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江南,即長江下游以南地區,狹義上指代宋朝時的江南東路即江東和兩浙路(現在長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全境、蘇南、皖南,以及福建的中北部地區),相當今江浙長三角地區一帶。廣義上還包括江蘇安徽兩省的長江北岸、江西、福建、廣東及湖北、湖南、廣西部分地區,古代屬於漢族地區的揚州[1]。古代又有吳越、江東、江左等別稱。古代從中原人的角度看來,江南地處在長江之外,故又稱為江外。
中國氣象預報的江南地區指的是長江中下游南岸、南嶺以北的地區,主要包括湖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在長江南岸的區域、以及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也包括福建省中北部。
狹義的江南地區有南京、杭州等古都,以及如紹興、湖州、蘇州、無錫、常州、徽州、嘉興、鎮江、揚州等歷史文化名城。
釋名
[編輯]在先秦時期,史書中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江南」在成書於秦、漢以前的古籍之中即特指長江以南之地,即開始泛指大約今江蘇、福建、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及浙江、湖南、江西、廣東。《吳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爾雅·釋地篇第九》寫道:「江南曰揚州。」可見「江南」在成書於秦、漢以前的古籍之中屬於揚州之地,屬漢族地區之一。[2]《史記·秦本紀》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這裏的江南指的是現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區。錢大昕以為《項羽本紀》雲「江東雖小,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中的「江東」,那時的「江東」是現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時曾改夷道縣為江南縣,是今日湖北宜都。《後漢書·劉表傳》載「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莊、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江南道的範圍完全處於長江以南,後來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為定義現代江南含義的開端,往後江南成為江東地區的專稱。
明清時期的江南,一般指蘇、松、常、鎮、寧、杭、嘉、湖八府。[3]
相關建制沿革
[編輯]- 唐代以後,江南一詞所指區域囊括長江以南以及長江沿岸廣大地區,包括荊州、揚州。
- 唐代時設立江南西道(鄂東南、湖南、江西)、江南東道(蘇南、皖南、浙江、福建)。
- 宋代時設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東南)、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蘇南、閩中閩北部分地區一帶)。
- 明朝設立南直隸,清初改稱江南省,分為江南左布政使司和江南右布政使司。1667年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但江南省不僅包括部分江南地區,還包括了大片的蘇皖的江北地區。
- 清代設兩江總督署,轄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兩江即含江南省、江西省,東部的部分為江南省(今江蘇,安徽,福建)。
歷史
[編輯]史前時代
[編輯]雙墩遺址位於中國安徽省蚌埠市雙墩村,是一處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台地遺址,2013年被列為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墩遺址具有典型的自身文化特徵,尤以607件陶器刻畫符號為特色,被命名為「雙墩文化」[4][5]。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是一處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遺址區內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壇、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紅燒土和積石圈等重要遺蹟,出土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凌家灘遺址的發現或將中華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6]
良渚遺址,距今5,000年期間,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出現於約發展於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共發現500多處遺址,以良渚遺址附近的莫角山為中心區。良渚文化最主要特徵是玉器的使用和隨葬,包括大件的玉琮、玉璧、玉鉞。玉琮是工藝最精、最具權威性的玉器,往往刻有精緻的獸面紋,是神靈的圖象,玉鉞則是軍權、王權的象徵。良渚文化的政治體為酋邦,亦有學者認為已出現國家雛形,能動員大量勞動力,各酋邦間結成聯盟,神權色彩濃厚,建造大型祭祀場所、城牆及防洪土牆,社會成員地位分化,形成貴族和普通平民階層。[7]
-
1. 雙墩文明陶壺文字
-
2. 凌家灘文明玉人
-
3. 良渚文明陶壺文字
-
4. 雙墩文明出土的紋面人頭像
-
5. 良渚文明出土的玉琮
經濟
[編輯]江南經濟在秦漢以及六朝時期取得很大發展,此後在全國經濟中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至中唐時,經濟重心由中原南移,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經濟已經成為全國經濟最重要的核心地位。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長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指以長江入海而形成的衝擊扇平原所形成的江蘇、上海和浙江一帶,以此為中心的經濟帶,被稱為「長三角經濟圈」。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蘇,浙,皖三省及上海已經佔全國稅收總和一半以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江南東部一帶的十幾個城市被人們稱為「長三角」,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與「珠三角」、「環渤海」等並列的一極。在2001年,江南地區15個城市所組成的長三角城市帶,以佔中國大陸1%的土地和6%的人口,創造了18%的國內生產總值。另外,江南地區的江浙滬三省市貢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超過60%的「淨財政收入」。
文化
[編輯]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常與吳越文化高度關聯。泰伯所建之句吳古都梅里被認為是吳文化的源地(無錫),最早的都城建立在今無錫市的梅村一帶,於春秋時期遷都至姑蘇城(今蘇州)。漢末東吳都金陵(南京),囊括了吳、楚、越廣大地區,自此時起陸續建都於金陵的六朝時期以至隋唐,江東士族在文化上均具有重要地位和歷史貢獻,對江南地區的文化教育也有重要影響。
江南文化對整個中華文化有重要貢獻和影響。自南北朝以及隋唐以後,經濟文化重心南移,江南常被視為古代中原的承替地區,南京常被視為華夏正朔的象徵城市,江南地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貢獻著中華文明的發展。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隨着晉代門閥播遷衣冠南渡,中原雅音南下和建康中古吳音融合而成的金陵雅音,在南北朝分割結束後的隋唐時期,和洛陽鄴下語音一起成為修復雅言、確立通語的兩大依據;及至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又以南京音作為確立漢語官方標準音的基礎,對漢語標準通語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作為中華文明典型代表人物的孔子,其孔子家族的大宗因宋廷南遷分為南北兩宗,北宗位於曲阜,孔氏南宗遷至江南衢州;民國時期「衍聖公」改稱「奉祀官」,中央政府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於曲阜,封「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於衢州,從此例亦可見江南地區在中國政治和文化上的作用及地位。
語言
[編輯]地域文化上,吳越文化是江南的重要組成部分。吳語有時也被稱為江南話,主要通行於蘇南、上海和浙江地區。江南南京一帶的金陵雅音、「江淮官話」、「淮語」,古時淮南地區皆屬於吳語區。
廣義的江南地區還有西南官話(上江官話)、贛語、湘語等南方漢語。如果包括非長江流域,那還有和閩語。和廣東稱為嶺南不同,福建是唐朝江南東道的一部分,也常稱江南或東南,如福鼎縣西崑村稱為「江南孔裔第一村」,泰甯古城尚書第稱為「江南第一民居」。
建築
[編輯]江南園林是以開池築山為主的自然式風景山水園林,興盛於宋明清。以蘇州、揚州、南京、無錫、常州、湖州、嘉興、杭州等地為主,其中又以蘇州、揚州最具有代表性,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的讚譽,而當今留存的私家園林則以蘇州為最多。 徽派建築是徽州一帶影響深遠的建築風格。
江南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造就了許多聞名遐邇的江南景觀,如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廟、鐘山、玄武湖、莫愁湖,蘇州的拙政園、滄浪亭,杭州的西湖、雷峰塔,鎮江的金山寺,揚州的瘦西湖,無錫的黿頭渚,徽州的古村落西遞和宏村等。
著名江南園林
- 江南園林通常為私家園林,玄武湖是當代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
- 蘇州 拙政園 留園 獅子林 滄浪亭 網師園藝圃
- 揚州 個園 瘦西湖 何園 小盤谷 梅花嶺 汪氏小苑 逸圃
- 南京 瞻園 煦園
- 無錫 寄暢園 蠡園
- 杭州 郭莊 汪莊 劉莊
- 紹興 沈園
- 湖州 小蓮莊
- 常熟 燕園
- 常州 近園 約園
江南三大名樓是指武漢市的黃鶴樓,岳陽市的岳陽樓和南昌市的滕王閣。三樓均有著名詩人作詞作賦,詩文流傳千古,為眾人所熟知。閱江樓則數百年有記無樓。江南岸的燕子磯、採石磯、城陵磯被稱為長江三大磯。
江南的民居,以江浙民居風格為最典型的代表,徽派民居也通常被被認為是江南民居風格。這類建築分佈在大江南區域,其中江浙地區為江浙民居風格為多,徽派民居及其衍生的民居則分佈在皖南、江西以及湖南地區。比較著名的江南小鎮有周莊、甪直、同里、南潯、烏鎮、西塘等。黃山腳下的宏村、西遞是徽派建築的代表。
教育
[編輯]大學
[編輯]近現代,江南一帶的教育全國之冠。江南一帶的大學非常集中,南京、杭州、上海、合肥等均為高校林立的城市,著名大學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8]。民國時期有江南四大名中的說法,以形容江蘇省立揚州中學、江蘇省立蘇州中學、浙江省立杭州中學與私立南洋模範中學這四所著名高中。
-
1. 南京大學大禮堂
-
2. 上海復旦大學相輝堂
-
3. 上海交通大學包玉剛圖書館
-
4. 浙江大學玉泉校區主門
-
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校區圖書館
-
6.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大禮堂
-
7. 同濟大學國立柱
-
8. 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圖書館
位於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廟是紀念孔子的廟宇,夫子廟建築群中的江南貢院在古代為科舉考試的考場,是江南科舉文化的象徵。江南貢院清代出狀元58人,佔全國狀元總數的52%。明清兩代,科舉進士的比例當中,江南地區特別是蘇南、浙江以及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一直佔有領先位置。自六朝以來尤其是唐宋以後,江南以宗族學塾、家庭教育發達而著稱。
江南的金陵長期是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太學的所在地,明朝時學生一度達到近萬人,《永樂大典》便成書於此。江南有許多著名的書院,有自由講學的風氣。宋代許多有名的書院包括四大書院多在江南,如嶽麓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以及茅山書院。明朝東林書院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它還有鰲峰書院、鳳池書院、正誼書院、致用書院等。
物產
[編輯]江南藝術
[編輯]江南的物產,蘇州的刺繡,揚州的玉器,南京的雲錦,宜興的陶,景德鎮的瓷,宣州的宣紙,徽州的徽墨和歙硯,揚州漆器,杭州的西湖龍井,蘇州的碧螺春,徽州的祁門紅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等,享譽天下。
-
青竹與墨石
-
明代江舜夫肖像
-
《阿房宮圖》軸
-
《雜花圖》
江南菜系
[編輯]江南的生活方式與飲食文化也名聞遐邇,崇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文雅生活[9]。淮揚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為新中國第一餐國宴選用。蘇幫菜、揚幫菜、杭幫菜、湘菜等也是經典江南菜風格。著名菜式有:糖醋鱖魚、芙蓉雞片、鹽水鴨、清蒸鰣魚、蟹粉獅子頭、大煮乾絲、三套鴨、水晶肴肉、軟兜長魚、開洋蒲菜、文思豆腐、蟹黃湯包、蜜汁火方、松鼠鱖魚、碧螺蝦仁、白什盤、響油鱔糊、清蒸大閘蟹、姑蘇滷鴨、櫻桃肉、太湖三白、西湖醋魚、宋嫂魚羹、東坡肉、龍井蝦仁、炒米粉、荔枝肉、燜豆腐、跳魚穿豆腐、干咩(燜)羊肉、蛋白扁食、清蒸鱸魚、土筍凍、涵江滷麵、東安子雞。
-
龍井蝦仁
-
紅燒五花肉
-
一品鍋
相關條目
[編輯]- 千名老人下江南旅遊線路
參考文獻
[編輯]註釋
[編輯]引用
[編輯]- ^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第一版.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8年10月.
- ^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第一版.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8年10月.
- ^ 李伯重. 《简论“江南地区”的 界定》.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1990, (4).
- ^ 闞緒杭, 周群, 錢仁發. 蚌埠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D].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8.
- ^ 闞緒杭, 周群. 安徽蚌埠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J]. 考古學報, 2007, 1: 003.
- ^ 凌家滩遗址:文明起源时代的曙光.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 ^ 徐蘋芳等. 《中國文明的形成》.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4. ISBN 7801872207 (中文(簡體)).
- ^ QS university ranking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江南那池「忘憂湯」-中國國家地理
書目
[編輯]- 周振鶴:《釋江南》,《中華文史論叢》第49輯。
- 顧榮軍:《紙上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