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峰寺 (门头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地区岢罗坨村西沟内的李家峪,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原为戒台寺的下院。[1]

历史

[编辑]

西峰寺正南和西北分别与戒台寺、潭柘寺遥对。[2]西峰寺创建年代不详,唐朝时名慧聚寺(又作会聚寺),和当时马鞍山上的戒台寺同名。唐朝辽朝金朝元朝为戒台寺僧人圆寂后的火化处。元朝改称玉泉寺,寺内有胜泉池。[1]

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惜薪厂掌厂太监陶容出资重修,正统元年二月(1436年)动工,正统三年六月(1438年)完工。重修之后,该寺山门内为钟楼、鼓楼,其后依次是天王殿,如来宝殿、毗卢殿、后楼。寺院东北角有塔院,原来有唐朝俊公和尚塔、元朝月泉新公和尚塔。山门外有一座石桥,山门外还有石狮一对。明英宗赐寺名“西峰寺”。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隆庆六年(1572年)分别赐敕谕碑,明令保护西峰寺。景泰四年(1453年)还御赐经卷一藏。重修时,陶容还在西峰寺东南一里处兴建一座茶棚院。自明朝起,西峰寺可以独立开展佛事活动。[1]

明朝时,西峰寺设有祖师堂,供奉西山老祖。西山老祖应为西山地区最早的佛教祖师,奉佛之处当在西峰寺。[3]

清朝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郊垧西十五》记载:

原:自戒坛至西峰寺山门有泉最冽。(《问次斋稿》)臣等谨按:西峰寺明碑四,一无撰人姓名,一翰林院检讨旴江严素撰,皆正统四年立;一礼科给事中王之垣撰,年月已泐,一为助缘人姓名碑。寺后东北塔一,共六层,高三丈许,额曰“鞍山故俊公和尚之塔”,又石幢一,题识云“大都鞍山慧聚禅寺月泉新公长老塔铭并序,大都万寿退隐林泉老人从伦撰,至元二十八年住持山主成璞等建。”俊公塔之北有池,据寺碑是为胜寒池,池左有地藏殿,其修建年月无考。

増:明人重建西峰禅寺碑记:距府城西二舍许,地名李家峪,有古招提遗址,在灌莽中,碑记剥落,无从考其创始之岁月。所可见者唯有两浮图巍然独存,一曰俊公塔,建于唐,一曰月泉新公塔,前元至元辛邜所建。塔旁一池名胜寒池,大旱不枯,东有山曰峰峦,涧水绕其麓,西曰罗睺岭,而六国岭峙其南,松陀岭踞其北。惜乎湮废已久,未有能兴起之者。正统改元,因捐赀市材,自三月创始,至正统三年六月丙辰讫工,赐额曰西峰禅寺,延僧悟达为住持。兹述梗概,以刻于右。

清朝康熙年间,顺义县民妇张李氏及其子张明德、广月、工匠任五等人妖言惑众,谎称张李氏是菩萨转世,号“西峰老祖活佛”,诈骗钱财,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遭官府查获,西峰寺因此衰落。乾隆年间,大学士三宝的寡媳乌佳氏捐款两万两白银,修缮西峰寺并且置办供器。光绪年间,西峰寺已成废寺。[1]

光绪年间,恭亲王奕䜣住在戒台寺“养疾避难”,将西峰寺选定为自己将来的陵寝,但其死后朝廷另赐墓地,故西峰寺的墓地未用上。宣统元年,奕䜣次子载滢死后,被其子溥伟溥儒葬在西峰寺,兴建地宫,并将原来的茶棚院改建成阳宅。中华民国时期,溥儒携全家在戒台寺居住十余年,在西峰寺北沟留下多处题诗和刻字。中华民国初年,西峰寺仅有一名僧人释兴安看守这座废寺。[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西峰寺被改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疗养院。[1]后来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西峰寺培训中心。不对外开放。[3]

2009年8月8日至10月8日,门头沟区举办西峰寺休闲旅游文化节,是北京市首届旅游山会系列活动之一。[2]

2012年,“西峰寺遗址”被定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

建筑

[编辑]

西峰寺现有三进院落,现存山门殿、天王殿及两厢回廊禅房30多间。主要建筑及文物有:[3]

  • 山门殿
  • 天王殿:天王殿前为第一进院,位于台地上,种植了许多花木。
  • 如来宝殿:自天王殿旁边可进入第二进院。
    • 缠柏古藤:如来宝殿前有缠柏古藤。缠柏古藤是一株古藤缠附于一株古柏。古柏胸径40余厘米。古藤据说已有200余岁,直径超过5厘米的干茎有40余条,遮荫面积50余平方米。[3][1]
    • 古银杏:位于第二进院正中,周径734厘米,高近40米,遮阴面积大约一亩。这株银杏到21世纪初已有1800多岁,可能是东汉末年种植。古银杏为雌株。其西侧有一株较小的雄株,是其授粉树。有的文献记载,相当长时间内,古银杏曾经依靠两公里外的戒台寺内的银杏雄株授粉。如今古银杏仍然每年结果。1980年一条大枝折断,砸碎树下石碑。
    • 三块残碑:2003年秋,国土资源部西峰寺培训中心扩建工程完工,在扩建过程中,培训中心将院外的三块残碑移至院内,安置在古银杏前的草坪上。三块碑中,《重建西峰禅寺碑记》、《重建西峰禅寺记》是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立,《敕赐西峰寺碑记》是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或者稍后一两年立。
  • 溥儒刻字:位于西峰寺院墙外北面约500米处,苛罗坨村的北沟(古名李家峪)。目前已发现石刻7处91字,刻在五块岩石上。每字直径30到160厘米,字体为楷书、行书、草书。刻字有“倚云”、“翛然”、“趺坐岩树间,松下云来往,不闻人语喧,但听钟声响”等等。[3]
西峰寺载洵地宫及享殿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永定镇岢罗坨村
分类古墓葬
时代
编号1-?
认定时间1981年12月12日

此外,西峰寺尚存“西峰寺载洵地宫及享殿”,1981年被定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1]此处1981年公布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为“西峰寺地宫”。[4]2001年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立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碑,碑上刻“载滢地宫”。2013年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定名为“西峰寺载洵地宫及享殿”。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网站2016年《区级门头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公布为“西峰寺载洵地宫及享殿”。[5]地宫入口位于如来宝殿后面的西北角,如今门上悬挂“清地宫”匾额,门口墙上有“载滢地宫”的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碑,旁边树有解说牌。地宫于1950年代被打开,后来整修,成为北京市第一座开放的清朝王公贝勒地宫,供国土资源部系统内部参观。地宫坐北朝南,用大块青石砌成券拱,高约5米,进深5米余,宽约6米。棺床和墓室同宽,汉白玉制,进深3米。棺床前为神河,长度与墓室宽度相同,神河上有石板桥。神河内有一泓泉水,过去四季不竭,水深随季节稍有变化,至今水量不减。[6]

西峰寺东南一里处,明朝建有茶棚院,清朝末年改为载滢的祭院,为西峰寺的下院,分为内外两院,布局为清末园林风格。1984年门头沟区博物馆在此对外开放,2004年由此处迁往新馆。[7]

除了上述文物外,西峰寺还发现了崇公和尚塔及地宫。2001年8月24日,门头沟区文物研究所在永定镇岢罗坨村(原门头沟区博物馆西侧台地)发现一处遗址,为一座和尚塔,塔下有地宫,地宫内出土石棺一口。地宫位于地表以下1.5米深,附近散落着塔的覆钵基座、承露盘等等石构件。石基座为圆形,高0.32米,直径0.82米,座身设有壶门开光,其内刻“示寂崇公灵塔”,两侧另有刻字(字迹已无法辨认)。石棺为梯形,下面带座,座下有四方足,座周围雕有云纹,座上有三层叠涩。石棺通长48厘米,座宽30至34厘米,带座高28至44厘米,棺内37厘米长,18至20厘米宽,16至17厘米深。棺盖为长方形,顶部略微为弧形,棺盖头部雕刻成“山”字形,棺身为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1]

西峰寺附近有庞潭古道西峰寺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西峰寺-门头沟-北京寺院,佛教导航,2012-08-27.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1). 
  2. ^ 2.0 2.1 2.2 西峰寺休闲旅游文化节隆重开幕,门头沟旅游网,2009-08-10.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3. ^ 3.0 3.1 3.2 3.3 3.4 北京门头沟西峰寺,光明寺院网,2012-09-17.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4. ^ 国家文物局 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 北京分册(下),科学出版社,2008年
  5. ^ 区级门头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 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 2016-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2). 
  6. ^ 探墓记:西峰寺地宫悬棺之谜,凤凰网,2013-01-30.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7). 
  7. ^ 门头沟区博物馆,数字东城,2013-09-02.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