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泰晤士世界地圖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泰晤士世界地圖集
作者哈珀柯林斯
類型地圖集
語言英語
發行資訊
出版時間1895年(第一版)[1]
出版地點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媒介印刷品(精裝書
頁數180頁

泰晤士世界地圖集(英語:The Times Atlas Of The World),在第十一版更名為泰晤士世界地圖集:綜合版(英語:The Times Atlas of the World: Comprehensive Edition),而於第十二版又再次更名為泰晤士綜合世界地圖集(英語:The Times Comprehensive Atlas of the World[2],是一本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的大型綜合世界地圖集,最近出版的一本是於2018年出版的第十五版。

版本

[編輯]

第一系列(1895~1900)

[編輯]

第一個系列是在1985年出版的《泰晤士地圖集》,更多的地圖集被印刷是1900年的事。這第一本是由泰晤士報在倫敦的辦公室出版的,它有117頁和帶130000字的地名索引。而Cassell 的地圖集使用了第二版(1887 年)在萊比錫印刷的英文地圖;以及第三版的一些地圖(1893),出版商 Velhagen & Klasing 的德國Andrees Allgemeiner Handatlas就是基於第二和第三版繪製而成的 。[1]

第二系列(~1920)

[編輯]

第二系列的開始(包括結束)是於1920年出版的世界調查地圖集,是在約翰·喬治·巴塞洛繆 (John George Bartholomew)的指導下在愛丁堡地理研究所編制的。它包含 112 張雙頁地圖,包含 200,000 個地名,尺寸為 47 厘米 × 33 厘米。

第三系列(~1967)

[編輯]

第三系列是基於第二系列的基礎上繪製而成的,是巴塞洛繆著名的五卷本 19"×12" 對開大地圖集,共 120 個板塊,八種顏色,大部分地圖為雙頁,有超過 200,000 個名字。該集於 1955–59 年作為《泰晤士世界地圖集》發行。中世紀版由倫敦泰晤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一卷:世界澳大利亞東亞。第二卷:西南亞俄羅斯。第三卷:北歐。第四卷:南歐非洲。第五卷:美洲;然而,實際上第三到第五卷首先出版。)1957 年 7 月的美洲卷廣告表明地圖包括最新增添的一些內容,包括聖勞倫斯航道,最新的聯邦和州際公路系統、火箭發射場和原子能設施。

1967 年,作為《泰晤士報世界地圖集》出版了一個版本(其中地圖背對背印刷——有些地圖的比例略小) 。綜合版(附1992年第9版地圖123頁)。此版本還出現了德文、荷蘭文和法文譯本。它的介紹是這樣寫的:「中世紀版的下一個版本在這一卷中,這部作品包含更多細節,以及相當多的附加材料,沒有損失比例,這是通過在雙面印刷來實現,使用較窄的邊距,並包括一個索引。進行了一些修訂和改進;尾頁顯示世界的哪些地區被哪些板塊覆蓋;國際詞彙表給出了常見名稱的英文等價物。衛星的一些調查發現包括在內。」

第四系列(~現在)

[編輯]

基於1967年版本的於1999年繪製的第十版,又稱千禧年版,實質上是第四系列的其中一個代表,是世界上第一本完全由計算機繪圖所製作的《泰晤士世界地圖集》,這一版本由倫敦泰晤士出版社出版(124 張地圖)。內容在規模或排列上略有不同。

第十版(1999年)

[編輯]

據倫敦泰晤士出版社稱,這是自中世紀版以來第一個全新版本的地圖集,也是第一個用數字(電腦)來製作的地圖集。[3]

第十一版(2003年)

[編輯]

此版本的大部分數據由Folio Society提供,採用半皮的面料裝訂。

第十二版(2007年)

[編輯]

對以前版本的更改包括有20,000張新地圖,包括3,500次地名更改、全新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地圖、首次展示廢棄定居點、大陸的新衛星圖像、所有國家的社會經濟的修訂、生物多樣性和環境的統計數據和新報道,在國家方面,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和黑山)分裂成不同的國家。緬甸的國家首都是內比都瓜德羅普的首都馬丁、新的世界遺產、中國格爾木至拉薩鐵路全長1118公里的開通,這是世界上最高的鐵路。中國連接上海和小洋山深水港的32.5公里跨海的東海大橋的開通[2]

2008 年還推出了豪華版,由倫敦的 Book Works Studio 裝訂。

第十三版(2011年)

[編輯]

格陵蘭地圖描繪的冰蓋比 1999 年版少了 15%。許多冰川學家和氣候科學家對這一說法提出異議。斯科特極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寫道:「在地圖集中繪製為無冰區域的相當大一部分顯然仍然被冰覆蓋。據我們所知,已發表的文章中沒有支持這一說法的證據科學文獻。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映射錯誤。」 倫敦泰晤士出版社承認「該地圖不符合《泰晤士世界地圖集》力求堅持的一貫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高標準」,並設計了一張新地圖,該地圖現在作為地圖集的插頁包含在內;它也可以免費下載。[4][5][6][7]

第十四版(2014年)

[編輯]

新版本的更改包括「5000 個地名更改,最顯著的是在日本、巴西、韓國、台灣和西班牙。更新了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包括卡萬戈贊比西河跨境保護區 (KAZA TFCA),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世界上增加了 50 多個主要瀑布。」地緣政治變化包括「根據國際法院的裁決重新調整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之間的一段國際邊界。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肯雅和馬達加斯加的新行政結構,以及添加了長期提議的新印度 Telangana 州。根據新的人口普查信息更新了巴西城鎮的人口。克里米亞周圍有爭議的邊界。」[8]

新功能包括「南極和北冰洋冰下特徵的新地圖。所有大陸地圖顯示土地特徵,這為政治繪圖提供了有用的對比。關於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的插圖文章。地圖的力量 –這個新部分說明了地圖對我們所有生活的影響。」[9]

第十五版(2018年)

[編輯]

2018年出版,目前無最新信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Espenhorst, Jürgen. Petermann's Planet, vol. 1. Pangaea Verlag. 2003: 610–613. ISBN 978-3-930401-35-2. 
  2. ^ 2.0 2.1 The Times World Atlases. Collins. [202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1) (英語). 
  3. ^ The Times Comprehensive Atlas of the World (London: Times Books, 2005; p. [5])[需要完整來源]
  4. ^ The Times & The Sunday Times Books. Collins. [202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1) (英語). 
  5. ^ Sara Reardon. UPDATED: Atlas Shrugged? 'Outraged' Glaciologists Say Mappers Misrepresented Greenland Ice Melt. Science. 2011-09-11 [2024-05-21]. doi:10.1126/article.28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30). 
  6. ^ Harvey, Fiona. Times Atlas publishers apologise for 'incorrect' Greenland ice statement. The Guardian. 2011-09-20 [2024-05-21]. 
  7. ^ Greenland ice: Are the Times a-changing?. BBC News. 2011-09-20 [202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0). 
  8. ^ http://resources.collins.co.uk/Website%20images/TimesAtlas/PDF-BLAD.pdf [失效連結]
  9. ^ The Times Comprehensive Atlas of the World: (16th edition). Collins. [202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4) (英語). 

外部鏈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