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號小巡洋艦
柏林號的戰前插畫
| |
歷史 | |
---|---|
德意志國 | |
船名 | 柏林號 |
艦名出處 | 柏林 |
建造方 | 但澤帝國船廠 |
鋪設龍骨 | 1902年 |
下水日期 | 1903年9月22日 |
入役日期 | 1905年4月4日 |
結局 | 1947年鑿沉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不來梅級小巡洋艦 |
排水量 | 3792噸 |
船長 | 111.1米 |
型寬 | 13.3米 |
吃水 | 5.51米 |
動力輸出 | 12140匹軸馬力 |
動力來源 | 雙軸,兩台三脹蒸汽機 |
船速 | 22節 |
續航力 | 4270海里以12節 |
乘員 | 288人 |
武器裝備 |
|
裝甲 | 甲板:80毫米 |
柏林號(德語:SMS Berlin[註 1])是德意志帝國所建造的七艘不來梅級小巡洋艦的三號艦,以德國首都柏林命名。它由但澤的帝國船廠承建,於1902年開始龍骨架設、1903年9月下水、至1905年4月投入艦隊使用。其主艦炮包括有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和兩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可達22節。
在逾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柏林號曾先後經歷德意志帝國海軍、魏瑪國家海軍和納粹德國海軍時代。它從入役後便跟隨公海艦隊的偵察部隊服役,直至1911年被派駐海外。第二年,它又回到偵察部隊,並留在那裡度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頭兩年。1916年,柏林號轉為擔任布雷艇職責,並於1917年解除武裝。一戰結束後,艦隻成為《凡爾賽條約》獲准德國保留的六艘巡洋艦之一,並於1920年代作為教練船繼續服役於新組建的國家海軍。它於1929年撤出現役,後又被納粹海軍作宿舍船使用,這也是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的角色。戰後,柏林號裝上待處置的化學武器,被鑿沉於斯卡格拉克海峽。
建造
[編輯]柏林號是為替代老舊的魚雷巡洋艦齊滕號而以「齊滕號替艦(Ersatz Zieten)」[註 2]為代號進行訂購,並於1902年在斯德丁的伏爾鏗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903年9月22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1905年4月4日,艦隻正式投入活動戰列艦隊(Aktive Schlachtflotte,即公海艦隊前身)使用。[2]
柏林號的全長為111.10公尺(364英尺6英寸),有13.3公尺(43英尺8英寸)的舷寬和5.51公尺(18英尺1英寸)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3,792公噸(3,732長噸)。[3]其推進系統由兩台三脹式蒸汽機組成,它們的額定功率為12,140匹軸馬力(9,050千瓦特),最高速度達22節(41公里每小時)。發動機由十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提供動力。柏林號可攜帶860公噸(850長噸)煤,故此得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4,270海里(7,91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4名軍官及274-287名水兵。[4]
柏林號的武器由十門單裝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組成。其中兩門並排布置在艏艛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布置在艦艉。這些炮支的射程為12,200公尺(13,300碼)。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艦隻還配備有兩具450公釐(17.7英寸)的魚雷管及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的船體內。1915年,為執行布雷任務,柏林號略作修改以滿足攜帶80枚水雷的要求。[5]此外,艦隻還受到厚達80公釐(3.1英寸)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有100公釐(3.9英寸)厚、炮支的炮擋厚度也有50公釐(2.0英寸)。[3]
服役歷史
[編輯]在完成海上試航後,柏林號最初是被用作皇家遊艇霍亨索倫號的護航艦。自1905年8月起,它又被分配至偵察部隊,並在北海和波羅的海跟隨活動艦隊服役。為此,它取代了小巡洋艦阿瑪宗號,並接管了原艦的船員。1911年6月28日,柏林號離開基爾,改為接替炮艇豹號執行海外任務。它與另一艘炮艇野豬號共同駐紮在阿加迪爾,以維護德國在當地的權益,直至1911年11月。同年12月14日,柏林號返回德國,並重新加入偵察部隊。[6]至1912年9月27日,艦隻的大部分船員被轉移至新入役的小巡洋艦斯特拉斯堡號,剩餘船員則隨柏林號換駐威廉港,並於同年10月29日退役。1913年10月,柏林號再次離開德國前往韋拉克魯斯,以緩解大巡洋艦赫塔號在加勒比海的壓力。[7]
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柏林號作為威廉港港口區艦隊的指揮艦獲重新投入使用。不久後,它又隨同第四偵察集群被短暫部署至大貝爾特海峽擔任封鎖值勤。從1914年10月起,柏林號回到德意志灣負責警戒值勤。艦隻於1915年10月24日離開第四偵察集群並換駐波羅的海。當時它連同小巡洋艦斯圖加特號以及第五魚雷艇區艦隊一起經由利鮑前往文道。在那裡,它取代了姊妹艦不來梅號的位置,並進行改裝以滿足攜帶80枚水雷的要求。[5]1916年1月,柏林號回到第四偵察集群並重返北海,繼續擔任警戒值勤。由於在1916年5月處於旱塢維護狀態,它錯過了當月最後一天爆發的日德蘭海戰。[8]同年10月19日,當姊妹艦慕尼黑號遭魚雷襲擊後,由柏林號負責拖曳該艦返回港口。1916年10月,英國潛艇E38號也襲擊了柏林號,但其發射的魚雷未能取得命中。[9]同年年底,該艦被解除武裝,並於1917年2月11日在但澤退役[5]。此後,它作為供應艦先後在基爾和斯維內明德使用,並擔任此角色直至1918年戰爭結束[6]。
戰爭結束後,柏林號成為《凡爾賽條約》允許德國保留的六艘巡洋艦之一[註 3]。在為重新組建的魏瑪國家海軍服役期間,它自1922年起開始擔任教練巡洋艦。[6]1923年11月,在前往挪威時,威廉·卡納里斯被派往艦隻服役。柏林號於1924年1月離開德國海域進行海外巡航,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首次有德國軍艦展開此舉。巡航期間,卡納里斯結識了一位名為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的海軍學員,後者最終與卡納里斯結為摯友,並成為猶太人大屠殺的主要執行者。[11][12]1928年,柏林號展開環球巡航,其中包括在弗里曼特爾停留,成為一戰結束十年來首艘到訪澳大利亞的德國軍艦[13]。教練任務則一直持續至1929年,當時它被撤出現役。自1935年起,納粹德國海軍將柏林號用作宿舍船,並駐紮在基爾。在那裡,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免於難;當戰爭結束後,艦隻於1947年5月31日裝填入化學武器,並在斯卡格拉克海峽作鑿沉處置。[6]
注釋
[編輯]- 腳註
- 引用
- ^ Gröner,第56頁.
- ^ Gröner,第102–104頁.
- ^ 3.0 3.1 Gröner,第102頁.
- ^ Gröner,第102–103頁.
- ^ 5.0 5.1 5.2 Gröner,第103頁.
- ^ 6.0 6.1 6.2 6.3 Gröner,第104頁.
- ^ German Cruiser For Mazatlan. New York Times. 1913-10-28 [2012-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7).
- ^ Campbell,第23頁.
- ^ Tucker,第69頁.
- ^ Williamson,第3頁.
- ^ Waller,第12頁.
- ^ Mueller,第60–61頁.
- ^ German Cruiser to Visit Fremantle.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1928-08-07 [2012-10-27].
參考資料
[編輯]- Campbell, John. Jutland: 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8. ISBN 1-55821-759-2.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Mueller, Michael. Canaris: The Life and Death of Hitler's Spymaster.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7. ISBN 978-1-59114-101-3.
- Tucker, Spencer. The European Powers in the First World War. New York, NY: Garland Pub. 1996. ISBN 0815303998.
- Waller, John H. The Unseen War in Europe: Espionage and Conspirac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I.B. Tauris. 1996. ISBN 1-86064-092-3.
- Williamson, Gordon. German Light Cruisers 1939–1945.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2003. ISBN 1-84176-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