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利僧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利僧派,或称阿利教(Ari),是缅甸蒲甘王朝早期的信仰,宗教中心在蒲甘东南的沙摩底(Thamahti,或Samati),一说阿利僧派也曾分布于南诏大理[1]

阿利僧派是缅甸本土崇拜、那伽崇拜、婆罗门教佛教怛特罗密教的混合体。阿利僧派崇拜那伽龙、并祀释迦文佛飒刻昙派(性力派)神祇。阿利僧派僧侣不持戒,食肉、饮酒,并对信众享有初夜权,信徒在婚前与其上师过夫妻生活。[2]

“阿利”(Ari)这一名称据考证来自雅利安(Aryan)或阿利耶(Arya,圣、尊)[3];也有观点认为来自阿阇梨(Acarya),和云南南诏大理时期的滇密同出一源。有学者认为,阿利僧派可能是7世纪时从印度吐蕃传入的。[4]教史英语Sasana Vamsa》认为,阿利僧派是“伪僧”于“三摩提王”(Sammati-raja)时传入缅甸。这位“三摩提王”似乎是古代开国君主,因为东南亚古代史十分缺乏,故尚无定论。[3]

11世纪,蒲甘王朝国王阿奴律陀统一全缅,他从小厌恶阿利僧派淫欲奢靡的作为,在孟人高僧善阿罗汉的建议下,立即改宗上座部佛教,并通令全国信奉上座部佛教。阿利僧派自此式微。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1. ^ Buswell 2013,43页
  2. ^ 《缅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译,43–45页、60页、77页
  3. ^ 3.0 3.1 净海, 南傳佛教史,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4. ^ Cœdès 1966,113页
书籍
  • 《缅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译,商务印书馆,1973年6月出版
  • Cœdès, George. The making of South East As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6. ISBN 978-0-520-05061-7. 
  • Buswell, Robert E. Jr. (编). Princeton Dictionary of Buddhis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691157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