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斯鱷屬
普魯斯鱷屬 化石時期:中新世,
| |
---|---|
無效狀況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爬蟲綱 Reptilia |
目: | 鱷目 Crocodilia |
科: | 短吻鱷科 Alligatoridae |
亞科: | 凱門鱷亞科 Caimaninae |
屬: | †普魯斯鱷屬 Purussaurus Barbosa Rodrigues, 1892 |
種 | |
†巴西普魯斯鱷 P. brasiliensis (模式種) |
普魯斯鱷屬(學名:Purussaurus),也有翻譯成普魯索魯斯鱷,是一屬已滅絕的巨型凱門鱷亞科,生存於800萬年前的中新世南美洲,是地球史上出現過的最大型的鱷魚之一。牠們的頭骨長接近150厘米(59英寸),估計全長約11米(36英尺),重達6公噸(5.9長噸;6.6短噸)。擁有目前已知地球陸地動物中最強大的咬合力之一,;其嘴部極度寬廣,能大範圍咬住、鉗制、撕裂或者砍斷獵物的肉體和骨骼。牠的主要食物是擁有陸地動物中最厚裝甲的大地龜[來源請求]。
體型
[編輯]目前發現最大的顱骨化石來自普魯斯鱷屬的模式種 P. brasiliensis,其顱骨長度可達1,453毫米(57.2英寸)[1]。古生物學家估計該個體全長約為 10.3米(34英尺),重約 5.16公噸(5.69短噸)[1]。另一個估計則提出全長為 12.5米(41英尺) 和體重達 8.4公噸(9.3短噸)的較大尺寸,平均每日食物攝入量為 40.6千克(90英磅)。根據一項2022年的使用系統發育方法計算的估計的長度為7.6到9.2米(25-30英尺)重量是2到6.2公噸(2.2-6.8短噸),如果使用非系統發育方式估算,長度為9.2至10米(30-33英尺),質量則為3.9到4.9公噸(4.3-5.4短噸)[2]。基於只發現了頭骨,因此實際長度還是無法確認,而咬合力估計16,000磅高達69,000 N(7公噸力量)[3]。
較大的體型與強大的咬合力使得普魯斯鱷得以捕捉各式不同物種的獵物,成為該生態系中的頂級掠食者。成鱷有能力捕捉大型脊椎動物,包括巨型龜鱉目、異關節總目與南方有蹄目及鯨偶蹄目等物種,而較小型的掠食者完全無法與牠們競爭。然而,研究人員指出,普魯斯鱷的巨大體型雖然給予牠們很多生存上的優勢,但也使得牠們對環境的變化變得十分敏感。必須有大量且穩定食物來源的普魯斯鱷在面臨持續不斷的大規模環境變化後,最終被較小型的凱門鱷近親取代[3]。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Jorge Moreno-Bernal. Size and Palaeoecology of Giant Miocene South American Crocodiles (Archosauria: Crocodyl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7, 27 (3 [suppl.]): A120. doi:10.1080/02724634.2007.10010458.
- ^ Paiva, Ana Laura S.; Godoy, Pedro L.; Souza, Ray B. B.; Klein, Wilfried; Hsiou, Annie S. Body size estimation of Caimaninae specimens from the Miocene of South America. 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Earth Sciences. 2022-10-01, 118 [2022-11-23]. ISSN 0895-9811. doi:10.1016/j.jsames.2022.1039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英語).
- ^ 3.0 3.1 Aureliano, Tito; Ghilardi, Aline M.; Guilherme, Edson; Souza-Filho, Jonas P.; Cavalcanti, Mauro; Riff, Douglas. Morphometry, Bite-Force, and Paleobiology of the Late Miocene Caiman Purussaurus brasiliensis. PLOS ONE. 2015, 10 (2): e0117944. Bibcode:2015PLoSO..1017944A. ISSN 1932-6203. PMC 4331287 . PMID 25689140. doi:10.1371/journal.pone.0117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