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 (小說)
《天賦》 | |
---|---|
原名 | Дар |
作者 |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
譯者 | Dmitri Nabokov, Michael Scammell, Vladimir Nabokov |
類型 | 書面作品[*]、文學作品[*] |
語言 | 俄語 |
故事背景地點 | 柏林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G. P. Putnam's Sons (1963) |
出版時間 | 1938 (連載, 除第四章), 1952年全書出版 |
出版地點 | 法國 |
規範控制 | |
OCLC | 22662007 |
《天賦》(俄語:Дар, Dar;英語:The Gift)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最後一部俄文小說,於1935年至1937年寫於居住的城市柏林,以西林的筆名,連載於巴黎的白俄雜誌。
《天賦》是納博科夫用母語寫的最後一部小說。在1962年的前言中,作者指出,它是在1935年至1937年,寫於柏林,最後一章則是在1937年,在法國里維埃拉完成。這部小說最初在巴黎的白俄雜誌《當代》(Sovremennye zapiski)上連載。但是,第四章沒有發表。全本小說直到1952年才出版。
《天賦》第四章是俄國作家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偽傳記,白俄雜誌出版方在出版該書時,只出版了其他四章。
故事的主人公費奧多爾·戈杜諾夫-切爾丁采夫是一個俄羅斯作家,布爾什維克革命後與家人一同逃離,住在柏林。在第五章也是最後一章中,費奧多爾闡述了他要寫書的雄心。
納博科夫的兒子德米特里將這本書的第一章翻譯成了英語;邁克爾·斯卡梅爾完成了剩下的部分。1961年,納博科夫修改了所有五章的譯文。
情節
[編輯]第一章
[編輯]費奧多爾·康斯坦丁諾維奇·車爾丁采夫是1920年代居住在柏林的俄羅斯人,這一章從他搬到丹嫩貝格街七號一間寄宿房開始。他最近出版了一本詩集,又接到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電話,祝賀他的詩歌,並邀請他來參加一個聚會,閱讀在報紙上的好評。這些詩可追溯到費奧多爾的童年,他與妹妹塔尼亞在革命前的聖彼得堡和萊希諾莊園度過,這是戈杜諾夫-車爾丁采夫的鄉村莊園。費奧多爾來到聚會時,卻得知他成了愚人節玩笑的犧牲品,他的書在新聞界沒有受到任何關注。車爾尼雪夫斯基家有一個兒子,亞沙,他像費奧多爾一樣,喜愛詩歌。亞沙陷入一場悲慘的三角戀愛,自殺了。亞沙的母親希望費奧多爾在作品中寫亞沙的悲慘結局,但他拒絕了。由於亞沙的死,他的父親精神錯亂了。當費奧多爾回到他的住所時,他意識到他拿錯了鑰匙,等了一會兒,一位訪客出來,費奧多爾才回了家。費奧多爾送走了夏天。秋天,他參加了一個俄羅斯移民的文學會議,在那裡他遇到了孔切耶夫,他認為康切耶夫是一個競爭對手。讀一部新劇本讓觀眾感到厭煩。當費奧多爾即將離開時,他和孔切耶夫詳細地討論俄羅斯文學,但他們的討論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虛構的。
第二章
[編輯]費奧多爾乘坐電車去看望他的語言學生時,夢想着他的祖國俄羅斯,但他再也受不了了,回到住處。母親伊麗莎維塔·帕夫洛夫娜從巴黎來探望他時,失蹤父親的陰影還籠罩着他們,因為他的母親相信她的丈夫還活着。在她離開之前,他們參加了當地的俄羅斯文學活動,費奧多爾是最後一位背誦他的詩歌的詩人。雖然他幾乎無人注意,但受到母親訪問和對普希金研究的啟發,他尋求她對他的新項目的支持,這是一本關於他父親康斯坦丁·基里洛維奇的書。他收集材料時,偶然發現蘇紹什喬科夫對祖父基里爾·伊利希的敘述,他是一個賭徒,在返回俄羅斯之前在美國賺了一大筆錢。他開始專注於他父親作為探險家、白鰭豚師、科學作家的活動,他在1885年至1918年,到西伯利亞和中亞旅行。費奧多爾和他父親一樣去當地旅行,但他充滿了對蝴蝶的熱愛,他想象着陪父親去東方旅行。1916年,他的父親離開他最後一次旅行,此後一直失蹤。這時費奧多爾需要找到一個新的住處,事情變得複雜,
第三章
[編輯]第四章
[編輯]這一章名為《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生平》,是費奧多爾對19世紀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傳記,後者是列寧最喜歡的作家。費奧多爾嘲笑切爾尼舍夫斯基的美學和文學。
第五章
[編輯]參考
[編輯]- Stephen H. Blackwell Boundaries of Art in Nabokov's The Gift: Reading as Transcende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lavic Review, Vol. 58, No. 3 (Autumn, 1999), pp. 600–625
- Салиева Л.К. Риторика "Дара" Набокова.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я изобретения.М.:Флинта:Наука,2005.- 136 с.
(Salieva L.K. Rhetoric of Nabokov's "The Gift"). http://gazieva.ru/UserFiles/File/sbornik.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Салиева Л.К. Риторика романа Владимира Набокова "Дар". Фигура мысли. М., МГУ,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