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良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良嗣(606年—690年2月24日),封爵溫國公唐朝官員,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時曾任宰相

家庭背景

[編輯]

蘇良嗣生於隋煬帝年間的606年。父親蘇世長隋朝官員,之前還是北周官員。619年隋朝滅亡後,蘇世長投靠鄭帝王世充,但621年鄭朝被唐軍擊敗投降,蘇世長成為了唐高祖唐太宗的官員。蘇良嗣一家來自雍州,大約在今陝西西安,也是隋、唐兩朝的京畿

唐高宗年間

[編輯]

蘇良嗣最初為洛州長史,因受妻子的妹夫貪贓事連累,貶冀州刺史。妻子的妹夫結案後前去謝罪,蘇良嗣面色泰然淡定,說:「州牧郡守調任是常事,我不知道被你連累甚麼。」[1][2]

唐高宗年間,蘇良嗣任周王李顯(即後來的唐中宗王府司馬,正色匡諫李顯年少不法的行為,李顯對他很敬畏。周王府屬官多不稱職,但蘇良嗣守文自檢,依法處置這些人,沒人敢冒犯他,高宗對他也很賞識。[1][3]

永淳元年(682年)六月,蘇良嗣以岐州刺史改任雍州長史。[4]當時,關中饑荒嚴重到了食人的地步,盜賊橫行。蘇良嗣為政嚴明,敢作案的盜賊不出三天即被擒,[3]被號為神明。[1]

高宗任他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七月,高宗派內侍長江沿岸採辦奇異竹木,想把它們移植到上苑。這些內侍濫用職權,欺壓百姓,當他們路過荊州時,蘇良嗣逮捕了他們,並上疏高宗,指出為了遠方的寶物而擾民不是聖人所為,言辭切直。高宗對武后承認自己考慮不周,約束不嚴,才被蘇良嗣所怪,並且下詔慰勉了蘇良嗣,下令把已採辦到的竹子都投入長江。[1][3][5]

荊州有一座西梁宣帝所建的河東寺,係為其兄河東王蕭譽所建。蘇良嗣不知道該寺得名於河東王,驚道:「這座寺在江、漢之間,與河東何干?」於是上奏,導致河東寺被改名,當地士大夫抱怨蘇良嗣學問不精。[1]

唐睿宗年間

[編輯]

683年,唐高宗駕崩,太子李顯(此時已改名李哲)繼位為唐中宗,實權由攝政的武太后掌握。684年,中宗表現出獨立執政的跡象,被太后所廢,太后改立中宗之弟豫王李旦為唐睿宗,更加把持朝政。蘇良嗣遷工部尚書垂拱元年(685年)五月代王德真納言,實際相當於宰相。[5][6][7]太后定居洛陽後,命蘇良嗣為西京長安留守,累封溫國公。當他離開洛陽時,太后親自賦詩餞送,賞賜和恩遇都很優渥。當時尚方監裴匪躬負責檢校京苑,提議販賣禁苑中的蔬果為朝廷謀利。蘇良嗣拒絕了,引用春秋魯國國相公儀休的典故,指出朝廷不宜和農民爭奪商業利益,[3]遂勸止。[1][8]

二年(686年)六月,蘇良嗣被召回洛陽,任文昌左相,隨後進為同鳳閣鸞台三品[3][6][7][9]其間,他曾經於南門遭遇太后的男寵和尚薛懷義,懷義無禮,良嗣大怒,命左右武士掌摑了懷義的臉之後,把懷義拖出去,不讓他走南門。當懷義向太后抱怨時,太后半開玩笑地答道:「閣下應該走北門,宰相們在南門議事,井水不犯河水。」 [1][5]

蘇良嗣很禮遇乾封尉韋安石永昌元年(689年),韋安石為雍州司兵,蘇良嗣對他說:「大材須大用,何必徒勞於州縣。」特薦他於太后,使他被擢拜膳部員外郎、永昌令、并州司馬。[10][11]

載初元年(690年)正月,蘇良嗣被解文昌左相職,加特進[6]仍以同鳳閣鸞台三品為相。他和同為宰相的地官尚書韋方質不合,三月,當韋方質坐罪當誅時,攀誣蘇良嗣。太后公然表示不相信蘇良嗣會有牽連,蘇良嗣惶恐拜謝,卻不能起身,倒在朝堂上,由皇家的馬車送回府邸。太后派侍御醫張文仲韋慈藏照顧他。張文仲說是憂憤邪氣所激,如果沖脅痛,就救不了了。未及吃飯時,蘇良嗣就為沖脅絞痛所苦。張文仲又說如果病到了心,就不可治療。蘇良嗣很快心痛,張文仲不復下藥,當天晚上蘇良嗣卒。[7][12][13]武則天輟朝三日,舉哀於觀風門,命百官去蘇家赴吊,贈開府儀同三司益州都督,賜絹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並降璽書弔祭。然而不久,他的長子太常丞蘇踐言被酷吏陷害,與弟弟蘇踐忠都被彈劾處絞刑,酷吏要求斬蘇良嗣棺,但在司刑丞徐有功奏請下,蘇氏父子免遭這些刑罰,蘇踐言流死嶺南,蘇良嗣的官爵遭到追削,財產被沒收。[2]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景龍元年(707年),中宗恢復了蘇良嗣的生前爵位,追贈司空,允許蘇踐言的兒子蘇務玄襲溫國公。[1][3]後來唐玄宗年間,蘇良嗣被揭發有罪,玄宗下詔免斬其棺、寬抄其家。[14]

蘇良嗣後來亦得繪圖凌煙閣[15]

子孫

[編輯]

另有兄孫蘇弁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03》,出自《新唐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新唐書》卷一百零三
  2. ^ 2.0 2.1 冊府元龜
  3. ^ 3.0 3.1 3.2 3.3 3.4 3.5 《舊唐書》卷七十五
  4. ^ 《舊唐書》卷五
  5. ^ 5.0 5.1 5.2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6. ^ 6.0 6.1 6.2 《舊唐書》卷六
  7. ^ 7.0 7.1 7.2 《新唐書》卷四
  8. ^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9. ^ 《舊唐書》《新唐書》都將蘇良嗣任西京留守的時間放在任文昌左相之前,但《資治通鑑》將他在長安任職放在垂拱三年(687年),在其任文昌左相之後。對照《舊唐書》卷七十五和《新唐書》卷一百零三與《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10. ^ 《舊唐書》卷九十二
  11. ^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二
  12.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
  13. ^ 《新唐書》卷二百零四
  14. ^ 《曲宥蘇良嗣敕》
  15. ^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
前任:
劉仁軌
唐朝文昌左相
686年—690年
繼任:
武承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