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收錄標準/地震
外觀
導航
本頁面是由地震專題維基專題的編者們所撰寫,為一篇給予收錄標準上一些建議的論述。 本建議頁不屬於方針、指引或格式手冊,僅代表這篇文章作者們的一些意見。請勇於更新本頁,或在討論頁討論適當的修改。若本頁面已被維基社群廣泛接受,可提議為指引或格式手冊。 |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本指引是針對維基百科地震條目的關注度指引,以幫助確定一場地震是否值得收錄為一個單獨條目,然而這一指引並不取代通用關注度指引。
指引
[編輯]地震具有關注度的首要標準是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而持久的影響,是一種主觀評價,並非明確的規定。下列標準是地震專題參與者經討論得出的指引,以評估某場地震是否具有關注度。
- 最大烈度達到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VI度(6度)、中國地震烈度表VII度(7度)、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震度分級5弱[註 1]或者日本氣象廳震度等級5弱,通常具有關注度。但請記住,關注度並不在於地震的烈度,而在於其具有某種持久的影響。
- 地震震級達7級或以上地震通常因其高強度且帶來持久的影響而具有關注度,但可能也有例外;震級達6級或以上地震可能具有關注度,但應滿足其他標準;震級6級或以下且沒有傷亡或破壞報導的地震不太可能具有關注度。
- 群震可能具有關注度,就算個別事件不符合地震震級或地震烈度的標準。
- 出現可直接歸因於地震(包括相關的海嘯)的較大災情或後續影響[註 2]。
- 具有科學上的價值,在學術出版物或者學術論文中有所討論。
- 在地震活動較少的地區的異常強烈地震,「自1992年以來最強烈的地震」並不使其具有關注度,但「自有紀錄以來最強烈的地震」可能具有關注度,只要該地區足夠大。
- 對於一些歷史地震,即便不符合其他關注度標準,但當時的人們對該次地震的解釋(如神諭),及其對宗教思想和哲學的影響,可能使地震具有關注度。
需要注意的是,
處理方法
[編輯]如果一個作品條目沒有列出足以證明其主題關注度的來源,請親自尋找這樣的來源,或者:
- 詢問條目的作者或這一方面的專家,獲取尋找這類來源的建議。一般而言,地震觀測或研究機構作出的地震預警、海嘯預警或研究報告,以及有關當局發布的地震災情報告可以佐證該條目的關注度,您可以收集這些資料並作為條目的參考來源。當然我們應該謹慎地觀察和評估這些材料的獨立性。您還可以尋找維基百科地震專題的參與者,並請求他們的幫助。
- 在關於地震領域的條目中,您可以使用{{expert-subject|地震}}標籤來吸引了解地震領域的編者,他們可能可以查詢到線下的可靠來源。
- 最後,如果通過以上方式都不能證明該條目具有關注度,您還可以將{{subst:Notability/auto}}標籤貼上條目,並且將條目提報至WP:NP,以提示其他編者。提交存廢討論通常需要保證關注度模板已掛上足夠長(至少30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