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萊茨之戰
施萊茨之戰 | |||||||
---|---|---|---|---|---|---|---|
第四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 | |||||||
施萊茨小鎮 | |||||||
| |||||||
參戰方 | |||||||
法蘭西第一帝國 |
普魯士王國 薩克森選侯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若阿尚·繆拉 讓·貝爾納多特 讓-巴蒂斯特·杜洛埃 | 馮·陶恩齊恩 | ||||||
兵力 | |||||||
20,594人 34門火炮 實際參戰: 4,000人 12門火炮 |
9,000人 實際參戰: 2,600人 8門火炮 | ||||||
傷亡與損失 | |||||||
輕微 |
566人傷亡 1門火炮被繳獲 |
施萊茨之戰(英語:Battle of Schleiz)於1806年10月9日在德國施萊茨爆發。此役中由博吉斯拉夫·弗里德里希·伊曼紐爾·馮·陶恩齊恩指揮的的普魯士-薩克森部隊與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的第1軍中由讓-巴蒂斯特·杜洛埃率領的師交戰。此役是第四次反法同盟的第一次軍事衝突。當法皇拿破崙一世通過法蘭克森林入侵普魯士時,大軍團襲擊了普魯士王國和薩克森選侯國軍隊的左翼。施萊茨位於霍夫以北30公里,德累斯頓西南145公里。[1]
在戰鬥開始時,杜洛埃指揮的法軍與陶恩齊恩的先鋒部隊發生了衝突。當普魯士指揮官意識到法軍的實力時,他開始戰術性撤退。若阿尚·繆拉接管了法軍部隊並開始對撤退中的普魯士軍隊展開追擊。在戰場西面有一支營級普魯士部隊被法軍攔截,損失慘重。普魯士軍隊和薩克森軍隊向北撤退,當晚抵達奧馬。[2]
背景
[編輯]政治
[編輯]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期間,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於1805年11月3日與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簽署了《波茨坦協定》。腓特烈·威廉答應派大使前往法國,聲稱除非法國同意交出荷蘭王國和瑞士王國,並放棄意大利王國的王位,否則普魯士將加入奧地利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一起對抗拿破崙。[3]
奇怪的是,當沙皇要求普魯士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時,普魯士軍隊已經在9月進行軍事動員並準備對抗俄羅斯。[4]1805年9月,拿破崙入侵安斯巴赫的行為激怒了普魯士,隨後普魯士與俄羅斯達成諒解。[5]拿破崙設法阻止了普魯士大使克里斯蒂安·格拉夫·馮·豪格維茨,直到法軍在1805年12月2日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大獲全勝。不久之後,奧地利求和,俄羅斯撤軍,第三次反法同盟解散。[6]
2月15日,拿破崙誘使普魯士同意將其部分領土轉讓給法國和法國的盟國,以換取法國先前佔領的漢諾威。[7]法國於1806年2月8日入侵那不勒斯王國。[8]意大利半島的最後一個據點於7月23日落入法國手中。[9]7月25日,拿破崙在德國建立了萊茵邦聯。[10]面對法國的侵略行徑,普魯士宮廷中以路易絲王后為中心的主戰派很快佔了上風。1806年8月7日,主和的豪格維茨被解職,腓特烈·威廉決定與拿破崙開戰。[11]
軍事
[編輯]普魯士動員了171,000名士兵,其中包括35,000名騎兵、15,000名炮兵和20,000名薩克森盟軍。普軍主力分為三支軍隊,不倫瑞克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將他的士兵集中在萊比錫和中心的瑙姆堡周圍。普軍左翼由霍恩洛厄-英格爾芬根親王弗雷德里希·路德維希指揮,並在德累斯頓附近集結,其中包括薩克森盟軍。恩斯特·馮·魯切爾和格布哈德·萊貝雷希特·馮·布呂歇爾的部隊在哥廷根和米爾豪森組成了普軍的右翼。[12]
不久,拿破崙開始意識到普魯士的軍事部署。9月5日,他召集了50,000名預備役士兵,並讓駐德國的法國軍隊處於戒備狀態。當他得知普魯士人將薩克森軍隊吸收到他們的部隊中時,拿破崙迅速集結了他的大軍團,目標是摧毀普魯士軍隊。[13]10月5日,拿破崙發佈命令,宣佈大軍團入侵薩克森選侯國的行軍順序。貝爾納多特元帥的第1軍率領中央縱隊,隨後是路易·達武元帥的第3軍,若阿尚·繆拉元帥的騎兵預備隊的大部分,以及弗朗索瓦·約瑟夫·勒費弗爾元帥的帝國衛隊。右側縱隊由讓·德迪厄·蘇爾特的第4軍領導,米歇爾·內伊元帥的第6軍和後方的巴伐利亞盟軍緊隨其後。左側的縱隊是讓·拉納元帥的第5軍,其次是皮埃爾·奧熱羅元帥的第7軍。右側法軍指向霍夫,中軍從克羅納赫到施萊茨,左翼從科堡到薩爾費爾德。[14]
共有59,131人的右縱隊中包括第4軍的30,956名步兵、1,567名騎兵和48門火炮;第6軍的18,414名步兵、1,094名騎兵和24門火炮;巴伐利亞盟軍有6,000名步兵、1,100名騎兵, 和18門火炮。共有38,055人的左縱隊包括第5軍的19,389名步兵、1,560名騎兵和28門火炮;第7軍的15,931名步兵、1,175名騎兵和36門火炮。中央縱隊共有75637人,包括第1軍的19014名步兵,1580名騎兵,34門火炮;第3軍的28655名步兵,1538名騎兵,44門火炮;近衛軍的4900名步兵,2400名騎兵,36門火炮;騎兵預備隊擁有17,550名士兵和30門火炮。[15]
普魯士高級指揮部召開了幾次會議,但直到10月5日的偵察才發現拿破崙的軍隊已經從拜羅伊特向北向薩克森移動。普軍決定將霍恩洛厄的部隊轉移至魯多爾施塔特,不倫瑞克轉移到愛爾福特,魯切爾轉移到哥達。普軍的右翼將派出部隊在富爾達威脅法國的通訊線路。符騰堡公爵歐根·腓特烈指揮的預備役部隊奉命從馬格德堡轉移至哈雷。[16]
圖林根森林和法蘭克森林從波希米亞向西北延伸。該地區由海拔約750米的樹木繁茂的山脈組成。在1806年,此地只有幾條糟糕的道路穿過這片區域。拿破崙選擇在最窄的地帶,即東部的法蘭克森林行軍。[17]法軍於10月8日越過薩克森選侯國邊境,法軍先鋒部隊由輕騎兵掩護。由於拿破崙不確定普魯士-薩克森軍隊的位置,因此他的軍隊非常集中,以能夠應對來自任何方向的威脅。[18]
繆拉親自帶領輕騎兵為法軍保駕護航。在東部,安托萬·拉薩爾的部隊向霍夫偵察,而愛德華·讓·巴蒂斯特·米約的部隊向薩爾費爾德進行偵查。拿破崙指示皮埃爾·瓦蒂爾從他的旅中抽調一個團,並儘可能向前推進到第一軍的前方。輕騎兵關注的對象是普魯士和薩克森部隊的位置和部署細節。8日,繆拉的騎兵佔領了薩爾堡-埃伯斯多夫的橋樑。那天晚上,普軍指揮官陶恩齊恩在施萊茨集結了他的部隊。[19]
大約9,000名薩克森士兵位於施萊茨東北15公里處的奧馬,而卡爾·安德烈亞斯·馮·博古斯拉夫斯基上校的普魯士小分隊則位於奧拉河畔諾伊施塔特西北18公里處。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施美爾芬寧(Christian Ludwig Schimmelpfennig)少將的600名騎兵在珀斯內克西北20公里處。[20]陶恩齊恩的部隊有6,000名普魯士士兵和3,000名薩克森士兵。[18]法軍方面,貝爾納多特的三個步兵師分別由杜洛埃、以利堂和拉法里埃指揮,[21]和他的騎兵旅則由德·蒂利將軍指揮。[22]
戰鬥
[編輯]10月9日,貝爾納多特和陶恩齊恩的軍隊在位於施萊茨南部的奧希茨森林附近發生了第一次衝突。當杜洛埃的步兵師向施萊茨推進時,貝爾納多特命令弗朗索瓦·維爾萊的一個旅對右側的森林進行掃蕩。在茂密的樹林中,法軍步兵向前移動,而瓦蒂爾的團則跟在後面。維爾萊的先遣部隊佔領了樹林,但被魯道夫·恩斯特·克里斯托夫·馮·比拉少將率領的普魯士軍隊阻止。[1]
到下午2時,感受到法軍的強大實力,陶恩齊恩決定放棄施萊茨。普魯士部隊在比拉的一個步兵營和一個半騎兵團的掩護下向北撤退。杜洛埃在下午4時襲擊了施萊茨,並驅逐了最後一批普魯士士兵。在城鎮的北部,繆拉帶領第4驃騎兵團向普魯士後衛部隊發起衝鋒,但這次襲擊被普魯士騎兵擊退。在更多騎兵和步兵的支援下,繆拉將比拉的部隊逼退到厄特斯多夫以北的樹林裏。[23]
早些時候,陶恩齊恩派一名名叫霍比的軍官帶着一個營、一個中隊和兩門火炮前往施萊茨以西約六公里的克里斯彭多夫。霍比的任務是守衛普魯士軍隊的右翼,並與施美爾芬寧的騎兵保持聯繫。當陶恩齊恩開始撤退時,霍比的支隊撤退到東北部並試圖重新加入普軍大部隊。在施萊茨以北4公里的珀爾米茨附近的樹林中,霍比發現自己的部隊被夾在繆拉的騎兵和杜洛埃的一個營之間。普軍在一片沼澤森林中遭到襲擊,霍比的部隊遭受重創,失去了一門火炮。[24]在此役中,普魯士軍隊和薩克森軍隊中有12名軍官和554名普通士兵傷亡、被俘和失蹤,一門火炮被法軍繳獲,其中多數傷亡都是來自霍比的分隊。法軍在此役中的損失未知,但可能很輕微。[22]
結果
[編輯]陶恩齊恩在戰鬥結束後撤退到奧馬,他疲憊而飢餓的部隊於晚上7時在那裏紮營。[2]
此時,不倫瑞克的部隊仍位於愛爾福特。魯切爾位於哥達西部,而布呂歇爾則守在愛森納赫。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卡爾·奧古斯特率領一支11,000人的軍團,在施馬爾卡爾登有一個先鋒部隊,在法哈有一個由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馮·溫寧將軍指揮的支隊。符騰堡公爵歐根·腓特烈位於馬格德堡和哈雷之間。[25]
當霍恩洛厄聽說普軍在施萊茨的遭遇時,他命令他的左翼部隊在魯多爾施塔特和耶拿之間集結,然後向東移動以支援陶恩齊恩和薩克森軍隊。然而,不倫瑞克反對此命令,於是霍恩洛厄將其取消。與此同時,霍恩洛厄向路易·斐迪南親王發出了措辭含糊的命令,王子將其誤解為保衛薩爾費爾德。第二天,薩爾費爾德戰役爆發。[26]
評論
[編輯]歷史學家弗朗西斯·洛林·佩特(Francis Loraine Petre)指出,拿破崙的大軍團擁有更出色的組織架構,採用更好的戰術,擁有更多年輕和精力充沛的士兵,並且在數量上擁有20%到25%的優勢。[27]法軍由能力出色的元帥指揮。普軍方面,由於缺乏小軍團系統,大軍指揮官經常被迫發佈非常詳細的命令。[28]法軍小分隊則由一個單獨的指揮官領導,可以獨自做出軍事決定。普魯士軍隊的指揮官大多年紀較大,並經常召開「從未對任何事情做出決定」的戰爭委員會。[29]雖然不倫瑞克名義上是普魯士軍隊總司令,但他的命令必須得到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確認,而霍恩洛厄和魯切爾的部隊處於幾乎獨立的狀態。[30]拿破崙的戰略意圖雖然很簡單,但普魯士將軍們感到不得不為每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計劃,從而擴大了他們的部隊部署,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31]普魯士-薩克森軍隊被分散部署在145公里的戰線上。此外,預備隊在馬格德堡已經嚴重與先鋒部隊脫節。與此同時,拿破崙的軍隊在僅有60公里的前線上推進。[25]
腳註
[編輯]- ^ 1.0 1.1 Petre 1993,第84-85頁.
- ^ 2.0 2.1 Petre 1993,第86頁.
- ^ Kagan 2006,第539-541頁.
- ^ Kagan 2006,第530-532頁.
- ^ Kagan 2006,第535頁.
- ^ Chandler 1966,第443頁.
- ^ Chandler 1966,第447頁.
- ^ Schneid 2002,第48頁.
- ^ Schneid 2002,第55頁.
- ^ Chandler 1966,第449頁.
- ^ Chandler 1966,第453頁.
- ^ Chandler 1966,第456頁.
- ^ Chandler 1966,第460-462頁.
- ^ Chandler 1966,第467頁.
- ^ Petre 1993,第74頁.
- ^ Chandler 1966,第458-459頁.
- ^ Petre 1993,第75頁.
- ^ 18.0 18.1 Chandler 1966,第468頁.
- ^ Petre 1993,第82-83頁.
- ^ Petre 1993,第84頁.
- ^ Petre 1993,第202頁.
- ^ 22.0 22.1 Smith 1998,第223頁.
- ^ Petre 1993,第85頁.
- ^ Petre 1993,第85-86頁.
- ^ 25.0 25.1 Petre 1993,第87頁.
- ^ Chandler 1966,第470頁.
- ^ Petre 1993,第165頁.
- ^ Petre 1993,第27頁.
- ^ Petre 1993,第166-167頁.
- ^ Petre 1993,第29頁.
- ^ Petre 1993,第167-168頁.
參考資料
[編輯]- Chandler, David.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New York: Macmillan. 1966.
- Kagan, Frederick W. The End of the Old Order: Napoleon and Europe, 1801-1805.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Da Capo Press. 2006. ISBN 0-306-81137-5.
- Montag, Reinhard. Lexikon der Deutschen Generale: Bf-Bo.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March 2011) (德語).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onquest of Prussia 1806. London: Lionel Leventhal Ltd. 1993 [1907]. ISBN 1-85367-145-2.
- Schneid, Frederick C. Napoleon's Italian Campaigns: 1805-1815.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2. ISBN 0-275-96875-8.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延伸閱讀
[編輯]- Chandler, David.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66.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onquest of Prussia 1806. John Lane company.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