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施密特 (生物學家)
恩斯特·施密特 Ernst Schmidt | |
---|---|
出生 | 丹麥耶厄斯普里斯 | 1877年1月2日
逝世 | 1933年2月21日 丹麥哥本哈根 | (56歲)
職業 | 海洋生物學家 |
知名於 | 發現歐洲鰻鱺的產卵地 |
配偶 | Ingeborg Kühle |
獎項 | 韋爾登紀念獎(1923) 阿加西茲勳章(1930) 達爾文獎章(1930) |
學術背景 | |
母校 | 哥本哈根大學 |
博士導師 | 尤金紐斯·瓦爾明 |
恩斯特·約翰內斯·施密特(丹麥語:Ernst Johannes Schmidt,1877年1月2日—1933年2月21日)是一位丹麥生物學家。他在1920年發現歐洲鰻魚會遷移到馬尾藻海產卵,在此之前,北美和歐洲的人們一直好奇小型玻璃鰻是從哪來的。[1]
經歷
[編輯]施密特出生於丹麥的耶厄斯普里斯,他的父母是歐內斯特·施密特和卡米拉·艾倫·索菲·施密特。[2]施密特在哥本哈根大學師從於植物學教授尤金紐斯·瓦爾明 ,在此他開始了他的自然史研究,並於1898年獲得生物學碩士學位。隨後,他獲得嘉士伯基金會的資助,研究泰國(當時還是暹羅)閣昌島沿海地區的植物群,包括紅樹林和小水藻。1903年10月,他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論文主題是紅樹林的枝條結構。接着,他開始擔任瓦爾明老師的助教[3]
施密特隨後轉向了海洋動物學研究。1902到1909年間,他在哥本哈根大學植物研究所以及丹麥海洋調查委員會兼職。1909年,他被任命為嘉士伯實驗室生理學系主任,施密特一直擔任這個職位直到去世。
施密特同時從事藻類研究,他研究了黎氏藻屬(居住在硅藻內的,形成絲狀異胞囊的藍細菌),並做了許多植物生理學、遺傳學、海洋科學以及魚類學方面的工作。
從1904年開始,約翰內斯·施密特主導了許多與鰻魚相關的探險。當時的人們認為,歐洲鰻魚在地中海產卵,因為這是唯一觀察到幼年鰻魚的地方。然而,由施密特率領的托爾北大西洋探險隊在法羅群島以西的一處捕獲了有史以來在大西洋上觀察到的第一隻幼鰻。 [2]這一發現深刻影響了施密特的職業生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險,旨在尋找神秘的鰻魚產卵地。他通過系統性地在大西洋深海拖網來縮小自己的搜索範圍,慢慢的朝着鰻魚出生地移動。 1921 年,在第二次達納探險中,他終於找到了鰻魚的產卵場,也就是馬尾藻海。 [2] 1928年至1930年,他領導了由嘉士伯基金會資助的第三次達納探險,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環球航行。
這裡有一個特殊的事件值得我們注意:曾有一篇關於鰻魚生活史的論文在1912年的德國出版,[4]最初它被送到倫敦由皇家學會出版,但該文章被拒絕了,並附帶註明「這個問題已經由格拉西(Giovanni Battista Grassi)完滿的解決了」。這是同行評審的一個失敗案例。 [5]十年後,施密特關於鰻魚出生地的著作被英國皇家學會認可[6] ,甚至後來他還被授予達爾文獎章。 [7]
個人生活
[編輯]1903年,他與老嘉士伯啤酒廠的首席總監索倫·庫爾(Søren Anton van der Aa Kühle)的女兒英格堡·庫爾(Ingeborg Kühle) 結婚。1933年2月,施密特因為流感在哥本哈根逝世, [5]他被埋葬在哥本哈根的韋斯特墓地。 [8]
榮譽
[編輯]- 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 名譽博士,利物浦大學,1923
- 牛津大學韋爾登紀念獎,1923
- 愛丁堡皇家學會名譽研究員,1927
- 達爾文獎章, 1930
- 亞歷山大·阿加西獎章,1930
- Galathea 獎章,1930
- Geoffroy Saint-Hilaire 獎章,1931
- 黑海中上層尖嘴魚施氏海龍(Syngnathus schmidti)以他的名字命名。 [9]
參考文獻
[編輯]- ^ Brooke Jarvis. Where Do Eels Come From?. The New Yorker. May 18, 2020 [May 1,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3).
- ^ 2.0 2.1 2.2 Winge, Øjvind; Tåning, Å. Vedel. Naturforskeren Johannes Schmidt. Hans liv of ekspeditioner. Copehagen: Gylendal. 1947.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Winge」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Warming, (Johannes) Eugenius (Bülow) (Denmark 1841-1924). people.wku.edu. [May 1,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 ^ Schmidt, J. (1912) Danish researches in the Atlantic and Mediterranean on the life-history of the Fresh-water Eel (Anguilla vulgaris, Turt.). Internationale Revue der gesamten Hydrobiologie und Hydrographie 5: 317-342.. [2022-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3).
- ^ 5.0 5.1 c. t. r. Johannes Schmidt (1877-1933). 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1933, 8 (2): 145–152. doi:10.1093/icesjms/8.2.145.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Obituary」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Schmidt, Johs. (1923) The Breeding Places of the Eel.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Containing Papers of a Biological Character, Vol. 211: 179-208. [2022-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3).
- ^ Johannes Schmidt, 1930. The Royal Society. [May 1,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1).
- ^ S.A.v.d. Aa Kühle. Dansk Biografisk Leksikon. [May 1,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 ^ Biographical Etymology of Marine Organism Names. S. Hans G. Hansson. [9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