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新星
外观
玻色新星或玻色超新星(Bosenova)是一种极小规模的、类似于超新星的爆炸。这种爆炸可以通过改变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的外加磁场实现。 由于费什巴赫共振,"自散射"作用从排斥力变为吸引力导致BEC“崩溃并反弹”或“震荡”[1]
尽管爆发的总能量非常小,“崩溃并反弹”的描述在性质上很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版本的超新星核心坍缩,因此被称为“玻色新星”。其英文名称用了巴西音乐流派巴萨诺瓦(Bossa Nova)的梗。
实验
[编辑]实验中首次发现玻色新星,是在BEC内爆和收缩到小于光学探测器最小分辨率时,其自相互作用(Self-interaction)从斥力变为吸引力,并突然“爆炸”。这一爆炸中,凝聚体表面半数的原子似乎“消失”了,也就是说,它们既不存在于剩下的冷粒子中,也不存在于爆炸产生的气体云中。
几乎可以肯定,这些“消失”的原子就在附近某处,但并不在我们当前实验可以探测的形式下。可能的两种解释分别是,它们要么变成了两个铷原子粘合成的分子,[2] 要么它们已经从某处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从而以足够快的速度在我们观测前飞出我们的视野[3]
在当前的BEC理论中,组成BEC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计算得十分粗略。这使得玻色新星尚未得到解释,因为孤立的原子团那几乎接近绝对为0的能量并不足以导致这种观测到的内爆。不过,一些平均场理论已经尝试将玻色新星解释为涌现。
BEC的玻色新星现象或许可以为中子星的演化研究提供灵感,也可以引导人们猜测尚处在假设阶段的玻色子星的可能性质,并促进将量子理论中的集体涌现推广。
参考来源
[编辑]- ^ Staff. Implosion and explosion of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osenova". News from NIST. NIST. [201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2).
- ^ van Putten, M.H.P.M. Pair condensates produced in bosenovae. Physics Letters A. 2010, 374 (33): 3346–3347. Bibcode:2010PhLA..374.3346V. doi:10.1016/j.physleta.2010.06.020.
- ^ Space.com article discussing 'Bosenov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July 5,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