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比芝 (1990年)
颱風(日本) | |
---|---|
五級超級颱風(美國) | |
形成 | 1990年11月21日 |
消散 | 1990年12月3日 |
最高風速 | 10分鐘持續: 195公里/小時(120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60公里/小時(160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10百帕(毫巴);26.87英寸汞柱 |
死亡 | 4死12傷(日本) |
損失 | 48億日元(日本) |
影響地區 | 日本 |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颱風比芝(英語:Typhoon Page,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Susang)是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其中一個熱帶氣旋,風暴於11月21日形成,在12月3日消散,維持了約13日。比芝是該年直接影響日本的第六個風暴,亦超越1967年10月颱風戴娜,創下有紀錄以來,年內最遲登陸日本之紀錄直到現今。[1]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認為它生成日期可追溯到臺灣時間11月6日,故其生命期達26天,是西北太平洋持續時間最長的熱帶氣旋。[2]
比芝源自11月5日在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的擾動天氣區域,它在最初逾兩個星期大致向西移動,但沒有明顯發展,直到11月17日才開始組織,四天後增強為熱帶低氣壓及在海面打轉,11月22日再升格為熱帶風暴。比芝後來恢復向西移,又在11月24日增強為颱風。接下來比芝快速發展,至11月26日達到巔峰強度後趨於平穩,之後沿副熱帶高壓脊先向西北,再向北,最後向東北行走。基於轉向的變化,比芝開始遇到較強的風切變,從而進入較長的減弱趨勢。11月30日,比芝登陸和歌山縣西牟婁郡白濱町南部並減弱到颱風強度以下,於同日成為溫帶氣旋。[3]
比芝先後影響近畿、中部、關東及東北地方,在東京都就有16間房屋全毀及61間房屋半毀,在三重縣則有九間房屋全毀及276間房屋半毀。總括當地災情,這場風災中有四人死亡、12人傷,另造成住家損壞162棟、浸水1,544棟,近35公頃的耕地也遭到破壞,總經濟損失達到48億日元。[4]
氣象歷史
[編輯]颱風比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月5日6時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次偵測的一個擾動天氣區域。[5]這個擾動在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形成之後,最初是向西北移動,在三天後便轉為西移。[6]受到強勁的高空偏東風切變影響,它未能明顯發展。[5]當時組織較差的它,隨後在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下短暫轉向西南偏西。[6]到了11月17日,對流組織得到改善,其德沃夏克分析法數值達T1.5或50千米每小時,這促使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它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之後隨著風切變的減弱,它的低層中心在一夜之間變得更加清晰,令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11月19日將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5]
該熱帶低氣壓在接下來的兩天內呈逆時針循環在海面打轉,同時低氣壓中心內的深層對流迅速發展,日本氣象廳於11月21日亦對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7]當時它正集結在雅蒲島之東南偏東約580公里。[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11月22日0時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命名為比芝,[5]日本氣象廳在幾個小時後跟隨。[8][nb 1]比芝恢復向西走線後,因著風切變的減少,於11月23日開始加快增強,[5]日本氣象廳也在同日的18時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7]其後它進一步發展成一個細小的風眼,[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12小時後將它升格為颱風,日本氣象廳亦在11月24日晚間跟隨。[8]它隨後進入一個快速增強的時期,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氣壓在三天的時間內降至898百帕,風速增強至175千米每小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基於它能發展出一個直徑達75公里的清晰風眼,繼而在11月26日6時決定將它升格超級颱風,是為月內的第二個超級颱風。[5]六小時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定它已到巔峰強度,一分鐘持續風速高達255千米每小時,[8]日本氣象廳大約在這個時間都評定其強度已到巔峰,十分鐘持續風速為185千米每小時,最低氣壓910百帕。[7]
比芝在維持最高強度的同時,[5]因接近副熱帶高壓脊的斷裂點而於11月26日晚轉向西北移動,[1]翌日沿東經125度線再轉向北移,然後再繞著高壓脊的邊緣向東北加速行走。[1]因為轉向的變化,它開始遇到更強的風切變,導致其清晰風眼消失之餘,德沃夏克數值亦下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11月27日18時將它降格為颱風。[5]風暴結構繼續逐漸變差,令日本氣象廳在11月30日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六小時後再降格為溫帶氣旋,當時它已經登陸和歌山縣西牟婁郡白濱町南部[3]並集結在本州中部,即大阪以南130公里處。[1]而風切變繼續對風暴造成損害,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同日12時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8]再在該日稍後,基於地型摩擦和溫帶轉性的共同效應,對它發出最後警報。[5]日本氣象廳最終於12月3日停止追蹤比芝的溫帶殘餘。[7]
影響
[編輯]颱風比芝為日本列島大部分地方帶來暴雨,[4]其中以靜岡縣天城山為錄得最高總雨量者,為637毫米;[10]而最高每小時雨量的則在岩手縣下閉伊郡山田町錄得,為每小時74毫米;[11]同時,奈良縣日出岳也錄得最高日內雨量415毫米;[12]高知縣室戶市則錄得最高陣風風速112千米每小時。[13]
比芝為沖繩縣帶來達8,780萬日元的損失,[14]有十個往返沖繩的航班和渡輪服務遭取消,縣內的南大東島上學校和公共辦公室需要關閉。[15]來回四國德島縣的27個航班被取消。[16]在九州南部鹿兒島縣,損失達1.49億日元。[17]近畿方面,和歌山縣內大約有600間房屋斷電;[18]大阪府約有562公頃的農作物受破壞,其總值達2.32億日元;[19]兵庫縣神戶市內出現四場山泥傾瀉,當地五條道路因而受損;[20]在三重縣則有九間房屋全毀及276間房屋半毀,導致30人失去家園,強風同時吹倒許多樹木和電線,使9,600戶家庭斷電,縣內損失估計為33.8億日元。[21]另外,來回中國地方島根縣隱岐機場的五個航班被取消。[22]
關東方面,神奈川縣三浦郡葉山町一個停車場被兩千立方米的洪水淹沒,四間房屋同樣被淹,而相模原市則約有1.8萬間房屋短暫停電;[23]在東京都,有16間房屋全毀及61間房屋半毀,另有一艘名為「巴拿馬旗」(Panama Flag)的船隻在近海沉沒,導致一人失蹤;[24]千葉縣內有一人受傷,四間房屋全毀及11間房屋半毀,共有176條鐵路線也被取消;[25]在埼玉縣,一名55歲男子溺斃,另有74間房屋全毀及584間房屋半毀,縣內損失估計為16.6億日元;[26]至於群馬縣的農作物損失估計為1.28億日元。[27]
在中部地方,強風令長野縣內的24間房屋受損[28]和新潟縣2,500間房屋斷電。[29]而在東北地方,福島縣內有一人受傷,縣內的相馬市有17間房屋全毀及126間房屋半毀,當局疏散834人;[30]整個宮城縣有19間房屋全毀及282間房屋半毀,縣內損失總額為26.6億日元;[31]山形縣近海的一名62歲男子溺斃,[32]秋田縣90間房屋遭半毀;[33]至於在本州最北端的青森縣,有兩人在風災中受傷,82間房屋遭半毀。[34]
總括全國災情,這場風災中有四人死亡、12人傷,[4]約有170個本土航班被取消,[35]另造成住家損壞162棟、浸水1,544棟,近35公頃的耕地也遭到破壞,[4]總經濟損失達到48億日元。[4][nb 2]
紀錄
[編輯]颱風比芝是該年直接影響日本的第六個熱帶氣旋,導致該年成為最多熱帶氣旋吹襲該國的一年,同時它亦超越1967年10月颱風戴娜,創下自1951年有紀錄以來,年內最遲登陸日本之紀錄,直到現今。[35]造成這個紀錄的原因與當年的太平洋高氣壓處於強勢有關,在當年夏天,這個高氣壓已經令日本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即使在秋天之後高氣壓也沒有消退,同樣令日本創下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秋天。[36]在比芝來襲的時候,已經在日本東南方海面盤據著的太平洋高氣壓都仍維持強勢,由於西風帶被推至本州以北,所以颱風沒有被西風帶影響,反而會像一般在9月的侵日颱風路線,即朝著紀伊半島方向到達。[36][37]
此外,根據1944年日本中央氣象台(今氣象廳)製作的《日本颱風資料》,和1940年以來中央氣象台每年製作的「颱風路線圖」等舊數據,明治時代到1951年統計紀錄開始之前,有四個颱風在11月和12月之間登陸日本,包括:1892年11月24日在東海地方登陸的颱風、1894年12月10日先後在九州地方南部及房總半島登陸的颱風(同時為1951年起紀錄以外最遲登陸日本的颱風[38])、1932年11月15日在房總半島登陸的颱風(俗稱七五三颱風[38])及1948年11月19日在紀伊半島南端登陸的颱風艾妮絲。[39]不過那時候颱風和溫帶氣旋之間沒有區別,即使風暴變為溫帶氣旋,也仍被視為颱風。[40]在20世紀初日本對颱風的定義也相當模糊,這些颱風登陸的時候亦有可能早已轉變成溫帶氣旋,這情況直到1951年現行颱風定義標準制定下才解決,因此之故,颱風比芝才會被官方記錄承認為年內最遲登陸日本熱帶氣旋。[40]
統計史上,在11月到達日本本州或本州附近的熱帶氣旋,除了比芝以外,尚有以下兩個(它們均未曾登陸日本):[37]
- 1952年颱風貝芙:從菲律賓北部海域移動並繞過台灣西部後轉向,經沖繩北部橫過日本西部以南海域,其後消散。[37]
- 1965年颱風菲爾:曾以東北移向關東地方以南海域,並以相對較強(即中心氣壓960至970百帕)的強度橫過,當時的大氣環境與比芝吹襲日本的時候非常相似。[37]
而2003年颱風盧碧雖從未登陸任何地方,但在11月29日至12月1日期間到達接近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面,令本州附近的低氣壓和鋒面活動變得更加活躍,最終引發四國地方部分地區豪雨,另八丈島錄得最大瞬間風速達每秒36.8米。[41]
值得一提,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認為它生成日期可追溯到臺灣時間11月6日(下同),即其前身擾動形成之日,到12月1日結束,生命期達26天,是西北太平洋持續時間最長的熱帶氣旋。[2]不過氣象局同時補充這僅是臺灣方面之記錄,根據日本氣象廳定義,颱風是11月22日形成的。[42]
排名 | 熱帶氣旋 | 名稱(英文) | 登陸時間(UTC+8) | 登陸地點 |
---|---|---|---|---|
1 | 比芝 | Page | 1990年11月30日 13時 | 和歌山縣西牟婁郡白濱町以南 |
2 | 黛娜 | Dinah | 1967年10月28日 2時30分 | 愛知縣南部 |
3 | 蘭恩 | Lan | 2017年10月23日 2時 | 靜岡縣掛川市附近 |
4 | 蠍虎 | Tokage | 2004年10月20日 12時 | 高知縣土佐清水市附近 |
5 | 奧蓓 | Opal | 1955年10月20日 11時 | 和歌山縣田邊市附近 |
6 | 泰培 | Tip | 1979年10月19日 8時30分 | 和歌山縣西牟婁郡白濱町附近 |
7 | 謝柏 | Zeb | 1998年10月17日 15時30分 | 鹿兒島縣枕崎市附近 |
8 | 凱利 | Kelly | 1987年10月16日 23時 | 高知縣室戶市附近 |
9 | 露芙 | Ruth | 1951年10月14日 18時 | 鹿兒島縣市來串木野市附近 |
10 | 黃蜂 | Vongfong | 2014年10月13日 7時30分 | 鹿兒島縣枕崎市附近 |
參閱
[編輯]-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
- 颱風戴娜 (1967年):有紀錄以來年內最遲登陸日本的熱帶氣旋第2名。
- 颱風蘭恩 (2017年):有紀錄以來年內最遲登陸日本的熱帶氣旋第3名。
註腳
[編輯]參考
[編輯]- ^ 1.0 1.1 1.2 1.3 1.4 Hong Kong Observatory. Part III – Tropical Cyclone Summaries. Meteorological Results: 1990 (PDF). Meteorological Results (報告) (Hong Kong Observatory). 1991: 16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全球最長壽颱風是誰?氣象局這麼說. 臺灣蘋果日報. 2017-08-03 [2020-07-29].
- ^ 3.0 3.1 南の海上に渦を巻く雲 「熱帯低気圧」発生(日直予報士). tenki.jp.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日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4.0 4.1 4.2 4.3 4.4 Asanobu, Kitamoto. Typhoon 199028 (Page).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Naval Pacific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Center.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1990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 Navy,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189,190. 1992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1-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6.0 6.1 Typhoon 30W Best Track (TXT) (報告).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December 17, 2002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7.0 7.1 7.2 7.3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RSMC Best Track Data – 1990–1999 (.TXT) (報告). October 10, 1992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8.0 8.1 8.2 8.3 Kenneth R. Knapp; Michael C. Kruk; David H. Levinson; Howard J. Diamond; Charles J. Neumann. 1990PAGE (1990309N08167). The 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 (IBTrACS): Unifying tropical cyclone best track data (報告)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10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Christopher W Landsea;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Subject: D4) What does "maximum sustained wind" mean? How does it relate to gusts in tropical cyclon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April 26, 2004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AMeDAS AMAGISAN (50427) @ Typhoon 199028.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AMeDAS YAMADA (33616) @ Typhoon 199028.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AMeDAS HIDEGADAKE (64211) @ Typhoon 199028.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AMeDAS MUROTOMISAKI (74371) @ Typhoon 199028.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936-15.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Powerful typhoon Page aims at Japan mainland.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November 29, 1990.
- ^ Asanobu, Kitamoto. 1990-895-15.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827-10.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777-08.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772-12.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770-09.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651-15.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741-08.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670-13.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662-12.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648-20.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626-12.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624-14.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610-28.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604-28.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595-05.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590-13.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588-10.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582-16.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anobu, Kitamoto. 1990-575-13. Digital Typhoon (報告)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5.0 35.1 Unseasonal Typhoon Slows Rail, Air Traffic. Associated Press. November 30, 1990.
- ^ 36.0 36.1 邦明, 富田. 11月30日は、1990年に観測史上最も遅い時期に台風が上陸した日. Challenge Next Stage 〜目指せ!出版への道〜.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日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7.0 37.1 37.2 37.3 2つの熱帯低気圧が発生中。11月に本州付近へ接近した台風はあるのか?(杉江勇次) - Yahoo!ニュース. Yahoo!ニュース 個人. [202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6) (日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8.0 38.1 ―「七五三」に台風が上陸した― (PDF). NHK 放送用語委員會専門委員 元 気象庁天気相談所長 宮澤清治.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空の非常時 七五三のときに上陸した台風(饒村曜) - Yahoo!ニュース. Yahoo!ニュース 個人. [2020-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日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40.0 40.1 一番遅く上陸した台風(饒村曜) - Yahoo!ニュース. Yahoo!ニュース 個人.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日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03年11月29日の天気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3年12月1日天気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世界最長壽颱風約翰 太平洋存活31天. 更生日報. 2017-08-03 [2020-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