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後唐滅前蜀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後唐滅前蜀之戰
日期925年11月6日 - 12月15日
地點
前蜀東部、北部
結果 前蜀君主王衍戰敗投降,前蜀滅亡
參戰方
後唐 前蜀
指揮官與領導者
郭崇韜
李繼岌
李紹琛
高季興
王衍
王承捷
王宗勛
王宗儼
王宗昱
王宗弼
王承休
安重霸
兵力
步兵騎兵共計六萬 三萬

後唐滅前蜀之戰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九月至十月,唐莊宗派軍攻滅前蜀的戰爭。

背景

[編輯]

同光元年(923年),後唐滅後梁之戰後,唐莊宗想要乘勝興師消滅前蜀,但因西蜀地勢險固,於是先假裝與前蜀修好。

雙方戰備

[編輯]

前蜀: 同光三年(925年)六月,前蜀皇帝王衍撤除邊備,唐莊宗於是部署發兵。

後唐:

北路:九月初十,命長子魏王李繼岌充西川四面行營都統,樞密使郭崇韜充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使,統領鳳翔節度使(治鳳翔府,今陝西省鳳翔縣李從曮同州節度使(治今陝西省大荔縣朱令德陝州節度使(治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李紹琛華州節度使(治今陝西省華州區毛璋邠州節度使(治今陝西省彬縣董璋六萬軍隊,從鳳翔到大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入蜀。

東路: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高季興為東面行營都招討使,率兵攻取夔州(治今重慶市奉節縣)、忠州(治今重慶市忠縣)、萬州(治今重慶市萬州區)。

過程

[編輯]

北路

[編輯]

十月十八日,唐軍至散關,排陣斬斫使兼馬步軍都指揮使李紹琛率一萬三千步騎攻克威武城(今陝西省鳳縣東北),獲得二十萬斛糧食,直至鳳州(治梁泉,今陝西省鳳縣東北鳳州鎮)。郭崇韜率軍加速前進。

十月十九日,因後唐攻勢,前蜀守將王承捷以鳳州、興州(治今陝西省略陽縣)、文州(治今甘肅省文縣)、扶州(治今四川省南坪縣東北)四州投降。王衍還是在數萬軍隊的護衛下,領著嬪妃大臣巡遊作樂。

十月二十日,巡遊到利州(治今四川省廣元市),聽說唐軍已經攻下鳳州,於是派隨駕清道指揮使王宗勛王宗儼王宗昱為三招討,率三萬兵迎戰唐軍。前蜀興州刺史王承鑒、成州刺史王承朴見後唐軍後,棄城而逃。

十月二十六日,李紹琛在三泉(今陝西省寧強縣西北陽平關)擊敗王宗勛,前蜀五千人陣亡,得到十五萬斛糧食。

十月二十九日,王衍聽說王宗勛等戰敗,於是派判六軍諸衛事王宗弼守衛利州,自己回到成都,為了阻止唐軍,截斷桔柏渡(今四川省廣元市南嘉陵江、白龍江合流處)浮橋。

十月三十日,李繼岌抵達興州,前蜀將領宋光葆把屬下的梓州(今四川省三台縣)、綿州(治巴西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東)、劍州(治普安縣,今四川省劍閣縣)、龍州(治江油縣,今四川省平武縣東)、普州(治安岳縣)五州獻出歸順後唐。武定節度使王承肇、山南節度使王宗威、階州刺史王承岳也把自己守衛的城池降唐。天雄節度使王承休與副使安重霸想出秦州在後方攻打後唐。抵達茂州(治今四川省茂縣),隨行兵馬僅剩兩千人,士卒又餓又累,安重霸於是把秦州(治上邽縣,今甘肅省天水市)、隴州(治汧源縣,今陝西省隴縣)二州降唐。

十一月,唐軍抵達利州,王宗弼棄城西逃。李繼岌的後唐軍推進到劍州、綿州、漢州(治今四川省廣漢市)。

十一月十五日,前蜀武信軍節度使中書令王宗壽把屬下遂州(治今四川省遂寧市)、合州(治今重慶市合川區)、渝州(治今重慶市)、瀘州(治今四川省瀘州市)、昌州(治今四川省大足縣)五州獻出投降。李紹琛到達綿州,民房被毀,錦江浮橋被拆。李紹琛率乘馬浮水過錦江,進入鹿頭關(今四川省德陽市北鹿頭山上),攻克漢州,直逼成都。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繼岌率軍抵達成都。

十一月二十七日,王衍在王宗弼挾持下出降,前蜀滅亡[1]

東路

[編輯]

十月三十日,高季興率水軍溯長江攻打施州(治今湖北省恩施市)。前蜀峽路招討使張武用鐵鎖阻擋長江航道,高季興派勇士乘船斬斷鐵鎖。當時有大風,荊南的船掛上鐵鎖,不能進退,前蜀猛攻,荊南軍戰敗,高季興以輕舟逃跑。不久,張武聽說前蜀北路大軍戰敗,將夔州、忠州、萬州三州獻出投降後唐。

影響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