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超級科學故事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創刊號封面

超級科學故事》(英語:Super Science Stories)是流行出版社1940至1943年和1949至1951年發行的美國紙漿科幻雜誌。流行出版社在旗下用於經營低檔雜誌的子品牌推出新刊物,稿酬起初只有每字半美分。1939年下半年,年僅19歲的弗雷德里克·波爾獲聘擔任主編,科幻姐妹雜誌《驚人故事》也是他負責。波爾在1941年中期離職,奧爾登·諾頓接手,但幾個月後又回聘波爾協助。流行出版社給波爾的預算很低,所以寄來的大部分作品曾被退稿,導致很難獲得好文章,但波爾早期還是從科幻愛好者組織未來派作家取得不少優異作品。

雜誌起初頗為熱銷,出版社在一年內就小幅提升波爾掌握的預算,以便他偶爾向作家支付獎勵。部分小說是波爾本人創作,一來填補空缺,二來補充他的收入。雜誌投搞作家不乏日後的成名人物,如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萊因。1943年初波爾參軍後,戰時紙張短缺導致雜誌停止出版。首輪發行的最後一期是1943年5月刊。1949年,《超級科學故事》重現市場,埃勒·雅各布森主編,此輪出版包含大量轉載文章,堅持三年後於1951年停刊,最後一期是8月號。加拿大發行轉載版雜誌,內容都是重印首輪美國版《超級科學故事》和《驚人故事》,但特殊之處在於偶爾也有原創小說。第二輪美國雜誌除加拿大版外還有英國版。

《超級科學故事》所獲評價一般,從未進入業內領先水平,但科幻史學家和評論家對所刊作品不無好評。科幻史學家雷蒙德·湯普森覺得文章品質不一,但仍是20世紀40年代的優秀雜誌[1]。評論家布萊恩·斯坦伯福德彼得·尼科爾斯稱《超級科學故事》「是重要的訓練場」,歷史地位高於文章水準[2]

出版史

[編輯]

科學文學在20世紀20年代前就開始出版,但起初沒有獨立發行,直到1926年雨果·根斯巴克推出歷史上第一本純科幻紙漿雜誌《驚奇故事》才改變局面。到了30年代末,科幻雜誌市場呈現井噴,[3]新品在1939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4]。科幻愛好者弗雷德里克·波爾對寫作很有抱負,他拜訪《驚奇科學故事》和《動態科學故事》(Dynamic Science Stories)主編羅伯特·埃里斯曼(Robert Erisman)求職[5]。埃里斯曼手頭沒有空閒職位,但告訴波爾業內領先的紙漿雜誌發行商流行出版社(Popular Publications)正要新發低稿酬雜誌,可能有興趣新增科幻雜誌[6]。1939年10月25日,年僅19歲的波爾前往流行出版社拜訪羅傑斯·特里爾(Rogers Terrill)且馬上獲聘[7],周薪十美元[8][注 1],主編《超級科學故事》和《驚人故事》(Astonishing Stories)兩本雜誌[7][10]。《超級科學故事》計劃刊登長篇,《驚人故事》專注短篇,《超級故事》1941年3月更名《超級科學小說雜誌》(Super Science Novels Magazine)反映政策定位,但僅三期後就換回《超級科學故事》[1]

十一 十二
1940 1/1 1/2 1/3 1/4 2/1
1941 2/2 2/3 2/4 3/1 3/2
1942 3/3 3/4 4/1 4/2
1943 4/3 4/4
《超級科學故事》首輪出版詳細信息,左側是年份,上方是月份,其他數字代表「
/期數」,背景色代表主編,藍色是弗雷德里克·波爾,橙色是奧爾登·諾頓。

流行出版社對新科幻雜誌的銷量沒把握,決定用旗下專門經營低稿酬雜誌的子品牌經營[7][11]。《超級科學故事》創刊號標誌時間1940年3月,與《驚人故事》一樣是雙月刊但出版月份錯開[5]。據波爾的回憶錄記載,公司業主哈里·斯泰格Harry Steeger)為《驚人故事》定下的預算為:「275美元小說稿費,100美元黑白插圖,30美元封面插圖」;《超級科學故事》要多16頁,所以在上述基礎上增加50美元,每期455美元[12]。這樣波爾能夠支付的稿酬僅每字半美分,遠低於業界領先水平[7][13][注 2]。波爾資源有限,但《超級科學故事》銷量甚佳[5],流行出版社在紙漿雜誌領域地位崇高,擁有發達的銷售網,對發行不無小補。斯泰格很快提高波爾的預算,為讀者青睞的小說發獎金[5][注 3]。波爾當時向老闆保證,增加預算能提升稿件檔次,但據他後來回憶,自己對此實在沒把握[16]。成名已久的雷·卡明斯Ray Cummings)曾親自拜訪波爾並遞交作品,但他能接受的最低稿酬是每字一美分,波爾此時正好剩有預算。波爾本人不喜歡卡明斯投稿的作品,但他實在沒法對這樣的名家退稿,甚至不好意思明言付不起他要求的稿費。波爾在回憶錄中表示:「一連幾個月他都準時賣新小說給我,每篇我都很討厭,但全都買了。」[17]

為應對預算不足,波爾設法減少需要小說填補的空白,例如占據數頁的讀者來信專欄,或是為流行出版社其他雜誌刊登廣告,這些就不需要稿費。部分作家發來的稿件所報字數不準確,出版社工作人員於是親自點數,無論實際字數超過還是不及作者報數,都按偏少的數量支付稿酬,此法為每期雜誌節省40到50美元。雜誌還從已經買來的黑白插圖中剪裁部分內容填補空白,因為買來的畫作不管用幾次都無需向作者支付額外費用。[18]

流行出版社在1940年某個時間把波爾的酬勞翻倍(每周20美元)[8][注 4],1941年6月他又拜訪斯泰格要求加薪,打算公司不加薪就辭職當自由撰稿人。斯泰格不同意,波爾後來回憶:「我始終不能肯定當時到底是辭職還是被炒」[20][注 5]。流行出版社沒有另招主編,而是安排總編輯奧爾登·諾頓(Alden H. Norton)一併負責。七個月後,諾頓又邀請波爾回歸協助。[5]諾頓請波爾當副主編並支付35美元周薪,比之前當主編高得多,波爾欣然同意[22][23]

已婚的波爾本來無需服役,但他在1942年結束前離婚並決定參軍。此時部隊暫不接受自願入伍,他後在1943年4月1日加入陸軍。[24]戰爭導致紙張供應緊張,流行出版社決定停辦《超級科學故事》,1943年4月的最後一期是在埃勒·雅各布森(Ejler Jakobsson)協助下完成[25][26][注 6]

十一 十二
1949 5/1 5/2 5/3 5/4 6/1
1950 6/2 6/3 6/4 7/1 7/2 7/3
1951 7/4 8/1 8/2 8/3
《超級科學故事》第二輪出版詳細信息,左側是年份,上方是月份,
其他數字代表「卷號/期數」,主編全部是埃勒·雅各布森。

1948年末,美國已進入第二波科幻出版熱潮,流行出版社決定重推《超級科學故事》[1]。據雅各布森回憶,當時他在休假,正在湖內游泳,離電話還有八公里遠:「騎單車的男孩在湖邊喊:『打電話給你辦公室』。」電話接通後,諾通說雜誌恢復發行,交給雅各布森主編。當時在流行出版社工作的《達蒙·奈特Damon Knight)擔任副主編,但雜誌上沒標他的名字。[25]此輪發行共堅持近三年,但紙漿雜誌市場已經式微。奈特1950年離職主編《超越世界》(Worlds Beyond),雅各布森無法說服雜誌社繼續堅持,《超級科學故事》1951年8月號出版後停刊[28]

內容和評價

[編輯]

稿費太低導致《超級科學故事》第一年接到的大部分文章都曾被退稿。波爾是科幻愛好者組織未來派作家Futurians)成員,同好包括艾薩克·阿西莫夫西里爾·科恩布魯斯Cyril M. Kornbluth)、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和唐納德·沃爾海姆Donald Wollheim),他們渴望以寫作為職業,樂於把作品拿給波爾發表。[5]未來派作家創作效率很高,波爾主編兩本雜誌的頭一年就從他們手中買下15部小說[1]。主編還親自創作,大部分情況下是與其他未來派作家合作[5]。特別是在1940年8月與多麗絲·鮑姆加特(Doris Baumgardt)結婚後,波爾的薪水基本只夠付房租,他開始靠寫作增加收入,有些就刊登在自己主編的雜誌上,有時還向其他雜誌投稿[8]。1941年1月《超級科學故事》刊登的《冰上居民》(The Dweller in the Ice)是波爾發行的第一部純自創小說[29],不過20世紀50年代前他發表的作品都只署筆名[30]

1940年3月的創刊號刊有詹姆斯·布萊什James Blish)發表的第一篇小說《緊急加油》(Emergency Refueling),另有約翰·羅素·費恩John Russell Fearn)的兩篇小說(其中一篇署筆名「桑頓·艾爾」),弗蘭克·貝爾納普·隆Frank Belknap Long)、羅斯·羅克林Ross Rocklynne)、雷蒙德·加倫Raymond Gallun)、哈爾·文森特Harl Vincent)和迪恩·奧布賴恩(Dean O'Brien)的小說,還有科恩布魯斯署筆名加布里埃爾·巴克萊(Gabriel Barclay)的詩歌《火箭之歌》(The Song of the Rocket[31][32]。布萊什登在本雜誌上最有名的作品是《沉沒宇宙》(Sunken Universe),署筆名亞瑟·梅林(Arthur Merlyn),1942年5月刊載[1]。《沉沒宇宙》後來併入《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是布萊什的名篇[1][32]雷·布萊伯利查得·奧利弗Chad Oliver)和威爾遜·塔克Wilson Tucker)都在《超級科學故事》發表處女作[7][33],其中布萊伯利的《鐘擺》(Pendulum)是諾頓買下,刊載在1941年11月的雜誌上[7];塔克以1941年5月刊載的《星際中轉站》(Interstellar Way Station)拉開寫作生涯序幕[31][33];奧利弗的處女作《失物之鄉》(The Land of Lost Content)登上1950年11月《超級科學故事》[1]。阿西莫夫共在本雜誌發表四篇作品,其中第一篇是《羅比》(Robbie),是《機器人》系列小說開山之作,刊登時的題目是《奇異玩伴》(Strange Playfellow[34]

大部分投向《超級科學故事》的文章都曾被《驚人科幻小說》等高稿酬雜誌退稿,但據波爾的回憶錄記載,《驚人科幻小說》主編約翰·W·坎貝爾偶爾會把高產作家的優秀作品送給他,因為坎貝爾覺得讀者不希望每期雜誌都看到同一人的作品。1941年3月雜誌上里昂·斯普拉格·德坎普L. Sprague de Camp)的《人屬》(Genus Homo),1940年5月和11月羅伯特·海萊因的《要有光》(Let There Be Light)與《失落的遺產》(Lost Legacy)都是這樣得來,波爾認為這些小說「不管放到哪本雜誌都是好作品」。[35]波爾還記得坎貝爾因稍有涉及性愛拒收海萊因的部分小說,《要有光》便是如此,《超級科學故事》刊登後的確有讀者投訴,其中一封來信寫道:「如果你以後繼續刊登《要有光》這樣故作世故複雜姿態、其實毛都沒長齊的幼稚玩意兒,你應該把雜誌改名《淘氣未來情趣》(Naughty Future Funnies)」[35][注 7]

加拿大版《超級科學故事》比美國原版的發行周期長,雜誌在美國復刊後就有部分作品是轉載加拿大版,其中包括流行出版社1943年初停辦《超級科學故事》和《驚人故事》時已經購買但尚未刊登的11篇小說,如亨利·庫特納的《黑太陽升起》(The Black Sun Rises)、布萊伯利的《然後——沉默》(And Then – the Silence)、布萊什的《捆綁皇冠》(The Bounding Crown[25][注 8]。1950年中期雜誌開始轉載,引來部分讀者投訴,其中一封來信指出,1950年11月重印的《沉沒宇宙》比之前首發時更好,這實在令人惱火[1]。流行出版社於1941年收購蒙西公司的《著名奇幻懸疑》,《超級科學故事》復刊後還轉載該雜誌小說[36]

部分原創小說頗受好評。科幻史學家雷蒙德·湯普森(Raymond Thompson)對布萊伯利發表在1949年11月雜誌上的《不可能》(The Impossible)青眼有加,覺得該文入木三分地「描繪人想要實現相互衝突的希望和夢想……令人久久難以釋懷」,該文後來收入布萊伯利的著作《火星紀事》。湯普森還很喜歡1951年8月最後一期雜誌上刊載的波爾·安德森早期小說《終端探索》(Terminal Quest),以及1950年3月雜誌上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的《永世流亡》(Exile of the Eons)。[1]此外,約翰·麥克唐納John D. MacDonald)的作品也頗受好評[28]

《超級科學故事》的書評比同類雜誌標準高,科幻史學家保羅·卡特(Paul Carter)聲稱,《驚人故事》與《超級科學故事》「首次將書評檔次提升到堪稱『文學批評』水平」,還稱「正是這兩本雜誌開創關注舞台和銀幕科幻的傳統」[5][37]。雜誌插圖頗為業餘,後來雖有改善,但即便是維吉爾·芬萊Virgil Finlay)與勞倫斯·史蒂文斯(Lawrence Stevens)這類知名畫家都在創作機器人或外星人威脅半裸女子的俗套作品[1]。1950年9月《超級科學故事》的封面由范東根(H. R. van Dongen)創作,這是他發表的第一張科幻圖作。范東根此後非常高產,許多作品在《驚人科幻小說》刊登。[38]

科幻史學家麥克·阿什利Mike Ashley)認為《超級科學故事》比《驚人故事》略佳,「兩者都證明優秀編輯在預算不高的情況下仍能有所作為」[7]。科幻評論家家布萊恩·斯坦伯福德(Brian Stableford)和彼得·尼科爾斯(Peter Nicholls)認為《超級科學故事》「是重要的訓練場」,歷史地位高於文章水準[2]

書目詳細信息

[編輯]

《超級科學故事》均由流行出版社出版,其中首輪以「小說家」(Fictioneers)子品牌發行,弗雷德里克·波爾主編前九期(1940年3月至1941年8月),奧爾登·諾頓接手後主編七期(1941年11月至1943年5月)。1949年1月復刊到1951年8月停刊,全部15期都是埃勒·雅各布森主編。刊物始終保持紙漿雜誌尺寸,剛面世時128頁,要價15美分,1941年3月增至144頁並漲價五美分,1943年5月恢復128頁,價格反而升至25美分。第二輪發行始終是112頁,定價25美分。除1941年三至八月發行的三期更名《超級科學小說雜誌》外,其他各期保持原名。各期分保持規則,前七卷均為四期,最後一卷三期。雜誌前八期是雙月刊(1940年3月至1941年5月),此後改成季刊,第二輪發行時從1949年7月起改回雙月刊,但1951年第二期延遲一個月。[1]

加拿大和英國版

[編輯]
十一 十二
1942 1/1 1/2 1/3
1943 1/4 1/5 1/6 1/7 1/8 1/9
1944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94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加拿大版《超級科學故事》出版詳細信息,左側是年份,上方是月份,其他數字代表「卷號/期數」,主編全部是奧爾登·諾頓。

1940年,加拿大因《戰爭交換保護法》(War Exchange Conservation Act)禁止進口紙漿雜誌。流行出版社多倫多分社1942年1月推出加拿大版《驚人故事》,共發行三期雙月刊,其中兩期重印美國版同名雜誌,一期重印《超級科學故事》。加拿大版1942年8月更名《超級科學故事》,編號從第一卷第一號重新開始,所以目錄學家往往認為這是新雜誌,但在許多方面兩者完全相同,例如主編都是奧爾登·諾頓。加拿大版定價一直是15美分並堅持雙月刊周期,最後一期是1945年12月號,21期均為同一卷。[36][39]

加拿大版各期內容與美國版《驚人故事》或《超級科學故事》對應,例如加拿大版前兩期的內容就分別來自1942年2月的《超級科學故事》和同年六月的《驚人故事》。如此持續十期後,1944年4月的第11期除重印美國版小說外還有兩篇首發原創小說,都是美國版停辦前已經購買但尚未刊登的作品。加拿大版《超級科學故事》共刊登11篇原創小說,後期雜誌還包含不少轉載《著名奇幻懸疑》的文章[36],為此雜誌1944年12月更名《超級科學和奇妙故事》(Super Science and Fantastic Stories[25]。畫作同樣大部分源自美國版,但也有原創作品,估計是加拿大畫家創作。此外無論讀者來信還是其他欄目都完全重印美國版[36]

十一 十二
1949 1
1950 2 3 1
1951 2 3 4 5 6
1952 7 8 9 10 11
1953 12 13 14
英國版《超級科學故事》出版詳細信息,左側是年份,上方
是月份,其他數字是期數。

1949年《超級科學故事》在美國復刊,加拿大版隨即跟進,內容和美國版完全相同[36]。索普與波特公司(Thorpe & Porter)1949年10月推出英國版,共發行三期但都沒有標示發行月份和期號,另外兩期分別是1950年2月和6月面世,內容分別取自1949年1月和12月,以及1950年1月的美國版。三期均為96頁,定價一先令。第二版由彭伯頓公司發行,只有64頁,定價一先令,同樣沒有標示發行月份。[1]

兩個英國版刊登的內容與美國版相比有刪節,雜誌標題也和美版相同,所以絕大多數是《超級科學故事》,僅1953年4月是《超級科學小說雜誌》[1]

編號 英國發行時間 對應美國雜誌
1(無編號) 1949年10月 1949年1月
2(無編號) 1950年2月 1949年11月
3(無編號) 1950年6月 1950年1月
1 1950年9月 1949年4月
2 1951年1月 1950年9月
3 1951年4月 1950年11月
4 1951年6月 1951年1月
5 1951年8月 1951年4月
6 1951年11月 1951年6月
7 1952年3月 1951年8月
8 1952年6月 1943年5月
9 1952年7月 1943年2月
10 1952年9月 1942年8月
11 1952年11月 1942年11月
12 1953年2月 1942年5月
13 1953年4月 1941年5月
14 1953年6月 1941年11月

注釋

[編輯]
  1. ^ 波爾事後得知流行出版社當時正要為新雜誌招編輯,所以他獲聘可謂趕得早,不如趕得巧。波爾本人表示:「他們非常急於擴張,所以不管什麼阿貓阿狗都要」[9]
  2. ^ 1938年,約翰·W·坎貝爾主編的《驚人科幻小說》(Astounding Stories)稿酬已達每字一美分,各期雜誌還會評選讀者最滿意作品並發獎金[13]
  3. ^ 艾薩克·阿西莫夫記載,他發表在1940年6月《驚人故事》上的小說《金星混血》(Half-Breeds on Venus)稿酬為每字0.625美分[14],1941年2月《驚人故事》刊登的《王之眼》(The King's Eye)每字0.75美分,發表時署波爾的筆名詹姆斯·麥克里(James McCreigh[15]
  4. ^ 波爾對加薪的確切時間記載前後矛盾,他的自傳文章稱前六個月每周十美元,如此計算加薪時間應該是1940年4月。但他的自傳圖書又明確表示加薪是在他1940年8月結婚後[8][19]
  5. ^ 斯泰格估計是對雜誌銷售不滿,據阿西莫夫記載,他是1941年6月13日得知波爾離開流行出版社,對此表示「他的雜誌賣得不好,(所以)被解除主編職務」[21]
  6. ^ 據波爾回憶,加拿大紙廠紙張供應充足,但受戰爭影響無法運到美國[27]
  7. ^ 據波爾記載,《要有光》中讓讀者不滿的描寫如:「你知道中國古代對那些即將受人侵犯的女子是怎麼建議的嗎?我覺得你應該照辦。」「怎麼說?」「放鬆。」[35]
  8. ^ 《黑太陽升起》1944年6月在加拿大版雜誌首發,《然後——沉默》同年十月,《捆綁皇冠》12月。三篇文章都登上1949年1月美國版《超級科學故事》。[25][3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Raymond H. Thompson, "Super Science Stories", in Tymn & Ashley,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pp. 631–635.
  2. ^ 2.0 2.1 Brian Stableford & Peter Nicholls, "Super Science Stories", in Clute & Nicholl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p. 1187.
  3. ^ Malcolm Edwards & Peter Nicholls, "SF Magazines", in Clute & Nicholl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pp. 1066–1068.
  4. ^ Ashley, Time Machines, pp. 237–255.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Milton Wolf & Raymond H. Thompson, "Astonishing Stories", in Tymn & Ashley,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pp. 117–122.
  6. ^ Pohl,The Way the Future Was, p. 82.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Ashley, Time Machines, pp. 158–160.
  8. ^ 8.0 8.1 8.2 8.3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 98.
  9. ^ Pohl, Early Pohl, p. 23.
  10. ^ "Astonishing Stories" in Tuck,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Vol. 3, p. 547.
  11. ^ Pohl, Early Pohl, pp. 23–24.
  12. ^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p. 87–88.
  13. ^ 13.0 13.1 Ashley, Time Machines, p. 107.
  14. ^ Asimov, In Memory Yet Green, p. 269.
  15. ^ Pohl, Early Pohl, p. 25.
  16. ^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 89.
  17. ^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 90.
  18. ^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p. 88–89.
  19. ^ Frederik Pohl, "Ragged Claws", in Aldiss & Harrison, Hell's Cartographers, p. 155.
  20. ^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 102.
  21. ^ Asimov, Early Asimov: Vol. 2, p. 197.
  22. ^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 107.
  23. ^ Pohl, Early Pohl, p. 85.
  24. ^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p. 109–110.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Ashley, Time Machines, pp. 217–218.
  26. ^ Pohl, Early Pohl, p. 131.
  27. ^ Pohl, Early Pohl, p. 129.
  28. ^ 28.0 28.1 Ashley, Transformations, pp. 40–41.
  29. ^ Pohl, Early Pohl, p. 9.
  30. ^ Pohl, Early Pohl, p. 8.
  31. ^ 31.0 31.1 31.2 見各期雜誌,在線索引:Magazine:Super Science Stories – ISFDB. Al von Ruff. [2012-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32. ^ 32.0 32.1 Peter Nicholls, "James Blish", in Clute & Nicholl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pp. 135–137.
  33. ^ 33.0 33.1 John Clute & Peter Nicholls, "Wilson Tucker", in Clute & Nicholl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p. 1244.
  34. ^ Asimov, Early Asimov: Vol. 2, pp. 235–237.
  35. ^ 35.0 35.1 35.2 Pohl, The Way the Future Was, pp. 90–91.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Raymond H. Thompson, "Super Science Stories (Canadian)", in Tymn & Ashley,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pp. 635–637.
  37. ^ Carter, Creation of Tomorrow, p. 296.
  38. ^ Robert Weinberg, "Henry Richard van Dongen", in Weinberg,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Artists, pp. 274–275.
  39. ^ Grant Thiessen, "Astonishing Stories (Canadian)", in Tymn & Ashley,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pp. 122–123.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