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德寿寺

坐标39°48′1.76″N 116°27′15.19″E / 39.8004889°N 116.4542194°E / 39.8004889; 116.454219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寿寺
基本信息
位置中国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地区
坐标39°48′1.76″N 116°27′15.19″E / 39.8004889°N 116.4542194°E / 39.8004889; 116.4542194
宗教藏传佛教
开基顺治帝
开山时间1658年
地图
地图
德寿寺碑
北京市大兴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旧宫镇旧宫二村
分类古遗址
时代
编号1-?
认定时间1985年

德寿寺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地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原属南苑

历史

[编辑]

德寿寺建于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顺治四年(1647年),达赖、班禅分别派使节到北京“献金佛、念珠,表颂功德。”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致书问候五世达赖四世班禅,并“敦请”达赖入京。五世达赖覆书答称“许于辰年朝觐。”辰年,即顺治九年(1652年)。[1]顺治九年三月初七(1652年),五世达赖西藏启程到北京朝觐,满族官员建议顺治帝出京迎接,汉族官员则主张顺治帝在宫中接见。顺治帝最终采取了折中方案,于顺治九年冬天以“畋猎”的名义,在南苑和达赖路遇,顺便向其表示欢迎。顺治十五年(1658年),顺治帝将南苑的明朝旧衙门提督官署改建为行宫,并在当年他和五世达赖会面之地兴建了德寿寺,以作纪念。[2]

乾隆二十年(1755年),德寿寺发生火灾而烧毁。随后,德寿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为避免火灾,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德寿寺重修后,寺内就未居住过喇嘛。[3]

光绪《顺天府志·京师志》载:“德寿寺,在永慕寺之东,顺治十五年建,后毁于火,乾隆二十年重修。山门三间,东西二坊,大殿五间,奉释迦佛及阿兰迦舍佛。院内穹碑二,一勒重修碑记,一勒《宝鼎歌》,皆高宗御制也。鼎在殿前。其东西配殿各三间,殿后随墙门内为御书房三楹,乾隆四十五年建。”[4]

乾隆帝每次游幸南海子,都会赴德寿寺瞻礼。尤喜在德寿寺禅房休憩,“偶来兰若幽、颇爱禅房美。”“素爱禅房静,频来有句酬。”乾隆帝共写了20多首关于德寿寺的诗文,其中仅写“德寿寺禅房”的诗文便有7首。德寿寺“而营建特为宏敞,金碧丹垩,蔚然杰构。”寺内“松竹韵虚籁,花药绽春蕊”,乾隆帝称之为“花宫”。[3]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三日(1780年),逢乾隆帝七旬寿辰。乾隆帝以“夫朕七旬不欲为庆贺繁文,已预颁御旨”[5],下诏免庆贺致礼。六世班禅得知后,通过章嘉国师主动要求入觐朝贺,获乾隆帝允请。随后,为迎接六世班禅朝贺,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为六世班禅兴建了须弥福寿之庙,在北京香山静宜园仿西藏寺庙风格兴建了宗镜大昭之庙。“既建须弥福寿之庙于热河,复建昭庙于香山之静宜园,以班禅远来祝釐之诚可嘉,且以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6]同时,乾隆帝还在德寿寺内改建了“御座房三楹”,以接待六世班禅。此外,乾隆帝还开始学习唐古忒语(即藏语)。“昨四十五年,因班禅来谒,兼习唐古忒语。今蒙古及回语已精通,其番语、唐古忒语亦能解名物器数,而尚弗纯熟,未能言达事之始末。”[7]经过近两年,乾隆帝已能基本读懂藏文文件并使用藏语会话。六世班禅进京朝觐,和乾隆帝十分投合,“相看如旧识,会意亦通辞。”乾隆帝乃允六世班禅在德寿寺驻锡讲经。[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四·国朝苑囿南苑一》载:[8]

德寿寺,山门三间,东西建坊二,大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殿后随墙门内为御座房。(《南苑册》)臣等谨按:德寿寺在旧衙门东偏,顺治十五年建,后毁于火。乾隆二十年重加修葺。东西二坊,东曰:“化通万物”,西曰:“觉被群生”。大殿奉释迦佛及阿蓝迦舍佛,御题额曰:“慧灯圆照”,曰:“善狮子吼”,联曰:“沙界浄因留月印,檀林妙旨悟风香”,又曰:“慧镜慈灯广种善根垂福佑,溪声山色远从贤劫证圆通”。院内穹碑二,恭勒御制重修德寿寺碑记并御制诗章。御座房三楹,乾隆四十五年改建,东室联曰:“禅味毎从闲里得,道心常向静中参”,西室联曰:“竹秀石奇参道妙,水流云在示真常”。

圣祖《御制德寿寺诗》:持身崇孝理,清净契真如。岁久开金寺,时来降玉舆。

乾隆二十一年《御制重修德寿寺碑记》:南苑德寿寺,创于世祖章皇帝御宇之十有五年,规制崇丽,庭中金鼎,笵冶精致。乐善堂集中所为赋宝鼎歌者也。皇祖行搜南苑时,常临幸瞻礼。越乾隆二十年毁于火。以其为列祖圣迹所留,亟命更造殿宇,仍旧名,以志弗忘。工蒇所司以碑记,请南苑为较猎地,陂隰广衍,草木丰美,羽毛蹄角,充牣杂沓。岁时之暇,行围较射,以搜军实,习武备,其于佛事不相涉也。而营建特为宏敞,金碧丹垩,蔚然杰构,此岂徒以侈美观已哉。洪惟我世祖,肇造区夏,乂安元元,出水火而衽席之,凡可利益斯民者,罔弗修举,念大雄氏教能福佑群生,虔致崇奉,即一。游豫亦不忘邀福庇民德意,兹寺之所为作也。朕常幸南苑,周视檐宇,仰瞻像设睾然,想见当日帱覆万有,为民祈福之忱,辄低徊不能去。夫后人所以纉承前休者,惟其心不惟其迹,则兹寺固其迹也。而前人所以垂示来兹者,传其迹乃传其心,则兹寺即其心也。郁攸弗戒,遗趾仅在,虽开天之迹,懿烁海□,无藉一寺以传,而敛时五福,用敷钖厥庶民随在沾被流露于琳宫宝网间,盛美庸可弗志踵而完之所不容己也。后之人抚苑囿之繁盛,仰兰若之荘严,因以念开创时虽燕闲骑射,设周阹逐禽左,足以骋怀游目,而佑庇斯民之思,犹未尝一刻置其于法宫明堂之上,更何如也。则庶几勤民家法,即一寺而昭示无穷,而朕祇绍谟烈弗敢失坠之意,亦藉以表见云。偈曰:有大招提在南海子,庄严楼阁照曜半空。此南海子乃羽猎场,飞者走者蹄者角者或群或友纷纭霍绎,云何其中有此净土,以何因缘何德慧,故曰:我世祖即如来身,手扶金轮,安立世界,于凡世间,跂行喙息,十方生众,无不悲悯,此悲悯心,乃至刹那一瞚之间,未尝闲断,以故有时游幸兹苑,行围较猎,羽林佽飞,期门七萃,前呼后哨,挽强摧坚,足可快心,为乐忘疲,而是悲悯亦无不在,以是因缘创此宝刹,邀福庇民为游豫时参礼之所。花宫梵宇,一一涌现,成祇树洹,香积珍施,珠碧珊瑚,种种瓌异,历百年来,宝鼎特峙,常新不坏。无何一朝不戒于火,曰非火毁,世尊慈缘,醒悟大众,如旧蔵物,习见不觉,一时失却,惆怅追思,思得复见,还我旧观,忽睹是物,顿复本原,了了在目,欢喜讃欲胜于前时,是一毁者,正为显出此悲悯心,指示后世。然而是心不以寺见,若竟无寺,于何见心?故今重建,青鸳兰若,金碧辉朗,一如其旧,礼斯寺者,当思昔时讲武行乐不忘钖福,普庇三千大千世界,此悲悯心如金莲花随地涌出,如长明灯六时不断,如大云雨卉木药草随分受润,则知今日重建殿宇乃是凭仗继续因缘,阐如来心,演如来事,滋栴檀林,护琉璃界,历千万劫,利益众生。

《御制德寿寺古鼎歌》:龙宫巍巍紫气轩,辉耀榱甍焕崇垣。寺名德寿庵罗园,刹竿高挂珊瑚旛。停鞭卸辔山门前,一滴欲寻曹溪源。东瞻紫雾明朝暾,清凉顿觉隔尘喧。香浮宝殿谒世尊,兀然古鼎吐云烟。何人镕冶工雕镌金,翠斑斓历岁年。上文雷回下云纭,狰狞状类狮子蹲。籀书斯篆迹难分,世次那辨癸与辛。蝌蚪盘屈蛟龙奔,周彛虞敦恍犹存。葆精凝润疑琼璠,寒光欲流不可扪。日月照射轮朝昏,濯洗全资雨露恩。在昔盛事传横汾,此鼎神异迈等伦。我欲负之千蹄犍,移向帝阙镇厚坤。充以大武佐鱼豚。万斤木火为之燔,有实大亨养圣贤。

乾隆四年《御制德寿寺诗》:招提建百年,胜境压诸天。树古龙蛇矫,坛髙云雾连。珠旛飘赤篆,宝鼎羃祥烟。暂去空林杳,犹闻钟磬传。

乾隆二十二年《御制重修德寿寺落成诗以纪事》:阅岁祇园致郁攸,经营深意缅前猷(寺建于顺治年间,世祖、圣祖南苑行围,常所临幸。前岁不戒于火,持敕重修)。固知一切有为法,作如是观无可留。尽洗何妨万缘浄,重提依旧四禅修。从兹法雨霏金地,泽润苍生百亿秋。

乾隆二十八年《御制德寿寺诗》:花宫火劫后重新(是寺于乙亥年遭回禄,因重新之。落成后至今又七年矣),败是成因成败因。调御丈夫都不较,如然法尔示于人。

乾隆三十二年《御制德寿寺诗》:收围临竺宇,屏息礼金身。松柏祇如旧,殿庭已焕新(是寺曾遭回禄,因重造。今仍金碧焕然)。迁中有常住,义处即能仁(习武,义之属,故云)。古鼎益蔚翠(殿前古鼎巍然,翠色可爱,向曾有诗),那知秋复春。

乾隆三十六年《御制题德寿寺诗》:殿堂重建又经年,乔木茏葱祇故然。下马入门早忘猎,无僧守寺莫非禅(寺遭乙亥叵禄后,经重建,祗今苑隶看守,弗居僧人)。风飘旛影演真偈,鸟啄窗虚窥法筵。大德由来必得寿,儒宗梵义有同诠。

乾隆四十五年《御制德寿寺诗》:德寿禅林成世祖(德寿寺建于顺治十五年,详见丙子重修寺碑记),尔时逹赖喇嘛朝。何期一百经年久(五辈逹赖喇嘛顺治九年十二月来京时,我世祖驻跸南苑,即于此迎谒赐宴,至今百二十余年,班禅额尔德呢祝釐来觐,又复于此谒见,后先辉映,实为国家盛事),又见班禅祝嘏遥。适我东归西去便(今岁以余七旬初度敬谒东陵,礼毕取道南苑,恭诣西陵,适为经行顺路),许其驻钖谒銮翘。翻经掲律寻常谨,可悟钟声披七条(喇嘛教以讲经持律为事,虽有悟无我无生者,不似禅僧之竖拂棒喝,单提向上流而为口头禅者)。

臣等谨按:德寿寺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德寿寺的建筑毁于中华民国初期,主要是遭奉军拆毁,仅存两座穹碑,均为汉白玉质地,螭首龟趺,形制相同,为重修德寿寺时敕建。通高7.50米,龟趺长3.30米、高2.05米,碑身宽1.80米、厚0.93米。碑首有四龙盘顶,碑身的四边有龙云宝珠浮雕。东碑刻满文,西碑刻汉文。西碑的碑阳刻有乾隆帝所撰《重修德寿寺碑记》和《宝鼎歌》;碑阴刻有乾隆帝御制诗;东侧刻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季春再叠庚子诗韵》;西侧刻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仲春月题德寿寺》诗及其诗注;碑中的诗文记述了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在德寿寺接见六世班禅的史实。两碑是大兴区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这两座碑,2000年代,文物保护部门建造了碑亭(历史上两碑并无碑亭),并设置了围护的栏杆。2012年前后,文物保护部门开始对德寿寺进行整体修缮,2012年初期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后续工程。[2][3][9]

建筑

[编辑]

德寿寺坐北朝南,寺中建筑主要有:[3]

  • 影壁:在山门外正南。[3]
  • 牌楼:两座,均为木制,在影壁和山门之间的东、西两侧。东曰“化通万物”,西曰“觉被群生”。[3]
  • 山门:三楹。[3]
  • 佛殿:三楹。[3]
    • 钟、鼓楼:位于佛殿前东、西两侧。东为钟楼,西为鼓楼。[3]
    • 旗杆:钟、鼓楼前立有旗杆,上悬珠幡。[3]
  • 大佛殿:五楹。殿内供奉释迦佛阿兰迦舍佛乾隆帝御题匾额“慧灯圆照”、“善狮子吼”。殿内有两副对联,一为“沙界净因留月印,檀林妙旨悟风香。”一为“慧镜慈灯,广种善根垂福佑;溪声山色,远从贤劫证圆通。”殿阶前为上文提到的两通汉白玉穹碑,刻有乾隆帝御制《重修德寿寺碑记》以及御制德寿寺诗。[3]
    • 东、西配殿:各三楹。[3]
  • 墙门:在大佛殿之后,是北院的门。中间为正门,两侧为旁门。[3]
  • 后正楼:北院的正殿。五楹。[3]
    • 东、西配殿:各三楹。[3]
    • 御座房:随墙门内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改建的御座房三楹。东室对联为“禅味每从闲里得;道心常向静中参。”西室对联为“竹秀石奇参道妙;水流云在示真常。” [3]
  • 东、西值房、净房:位于后正楼北跨院中。[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达赖、班禅与南苑德寿寺,新京报网,2010-10-28[永久失效链接]
  2. ^ 2.0 2.1 德寿寺修缮初期清理工作完工,北京大兴信息网,2012-07-12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南海子德寿寺,搜狐,2008年1月13日
  4. ^ 史海钩沉 旧宫宝地,大兴区老干部局,2011-11-28.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乾隆御制文二集《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6. ^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七
  7. ^ 乾隆御制诗四集卷八十《古稀》诗注
  8. ^ [清] 于敏中 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9. ^ 第一章 文明古县开先河 天下首邑遗迹多,大兴旅游,2012-08-31. [201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