政,大事應當與朕共議,郎吏小官的事,何須一一煩朕!」自此以後,群臣於是知道玄宗能尊重大臣的決定。

唐玄宗開元初年,京師中監察御史李嵩、李全交和殿中侍御史王旭,被人稱為三豹。皆狠虐不軌,鴆毒無儀,體性狂疏,精神慘刻。當時人評為來俊臣乞為弟子,索元禮求作門生。 [15]

玄宗弟薛王李業母舅王仙童,凌辱百姓,被御史彈奏。薛王李業為其求情,玄宗命中書、門下復查。姚崇等奏曰:「王仙童罪狀明白,御史所言正確,不可縱容。」玄宗同意姚崇的意見。從此,所有貴族都不敢放肆。

為了糾正奢華的風氣,開元二年(714年)七月玄宗下令:「乘輿服御、金銀器玩,宜令有司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於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又下欶:「百官所服帶及酒器、馬銜、鐙,三品以上,聽飾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銀,自餘皆禁之;婦人服飾從其夫、子。其舊成錦繡,聽染為皂。自今天下更毋得採珠玉,織錦繡等物,違者杖一百,工人減一等。」(《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開元二年七月條)同時,還罷兩京織錦坊。他還反對厚葬,他認為厚葬無益於死者,有損於生者。於是,要求喪葬務遵簡儉,凡送終物品,均不得以金銀器為飾。如有違者,杖一百。州縣長官不能舉察者,一律貶官。

為了從歷史上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作為治理國家的借鑑,玄宗喜愛閱讀史書,讀到有關政事的問題,他特別留心。但常碰到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於是,他要宰相為他推薦侍讀,幫助他讀書。開元三年(715年)九月,馬懷素褚無量被推薦為侍讀。玄宗對侍讀非常尊敬,親自迎送,待以師傅之禮。開元三年(715年)正月,玄宗次子李瑛被立為皇太子。

開元前期,宋璟反對拓邊,但從開元後期起,唐玄宗銳意軍功,楊國忠、安祿山等迎合玄宗的驕奢心理,屢啟邊釁,拓邊戰爭連年不斷。皇甫惟明與王忠嗣都曾提過安邊的建議,然而未被採納[16]

設置黑水府

[編輯]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朝在伯力(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設置黑水府,置黑水軍,對黑水靺鞨地區實施有效的行政管轄,並勘探了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新唐書·北狄傳》記載:「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東北行十日得窟說部,亦號屈設,稍東南行十日得莫曳皆部。」。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四月,玄宗與中書門下及禮官、學士宴於東都集仙殿。他說:「仙者憑虛之論,朕所不取。賢者能治理國家,朕與諸位合宴,宜更名曰:集賢殿。」「仙」、「賢」雖一字之差,卻反映了玄宗重視人才的態度。

天寶時期

[編輯]

隨著時間的流逝,玄宗自認為天下已經太平,逐漸喪失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以致生活奢華,減少過問政事。陳建平《中國通史一百講》:「開元二十三年的時候,他覺得國家太平,要表現國家的歡樂盛況,於是大宴五鳳樓,在五鳳樓的殿前,開了一個盛大的同樂會,各種音樂、舞蹈、戲劇,百劇雜陳,讓三百里之內的刺史縣令,都要帶領當地的樂舞伎人,集合到五鳳樓之下來表演,這種歡樂表演,熱鬧喧天,連續了五日之久。」

玄宗因所寵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璵為太子;武惠妃不久也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去世,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玄宗以為逝世多年的母親竇氏祈福的名義,敕書兒媳、第十四子壽王妃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天寶四載(745年)八月,冊楊氏為貴妃。

楊貴妃不僅個人受寵,其三個姐姐也均賜府邸於京師,寵貴赫然;其遠堂兄楊國忠也因而飛黃騰達。楊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轡授鞭,貴妃院有織繡工七百人。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他們獻給楊貴妃的貢品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官吏競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的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裏,民間竟然流行歌謠日:「生男勿喜女勿悲,若今看女作門楣。」可見,玄宗寵愛楊貴妃的社會影響相當深遠。

生活的奢靡,隨之而來的是政治上的腐敗。天寶初年,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被重用為宰相。李林甫為了掌握大權,反對諫官有益的建議。他訓斥諸諫官道:「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何須多言!」補闕杜璡上書言事,次日即被降為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令。自此以後,沒有人敢再有諫諍之言了。

在用人方面,李林甫認為凡在德才方面超過自己者,他都設法將其除去。玄宗想重用兵部侍郎盧絢,他就把盧絢調任華州(治所在今陝西華縣刺史,並欺騙玄宗說盧絢因病不能理事而棄而不用。玄宗又欲重用絳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絳刺史嚴挺之,李林甫又欺騙玄宗說嚴挺之年老多病,宜授其散職,便於他養病。於是,嚴挺之又被送到東京(今河南洛陽)養病去了。李林甫雖然專權亂政,但其在位期間,政局尚穩。天寶十載,唐節度使高仙芝和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在西域中亞的怛羅斯發生怛羅斯戰役

李林甫欺上壓下並未引起玄宗注意,他反而仍然認為天下無事,把主要政事交由李林甫處理。高力士多次勸他不可使大權旁落以免失去君威,他還甚為不悅,致使高力士惶恐自責。天寶十一載(752年)李林甫死後,玄宗一方面重用擅權弄法的楊貴妃堂兄楊國忠接替李林甫任右相(中書令),一方面信任居心叵測的邊將安祿山,以圖左右平衡。

楊國忠的專權亂政比李林甫更甚,重用親信,排斥異己。天寶十二載(753年),關中大饑,因京兆尹李峴不甚順從,遂以災氣歸罪於李峴,貶李峴為長沙(今湖南長沙)太守。後來霖雨成災,玄宗過問災情,楊國忠取最好的禾苗給玄宗看,掩蓋災情真象。扶風太守房琯反映了所管地區的災情,楊國忠就派御史去追究他的責任。因此,天寶十三載(754年)雖然關中災情嚴重,但無人敢如實上報。連玄宗身邊的宦官高力士也說,楊國忠大權在握,賞罰不公,連他也不敢說話了。

范陽(今北京附近)節度使安祿山為了和楊國忠在玄宗面前爭寵,二人互相詆譭。玄宗對此搖擺不定,認為主要政事交付宰相,邊防事務交付諸將,無可憂慮。這樣一來,蓄謀已久的安祿山終於發動了反唐的大叛亂。

唐玄宗雖然沒有發動過像唐太宗唐高宗朝時那樣的大規模的開邊軍事行動,但是他在位期間中原周邊地區與鄰近少數族吐蕃契丹南詔等的戰事連綿不斷。在邊疆軍事勝利的刺激下,玄宗日益滋長了他好大喜功的思想,寵愛有戰功的邊將。邊將也因此不停對外族開戰,以邀功賞。特別是李林甫為遏制政敵而拉邊將牛仙客入相後,更開放了蕃將以邊功為手段,窺伺中央政權的機會。

安史之亂

[編輯]
《明皇幸蜀圖》描繪唐玄宗到四川避難場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興平市馬嵬鎮楊貴妃墓

唐玄宗晚年驕奢淫逸,終日只顧與楊貴妃遊樂。他罷免良相張九齡,任用奸臣李林甫中書令,朝政每況愈下。玄宗本不太相信鬼神之說,後來崇信方士張果,漸好神仙;並尊奉道教,企慕長生不老,以是朝野爭言符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貴妃之從兄楊國忠擔任右相(中書令),李林甫在位時尚可穩住朝政,楊國忠不僅沒有李林甫的才幹,反而縱容貪污腐敗,局面遂不可收拾。不久,楊國忠與手握兵權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發生衝突,安祿山決心先發制人,發動叛變。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發動兵變,於時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望風瓦解。史稱安史之亂。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途中至馬嵬驛,士兵譁變,士兵砍殺楊國忠,又逼玄宗賜死楊貴妃,玄宗權衡輕重下後,為了保命及維持君威,不得已下令高力士把楊貴妃勒死。

對玄宗早有不滿的太子李亨與玄宗分道揚鑣;李亨率一部份禁軍北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李隆基與陳玄禮率另一部份禁軍南逃成都,後被尊為太上皇,玄宗長達44年的統治告終。

晚年

[編輯]

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隨著安祿山被殺,郭子儀收復長安,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肅宗表示將皇位還給父皇,自己仍然退居東宮。玄宗拒絕。玄宗居興慶宮(南內),被肅宗奉為太上皇。乾元三年(760年)七月,宦官李輔國奉承肅宗,離間玄宗與肅宗的關係,迫使玄宗被軟禁太極宮(西內)甘露殿。高力士、陳玄禮等人被貶謫,玄宗浸不自懌、憂鬱寡歡。大限之時賦《傀儡吟》一首:

寶應元年農曆四月初五日(762年5月3日),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崩逝於長安城太極宮神龍殿內,享壽七十六歲,在位四十四年。僅僅半月後,同年四月十八日(762年5月16日),久病未癒的唐肅宗李亨亦駕崩於長生殿,享年五十一歲,在位僅短短的六年。廣德元年(763年)三月,唐代宗將唐玄宗李隆基安葬於唐泰陵(今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東北15公里處)。廟號玄宗,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評價

[編輯]

開元年間,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革除弊害,鼓勵生產,經濟發展,史稱「開元盛世」。開元十四年(726年)杜甫《憶昔》有詩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北佛羅里達大學教授羅漢認為玄宗是一位被大大過譽的皇帝,而且在玄宗在位時期,相比其祖母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的進步速度變慢,開始從擁抱周圍廣闊世界的『大天下』帝國形成將注意力轉向國內的『小天下』帝國,並且在安祿山之亂之後,迅速陷入衰弱。[17]

雖然玄宗後期怠政,但直到他在位四十三年的天寶十三載(754年),仍是唐代的極盛之世,全國有三百二十一,一千五百三十八,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鄉,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口。史載:「戶口之盛,極於此」[18]

愛情悲歌

[編輯]
頤和園長廊彩繪:唐玄宗游月宮

中國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專一的皇帝,民間習稱他為「唐明皇」,《異聞錄》載〈唐明皇遊月宮〉一事。他和楊貴妃的故事,透過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千古傳誦,例如:

...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詩聖杜甫《哀江頭》一段:

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唐皇室後裔李商隱的《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晚唐宰相鄭畋的《馬嵬坡》: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音樂造詣

[編輯]

唐玄宗號稱音樂家皇帝,富有音樂才華與跳舞表演技能[19],對唐朝音樂發展有重大影響,他愛好親自演奏琵琶[20]羯鼓[21],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他曾選樂工,宮女在禁院梨園中歌舞,這是後來稱戲班為「梨園」的由來。他還制定了《色俱騰》《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創作了多首羯鼓獨奏曲。

家庭

[編輯]

家世

[編輯]

后妃

[編輯]

皇后

[編輯]
  • 王皇后(?-724),父王仁皎,雙胞胎兄王守一。李隆基八歲時聘為臨淄王妃,後冊太子妃、皇后。皇后及其父對李隆基多有協助。無子失寵,因佩帶符厭求子,被廢為庶人,旋即去世。後宮眾人對她相當思慕。唐代宗即位時,恢復其皇后封號。

[編輯]

[編輯]
  • 林昭儀,父林庭珉,生宜春公主萬春公主。見於《元和姓纂》。
  • 武賢儀,父武周高平王武重規 。開元間入宮,封才人,進賢儀。生玄宗幼子涼王李璿,汴王李璥。又稱小武妃。
  • 郭順儀,父鄭州刺史郭義,兄御史大夫郭虛己。入宮封順儀。生永王李璘。郭順儀早逝,李璘由兄李亨(唐肅宗)養大。
  • 郭婉儀,僅知劉長卿(709-780)有《故女道士婉儀太原郭氏輓歌詞》,司空曙(720-790)有《故郭婉儀輓歌》一首,郭婉儀或為郭順儀。
  • 董芳儀,生廣寧公主。

世婦

[編輯]

情婦

[編輯]
  • 虢國夫人,楊貴妃之姐,排行第三,嫁裴氏為妻,生有一雙兒女,裴氏早亡後,她成為唐玄宗的情婦,同時她還是宰相楊國忠的情婦,安史之亂後,楊貴妃楊國忠相繼遇難,虢國夫人自刎未死,不久在獄中死去。

其他

[編輯]
  • 崔氏,崔湜長女,被父送給李隆基。
  • 崔氏,崔湜次女,被父送給李隆基。
  • 郝氏,父郝洽,被臨淄王納於潞州。
身世存疑人物
[編輯]
  • 江采蘋,號梅妃,不見於正史。部份學者認為是傳說人物。唐玄宗開元年間所設三妃為惠妃麗妃華妃[25]。且終唐一朝,始終沒有梅妃這一封號。
  • 莫才人,《酉陽雜俎》所記,真偽不詳,寧王李憲所獻,善唱秦聲,號「莫才人囀」。
  • 鸞兒,傳說玄宗登基前愛妾,曾作「袖裏香」[26]

子女

[編輯]

[編輯]
  1.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劉華妃)
  2. 廢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趙麗妃)
  3. 唐肅宗 李亨(第三子,母元獻皇后楊貴嬪)
  4.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錢妃)
  5. 鄂王李瑤(第五子,母贈淑妃皇甫德儀)
  6.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劉華妃)
  7.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劉才人)
  8. 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貞順皇后武惠妃)
  9. 儀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劉華妃)
  10. 潁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11. 懷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貞順皇后武惠妃)
  12. 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順儀)
  13. 壽王李琩(第十八子,母貞順皇后武惠妃)
  14.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15.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貞順皇后武惠妃)
  16. 濟王李環(第二十二子,母鍾美人)
  17. 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贈賢妃盧美人)
  18. 義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閻才人)
  19. 陳王李珪(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20. 豐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陳才人)
  21. 恆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鄭才人)
  22. 涼王李璿(第二十九子,母武賢儀)
  23. 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賢儀)

另有七人早夭,母親名氏與地位失傳。《代國公主碑》中記有在734年參加代國公主李華葬禮的安王李洵,為早夭七子之一。

[編輯]

唐玄宗共有29位女兒[27],如下:

  1. 永穆公主(長女,母柳婕妤,下嫁王繇
  2. 常芬公主(次女,下嫁張去奢
  3. 臨晉公主(同記為次女,母皇甫德儀,下嫁鄭潛曜
  4. 孝昌公主(第三女,夭折)
  5. 唐昌公主(第四女[28],下嫁薛鏽
  6. 靈昌公主(第五女,夭折)
  7. 常山公主(第六女,下嫁薛譚,又嫁竇澤
  8. 齊國公主(母楊貴嬪,第八女,先封為興信公主,又封為寧親公主,下嫁張垍,又嫁裴潁,末嫁楊敷)
  9. 萬安公主天寶年間出家做道士
  10. 上仙公主(母武惠妃,夭折)
  11. 晉國公主(第十一女,母高才人,先封為高都公主,下嫁崔惠童
  12. 懷思公主(號登真,夭折)
  13. 新昌公主(下嫁蕭衡
  14. 衛國公主(先封為建平公主,下嫁豆盧建,又嫁楊說
  15. 真陽公主(下嫁源清,又嫁蘇震
  16. 信成公主(母閻才人,下嫁獨孤明
  17. 永寧公主(第十七女,下嫁裴齊丘
  18. 楚國公主(先封為壽春公主,下嫁吳澄江
  19. 宋國公主(第十九女,母皇甫淑妃,先封為平昌公主,下嫁溫西華,又嫁楊徽
  20. 昌樂公主(母高才人,下嫁竇鍔
  21. 太華公主(第二十一女,母貞順皇后,下嫁楊錡)
  22. 壽光公主(第二十二女,母趙才人,下嫁郭液
  23. 樂城公主(第二十三女,下嫁薛履謙
  24. 咸宜公主(母貞順皇后,下嫁楊洄,又嫁崔嵩
  25. 宜春公主(母林昭儀,夭折)
  26. 廣寧公主(母董芳儀,下嫁程昌胤,又嫁蘇克貞
  27. 萬春公主(母杜美人,或為林昭儀,下嫁楊昢,又嫁楊錡
  28. 新平公主(母常才人,下嫁裴玪,又嫁姜慶初
  29. 壽安公主(母曹野那姬,名「蟲娘」,下嫁蘇發
記載有誤的公主
[編輯]
  1. 高陽公主,第二十女。(《全唐文 卷二十四》記載了唐玄宗第二十女被封為高陽公主的一段冊文[29]。《新唐書 諸帝公主傳》中沒有唐玄宗的女兒曾被封為高陽公主的記載。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太宗女高陽公主的冊文,被誤放至玄宗之列。但據《新唐書》的記載[30]唐高宗永淳之前公主的食邑為三百戶。[31]唐玄宗時公主所獲食邑曾從五百戶增加到一千戶。因此從食邑「一千戶」判斷,這位高陽公主應是唐玄宗的女兒。可能是《新唐書》漏記這位公主或某位公主曾經的封號。)
  2. 普康公主(夭折,疑為唐懿宗普康公主,資料誤記於玄宗女之下。)[32]
  3. 樂成公主,第二十三女。與壽光公主同時冊封,可能為樂城公主之筆誤。記載於《全唐文 卷二十四》。

影視文學形象

[編輯]

影視形象

[編輯]

文學形象

[編輯]

相關戲劇

[編輯]

創作於2003年的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即改編自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悲歌。而在其中以選段中的梨花頌最爲膾炙人口。該戲曲講述了楊玉環與李隆基的愛情故事,從楊玉環被冊封為妃、風光旖旎的時候,到最後她在安史之亂中喪命。八年後,安史之亂平息,身為太上皇的李隆基日夜思念玉環,而在最後的幻覺中,李隆基來到蓬萊仙境,楊玉環翩如嫦娥,兩人再續生死之緣的悲情故事。

腳註

[編輯]
  1. ^ 其陵墓唐泰陵處在清乾隆時期因避康熙皇帝名諱記為唐元宗。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對立,睿宗本來也無心帝位,故傳位予李隆基,睿宗為太上皇。

    不過睿宗於禪位後,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員任免的實權直至玄宗於「先天之變」消滅太平公主勢力,睿宗才真正下放實權。

  2. ^ 唐隆政變先天之變
  3. ^ 新唐書/卷152 李絳: 武后命官猥多,而開元中有名者皆出其選
  4. ^ 《東坡全集.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明皇開元之治,至於刑措,與夫三代何遠。
  5. ^ 《全唐文/卷0352.胡交.修洛陽宮記》開元之隆,鑾輿時巡。詔命儒臣宋璟、馬惟白等,博彙群書於乾元殿。又即有福門外車集賢書院,置學士員,校讎其閑。而藏書之富,殆與長安大明宮集賢書院等,不其盛歟!
  6. ^ 《宋宰輔編年錄.卷十三》姚崇應變,遂致開元之隆,玄齡善謀,幾還貞觀之盛。
  7. ^ 唐《明皇實錄》云:「開元十七年秋八月,上降誕之日,大置酒合樂,燕百僚於華萼樓下。尚書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率百僚上表,願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布於天下,咸使燕樂,休假三日。詔從之。」誕日建節,蓋肇於此。天寶七載八月己亥,詔改為天長節。
  8. ^ 《舊唐書》.玄宗紀「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騎從!」
  9. ^ 竇氏,即唐肅宗皇后張氏的祖母。見於《舊唐書 列傳第二 后妃下》肅宗張皇后......祖母竇氏......昭成為天后所殺,玄宗幼失所恃,為竇姨鞠養。
  10. ^ 10.0 10.1 唐會要·卷三》皇后......元宗皇后王氏。長壽二年。納為妃。先天元年八月二十日。立為皇后......開元二年八月十日詔曰。古者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以備內職焉。朕恭膺大寶。頗修舊號......往緣太平公主取人入宮。朕以事雖順從。未能拒抑。見不賢莫若自省。欲止謗莫若自修。改而更張。損之可也。妃嬪已下。朕當揀擇。使還其家。宜令所司將車牛。今月十二日。赴崇明門待進止。
  11. ^ 《舊唐書》.玄宗紀「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歸於宗社,不成身死於忠孝,安可先請,憂怖大王乎!若請而從,是王與危事;請而不從,則吾計失矣。」
  12. ^ 《通鑑·景雲元年》「崔日用將兵誅諸韋於杜曲,襁褓兒無免者,諸杜濫死非一。」
  13. ^ 《舊唐書》.玄宗紀「宗社禍難,由汝安定,神祇萬姓,賴汝之力也。」
  14. ^ 《舊唐書·卷五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玄宗元獻皇后楊氏
  15. ^ 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_太平广记(宋)李昉_国学导航. www.guoxue123.com. [2024-12-27]. 
  16. ^ 李杜论略--罗宗强文集. 
  17. ^ 【專訪】漢學家羅漢:范冰冰和劉曉慶證明了武曌一直是中國集體想像的一部分. 
  18. ^ 《資治通鑒》卷217胡三省注
  19. ^ 劉毓盤《詞史》:「玄宗皇帝好詩歌,精音律,多御製曲。」
  20. ^ 李德裕《次柳氏舊聞》:「興慶宮,上潛龍之地,聖曆初五王宅也。上性友愛,及即位,立樓於宮之西南垣,署曰「花萼相輝」。朝退,亟與諸王遊,或置酒為樂。時天下無事,號太平者垂五十年。及羯胡犯闕,乘傳遽以告,上欲遷幸,復登樓置酒,四顧悽愴,乃命進玉環。玉環者,睿宗所御琵琶也。異時,上張樂宮殿中,每嘗置之別榻,以黃帕覆之,不以雜他樂器,而未嘗持用。至,俾樂工賀懷智取調之,又命禪定寺僧段師取彈之。時美人善歌從者三人,使其中一人歌《水調》。畢奏,上將去,復留眷眷,因使視樓下有工歌而善《水調》者乎?一少年心悟上意,自言頗工歌,亦善《水調》。使之登樓且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上聞之,潸然出涕,顧侍者曰:「誰為此詞?」或對曰:「宰相李嶠。」上曰:「李嶠真才子也!」不待曲終而去。」
  21. ^ 《羯鼓錄》曰:「上洞曉音律,由之天縱,凡是絲管,必造其妙,若製作諸曲,隨意而成。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至於清濁變轉,律呂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雖古之夔、曠,不能過也。尤愛羯鼓玉笛,常雲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為比。」
  22. ^ 22.0 22.1 22.2 唐睿宗《冊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誥》:《關雎》之化,始於國風;貫魚之序,著於《大易》。用能輔助王道,葉宣陰教。皇帝良娣董氏、良娣楊氏、良媛武氏等,門襲鍾鼎,訓彰禮則,器識柔順,質性幽閑。美譽光於六寢,令範成於四教。宜升徽號,穆茲朝典。董氏可貴妃,楊氏可淑妃。武氏可賢妃。
  23. ^ 見於《大唐故右威衛左中侯項君墓志銘》並序。墓主項承暉被描述為項貴妃之弟,公主之舅。
  24. ^ 專家稱唐玄宗有位「洋貴妃」 懷疑為粟特人進貢_cctv.com提供.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25. ^ 舊唐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一》開元中,玄宗以皇后之下立四妃,法帝嚳也。而后妃四星,一為正后;今既立正后,復有四妃,非典法也。乃於皇后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為正一品;又置芳儀六人,為正二品;美人四人,為正三品;才人七人,為正四品;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諸司諸典職員品第而序之,後亦參用前號。
  26. ^ 馮贄 《雲仙雜記·袖裡春》:「 玄宗 為太子時,愛妾號 鸞兒 ……以輕羅造梨花散蘂,裛以月麟香,號袖裡春,所至暗遺之。」
  27. ^ 《新唐書·諸帝公主列傳》[永久失效連結]
  28. ^ 新唐書》記載了大部分的公主,但沒記錄她們的排行。明確的排行主要出於《全唐文 卷二十四》。
  29. ^ 全唐文 卷二十四》封高陽公主制  用嘉成德,將及推恩,疏封錫號,禮典攸在。第二十女資身淑慎,稟訓柔明。克備肅雍之儀,允彰圖史之德。而方營魯館,宜啟沁園,俾承寵於中闈,復增榮於列賦。仍食實封一千戶。
  30. ^ 新唐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八》永淳之前,親王食實戶八百,增至千輒止;公主不過三百,而獨加戶五十。
  31. ^ 新唐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八》開元新制:長公主封戶二千,帝妹戶千,率以三丁為限;皇子王戶二千,半之。左右以為薄。曰:「百姓租賦非我有,士出萬死,賞不過束,女何功而享多戶邪?使知儉嗇,不亦可乎?」於是,公主所稟殆不給車服。後咸宜以母愛益封至千戶,諸主皆增,自是著於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戶,有司給奴婢如令。
  32. ^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云:「唐書公主傳明皇帝二十九女,吳氏糾其謬,謂公主數多一人,然不言所多何人。予考……普康公主傳不著其封年,乃悟咸通九年追封者必是懿宗女,非明皇女也。若去此一人,正合二十九之數。」

相關條目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唐玄宗
出生於:685年逝世於:762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唐睿宗
李旦
唐朝皇帝
712年-756年
繼任:
唐肅宗
李亨
中國君主
712年-7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