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與烏克蘭
在1991年之前,烏克蘭是蘇聯的一部分,境內有蘇聯的核武器。在1991年12月1日,蘇聯的第二大共和國烏克蘭,以壓倒性優勢投票獨立,此舉在有限的範圍內,結束了蘇聯保持統一的任何現實機會[1]。超過90%的選民表示支持烏克蘭宣布獨立,他們選舉議會主席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為該國首任總統。12月8日在白俄羅斯共和國布列斯特州和12月21日在阿拉木圖舉行的會議上,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導人正式解散蘇聯,成立了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擁有當時世界第三大的蘇聯核武庫其中的三分之一,以及重要的設計和生產方法與工具[2]。在烏克蘭境內仍有130枚各帶6枚彈頭的UR-100N洲際彈道導彈、46枚各帶10枚彈頭的RT-23 molodes洲際彈道導彈以及33架重型轟炸機,共計約1700枚彈頭[3]。在形式上,這些武器由獨聯體控制[4]。在1994年,烏克蘭同意銷毀這些武器,並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5][6]。
無核化
[編輯]1993年,國際關係理論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包括他的預測:沒有任何核威懾力量的烏克蘭可能會受到俄羅斯的侵略。但這在當時只是少數人的觀點[7]。
2016年發表在《世界概況》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認為,在作者看來,烏克蘭的無核化並不是一個 "愚蠢的錯誤",而且不清楚烏克蘭作為一個有核國家是否會更好[8]。研究報告認為,推動烏克蘭獨立是為了使其成為一個無核國家[8]。據作者稱,在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其他後蘇聯國家的無核化問題上[8],美國也不會讓烏克蘭成為例外。在烏克蘭的核武器的威懾價值也是值得懷疑的。因為烏克蘭必須花12至18個月的時間,來建立對俄羅斯人留下的核武庫的全面操作控制[8]。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是5,000-10,000公里(最初針對美國),這意味着導彈被重新瞄準,目標是打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俄羅斯人留下的空射巡航導彈(ALCMs)已經在蘇聯解體期間被俄羅斯人禁用,但即便是烏克蘭人對其進行了重新配置,並使其發揮作用,也不太可能產生威懾效果。如果烏克蘭決定建立對核武器的全面控制,它將面臨西方的制裁,甚至可能被美國和其他北約盟國撤銷外交承認。烏克蘭還可能面臨俄羅斯的報復性行動。由於烏克蘭沒有核武器計劃,當核武器的使用壽命到期,烏克蘭也會在更換核武器方面遇到困難。作為放棄核武器的交換條件,烏克蘭得到了經濟補償,以及《布達佩斯備忘錄》的安全保障[8]。
《布達佩斯備忘錄》
[編輯]在1994年12月5日,烏克蘭、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的領導人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為烏克蘭作為無核武器國家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提供安全保障。四方簽署了該備忘錄,其中包括一個序言和六個段落。備忘錄的內容如下[9]:
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歡迎烏克蘭作為無核武器國家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考慮到烏克蘭承諾在規定時間內從其領土上消除所有核武器。 注意到世界安全形勢的變化,包括冷戰的結束,為大幅度削減核力量帶來了條件。
確認以下內容: 1.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根據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最後文件的原則,它們對烏克蘭承諾尊重烏克蘭的獨立和主權以及現有邊界。
2.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它們有義務不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除非根據《聯合國憲章》進行自衛或其他方式,否則它們的任何武器都不會對烏克蘭使用。
3.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根據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最後文件的原則,它們對烏克蘭的承諾是:不進行旨在使烏克蘭行使其主權所固有的權利屈從於其自身利益的經濟脅迫,從而獲得任何形式的好處。
4.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如果烏克蘭成為使用核武器的侵略行為的受害者或侵略威脅的對象,它們承諾立即尋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採取行動,向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無核武器合約國的烏克蘭提供援助。
5.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就烏克蘭而言,它們承諾不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任何無核武器合約國使用核武器,除非這種國家與一個核武器國家聯合或結盟,對其本身、其領土或附屬領土、其武裝部隊或其盟國發動攻擊。
6.烏克蘭、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將在出現涉及這些承諾的情況時進行磋商。
- 與烏克蘭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有關的安全保證備忘錄。
法國和中國的承諾
[編輯]法國和中國也向烏克蘭提供了與《布達佩斯備忘錄》類似的保證,但有一些明顯的區別。例如,法國的承諾不包含上述第4和第6段中的承諾,即把任何侵略行為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也沒有在出現有關承諾的問題時進行協商[10]。
中國的承諾採取了完全不同的形式,是在12月4日作出的,內容如下。 [11]
- 中國政府歡迎烏克蘭決定銷毀其領土上的所有核武器,並讚揚烏克蘭最高拉達於11月16日批准烏克蘭作為無核武器國家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國完全理解烏克蘭對安全保障的渴望。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這一原則立場也適用於烏克蘭。中國政府敦促所有其他核武器國家作出同樣的承諾,以加強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所有無核武器國家的安全。
- 中國政府一貫反對在國際關係中施加政治、經濟或其他壓力的做法。中國政府主張通過平等協商,和平解決爭端和分歧。根據1992年1月4日中烏建交聯合公報、1992年10月31日中烏聯合公報和1994年9月6日中烏聯合聲明的精神,中國承認並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中烏友好合作關係。
因此,中國的承諾,與法國的承諾類似,沒有承諾在發生危機時涉及聯合國或協商機制。然而,它承諾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消除俄羅斯的核武器
[編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克里米亞半島撤出了核武器和運載系統,但根據與烏克蘭的協議,駐紮的黑海艦隊的一些具有核能力的艦艇和潛艇沒有撤離。 [12] 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之後,俄羅斯聯邦再次向半島部署了具有核能力的武器,包括S-300防空導彈,以及後來的圖-22M3逆火轟炸機和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12] [13] [14] 2在2020年,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官員表示,俄羅斯在克拉斯諾卡(Kyzyltash)的蘇聯核武器儲存設施費奧多西亞-13進行了施工,並在巴拉克拉瓦的核潛艇基地增加了新的隧道。[15]
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
[編輯]儘管俄羅斯聲稱對克里米亞的吞併,被聯合國大會認為是無效的, [16]但烏克蘭政府在2014年重申了其1994年的決定,即作為一個無核武器國家加入《核不擴散條約》。 [17]
烏克蘭議會議員帕夫洛·里扎年科告訴《今日美國》 ,如果美國和其他世界領導人不堅持終止協議,烏克蘭可能不得不用自己的核武器武裝自己。他說:「因為這個協議,我們放棄了核武器。現在,烏克蘭有一種強烈的情緒,認為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 [18]他還表示,「未來,無論克里米亞局勢如何解決,我們都需要一個更強大的烏克蘭。如果你有核武器,人們就不會入侵你。」 [19] 2014年12月13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表示,他不希望烏克蘭再次成為核大國。 [20]
2021-2022 年與俄羅斯關係再度緊張
[編輯]2021年4月15日,烏克蘭駐德國大使安德烈·雅羅斯拉沃維奇·梅爾尼克告訴德國廣播電台,如果不允許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烏克蘭可能不得不重新考慮其作為無核武器國家的地位,以保證其防禦能力。 [21] [22]
2022年2月(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再次發出這樣的感慨,暗示如果烏克蘭的安全保障沒有得到滿足,它將有可能將《布達佩斯備忘錄》視為無效。 [23]
政治
[編輯]此章節需要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
截至 2022 年,只有三個烏克蘭政黨支持恢復核武器:全烏克蘭聯盟「自由」[24]、激進黨[25]和國家軍團[26]。
參考文獻
[編輯]- ^ Nohlen, Dieter; Stöver, Philip. Elections in Europe : a data handbook 1st ed. Baden-Baden, Germany: Nomos. 2010 [2022-03-10]. ISBN 3-8329-5609-3. OCLC 6175652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 Implementing Health Reform: Navigator Support Agreement, Tax-Filing Update, And More (April 6 Update). Forefront Group. 2015-04-02 [2022-03-10].
- ^ Norris, Robert S. (January–February 1992). "The Soviet Nuclear Archipelago". Arms Control Today.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22 (1): 24–31. JSTOR 23624674
- ^ Hanley, Jeremy (June 22, 1993). "Nuclear Weapons". Hansard. UK Parliament. Column 154. Retrieved September 9, 2018.
The Minister of State for the Armed Forces (Mr. Jeremy Hanley): ... Some weapons are also possessed by Ukraine, Kazakhstan and Belarus, but these are controlled by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 ^ Schneider, Barry R.; Dowdy, William L. Pulling back from the nuclear brink : reducing and countering nuclear threats. London: F. Cass. 1998. ISBN 0-7146-4856-6. OCLC 38199723.
- ^ Pikayev, Alexander A. Post‐Soviet Russia and Ukraine: Who can push the button?.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1994-09, 1 (3): 31–46 [2022-03-10]. ISSN 1073-6700. doi:10.1080/107367094084365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英語).
- ^ The Case for a Ukrainian Nuclear Deterrent retrieved 23/01/2022
- ^ 8.0 8.1 8.2 8.3 8.4 Budjeryn, Mariana. Was Ukraine’s Nuclear Disarmament a Blunder?. World Affairs. 2016-09, 179 (2): 9–20 [2022-03-10]. ISSN 0043-8200. doi:10.1177/00438200166737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英語).
- ^ Budjeryn, Mariana. Was Ukraine’s Nuclear Disarmament a Blunder?. World Affairs. 2016-09, 179 (2): 9–20 [2022-03-10]. ISSN 0043-8200. doi:10.1177/00438200166737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英語).
- ^ Page K-8, Full text in French of France's Security Assurance to Ukraine (PDF). [2022-03-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8-30).
- ^ Letter dated 12 December 1994 from the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China to the United Nations addressed to the Secretary-General, from UN Office of Disarmament Affairs (PDF). [2022-03-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9-12).
- ^ 12.0 12.1 Kristensen, Hans. Rumors about Nuclear Weapons in Crimea.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2014-12-18 [202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美國英語).
- ^ Sharkov, Damien. Russia Reported to be Stationing Supersonic Bombers in Crimea. Newsweek. 2015-07-22 [202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英語).
- ^ Axe, David. Why Is Russia Stationing TU-22m3 Backfire Bombers in Crimea?. news.yahoo.com. 2020-02-03 [202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4) (美國英語).
- ^ Possible deployment of Russian nuclear weapons in Crimea to endanger whole Europe – NSDC. Unian. 2020-11-15 [202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英語).
- ^ General Assembly Adopts Resolution Calling upon States Not to Recognize Changes in Status of Crimea Reg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11493 27 March 2014.
- ^ Joint Statement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Ukra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rch 25, 2014.
- ^ Dorell, Oren. Ukraine May Have to Go Nuclear, Says Kiev Lawmaker. USA Today. [April 15,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 ^ Koren, Marina. The Ukraine Crisis Is Unsettling Decades-Old Nuclear-Weapons Agreements. [April 15,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6).
- ^ Ukraine has no ambitions to become nuclear power again – Poroshenk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fax-Ukraine (December 13, 2014)
- ^ Ukraine mulls nuclear arms if NATO membership not impending: Envoy. Daily Sabah. April 15, 2021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 ^ Ukrainischer Botschafter: "Wir brauchen militärische Unterstützung".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 ^ Zelensky: Ukraine may reconsider its nuclear status. UAWire. February 19, 2022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1).
- ^ Olszański, Tadeusz A. Svoboda Party – The New Phenomenon on the Ukrainian Right-Wing Scene. Centre for Eastern Studies. OSW Commentary. 4 July 2011, (56): 6 [27 Sept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3).
- ^ Ukraine election: What to look for. BBC News. 24 October 2014 [29 November 2017].[失效連結]
- ^ Volunteer battalion Azov members and former members create National Corps political party. Interfax-Ukraine. 14 October 2016 [5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5). (Ukrainian language ver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