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顺天学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朝顺天学政
清代直隶省
末代顺天学政陆宝忠
官邸直隶省易州直隶州
设立顺治元年 1644年
首任曹溶
末任陆宝忠
废止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后继职位顺天提学使

顺天学政,又称直隶学政,全名为提督顺天学政,为清代直隶省提督学政,是直隶省的学校政令、岁科两试、师儒考核等教育相关职务的最高长官,没有固定品级,皆是原来的官衔品级来出任该职。清初时,原是以正五品顺天督学御史的名义来负责直隶的学政,到了顺治十年(1653年)以后,改以翰林院众官出任该职位,到了乾隆朝以后,更是多以各部院的副手来出任该职位。[1]而到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提督学政也被改为了正三品提学使之职。

顺治元年(1644年),降清的原明朝御史曹溶被任命为初代顺天学政,其以顺天督学御史的身份行使学政的权力。而末代顺天学政则是后来官至从一品左都御史陆宝忠

沿革

[编辑]

清初的时候,直隶省与其余各省皆设立督学道不同,乃是以督学御史的身份来管理当地学政,并且都是以进士出身的各部郎中来出任即可。但到了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皇帝下令各地学道及顺天学政等,改以改用翰林院中的编修、检校、中允、赞善、侍讲、侍读等来出任学政的职位。

收入

[编辑]

顺治十三年(1656年)议定官员薪俸后,顺天学政的年俸为其原来品级的俸银和俸米。而后到了雍正初年的养廉银制度及之后的一系列更动中规定了顺天学政的养廉银为每年白银4000[2]

历任顺天学政

[编辑]
清代顺天学政
任职者 任期 出身 旗籍 接任前官职 卸任后官职 备注
曹溶[3] 顺治元年-顺治2年 崇祯十年 进士 巡城御史 巡城御史
张鸣骏[4] 顺治2年-顺治4年 崇祯十三年 进士 江西道监察御史 江西道监察御史
王昌胤[5] 顺治4年-顺治?年 崇祯十年 进士 山西道监察御史
朱鼎延[6] 顺治6年-顺治?年 崇祯十六年 进士 宣大巡按御史 河南道监察御史
宗敦一[7] 顺治9年-顺治?年 崇祯四年 进士 山东巡按御史 江南道监察御史
程芳朝[8] 顺治10年-顺治13年 顺治四年 榜眼
内翰林国史院 编修
左春坊左谕德
兼内翰林秘书院修撰
内翰林弘文院侍读学士
姜元衡[9] 顺治13年-顺治?年 顺治六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内翰林弘文院侍讲
熊伯龙[10] 顺治14年-顺治?年 顺治六年 榜眼
内翰林弘文院 编修
内翰林秘书院侍读 国子监祭酒
汪炼南[11] 顺治18年-? 顺治九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翰林院编修
萧惟豫[12] 康熙3年-康熙?年 顺治十五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内国史院侍读
蒋超[12] 康熙6年-康熙?年 顺治四年 探花
内翰林弘文院 编修
内翰林弘文院编修 内翰林弘文院修撰
胡简敬[13] 康熙9年-康熙?年 顺治十二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内翰林国史院侍读 翰林院侍读学士
王泽弘[14] 康熙11年-康熙?年 顺治十二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翰林院侍讲 詹事府少詹事
吴国对[15] 康熙15年-康熙?年 顺治十五年 探花
内翰林秘书院 编修
翰林院侍读
吴珂鸣[16] 康熙17年-康熙 ?年 顺治十五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右春坊右中允
董讷[17] 康熙21年-康熙?年 康熙六年 探花
内翰林弘文院 编修
翰林院侍讲,加侍读学士衔 额外侍读学士
王顼龄[18] 康熙23年-康熙25年 康熙十五年 进士 翰林院侍讲 翰林院侍读 少傅,谥号“文恭”
李应廌[19] 康熙25年-康熙?年 康熙十五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司经局洗马 太常寺少卿
顾藻[20] 康熙29年-康熙?年 康熙十五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翰林院侍讲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李光地[21] 康熙33年 康熙九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兵部右侍郎 工部右侍郎 太子太傅,谥号“文贞”
朱阜[22] 康熙33年-康熙?年 康熙九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詹事府少詹事
杨大鹤[23] 康熙37年-康熙?年 康熙十八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左春坊左谕德 翰林院侍讲
杨名时[24] 康熙41年-康熙?年 康熙三十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翰林院检讨 翰林院侍读 太子太傅,谥号“文定”
梅之珩[25] 康熙44年-康熙?年 康熙二十四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翰林院侍读 詹事府少詹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清史稿·志九十一》:“惟直隶差督学御史一人,后称顺天学政。顺治十年改用翰林编、检、中、赞、讲、读并差。乾隆以来多用卿贰。”
  2. ^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二·国用四》:“十二年以后,支给飬廉数目,照例按年造报,此后节年更定,遂著有定额,谨备列其数于后,直隶总督一万五千两、学政四千两、仓场总督二千四百两……”
  3. ^ 曹溶.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4. ^ 張鳴駿.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5. ^ 王昌允.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6. ^ 朱鼎延.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7. ^ 宗敦一.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8. ^ 程芳朝.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9. ^ 姜元衡.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10. ^ 熊伯龍.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11. ^ 清代职官年表,第4册,2613页
  12. ^ 12.0 12.1 《晚晴簃诗汇》
  13. ^ 胡簡敬.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4. ^ 王澤弘.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15. ^ 吳國對.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16. ^ 《郎潜纪闻三笔》、《词林辑略·卷一》
  17. ^ 董訥.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18. ^ 王頊齡.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19. ^ 清代职官年表,第4册,2624页;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125卷,333页
  20. ^ 清代职官年表,第4册,2625页
  21. ^ 李光地.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22. ^ 清代职官年表,第4册,2626页
  23. ^ 清代职官年表,第4册,2628页
  24. ^ 楊名時.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5. ^ 清代职官年表,第4册,26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