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好烫诗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好烫诗刊(图右)于台北市中山堂展出。(2013台北文学季)

好烫诗社,2010年由诗人煮雪的人、鸫鸫共同创立,主张新的结构形式与独特的价值观,2011年1月开始发行纸本刊物《好烫诗刊》,并于2020年转型为Podcast诗刊。[1] 成员包含煮雪的人、鸫鸫、李东霖若斯诺·孟贺婕、小令等。[2]

历史沿革

[编辑]

发行之刊物《好烫诗刊》曾推出“我很丑但是有人爱”征诗活动,推动“养成一种从平淡中见新奇的新新美学”。[3] 诗学研究者杨宗翰将好烫诗社称为“最年轻的诗歌游击队”[4],并认为好烫诗社之成员悠游于网络世界及Youtube,以“城市游击”对抗“正规作战”,藉禁忌书写烧世俗陋规。[5]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陈建男指出,不仅研究者喜欢将同世代的创作者放在一起观察,年轻的创作者也常以群体取代单打独斗,诗人有较明显的结社[6];而某些角度上《好烫诗刊》中的诗作类似于《卫生纸诗刊》,有些突破原有美学框架的作品,挑战读者的阅读习惯[7];而创办《卫生纸诗刊》之诗人鸿鸿分析台湾本地新兴诗社团/诗刊时,点名《好烫诗刊》等其他诗刊“锋头最健”。[8]

在《2014台湾诗选》中,《好烫诗刊》首度与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中华日报人间福报五份报纸副刊以及笠诗刊创世纪诗刊等十一种文学期刊,成为入选选诗之媒体范畴。[9] 秉持创新性与实验性,好烫诗社有感于近年短小诗以拼贴式、破碎的感官印象铺陈诗意,于2015年4月号发行以“Epyllion史诗”为主题之《好烫诗刊》,试图反转现代诗“小诗化”趋势,串联每首作品的“正文”、“题目”与“作者”,打通诗语境和诗意,强调诗的叙事性,在重现经典史诗叙事的深邃、缓慢和浪漫之外,依旧不脱《好烫诗刊》惯有的游戏性。[10] 2017台北诗歌节,邀请到来自台湾、美国、尼日利亚、日本、越南、香港与意大利的诗人以及声音艺术家共同参与,其中“诗传播的未来主义”讲座由《好烫诗刊》编辑煮雪的人、于写作募资平台工作的沈嘉悦以及“每天为你读一首诗”创办人洪崇德一同来谈谈对台湾当代诗的观察。[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萧萧 、刘正伟. 新世紀新詩社觀察. 万卷楼. 2021年8月: p.5 (中文). 
  2. ^ 孟樊. 詩刊之必要,肯定之必要. 吹鼓吹诗论坛十五号. 2012年9月: p.212 (中文). 
  3. ^ 李东霖. 《小視界》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 新詩就該有自己的新美學. 人间福报. 2011年3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 
  4. ^ 杨宗翰. 還要新世代多久?. 联合报. 2012年1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29日) (中文). 
  5. ^ 杨宗翰. 〈詩的盛事〉以後-2012元旦備忘. 吹鼓吹诗论坛十四号. 2012年3月: p.16 (中文). 
  6. ^ 陈建男. 接著講-- 保鮮期限. 人间福报. 2012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4日) (中文). 
  7. ^ 陈建男. 接著講-- 我們所說的 這些名字. 人间福报. 2012年4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9日) (中文). 
  8. ^ 鸿鸿. 互相交流的方向 七年級後詩人創作與行動備忘錄. 联合文学杂志360期. 2014年10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中文). 
  9. ^ 陈义芝. 用詩記住我們曾有過的《2014臺灣詩選》. 2014台湾诗选. 2015年3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中文). 
  10. ^ 王金城. 2015台灣詩歌觀察:創作平穩發展格局仍需擴大. 中国作家网.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中文). 
  11. ^ 杨佳娴. 詩歌節:文學、生活與社會的n種相遇方式. haveAnice 有质读志. 2017-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1) (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