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明 (唐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明
684年
二月初七(2月27日)—九月初五(10月18日)
政權 大唐
君主 唐睿宗
則天皇太后[1]
歷時 8個月[2]
文明唐朝唐睿宗李旦時期的位置。

文明(684年2月27日—10月18日),是唐睿宗李旦第一次在位時所使用的第一個年號[3],使用時間共計8個月不到。由於該年號使用期間皇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掌握實際大權,所以有些史書把它作為武則天的年號[4],不過大部分史書還是把它作為唐睿宗的年號[5]。該年號才使用8個月不到(即文明元年九月初五公元684年10月18日),武則天便以自己的名義發下敕令改元光宅,並改革官制、旗幟、服色等,「文明」年號隨之廢止。

「文明」年號的廢止和「光宅」年號的建立,標誌着一個新的時代——武則天時代正式開始了[6]

建年號

[編輯]
大唐第一位皇太后、亦是中國空前絕後的女皇帝——武則天

嗣聖元年二月初六戊午日(公元684年2月26日),皇太后武氏(即武則天[7])廢唐中宗李哲[8]為廬陵王。第二天,即嗣聖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公元684年2月27日),太后下令立小兒子、豫王兼洛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李旦皇帝[9],是為唐睿宗。大小政事取決於太后,讓睿宗在別殿居住,不得干預朝政。同一天[10]大赦天下,改元文明

大事記

[編輯]

告密之風起

[編輯]

唐睿宗即位的當天(公元684年2月27日),有參與前一天廢黜唐中宗飛騎[11]十多人在坊曲聚會飲酒。正飲間,其中一人說:「早知道沒有什麼功勞賞賜,還不如侍奉廬陵王(即廢帝唐中宗)。」[12]另外一人聽到後離開座位,直奔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皇宮(即洛陽宮)的北宮門——玄武門的羽林軍駐屯地向上司告發他們。飲酒的軍士還未散去,全部被前來的羽林軍士兵捕獲,關入羽林軍的監獄。結果,說話的人被斬首,其餘的人因知道謀反而不告發,被判處絞刑,告發的那個人被授予五品官。告密之風自此興起[13]

肅清廢帝勢力

[編輯]

睿宗即位的第二天,即文明元年二月初八庚申日(684年2月28日),武太后把廢帝李哲的長子、皇太孫[14]李重照廢為庶人,這麼做是為了斷絕臣民們對廢帝一家的希望。

同一天,太后命令西京副留守劉仁軌專門主管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的留守[15]事務,以接替被解職的前西京留守、廢帝廬陵王次子李重福。太后寫信給劉仁軌,信中說:「從前漢朝的劉邦關中的事情委託給蕭何,現在我委託你也是同樣的用意。」 [16]劉仁軌上疏太后,以年老體衰、不能勝任留守之職而推辭,並乘機陳述漢朝呂后惹禍敗亡的事實,以申明對太后的勸誡之意。太后派她的侄兒、秘書監武承嗣帶去用太后的璽印密封的文書撫慰並告訴他:「如今皇帝因守喪不說話,我暫時代他親政;有勞你從遠方帶來對我的勸誡,又以年老體衰推辭職務。你又說『呂氏為後代所譏笑,呂祿呂產在漢朝造成禍害』,引用的比喻很深刻,使我感到慚愧和安慰交加。劉公你的忠貞的節操,始終不變,剛直的作風,古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初始時聽到你的話,不能不感到迷惑不解,但冷靜思考,實在可作借鑑。況且劉公你是先朝德高望重的老臣,為天下人所瞻仰,希望以匡復正義、解救蒼生為懷,不要以年老之由而推卻。」 [17]

太后還把廢帝皇后韋氏的父親、前豫州刺史韋玄貞流放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市東北),完全肅清了廢后娘家的勢力。

同年四月廿二癸酉日(684年5月11日),太后下令把廢帝廬陵王李哲趕出東都洛陽,遷到房州(治所在今湖北省房縣),四月廿六丁丑日(5月15日),又把廬陵王遷到均州(治所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軟禁在以前唐太宗軟禁濮王李泰的住宅中。至此,廢帝勢力完全被肅清。

正式臨朝稱制

[編輯]

文明元年二月十二甲子日(684年3月3日),皇太后武氏駕臨東都洛陽宮的東便殿——武成殿,睿宗皇帝[18]率領親王國公以下的大小官員正式給武氏加上「皇太后」的尊號二月十五丁卯日(3月5日),太后來到殿前的平台上,派侄兒、禮部尚書武承嗣正式冊封李旦為皇帝。從此,太后常常駕臨紫宸殿,坐在皇帝寶座上[19],座前垂掛淡紫色的帷帳,正式開始臨朝稱制,這也是她在高宗時期以皇后(後改稱天后)身份垂簾聽政的繼續,但從幕後走到了台前,再也沒有人可以制止她,她已經是事實上的女皇帝了。

二月廿五丁丑日(3月16日),太后任命太常卿檢校[20]豫王府[21]長史王德真侍中中書侍郎、檢校豫王府司馬劉禕之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兩人是睿宗皇帝即位前在王府的幕僚之長,這一次同升為宰相之列。

三月初五丁亥日(3月26日),太后改封杞王李上金為畢王,鄱陽王李素節為葛王。四月初十辛酉日(4月29日),太后又改封畢王李上金為澤王,授任蘇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葛王李素節為許王,授任絳州刺史(治所在今山西省新絳縣)。

殺廢太子賢

[編輯]

文明元年二月初九辛酉日(684年2月29日),太后命令左金吾將軍丘神勣前往巴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檢查自己的第二子、原廢太子庶人李賢的住宅(被稱為「巴州公館」)以防備意外,實際上是暗示丘神勣殺死他。

丘神勣到巴州後,把李賢幽禁於巴州公館的別室(不是主室),並於二月廿七己卯日(3月18日)[22]逼他自殺,李賢死時年僅三十一歲(虛歲,按周歲計算則年僅30歲)。李賢死後太后便歸罪於丘神勣。三月十六戊戌日(4月6日),太后率領百官在顯福門舉行哀悼祭奠之禮,並把丘神勣貶為疊州刺史(治所在今甘肅省迭部縣)。第二天,即文明元年三月十七己亥日(684年4月7日),太后下詔追封李賢為雍王。丘神勣不久又回洛陽擔任左金吾將軍。

歸葬天皇大帝

[編輯]

五月十五丙申日(6月3日),睿宗率領百官扶着大行皇帝李治的靈柩向西返回西京長安,太后則依舊鎮守東都洛陽

五月(684年6月、7月之間),太后任命侄兒、禮部尚書武承嗣太常卿九卿之首)、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之列)。

八月十一庚寅日(9月25日),大行皇帝李治正式下葬於乾陵,群臣上諡號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獻瑞之風興

[編輯]

武則天為高宗皇后時,大小祥瑞的出現就已經漸多,例如嘉禾、瑞木、慶雲、白龍、石龜、芝草等。等到武則天為太后,廢中宗、立睿宗後,有飛騎聚眾飲酒、口出怨言,被人告密而被誅殺,不久就有人聲稱有慶雲出現,於是百官上表向太后表示慶賀[23],以為是「天人合德,宗社降休」,上天示意讓「紫宸[24]永固」,也就是說,群臣認為連上天也覺得太后殺得對,所以出現祥瑞以表嘉許。這是高宗駕崩、太后稱制以後第一起獻瑞事件,用天意來彰顯太后肅清敵對勢力的正確性,以鞏固太后的權威。

當初,尚書左丞馮元常被高宗所信任。高宗晚年多病,各部門奏事時,常說:「身體不好,可先與馮元常商量再奏報給朕聽。」馮元常曾經私下對高宗說:「中宮(指當時的天后武氏)威權太重,應該稍加抑制。」唐高宗雖然不能採納,但認為他說得很對。及至天后成為太后而臨朝稱制時,各地爭相報告吉兆祥瑞。高宗下葬之後不久,嵩陽縣(今河南省登封市縣令樊文進獻一塊祥瑞之石,太后命在朝堂上向百官展示,馮元常不以為然,上奏道:「這種獻石的行為涉及諂媚和欺詐,不可以欺騙天下人。」太后聽了之後很掃興,調馮元常出東都任隴州刺史(治所在今陝西省隴縣)。

其他大事

[編輯]

文明元年秋天的七、八月是多事之秋,其間天災人禍不斷。

七月初九戊午日(8月24日),廣州(治所在今廣東省廣州市都督路元睿崑崙人[25]殺死。路元睿昏暗懦弱,屬下的幕僚恣意橫行,有商船到達,他們就侵奪吞沒商人的財物而不知休止。胡商告到路元睿處,他反要取枷鎖,將人家治罪。胡商們憤怒,其中有幾個崑崙人袖裡藏劍直入辦公之地,殺死路元睿和他身邊的十餘人而後揚長而去,沒有人敢靠近。他們登船入海,追捕他們的人沒有趕上。

路元睿被殺的同一個月,溫州(治所在今浙江省溫州市)發大水,沖走四千多戶人家。

禍不單行,也就在這一個月,突厥(指東突厥滅亡後在其故地興起的後東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篤祿和謀臣元珍等侵擾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太后命左威衛大將軍程務挺率兵抵抗。

八月,彗星在天空西北方出現,彗尾長二丈余,過了三十三日才消失不見。這次出現的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每76.1年「光臨」地球一次,而684年正好是它的回歸年,所以史書上的記載和科學計算完全吻合。這一年的哈雷彗星光顧地球的確切日期是10月2日,即文明元年八月十八日。但是古代中國人認為彗星出現不吉利,稱之為「掃把星」。

八月廿七丙午日(10月11日),太后之侄、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承嗣在擔任宰相三個月之後便被免職,依舊任原官禮部尚書

同月,括州(治所在今浙江省麗水市)發大水,沖走二千多戶人家。

改元曰光宅

[編輯]

高宗下葬一個月後的文明元年九月初五甲寅日(684年10月18日),太后頒布《s:改元光宅赦文》,大赦天下改元光宅,「文明」年號隨之廢止。

出生

[編輯]
  • 高力士(684年生,可能生於使用年號「文明」期間,也可能生於嗣聖光宅年間)

逝世

[編輯]
  1. 文明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684年2月27日):大唐飛騎十餘人(一人被斬首,其餘被處絞刑)。
  2. 文明元年二月廿七己卯日(684年3月18日):唐高宗武則天第三子、前廢太子庶人李賢(被迫自殺)。
  3. 文明元年四月(684年5月):唐高祖最小的兒子、開府儀同三司梁州[26]都督滕王李元嬰(病逝)。
  4. 文明元年七月初九戊午日(684年8月24日),廣州都督路元睿及其身邊十餘人(被崑崙奴暗殺)。

紀年

[編輯]
文明 元年
公元 684年
干支 甲申

其他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正式的諡號是則天皇后,全稱則天順聖皇后,但嗣聖年間她的身份是皇太后,所以在此宜稱她為則天皇太后,而且她去世以後,其子孫們也多稱呼她為「則天皇太后」。
  2. ^ 農曆計算,年號使用只要跨8個月就算8個月,實際使用8個月不到。
  3. ^ 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時共使用了文明、光宅、永昌、垂拱和載初五個年號,但後四個年號普遍被作為武則天的年號。
  4. ^ 唐會要》、《資治通鑑》等把「文明」作為武則天的年號。
  5. ^ 舊唐書》和《新唐書》沒有明確把「文明」算在唐睿宗還是武則天名下,但其他大多數歷史書籍都把「文明」作為唐睿宗的年號
  6. ^ 據《實事求是說帝王——武則天》,從光宅開始,雖然睿宗仍然在位,但一般將此後的年號歸於武則天。
  7. ^ 武則天不是其本名,是其加上諡號中的則天二字而成,其原名不詳,入宮後唐太宗賜她名,人稱武媚娘,她在稱帝前夕改名武曌,而史書中多根據古代女子不稱名字的慣例稱她為武氏
  8. ^ 據《唐會要·帝號上》:唐中宗原名李顯儀鳳二年十月初三改名李哲聖歷元年九月十五復名
  9. ^ 睿宗此時未受冊,直到改元文明的二月十五日(684年3月6日)才受冊,正式成為皇帝。
  10. ^ 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睿宗繼位當天改元,而《資治通鑑》的記載有錯誤。
  11. ^ 飛騎是大唐皇帝最親近的禁軍兵種,隸屬於左、右羽林軍
  12. ^ 《資治通鑑》原話:「向知別無勛賞,不若奉廬陵。」
  13. ^ 《資治通鑑》將此事繫於嗣聖年間,紀年有錯誤。
  14. ^ 李重照在祖父唐高宗在位時即被立為皇太孫,其父唐中宗即位後本應升為皇太子,但還來不及正式冊封,中宗就被廢了,所以之前雖然他的身份是皇帝的兒子,但稱號仍然是皇太孫。
  15. ^ 武太后雖然長期在東都(實際上的首都洛陽,但名義上的首都仍然是西京長安,所以需要派留守管理。
  16. ^ 《資治通鑑》所載太后原話:「昔漢以關中之事委蕭何,今托公亦猶是矣。」
  17. ^ 《資治通鑑》所載太后原話:「今以皇帝諒闇不言,眇身且代親政;遠勞勸戒,復辭衰疾。又雲『呂氏見嗤於後代,祿、產貽禍於漢朝』,引喻良深,愧慰交集。公忠貞之操,終始不渝,勁直之風,古今罕比。初聞此語,能不罔然;靜而思之,是為龜鏡。況公先朝舊德,遐邇具瞻,願以匡救為懷,無以暮年致請。」
  18. ^ 當時還未正式受冊皇帝
  19. ^ 事實上睿宗毫無實權,不得過問政事,也不可能像太后那樣常常上朝
  20. ^ 檢校,即代理
  21. ^ 即睿宗即位前所封的豫王的王府。
  22. ^ 《資治通鑑》將此事繫於三月,有誤,或者可能是三月李賢的噩耗才傳到洛陽。
  23. ^ 李嶠《為百寮賀慶雲表》,收錄在《全唐文》中。
  24. ^ 北極星,代指皇帝寶座,這裡則泛指大唐的江山社稷。
  25. ^ 。「崑崙」是唐代對印度半島南洋群島的泛稱,因當地人皮膚黝黑,崑崙有黑色之意,崑崙人意即黑人。而崑崙奴是對移居中國的崑崙人的通稱。
  26. ^ 梁州治所在今陝西省漢中市
  27. ^ 新羅真德女王四年(650年),「是歲始行中國永徽年號」,此後一直到935年新羅亡國,都使用中國正統王朝的年號。

參看

[編輯]
  • 中國年號索引
  • 相關人物:
    • 武則天:大唐第一位皇太后,唐中宗與唐睿宗生母,臨朝稱制,掌握實權。
    • 唐睿宗:即李旦,大唐第五任皇帝,唐高宗與武則天第四子,兄長中宗被廢後為母后所立,但毫無實權。
    • 劉仁軌:大唐西京(長安留守,深受武則天信任。
    • 李賢:即章懷太子,唐高宗與武則天次子,長兄李弘死後繼為皇太子,但不為母后所喜,被廢,流放至巴州,最後被母后派丘神勣逼令自殺
    • 丘神勣:大唐左金吾將軍,武則天心腹,被派往巴州逼死廢太子李賢,作為替罪羊降職為疊州刺史,不久又回洛陽擔任原職。
    • 廬陵王:即唐中宗李哲,大唐第四任皇帝,唐高宗與武則天第三子,唐睿宗的七哥和同胞三哥,後被母后所廢,降為廬陵王。

參考文獻

[編輯]
  • 年號相關資料:
  1. 《中華五千年長曆》,氣象出版社出版,2002年9月第1版 ISBN 7-5029-3090-6
  2. 《中國歷代年號考》,李崇智著,中華書局出版,2001年1月第2版,第100頁 ISBN 710102512021
  3. 《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徐紅嵐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50頁 ISBN 7538276193
  4. 《中國歷代帝王年號手冊》,陳光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第225-226頁 ISBN 7540210311
  5. 辭海縮影版·附錄·中國歷史紀年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1版
  • 大事記相關資料:
  1. 舊唐書》,五代·劉昫等撰
  2. 新唐書》,北宋·歐陽修宋祁等撰
  3.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等撰
  • 其他相關資料:
  1. 《武則天傳》,台灣·雷家驥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第1版 ISBN 7-01-003453-2
  2. 《武則天》,唐浩明著,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第1版 ISBN 7-80635-999-1
  3. 《實事求是說帝王——女皇武則天》,吳江著,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第1版 ISBN 978-7-80175-550-6
  4. 《中國皇后傳·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則天》,史海陽著,中國人事出版社 ISBN 7-80139-000-8


前一年號:
嗣聖
唐朝年號
684年
下一年號:
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