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維爾·尤金
外觀
帕維爾·費奧多羅維奇·尤金 Па́вел Фёдорович Ю́дин | ||||||||||
---|---|---|---|---|---|---|---|---|---|---|
紅色教授學院院長 | ||||||||||
任期 1932年2月—1938年 | ||||||||||
前任 | 米哈伊爾·波克羅夫斯基 | |||||||||
繼任 | 職務廢除 | |||||||||
蘇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 | ||||||||||
任期 1953年12月3日—1959年10月15日 | ||||||||||
前任 | 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 |||||||||
繼任 | 斯捷潘·契爾沃年科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99年9月6日[儒略曆8月26日] 俄羅斯帝國下諾夫哥羅德省謝爾加奇區阿普拉克西諾村 | |||||||||
逝世 | 1968年4月10日 蘇聯莫斯科 | (68歲)|||||||||
國籍 | 蘇聯 |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
職業 | 外交官 | |||||||||
獲獎 |
|
帕維爾·費奧多羅維奇·尤金(俄語:Павел Фёдорович Юдин,1899年9月6日—1968年10月4日),蘇聯哲學家,外交官。哲學博士學位,教授,蘇聯科學院院士。曾任紅色教授學院院長;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蘇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等職務。[1]
生平
[編輯]- 1899年9月6日出生於下諾夫哥羅德省謝爾加奇區阿普拉克西諾村的一個金礦工人家庭。早年曾為當地富農務工。1912年畢業於當地小學。
- 1912年6月-1914年10月,當地農場務農。
- 1914年11月-1917年7月,下諾夫哥羅德機械廠機械車工學徒、金屬車工。1917年加入共青團。
- 1917年7月-1919年4月,莫斯科-下諾夫哥羅德鐵路車工。1918年10月加入俄共(布)。
- 1919年4月-1921年11月,蘇俄紅軍服役,任伏爾加軍區第1步兵團政委、第57師組織部長。參加東線與高爾察克白軍部隊的戰鬥。
- 1921年12月-1924年5月,彼得格勒共產主義大學哲學系學習。
- 1924年6月-12月,聯共(布)諾夫哥羅德省委宣傳鼓動部副部長。
- 1925年1月-11月,諾夫哥羅德省《紅星報》編輯。
- 1925年12月-1927年7月,聯共(布)諾夫哥羅德省委宣傳鼓動部長。
- 1927年8月-1931年8月,莫斯科紅色教授學院哲學系學習。
- 1931年9月-1932年2月,聯共(布)中央馬恩列思想研究所哲學系主任。
- 1932年3月-1938年,紅色教授學院院長。期間,1933年-1937年,《文學評論家》雜誌主編。1933年8月-1934年8月,蘇聯作家協會組織委員會執行書記,參加作家協會的創建工作。1934年9月-1935年5月,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列寧主義文化宣傳部副部長。1935年6月-1937年11月,聯共(布)中央新聞出版部副部長。193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 1938年3月-1946年10月,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出版局聯合總處處長。期間,1938年-1944年5月,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1939年1月當選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
- 1943年-1948年,莫斯科大學馬列主義系主任。
- 1946年-1953年,《蘇聯圖書》雜誌主編。
- 1947年10月-1953年4月,共產黨情報局機關刊物《爭取持久和平,爭取人民民主!》雜誌主編。期間,1952年10月-1953年2月,蘇共中央主席團(政治局)思想問題常務委員會委員。
- 1953年4月-8月,蘇聯駐德國管制委員會政治顧問。
- 1953年8月-12月,蘇聯駐德國副高級專員。1953年10月當選蘇聯科學院院士。[2]
- 1951年-1960年,《蘇聯大百科全書》編委會成員。
- 1953年12月-1959年10月,蘇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3]在此職位上,他反對蘇共中央去斯大林化的路線,激怒了赫魯曉夫。1957年,他下令拆除駐北京俄羅斯教會傳教團境內的聖殉道者教堂。
- 1960年-1968年,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期間,1961年-1963年,蘇聯科學院主席團成員。1963年-1968年,蘇聯科學院哲學與法律系學部成員,參加了蘇聯科學院編輯和出版委員會工作,他負責科普文學和世界哲學經典系列讀物的出版。1964年-1965年,莫斯科師範學院馬列主義系教授。
- 1968年4月10日於莫斯科逝世,享年68歲。葬於新聖女公墓。
尤金是聯共(布)17大,蘇共20-21大代表;第19-21屆中央委員,第19屆中央主席團(政治局)候補委員;第3-4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
出使中國
[編輯]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強烈感受到蘇聯方面對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政權的不信任,為此要求聯共 (布)派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作為聯共中央代表來考察中國的實際情況並且了解中共的理論工作者包括毛澤東本人的著作。1950年7月,尤金前來北京幫助編輯《毛澤東選集》,實際上擔任了斯大林在中國的私人代表,其所撰寫的有關中國情況的報告成為斯大林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來源並對斯大林關於中國和毛澤東的判斷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開始抗美援朝戰爭並在全國掀起抗美援朝戰爭運動後,1950年10月29日至12月3日,尤金前往南京、上海、杭州、廣州、漢口、武昌、西安等地考察、座談,在大學做報告和演講,參觀了一些工廠和農村,同當地的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座談。1950年12月15日,尤金致函毛澤東通報了考察的情況,點評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傾向,把中國知識分子分為三類:[4]
- 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
- 想要學習馬克思主義但卻很少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並且對馬克思主義懂得不多的知識分子
- 非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幾乎公開敵視馬克思主義、不承認馬克思主義並且也不想承認馬克思主義」「我在杭州和廣州的傳教士大學遇到過這類知識分子。他們公然認為,美國的文化是最高水平的文化,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最需要的是這種『文化』。他們就是以敵視共產主義和新中國的方式培養大學生的」「我無法判斷,有多少所傳教士大學在培養中國所需的專家,但是,有一點是沒有疑義的,它們培養的是共產主義的有文化的敵人和新中國的政治反對者」。1950年12月29日,政務院會議聽取並同意了政務院副總理兼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郭沫若提出的《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報告》,提出了對這類機關團體「實行完全自辦」的處理方針,要「把一百年來美國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文化侵略,最後地、徹底地、永遠地、全部地加以結束」。
尤金回國後,斯大林問尤金:「中國同志是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尤金做了肯定的回答。斯大林說:「這很好!可以放心了。」[4]
榮譽
[編輯]- 參與編撰的《哲學史》第1-2卷獲1943年斯大林獎一等獎
- 參與編撰的《列寧主義思想的偉大力量》獲1950年蘇聯科學院主席團獎
- 兩次列寧勳章(1949,1959)
- 兩次勞動紅旗勳章(1945,1953)
- 保衛莫斯科獎章(1944)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1945)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1945)
- 莫斯科建城八百周年獎章(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