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界
外觀
結界(巴利語:baddha-sīmā[1];梵語:sīmā-bandha,或bandhaya-sīman,音譯畔陀也死曼[2])是佛教術語,原為僧伽在布薩等集聚一處時,隨處劃定一定之界區,限定僧侶活動的範圍,以免僧眾動輒違犯別眾、離宿、宿煮等過失[3]。巴利律注中提到,界分為「已結之界」(baddha-sīmā)和「未結之界」(abaddha-sīmā)兩類[1],近於南山律中所稱之「作法界」和「自然界」[4]。
後來因真言宗的發展,於修密教法時,為防止魔障侵入,劃一定之地區,以保護道場與行者,稱為結界、結護。 結界為具有一定法力效力的範圍,其作用通常是保護性的。即堅固所住地之地結印(金剛橛)與四方設柵以防他人侵入之四方結印(金剛牆),俟本尊入道場後,在虛空張網覆道場上,令入其中者無障難,即結虛空網印(金剛網);又在道場四方設柵,周圍繞以火焰護衛之,即結火院印(金剛炎)。
佛教修行者通過遵循一定的儀式可以構造結界。例如按照《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二十一節:
其結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劃地為界。或取淨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擲著四方為界。或以想到處為界。或取淨灰咒二十一遍為界。或咒五色線二十一遍。圍繞四邊為界。皆得。
動漫
[編輯]在一些動漫作品中,結界的概念被拓展,也通常具有可見的邊界和範圍。
外部連結
[編輯]- ^ 1.0 1.1 verfasst von Mahanama. Mahavamsa : die große Chronik Sri Lankas 15.E2. Exkurs 2 zu Kapitel 15: Sīmā. [2019-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7).
- ^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畔陀也死曼……上句結下句界也。此意云一切方處所結界也」
- ^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釋結界篇。結謂白二(白二羯磨)限約,即能被之法。界,謂分隔彼此,即所加之處。」
- ^ 屈大成. 「自然界」之研究 ──中國佛教律家詮釋律制一例 (PDF). 正觀. 2014 [2019-03-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