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大彗星
发现 | |
---|---|
发现日 | 1947年12月8日 |
临时编号 | C/1947 X1, 1947 XII, 1947n |
轨道特性考 | |
历元 | 1947-Dec-19.0 |
观测次数 | 11 |
远日点 | 1,400 AU |
近日点 | 0.110 AU |
半长轴 | 700 AU |
离心率 | 0.99984 |
周期 | 18,500年 |
轨道倾角 | 138.51° |
升交点黄经 | 337.31° |
近心点角 | 196.18° |
与地球轨道相交 最小距离 | 0.255 AU |
彗星整体星等 (M1) | 6.0 |
历次近日点 日期 | 1947年12月2日 |
南天大彗星(Southern Comet of 1947,编号是C/1947 X1、1947 XII、1947n)是一颗明亮的彗星,于1947年12月在南半球可见。它是当时二十年来人们观测到最亮的一颗彗星[1],也是自1935年以来观测到的最亮彗星之一,估计最大亮度为-3等(视星等)[2]。
观测历史
[编辑]这颗彗星于1947年12月2日通过近日点,距离太阳0.11个天文单位,最接近地球的时间是12月7日,距离太阳0.85个天文单位。
接近的几何形状使得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可能太微弱而无法被发现。十月初之后,这颗彗星迅速接近太阳,尽管变得越来越亮,但很难观测到。在近日点期间,估计彗星位于早晨天空中,距离太阳仅6度的位置。然后它与太阳一起移动,出现在傍晚的天空中[1]。
1947年12月8日,许多不同的观测者在黄昏时发现了这颗彗星,但来自开普殖民地的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彗星是在12月7日被发现的。澳洲霍舍姆的一份报告表示,这颗彗星是在日落前一小时左右看到的。12月9日,新西兰、澳洲和南非附近的一艘船也观测到了这颗彗星,观测者判断它比1910年1月大彗星和1910年回归的哈雷彗星还要明亮。在当地学校教授天文学的哈罗德·帕洛特估计这颗彗星的星等至少为-5等。约翰·帕拉斯凯沃普洛斯(John Paraskevopoulos)估计,发现时彗尾的长度至少为25度。第二天,帕拉斯凯沃普洛斯估计彗星的星等为1等[3]。
12月10日,Jorge Bobone使用位于哥多华阿根廷国家天文台的望远镜观察这颗彗星,指出它有两个相距6.3角秒的核心。Zdenek Sekanina估计核心于1947年11月30日分裂[4]。12月11日,彗星到达赤纬最南端-35度。12月中旬,这颗彗星的视星等估计为4至5等,而帕拉斯凯沃普洛斯估计其视星等为2.5-3等。尾巴估计长1.5度,由三个部分组成,看起来参差不齐。根据 Willem Hendrik van den Bos的观察,两个核心相距约10角秒[3]。
这颗彗星快速变暗,最后一次肉眼观测纪录是在12月25日[5]。到了12月底,其亮度估计约为8等。12月31日,天文学家仍然可以观测到彗核,相距约17角秒。1948年1月20日,乔治·范·比斯布鲁克(George Van Biesbroeck)最后一次观测到这颗彗星[3]。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Cunningham, Leland E. THE BRIGHT SOUTHERN COMET, 1947 n.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48, 60 (352): 27–36 [2024-03-31]. ISSN 0004-62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9).
- ^ Brightest comets seen since 1935. www.icq.eps.harvard.edu. [17 January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8).
- ^ 3.0 3.1 3.2 Kronk, Gary W. Cometography: a catalogue of come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76–281. ISBN 9780521585071.
- ^ Sekanina, Zdenek. Relative motions of fragments of the split comets. Icarus. January 1978, 33 (1): 173–185. doi:10.1016/0019-1035(78)90031-3.
- ^ Bortle, John. THE BRIGHT-COMET CHRONICLES. www.icq.eps.harvard.edu. [19 August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