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老希拉克略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老希拉克略
老希拉克略發動叛亂後發行的索利都斯金幣,印有老希拉克略與其子小希拉克略穿執政官袍的半身像
效命拜占庭帝國
軍銜亞美尼亞陸軍總長英語Magister militum
貴族
阿非利加總督
參與戰爭拜占庭-薩珊戰爭 (572年-591年)英語Byzantine–Sassanid War of 572–591
配偶埃皮菲妮婭(Epiphania)
兒女希拉克略
狄奧多爾(希拉克略之弟)英語Theodore (brother of Heraclius)
瑪利亞

老希拉克略希臘語Ἡράκλειος,轉寫:Herákleios;死於610年)本名希拉克略,是拜占庭帝國阿非利加總督,也是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610-641年在位)的父親,因此一般稱他為老希拉克略Ηράκλειος ο Πρεσβύτερος)。老希拉克略可能是一個亞美尼亞人,在6世紀80年代,參與了拜占庭帝國與薩珊波斯的戰爭,表現突出。作為副將(拜占庭稱hypostrategos),他先是隨菲利皮科斯英語Philippicus (general)參與了索拉孔戰役英語Battle of Solachon及其他戰鬥,可能又隨科墨恩提奧盧斯英語Comentiolus在西薩爾巴農(Sisarbanon)戰鬥。約595年,老希拉克略被莫里斯皇帝任命為亞美尼亞陸軍總長英語Magister militum,受命平定薩繆爾·瓦赫烏尼(Samuel Vahewuni)和阿塔特·庫爾庫魯尼(Atat Khorkhoruni)的叛亂。約600年,他被任命為阿非利加總督;608年,他和同名兒子希拉克略以阿非利加為基地發動針對福卡斯皇帝的叛亂,他的兒子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推翻了福卡斯,自己稱帝,開創希拉克略王朝;老希拉克略則在收到兒子成功登位的消息後不久去世。

血統問題

[編輯]

老希拉克略很可能是亞美尼亞人,因為他在年輕時就可以流利地講希臘語亞美尼亞語[1]。他的亞美尼亞血統見於從拜占庭史家狄奧菲拉克特·西莫卡塔的一段記載,這段記載稱老希拉克略是拜占庭亞美尼亞的土著[2][3]。現代歷史學家安東尼·卡爾德利斯宣稱「沒有一份原始記載稱老希拉克略是個亞美尼亞人」,這實際可能是誤解了狄奧菲拉克特的記載。在原記載中,老希拉克略的接任者,將軍普利斯庫斯在信中讓他「離開軍隊,回到在亞美尼亞的自己的城市」;卡爾德利斯將「自己的城市(his own city)」理解為老希拉克略的指揮部所在地,而不是他的故鄉[4]。記載中沒有提及這裡的「自己的城市」指的是哪裡,歷史學家瑪麗·惠特比(Mary Whitby)和邁克爾·惠特比(Michael Whitby)認為此時老希拉克略已被任命為亞美尼亞陸軍總長,如果這樣,這個城市應該指的就是羅馬屬亞美尼亞的首府狄奧多西波利斯(今埃爾祖魯姆[5]。此城是拜占庭帝國在東北邊境的主要據點,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一直是拜占庭與波斯人爭奪的焦點。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查士丁尼一世兩位皇帝重修城防,修建新的防禦工事[6]

關於老希拉克略的祖先,目前還不得而知。現代歷史學家西里爾·曼戈認為他可能是5世紀將領埃德薩的希拉克略英語Heraclius of Edessa的後裔[7]。亞美尼亞史家塞博俄斯的記載稱,老希拉克略的祖先與阿爾薩息家族(亞美尼亞王族)有親緣關係[7]。這一理論得到俄羅斯歷史學家西里爾·托馬諾夫英語Cyril Toumanoff的支持,亞歷山大·瓦西里耶夫易爾凡·沙希德英語Irfan Shahîd也認為這是有可能的[7]。兩位拜占庭帝國史家尼基烏的約翰君士坦丁·馬納塞斯英語Constantine Manasses稱小希拉克略(老希拉克略之子)是個卡帕多西亞人,這可能指的是他的出生地而不是他的血統[7]

家族

[編輯]

普世牧首尼基弗魯斯一世的《簡史》中提到,老希拉克略有個名叫格雷戈拉斯(Gregoras)的弟弟,格雷戈拉斯有一子名叫尼刻塔斯英語Nicetas (cousin of Heraclius)[2][8]懺悔者狄奧菲內斯則指出老希拉克略的妻子(希拉克略皇帝的母親)名叫埃皮菲妮婭(Epiphania)[8]。狄奧菲拉克特、尼基烏的約翰、尼基弗魯斯、狄奧菲內斯、希拉波利斯的阿伽皮烏斯英語Agapius of Hierapolis、《蘇達辭書》、喬治·克德瑞諾斯英語George Kedrenos約安內斯·佐納拉斯敘利亞的米海爾、《1234年編年史英語Chronicle of 1234》、尼基弗魯斯·卡里斯圖斯·克山索普羅斯英語Nikephoros Kallistos Xanthopoulos均指出老希拉克略是希拉克略皇帝的父親,但沒有記載提及希拉克略皇帝的兄弟姐妹,不過基本可以肯定,老希拉克略就是他們的父親[2]

希拉克略皇帝的兄弟姐妹中,最可證實的是弟弟狄奧多爾英語Theodore (brother of Heraclius)[2][8],尼基弗魯斯提及他的妹妹瑪利亞,認為她就是希拉克略皇帝即位後所娶的親侄女瑪蒂娜英語Martina (empress)的母親;但喬治·克德瑞諾斯和敘利亞的米海爾都認定瑪蒂娜是希拉克略的另一個名字未知的兄弟的女兒,這一點上存在爭議。狄奧菲內斯還簡要提到了希拉克略皇帝有個名叫格雷戈拉斯的兄弟,記載他於652或653年死於赫利奧波利斯(今巴勒貝克),這很有可能是他誤解了格雷戈拉斯和希拉克略皇帝的關係(格雷戈拉斯應該是老希拉克略的兄弟)[8]

生涯

[編輯]

在菲利皮科斯麾下

[編輯]

586年,老希拉克略第一次在記載中出現,當時他是菲利皮科斯英語Philippicus (general)手下的一位將軍,隨軍參加了572-591年的拜占庭-薩珊波斯戰爭。在那一年的春天,老希拉克略在索拉孔戰役英語Battle of Solachon中擔任拜占庭的中軍指揮官。戰鬥結束後,他又被派去執行偵察任務,確定薩珊波斯的援軍是否已抵達戰區[2][9]

565-591年間的拜占庭-波斯邊界

之後,拜占庭軍向亞美尼亞的阿赫茲尼克英語Arzanene地區進攻,包圍了這一地區的主要城市Chlomaron(又名提格拉諾刻爾特英語Tigranocerta);這時,兩個地方首領約維烏斯(Jovius)和馬魯薩斯(Maruthas)向拜占庭軍投誠。他們承諾向拜占庭軍指出一處可修建堅固要塞的要地,這座要塞可保衛從托羅斯山脈哈卡里的通道,確保拜占庭軍自阿赫茲尼克向薩珊亞美尼亞乃至下美索不達米亞進攻的道路暢通。菲利皮科斯命令老希拉克略去辦這件事,跟隨嚮導到他們所說的地點確定情況[2][10]

二十個人陪同老希拉克略去執行任務,他們輕裝行進,但不幸碰到了卡爾達里甘英語Kardarigan (6th century)率領的波斯援軍。狄奧菲拉克特的記載稱「卡爾達里甘率領的部隊並非職業軍人,而是沒有軍事經驗的人;他還帶着一群駱駝以及其他馱獸以運輸行李。」,儘管如此,波斯軍還是攻擊了老希拉克略的小隊,逼得他們在山脊間東躲西藏。晚上,老希拉克略派遣一個信使到菲利皮科斯的營地,警告他波斯人即將到達[2][11]

在混亂的撤退後,拜占庭軍回到自己的領土上,駐軍阿米達,並着手修復伊茲拉山上的舊堡壘。這時菲利皮庫斯生病,把一部分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老希拉克略[12]。狄奧菲拉克特接下來敘述:

「他(菲利皮科斯)由於病痛無法戰鬥,所以把一部分軍隊交給了(老)希拉克略。(老)希拉克略召集士兵,在伊茲拉山麓,更確切的是在底格里斯河邊紮營。……隨後(老)希拉克略離開塔馬農(Thamanon,底格里斯河東岸一地),向米底南部進軍,督促士兵穿過底格里斯河,燒毀了此區域一切重要的東西。之後他又繞了個圈回到狄奧多西波利斯(今埃爾祖魯姆)與菲利皮科斯會合。」
《狄奧菲拉克特·西莫卡塔的歷史》,Book II[13]

狄奧菲拉克特的史書中記載老希拉克略與菲利皮科斯一起在狄奧多西波利斯過冬[12][14]

587年春天,菲利皮科斯再次因患病無法指揮,他把三分之二的部隊交給老希拉克略,其餘交給狄奧多爾(Theodore)和安德萊斯(Andreas)兩位將軍,派他們進攻波斯領土。老希拉克略圍攻了一座堅固的要塞(記載中沒有名字),在攻城武器的日夜轟擊下,要塞最終被攻陷。在懺悔者狄奧菲內斯的記載中,老希拉克略隨後參加了狄奧多爾圍攻貝歐代斯(Beioudaes)的戰鬥;但這個記載可能有誤,狄奧菲內斯可能是誤解了狄奧菲拉克特記載中的相關段落[15][16]

587年末,菲利皮科斯計劃返回君士坦丁堡,留下老希拉克略帶領軍隊過冬。這段時間裡,他試圖提振軍隊的士氣,按狄奧菲拉克特的說法,老希拉克略「對羅馬軍隊中的逃兵加以處罰,那些好逸惡勞,四處遊蕩的的人,在被懲罰後找回了理智。」558年初,莫里斯皇帝用普利斯庫斯英語Priscus (general)取代了菲利皮科斯,後者寫信給老希拉克略,令他把軍隊交給納爾塞斯後返回亞美尼亞;但這封信中又通知士兵:新的法令通過,他們的薪水降低了四分之一[16][17]。聽到消息的士兵發動兵變,拒絕聽命普利斯庫斯。直到皇帝取消命令,重新任命菲利皮科斯為東方軍隊司令,兵變才平息[18][19]

在科墨恩提奧盧斯麾下

[編輯]

598年秋,老希拉克略再一次在記載中出現,他作為科墨恩提奧盧斯英語Comentiolus手下的將領,參加了西薩爾巴農(Sisarbanon)戰役,這場戰鬥發生在尼西比斯(今努賽賓)附近。據狄奧菲拉克特的記載,科墨恩提奧盧斯在戰鬥中逃跑,前往狄奧多西波利斯(不是上文中的同名城市,在今艾因角),老希拉克略接管了軍隊,帶兵戰勝了敵軍。但這位史家生活在希拉克略皇帝統治時期,這一記載有可能是在歪曲事實,突出皇帝之父老希拉克略的功績。與老希拉克略同時代的另一位史家「院長」厄瓦格利烏斯英語Evagrius Scholasticus在記載此戰時,根本沒有提到老希拉克略[20][21]

在亞美尼亞

[編輯]

595年,記載提到老希拉克略正擔任亞美尼亞陸軍總長英語Magister militum,他的前任可能是約翰·邁斯塔康英語John Mystacon。亞美尼亞史家塞博俄斯記載了他在任時的事跡,莫里斯派遣他去平定薩繆爾·瓦赫烏尼(Samuel Vahewuni)和阿塔特·庫爾庫魯尼(Atat Khorkhoruni)的叛亂,同時派哈馬扎斯普·馬米科尼揚協助他[20]

「然後(皇帝)命令駐在亞美尼亞的將軍(老)希拉克略率軍攻打反叛者……叛軍在當地劫掠,帶走了一切有價值的東西,計劃撤往科爾杜阿特斯(Korduats,王公名)的統治區,在那裡建立一個據點。希拉克略與哈馬扎斯普·馬米科尼揚繼續率軍追趕他們,(叛軍)在向據點行進的過程中經過一座名叫但以理的橋,此橋橫跨賈爾梅(Jermay)河;過河後,叛軍就破壞了橋梁,並在河的另一岸設防。(拜占庭軍)起初因找不到渡口而不知所措,甚至計劃撤退,然而他們偶然抓住了一個雲遊牧師,威脅他道:「如果你不告訴我們渡口的位置,我們就殺了你。」(那個牧師)只好把大軍帶到渡口。拜占庭軍全部渡河,一部分人監視叛軍堡壘,一部分人去控制橋頭和谷口,主力則衝進堡壘進攻叛軍。雙方交戰慘烈,叛軍也被打得精疲力盡……叛軍首領納爾西斯(Nerses)、維斯塔姆(Vstam)和薩繆爾(Samuel)被殺,但在死前他們也殺死了不少敵人,薩爾吉斯(Sargis)和瓦拉茲·奈爾塞赫(Varaz Nerseh)則被俘,他們被帶到卡林(今埃爾祖魯姆)斬首。臨刑前,瓦拉茲提議:「我們抽籤決定誰先受死吧。」,但薩爾吉斯說:「我老了,我懇求你給我個機會,不要讓我看見你的人頭落地。」於是劊子手們就先處死了薩爾吉斯。狄奧多羅斯·特爾帕圖尼(Teodoros Trpatuni)逃到波斯國君(庫思老二世)那裡尋求庇護,但庫斯老又把他捆綁交還給敵人(拜占庭帝國),隨後他被處死。但(波斯君主)後來也經歷了不幸。」
《塞博俄斯的歷史》, Chapters 6-7[22]

老希拉克略在亞美尼亞呆的時間並不長,但這一任命也暗示了老希拉克略與亞美尼亞的聯繫[23],他的接任者可能是蘇倫(Suren)[20]

擔任阿非利加總督

[編輯]

608年,記載中提到老希拉克略已成為貴族(一種軍事頭銜),並擔任阿非利加總督。據普世牧首尼基弗魯斯一世的記載,在602年福卡斯發動叛亂,推翻並殺害莫里斯皇帝之前,老希拉克略就已經是阿非利加總督了。他可能是接替了598-600年間的臨時總督英諾森提烏斯(Innocentius)的位子[24]。這一任命證明莫里斯皇帝對老希拉克略的忠誠有充分的信任(因為這一職位具有相當大的權力)。莫里斯皇帝被害的消息傳來後,老希拉克略和他的屬下都表示強烈哀悼,讚揚了死去皇帝的功績[25]

阿非利加總督這一職位掌握着阿非利加地區的民政與軍事大權,其官署設在迦太基。19世紀後期及20世紀早期的歷史學家認為老希拉克略得到的這一任命具有特殊意義,甚至以此為基礎,推測老希拉克略與阿非利加或西部帝國之間有密切的聯繫。但後來的歷史學家指出,這一任命並沒有那麼特殊,反而更像是一種常例,在6世紀,也有數位拜占庭指揮官在東部地區開始軍事生涯(往往是在上美索不達米亞),後又被調往北非任職。沒有跡象可以表明這種從帝國東部到西部的調動是不尋常的[25]

20世紀歷史學家夏爾·迪爾英語Charles Diehl曾認為7世紀時,阿非利加地區經歷了人口和經濟的衰退,還面臨着敵對的柏柏爾部落的威脅。但後來的歷史學家憑藉新的考古資料,改變了這種認識:整個總督區仍是拜占庭帝國中較富裕的地區,儘管其財富與地位都不如埃及。與巴爾幹半島美索不達米亞高加索地區相比,這裡的戰亂不多,居民們也更安全。有證據可表明,7世紀時,阿非利加與高盧法蘭克王國存在貿易往來;農業也很發達,尤其是在邁傑爾達河流域,出產糧橄欖油和葡萄酒,不僅滿足了食物需求,也提供了貿易商品,另外漁業也很發達。當地的精英們出資修建教堂,留下了一些藝術品(多數與墓葬有關),其中最著名的是鑲嵌畫[26]。老希拉克略也與當地的精英們建立了聯繫,他的兒子希拉克略的第一任妻子優多基婭英語Fabia Eudokia的父親就是阿非利加的一位地主[27]

叛亂

[編輯]

608年,老希拉克略以阿非利加總督區為基地發動了針對福卡斯皇帝的叛亂[27][28]。後來的拜占庭史家將其反叛動機歸於為莫里斯皇帝復仇,這可能確實是一大動機;但叛亂無疑也摻雜了政治因素,用現代歷史學家沃爾特·凱基(Walter Emil Kaegi)的話說,是「冷酷的政治算計[25]」:迦太基據君士坦丁堡很遠,福卡斯無法輕易平叛,阿非利加地區足夠富裕,可以維持他的政府,反而是福卡斯的政權需要阿非利加的財政和糧食支持;波斯國君庫斯老二世已經對帝國展開了進攻,攻占了達拉,並繼續向拜占庭領土推進,關於這場戰爭的消息已很好地傳到老希拉克略的耳朵里。福卡斯面臨兩線作戰,使得他無法集中力量,增加了叛亂成功的機會[29]

叛亂後,老希拉克略與他的同名兒子一起被宣布為執政官。記載中沒有說明這是如何實現的,可能是老希拉克略自行宣布,也可能是按程序由迦太基的元老院正式任命的(但實際迦太基元老院並沒有任命羅馬執政官的權利)。但無論如何,這一舉動傳遞了明確的信號,自查士丁尼一世以後,執政官實際上就成為拜占庭皇帝頭銜的一部分,老希拉克略宣布自己為執政官,就邁出了稱帝的第一步,同時也憑藉羅馬的歷史傳統,宣告了自己的合法正統性。迦太基以及後來亞歷山大的鑄幣廠鑄造了印有老希拉克略及其同名兒子穿執政官袍的半身像的金幣[30]

安條克的約翰英語John of Antioch (chronicler)與牧首尼基弗魯斯都在記載中指出,禁衛軍伯爵英語Excubitors、福卡斯的女婿普利斯庫斯英語Priscus (general)(與當年被任命為菲利皮科斯的普利斯庫斯是同一人)與老希拉克略有暗中往來,據記載,他對皇帝懷恨在心,他向老希拉克略承諾,會支持他的叛亂,但這個故事有些可疑,儘管普利斯庫斯後來確實在君士坦丁堡前臨陣倒戈,但沒有證據表明他在最初就煽動老希拉克略叛亂。尼基弗魯斯的記載還稱,叛亂前,老希拉克略與弟弟格雷戈拉斯進行了商議,格雷戈拉斯還希望事成之後讓自己的兒子尼刻塔斯稱帝,現代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的[31]

609–610年的局勢對福卡斯來說非常糟糕,他們在與波斯人的戰鬥中失敗,波斯軍攻入了美索不達米亞、亞美尼亞、敘利亞安納托利亞諸行省;610年,老希拉克略派侄子尼刻塔斯英語Nicetas (cousin of Heraclius)攻打埃及,博努斯前往埃及組織防禦,但在亞歷山大城外被擊敗,尼刻塔斯遂占領了整個行省。他幫助仁慈的約翰英語John the Merciful當選亞歷山大牧首,約翰則幫助他建立了穩固的統治[32][33][34];斯拉夫人則奪取了伊利庫姆北部,在薩洛尼卡和安納托利亞和敘利亞的城市裡,賽車藍黨、綠黨爭鬥不斷,猶太人也在敘利亞地區發動了暴亂。君士坦丁堡的民眾也嘲諷福卡斯是個酒鬼[35]

610年,攻下埃及後,叛軍開始進攻敘利亞和塞浦路斯,同時沙赫爾巴拉茲率領的波斯大軍逼近了安條克。老希拉克略的同名兒子,後來的希拉克略皇帝則率一支大型艦隊航向君士坦丁堡。來自西西里克里特和薩洛尼卡的許多民眾都加入了叛軍,610年10月,他們在君士坦丁堡登陸。福卡斯可用的部隊只剩下帝國衛隊英語Excubitors及首都的賽車藍、綠黨的非正規軍。普利斯庫斯選擇在這個時候響應叛亂,率帝國衛隊臨陣倒戈,綠黨也加入叛軍,小希拉克略輕而易舉地占領了君士坦丁堡[36]

小希拉克略很快稱帝,處死了福卡斯以及他的幾個親信和支持者[36]。據尼基烏的約翰的記載,老希拉克略為兒子的成功而欣喜,隨後不久去世[37]

評價

[編輯]

雖然老希拉克略可以稱得上是他那個時代的一位優秀將領,但他的成就微乎其微。可以說,一些拜占庭史家在記載中努力拔高老希拉克略事跡的重要性,以此來突出(小)希拉克略這位皇帝有個光榮的出身[38]

腳註和參考文獻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Cameron, Ward-Perkins & Whitby 2000,第561頁; Kaegi 2003,第21–22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Martindale, Jones & Morris 1992,第584頁.
  3. ^ 這段記載出自《狄奧菲拉科特·西莫卡塔的歷史》第三卷,原文如下:"And so Philippicus had learned during his journey that Priscus had been accredited as general by the emperor; on reaching Tarsus he composed messages to Heraclius the Elder which indicated that, after leaving the army, he should return to his own city when he came to Armenia, and surrender the army to Narses, the commander of the city of Constantina." (Whitby & Whitby 1986,第72頁)
  4. ^ Kaldellis, Anthony (2019). Romanland: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Byzantium, p.183,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986510.
  5. ^ Theophylact Simocatta, III.1.1; ed. Whitby & Whitby 1986,第72頁.
  6. ^ Arakelyan 1976,第232頁.
  7. ^ 7.0 7.1 7.2 7.3 Kaegi 2003,第21 (Footnote #4)頁.
  8. ^ 8.0 8.1 8.2 8.3 Cawley 2006–2016,Family of Emperor Heraklius.
  9. ^ Theophylact Simocatta, II.5.9–11; ed. Whitby & Whitby 1986,第49–50頁.
  10. ^ Theophylact Simocatta, II.7.1, 7.6–11; ed. Whitby & Whitby 1986,第51–52頁.
  11. ^ Theophylact Simocatta, II.8.1–5; ed. Whitby & Whitby 1986,第52–53頁.
  12. ^ 12.0 12.1 Theophylact Simocatta, II.9.16–10.1, 10.4–5; ed. Whitby & Whitby 1986,第53-54頁.
  13. ^ Theophylact Simocatta, II.9.17-10.4 ed. Whitby & Whitby 1986,第54頁.
  14. ^ Martindale, Jones & Morris 1992,第584–585, 1023頁.
  15. ^ Theophylact Simocatta, II.10.6–7, 18.1–6; ed. Whitby & Whitby 1986,第57, 68頁.
  16. ^ 16.0 16.1 Martindale, Jones & Morris 1992,第585, 1023頁.
  17. ^ Theophylact Simocatta, II.18.26 and III.1.1–2.
  18. ^ Martindale, Jones & Morris 1992,第1052–1053頁; Whitby 1988,第154, 286–288頁.
  19. ^ Dodgeon, Greatrex & Lieu 2002,第170]頁
  20. ^ 20.0 20.1 20.2 Martindale, Jones & Morris 1992,第585頁.
  21. ^ Whitby 1988,第290頁.
  22. ^ Robert Bedrosian, Sebeos's History (1985 Translation), Chapters 6–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3. ^ Kaegi 2003,第22頁.
  24. ^ Martindale, Jones & Morris 1992,第511, 585, 622頁.
  25. ^ 25.0 25.1 25.2 Kaegi 2003,第25頁.
  26. ^ Kaegi 2003,第27–28頁.
  27. ^ 27.0 27.1 Kaegi 2003,第36頁.
  28. ^ Treadgold 1997,第240頁.
  29. ^ Kaegi 2003,第39頁.
  30. ^ Kaegi 2003,第40頁.
  31. ^ Kaegi 2003,第42–43頁.
  32. ^ Kaegi 2003,第53
  33. ^ Kaegi 2003,第87
  34. ^ Dodgeon, Greatrex & Lieu 2002,第194
  35. ^ Treadgold 1997,第240–241頁.
  36. ^ 36.0 36.1 Treadgold 1997,第241頁.
  37. ^ Charles 2007,Chapter CX, 11–13.
  38. ^ 原文:"Although the achievements of his father, Heraclius the Elder, were modest, later historians magnified his military achievements as part of their program to exalt and praise his son."(Kaegi 2003,第21頁)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福卡斯,603年
羅馬帝國執政官
608年
小希拉克略同時在任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小希拉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