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大西洋颶風季
1946年大西洋颶風季 | |
---|---|
氣旋季長度 | |
首個系統形成 | 1946年6月13日 |
末個系統消散 | 1946年11月3日 |
最強風暴 | |
名稱 | 第四號 |
• 最高風速 | 100 mph(155 km/h) (1分鐘平均風速) |
• 最低氣壓 | 975 mbar(hPa;28.79 inHg) |
氣旋季統計 | |
風暴數 | 7 |
颶風數 | 3 |
大型颶風數 (三級+) | 0 |
死亡人數 | 5 |
財產損失 | $520萬(1946年美元) $81.2百萬美元(計入美元通脹,換算為2023年) |
1946年大西洋颶風季於1946年6月16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15日結束,每年大西洋盆地絕大多數熱帶氣旋都是這段時間形成。全季所有風暴都沒有在美國導致人員傷亡,這在歷史上並不多見。首場風暴於6月13日在墨西哥灣成型,最後一個氣旋於11月3日在佛羅里達州近海消散。全季共形成七場熱帶風暴,其中三場成為颶風,但都沒有達到大型颶風強度,即都未達到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三級颶風標準[注 1],這在1940年後尚屬首次,下一次重現則要到1968年。氣象機構起初沒有發現10月初亞速爾群島附近存在的第五號熱帶風暴,經過現代重新分析才於2014年加入大西洋颶風數據庫。
雖然所有熱帶風暴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陸地,但構成的整體影響很小,損失總額不到1000萬美元[注 2],美國也沒有人員因這些風暴喪生。全季以第四號颶風最為強勁,在美國東岸近海向東北移動期間摧毀挪威「馬里爾二世號」油輪,致使16人溺斃,但這不屬風暴直接導致的人員遇難事故。第二場風暴存在早期就曾吹襲北卡羅萊納州,之後又對該州恐怖角構成輕微破壞。第五個熱帶氣旋轉變成溫帶氣旋後重創亞速爾群島,導致120名漁夫失蹤。佛羅里達颶風重創古巴西部的甘蔗作物,致使該國五人死亡。此外,風暴還在佛羅里達州造成價值520萬美元的破壞,其中大部分是柑橘作物受損。最後一場風暴對奧基喬比湖附近莊稼構成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破壞。
季度總結
[編輯]1946年大西洋颶風季於6月16日正式開始[3],但大西洋盆地早在三天前(6月13日)就開始出現熱帶天氣活動。全季共形成七場熱帶風暴,略低於之前20年平均每季8.5場的水平[4]。共有三場風暴增強成颶風,但都沒能強化成大型颶風,即都達不到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三級颶風標準,這在1940年後尚屬首次,下一次重現則要到1968年[5]。有一場颶風登陸美國,另外兩場風暴在海上達到最高強度,風速至少為每小時119公里[6]。所有氣旋在美國引起的破壞數額不足1000萬美元,而且沒有人員遇難。風暴造成的損失至少有520萬美元,[4]其中最後一個氣旋於11月3日消散[6],離颶風季於11月15日正式結束還有12天[7]。
6月13日,墨西哥灣上空發展出熱帶風暴,提前拉開颶風季序幕。7月5日,第二場風暴在美國東南部近海成型。接下來大西洋盆地進入持續近七周的沉寂,直到8月25日才有第三個氣旋在坎佩切灣形成。從氣候角度而言,大西洋颶風季通常以九月最活躍,但這年九月卻只有一個氣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全季最強風暴於9月12日成型,之後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55公里、最低氣壓975毫巴(百帕,28.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此外,中美洲近海還曾短暫存在熱帶低氣壓。十月是本季最活躍的月份,共形成三個熱帶氣旋,其中第三個便是全季最後一場風暴,最終持續到11月3日。[6]
這年颶風季低迷的活躍程度還經累積氣旋能量指數反映出來,數值僅20,是1925年後新低,直到1983年才有更低的數值(17)出現[5]。大致來說,氣旋能量指數通過颶風強度和持續時間計算,強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的風暴,其指數也相應越高[8]。
風暴
[編輯]第一號熱帶風暴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6月13日-6月16日 |
---|---|
強度 | 40 mph(65 km/h)(一分鐘) ≤ 1014 mbar(hPa) |
協調世界時6月13日中午12點,伴有小規模對流區的擾動天氣在佛羅里達州聖布拉斯海角(Cape San Blas)西南偏南約265公里海域發展成熱帶低氣壓[6][4]。氣旋緩慢向西北移動,於次日清晨增強成熱帶風暴,但最大持續風速始終沒有超過每小時65公里[6]。另據歷史天氣圖顯示,6月15日氣旋的氣壓降至1014毫巴(百帕,29.9英寸汞柱),這也是正式紀錄中風暴的最低氣壓[9]。氣旋當晚在路易斯安那州近海減弱成熱帶低氣壓,於6月16日從該州與德薩斯州邊界以東不遠處登陸並迅速消散[6]。這場風暴有可能自始至終都屬熱帶低氣壓,但因觀測數據不足而無法得出確切結論。路易斯安那州格蘭德艾爾測得每小時58公里風速,德薩斯州的風力普遍「偏小或適中」。[9]
第二號颶風
[編輯]1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7月6日-7月10日(7月9日轉變成溫帶氣旋) |
---|---|
強度 | 80 mph(130 km/h)(一分鐘) ≤ 1005 mbar(hPa) |
7月5日,美國東南部近海的鋒區和東風波相互影響,發展出溫帶氣旋,並且當天就呈現出熱帶天氣系統特徵[9]。UTC7月6日凌晨0點,系統在南卡羅萊納州默特爾比奇東南偏南約55公里海域轉變成熱帶風暴。氣旋朝東北移動,於UTC上午8點左右以風力時速85公里強度從北卡羅萊納州奧克島(Oak Island)附近登陸。[6]該州新漢諾威縣的卡羅萊納比奇(Carolina Beach)和賴茨維爾比奇(Wrightsville Beach)測得每小時72公里的持續風速,陣風時速則在80至97公里範圍。威爾明頓地區因大風導致窗戶玻璃破損,供電和通訊短暫受到影響。更為遠離海岸的內陸地區也降下暴雨,其中戴爾縣曼蒂奧(Manteo)還不到24小時就降下199毫米雨量,是1905年開始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值,對莊稼構成相當嚴重的破壞,部分地區損失的農作物有15%至20%。[9]
風暴向東北移動,於7月7日清晨從博迪島(Bodie Island)最南端附近進入大西洋。此後不久,氣旋開始強化並於UTC中午12點成為一級颶風。風暴接下來還略有增強,於UTC下午18點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3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蜿蜒向東行進並逐漸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UTC7月9日凌晨0點,颶風在新斯科舍塞布爾島(Cape Sable Island)東南偏南約630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溫帶殘留逐漸轉向東北,之後又改朝東北偏北移動,在此期間緩慢減弱,最終於7月10日晚在紐芬蘭島開普雷斯(Cape Race)附近消散。[6]
第三號熱帶風暴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8月25日-8月26日 |
---|---|
強度 | 40 mph(65 km/h)(一分鐘) |
8月下旬,氣象部門開始監控正在加勒比海西部、大天鵝島附近海域上空移動的擾動天氣。雖然外界環境有利,但氣旋在抵達坎佩切灣前未能進一步發展。[4]8月25日清晨,偵察機發現系統內已存在層次分明的環流,估計此時熱帶風暴已經形成[4][6]。風暴快速向西北偏西前進,達到風力時速65公里的最高強度,於UTC當晚19點從塔毛利帕斯州坦皮科附近登陸。到了次日清晨,氣旋已減弱成熱帶低氣壓,並且很快消散。[6]坦皮科測得時速95公里陣風[4]。
熱帶低氣壓
[編輯]9月9日,西加勒比海上空的東風波在天鵝群島以北約65公里洋面發展成熱帶低氣壓。但第二天的歷史天氣圖就顯示沒有熱帶氣旋存在,至今氣象學家仍無法確定氣旋是在海上自行消散還是登陸中美洲後消散。[9]
第四號颶風
[編輯]2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9月12日-9月17日(9月15日轉變成溫帶氣旋) |
---|---|
強度 | 100 mph(155 km/h)(一分鐘) 975 mbar(hPa) |
9月12日清晨,一股東風波的北半部在安德羅斯島以東約120公里洋面催生出熱帶風暴[6][9]。氣旋向東北移動進入巴哈馬北部海域,在此期間逐漸增強,於當天以持續風速每小時100公里強度吹襲安德羅斯島。9月12日晚,風暴強化成颶風,然後以風力時速120公里強度登陸南阿巴科(South Abaco)。9月13日,經偵察機觀測確認,氣旋在進入大西洋開放水域後進一步增強,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55公里、最低氣壓975毫巴(百帕,28.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6]颶風加快移動速度,並因行經洋面水溫降低而減弱[9],強度在9月15日清晨回落到熱帶風暴標準。此後不久,氣旋在塞布爾島以南約270公里海域轉變成溫帶氣旋。溫帶殘留接下來經過紐芬蘭島和北大西洋,最終於9月17日在亞速爾群島以北較遠處洋面逐漸消散。[6]
巴哈馬的霍普敦(Hope Town)所測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00公里,陣風時速更高,氣壓則為995毫巴(百帕,29.4英寸汞柱)。挪威「馬里爾二世號」(Maril II)斷裂後沉沒,致使16人溺斃,但因油輪此時距風暴還有超過480公里,所以沉船事故不屬颶風直接引起[4]。新斯科舍部分地區出現狂風,多地所測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97公里,另外塞布爾島還測得時速114公里陣風。該國降下暴雨,哈利法克斯測得74毫米雨量。正舉辦「胡德杯」(The Hood Cup)遊艇比賽的新斯科舍皇家遊艇中隊因海況惡劣被迫返回港口。[10]此外,右側的雷達圖像是颶風在雷達觀測站不遠處經過時所拍,這也是歷史上第三次有熱帶氣旋在距雷達不遠處經過並拍到足夠清晰、可以體現出風暴結構的照片[11]。
第五號熱帶風暴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0月1日-10月6日(10月3日轉變成溫帶氣旋) |
---|---|
強度 | 60 mph(95 km/h)(一分鐘) ≤ 1004 mbar(hPa) |
UTC10月1日中午12點,亞速爾群島弗洛雷斯島西南方向約900公里洋面與兩片鋒區關連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熱帶低氣壓[6][9],約六小時後,氣旋增強成熱帶風暴,並在向東北偏東移動期間繼續強化[6]。多測船隻的觀測結果表明,風暴於10月2日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95公里、最低氣壓1004毫巴(百帕,29.6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接下來氣旋開始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最終於UTC10月3日中午12點左右在亞速爾群島皮庫島西南偏南約445公里海域同鋒區合併[9]。氣象學界在起初60餘年裏都未確認這場風暴存在,直到2014年經過現代重新分析才加入大西洋颶風數據庫[9]。
風暴轉變成溫帶氣旋後繼續增強,持續風速在10月4日晚達到每小時150公里。與此同時,氣旋規模也有顯著擴張,直徑於10月5日擴大到1665公里左右。[9]風暴此時從法亞爾島附近經過亞速爾群島,然後逐漸減弱,最終於10月6日在群島北面消散[6]。聖瑪麗亞島周邊波濤洶湧,有12艘漁船、兩條拖船和多條快艇被毀,120名漁夫失蹤,另有四條漁船失蹤。時速高達158公里的強烈陣風重創聖瑪麗亞島和聖米格爾島,許多民房、莊稼和種植菠蘿的溫室被毀,通訊也隨之中斷。此外,特塞拉島的拉日什航空基地(Lajes Field)也「部分被毀」。[9]
第六號颶風
[編輯]2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0月5日-10月14日(10月9日轉變成溫帶氣旋) |
---|---|
強度 | 100 mph(155 km/h)(一分鐘) ≤ 977 mbar(hPa) |
10月5日,源自熱帶輻合帶的熱帶擾動在距伯利茲與墨西哥邊境不遠的西加勒比海上空發展成熱帶風暴[9]。氣旋朝東北移動並增強,於次日達到一級颶風強度。UTC10月7日凌晨4點,風暴以風力時速130公里強度從比那爾德里奧省加拉弗里角(Boca de Galafre)附近登陸古巴西部。該國測得977毫巴(百帕,28.9英寸汞柱)氣壓,這也是正式紀錄中颶風的最低氣壓。[6]此外還有氣象站測得時速180公里的強烈陣風[4]。許多甘蔗田被夷為平地,被毀的甘蔗有數百萬噸[12]。多個城鎮的電話和電報線路中斷[13],古巴共有五人遇難[4]。10月7日進入墨西哥灣後,氣旋蜿蜒向東北偏北移動並增強,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55公里的最高強度,屬二級颶風標準[6]。
成為二級颶風僅六小時後,風暴強度就回落到一級颶風標準。UTC10月8日凌晨4點左右,氣旋以風力時速135公里強度從佛羅里達州布雷登頓海灘附近登陸。[6]風暴產生的陣風和降水對佛羅里達州的影響以農作物受損為主,損失的柑橘作物占該州總量的2%左右,損失總額約為500萬美元。其他財產損失數額僅有約2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大沼澤地市、麥爾茲堡和蓬塔戈爾達的沿海洪災引起。[4]颶風深入內陸,於10月8日晚弱化成熱帶風暴,次日清晨又在南卡羅萊納州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的溫帶殘留此後又持續數天,以半圓形路線在東大西洋上空行進,最終於10月14日在伊斯帕尼奧拉島以北較遠處洋面逐漸消散。[6]
第七號熱帶風暴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0月31日-11月3日 |
---|---|
強度 | 45 mph(75 km/h)(一分鐘) 1002 mbar(hPa) |
10月31日晚,一股東風波在阿克林島與小伊納瓜島間約中途位置的巴哈馬上空發展成熱帶低氣壓[6][9]。氣旋於11月1日清晨強化成熱帶風暴並朝西北方向前進,先後襲擊包括阿克林島、長島、埃克蘇馬島(Exuma)和安德羅斯島在內的多個島嶼,並在當天達到風力時速75公里、最低氣壓1002毫巴(百帕,29.6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UTC晚上22點,系統以最高強度從佛羅里達州萊克沃思附近登陸。11月2日清晨,氣旋減弱成熱帶低氣壓並向東北方向經過該州中部。11月3日清晨從聖約翰斯縣蓬特委德拉海灘(Ponte Vedra Beach)附近返回大西洋後不久,低氣壓在費南迪納比奇東北偏東約75公里近海消散。[6]
氣旋強度很弱,所以沒有引起風害[9]。但由於降雨量超過150毫米,奧基喬比湖周邊發生洪災。主要公路上有許多汽車被困,多截河道泛濫成災[14]。當地約有五到七成的早秋作物受損[9],損失的豆類作物多達六成[14]。經濟損失總額約為數百萬美元[9]。
季節影響
[編輯]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 ||||||
TD | TS | C1 | C2 | C3 | C4 | C5 |
風暴名稱 | 持續日期 | 風暴最高強度 | 1分鐘最大持續風速 英里/小時 (公里/小時) |
最低氣壓 (毫巴) |
影響地區 | 損失 (美元) |
死亡人數 | 參考資料
| ||
---|---|---|---|---|---|---|---|---|---|---|
一 | 6月13至17日 | 熱帶風暴 | 40(65) | 無數據 | 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 | 無 | 0 | |||
二 | 7月5至9日 | 一級颶風 | 80(130) | 無數據 | 北卡羅萊納州 | 無 | 0 | |||
三 | 8月25至26日 | 熱帶風暴 | 40(65) | 無數據 | 墨西哥 | 無 | 0 | |||
熱帶低氣壓 | 9月9至10日 | 熱帶低氣壓 | 無數據 | 無數據 | 中美洲 | 無 | 0 | |||
四 | 9月12至15日 | 二級颶風 | 100(155) | 975 | 巴哈馬、加拿大大西洋省份 | 無 | 0 | |||
五 | 10月1至3日 | 熱帶風暴 | 60(95) | 無數據 | 亞速爾群島 | 無 | 0 | |||
六 | 10月5至9日 | 二級颶風 | 100(155) | 977 | 古巴、美國東南部 | 5.2 | 5 | |||
七 | 10月31日至11月3日 | 熱帶風暴 | 45(75) | 1002 | 美國東南部 | 無 | 0 | |||
季節總結 | ||||||||||
7個氣旋 | 6月13日至11月3日 | 100(155) | 975 | 5.2 | 5 |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Jack Williams. Hurricane scale invented to communicate storm danger. USA Today. 2005-05-17 [2013-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 ^ Chronological List of All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Hurricanes: 1851-2012 (報告).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2013-06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3).
- ^ Wilbur Jennings. Hurricane Season Officially Open But Weather Bureau Set For Winds. The Palm Beach Post (Miami, Florida). Associated Press. 1946-06-16: 2.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Sumner, H.C. North Atlantic Hurricanes and Tropical Disturbances of 1946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Library. 1946-12 [2017-01-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 ^ 5.0 5.1 Atlantic basin Comparison of Original and Revised HURDAT.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04 [2016-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TXT).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07-06 [201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4).
- ^ Truman Seeks Seclusion on Florida Trip. Courier News (Key West, Florida).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46-11-15: 10 [2017-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透過Newspapers.com.
- ^ David Levinson. 2005 Atlantic Ocean Tropical Cyclones.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報告) (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8-08-20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Christopher W. Landsea; et al. Documentation of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Changes in HURDAT.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7-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4).
- ^ 1946-4 (報告). Environment Canada. 2009-11-17 [2017-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0).
- ^ wea01228, Historic NWS Collection.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1-03-19 [2007-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1).
- ^ Richard C. Glass. First Winds Strike Coast as Florida Stands by for Hurricane Lashings. Spartanburg Herald-Journal (Miami, Florida).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46-10-08 [2017-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3).
- ^ Florida Hurricane Loses Its Force. Pittsburgh Press (Atlanta, Georgia). 1946-10-08: 4 [2017-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1).
- ^ 14.0 14.1 Florida Storm Rips Bean Crop. 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 (Miami, Florida). The Times-Reporter. 1946-11-02: 2 [2017-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