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韋氏
外觀
京兆韋氏,是中國中古時期一個以京兆郡為郡望的韋姓士族,漢朝時期就有俗諺稱京兆韋氏和京兆杜氏為「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自南北朝以後,京兆韋氏已發展為關中郡姓首族,在唐朝,京兆韋氏又成為李武韋楊集團的一部分,家族共宰相十七人。
家族起源
[編輯]西漢初年,韋孟被任命為楚元王劉交的太傅,韋孟在楚王劉戊時期多次規諫,卻不起效果,韋孟因此辭官,舉家遷至山東鄒魯一帶。韋孟的玄孫韋賢不僅精通《禮》、《尚書》,並傳習《魯詩》,產生了韋氏《魯詩》一派,奠定了家族的經學傳統。韋賢后被徵召為博士、給事中,為漢昭帝傅,又出任光祿大夫、詹事,至大鴻臚。漢昭帝駕崩後,韋賢與霍光等共同尊立漢宣帝繼位,賜爵關內侯,任長信少府,本始三年(前71年),韋賢升任丞相,封扶陽侯,食邑七百戶。韋賢有四子,除第三子韋舜留居鄒魯守家族墳墓外,其餘諸子均遷至長安平陵,韋賢第四子韋玄成後繼承扶陽侯爵位,先後任太常、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永光二年(前42年)任丞相,徙居長安杜陵。韋玄成之侄韋賞又因任漢哀帝定陶王時期的太傅,被提拔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封關內侯,宗族中擔任二千石一級官吏的有十餘人。京兆韋氏在西漢父子丞相,四世封侯,已成為關內著名大族。
房支
[編輯]西眷房支
[編輯]東眷房支
[編輯]- 逍遙公房:北朝隱士韋敻,北魏、北周兩朝皇帝十次徵召他做官,均不聽命,因此號稱逍遙公,其後代因此號為逍遙公房[3]
- 鄖公房:隋朝尚書令韋孝寬被封為鄖國公,其後代因此號為鄖公房[4]
- 大雍州房:北周雍州刺史韋義遠因與其胞弟韋暉親相繼擔任雍州刺史,其後代因此號為大雍州房[5][6]
- 小雍州房:北周雍州刺史韋暉親因與其胞兄韋義遠相繼擔任雍州刺史,其後代因此號為小雍州房[5][6]
- 閬公房:北魏咸陽郡太守韋閬在關中大亂時,只有他的轄區平安保全,魏明元帝拓跋嗣稱希望自己的臣子都和韋閬一樣,成為一時美談,韋閬後代因此號為閬公房[7]
- 彭城公房:北魏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韋泓冑的長子韋澄死後被追贈為彭城縣開國公,韋泓冑的後代因此號為彭城公房[8][9]
- 鶥城公房:北周車騎大將軍韋元禮被封為鶥城公,其後代因此號為鶥城公房[10][11]
- 駙馬房:韋延賓六世孫韋皇后掌權時,其家族中多人迎娶公主,韋延賓的後代因此號為駙馬房[12]。據《朝野僉載》記載的故事,駙馬房是隋朝京兆韋袞家奴韋桃符的後代,韋桃符常從韋袞征戰,後被韋袞釋放,桃符殺黃牛獻給韋袞,懇請賜姓,韋袞就賜其姓韋,韋桃符的家族後被稱為「黃犢子韋」[13][14]
- 小逍遙公房:韋華隨劉裕過長江,定居襄陽郡,因而稱襄陽韋氏,韋華十世孫韋嗣立被封為逍遙公,家族因此改號小逍遙公房[15]
其他
[編輯]- 龍門公房:隋朝驃騎大將軍、晉州大總管府長史韋遵通被封為龍門縣公,其後代因此號為龍門公房[16][17]
- 南皮公房:又稱南陂公房,隋朝倉部侍郎、尚書右丞、司農卿韋瓚被封為南皮縣伯,其後代因此號為南皮公房[18]
定著房
[編輯]西眷、東眷、逍遙公房、鄖公房、南皮公房、駙馬房、龍門公房、小逍遙公房、京兆諸房韋氏合稱為韋氏定著九房[19]。
宰相
[編輯]- 韋保衡,出自平齊公房,唐懿宗宰相
- 韋弘敏,出自平齊公房,武則天宰相
- 韋方質,出自彭城公房,武則天宰相
- 韋待價,出自逍遙公房,武則天宰相
- 韋貫之,出自逍遙公房,唐憲宗宰相
- 韋處厚,出自逍遙公房,唐文宗宰相
- 韋琮,出自逍遙公房,唐宣宗宰相
- 韋巨源,出自鄖公房,武則天宰相
- 韋安石,出自鄖公房,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宰相
- 韋見素,出自南皮公房,唐玄宗宰相
- 韋溫,出自駙馬房,唐中宗、唐殤帝宰相
- 韋執誼,出自龍門公房,唐順宗、唐憲宗宰相
- 韋思謙,出自小逍遙公房,武則天宰相
- 韋承慶,出自小逍遙公房,武則天宰相
- 韋嗣立,出自小逍遙公房,武則天、唐中宗宰相
- 韋貽範,唐昭宗宰相
- 韋昭度,出自彭城公房,唐僖宗、唐昭宗宰相
- 韋說,出自鄖公房,李存勖、李嗣源宰相
家傳和譜牒
[編輯]- 《韋氏家傳》,三卷,皇甫謐撰,隋朝時為一卷[20],唐朝時為三卷[21][22]
- 《京兆韋氏譜》,二卷[23]
- 《韋氏譜》,十卷,韋鼎等撰[24][25]
- 《韋氏諸房略》,一卷,韋綯撰[26]
- 《韋氏官婚譜》,十三卷,韋虔晃撰[27]
- 《宗派圖》,一卷,韋虔晃撰[27]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韋氏出自風姓。顓頊孫大彭為夏諸侯,少康之世,封其別孫元哲於豕韋,其地滑州韋城是也。豕韋、大彭迭為商伯,周赧王時,始失國,徒居彭城,以國為氏。韋伯遐二十四世孫孟,為漢楚王傅,去位,徒居魯國鄒縣。孟四世孫賢,漢丞相、扶陽節侯,又徒京兆杜陵。生玄成,丞相。生寬。寬生育。育生浚,後漢尚書令。生豹,梓潼太守。生著,東海相。孫冑,魏詹事、安城侯。三子:潛、穆、愔。潛號「西眷」,穆號「東眷」。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潛曾孫惠度,後魏中書侍郎。生千雄,略陽太守。生鄭子,字英,代郡守、兗州刺史。生瑱,字世珍,後周侍中、平齊惠公,號平齊公房。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逍遙公房出自閬弟子真嘉,後魏侍中、馮翊扶風二郡守。二子:旭、祉。旭,南幽州刺史、文惠公。二子:敻、叔裕。敻字敬遠,後周逍遙公,號逍遙公房。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鄖公房:文惠公旭次子叔裕,字孝寬,隋尚書令、鄖襄公。六子:諶、總、壽、霽、津、靜,號鄖公房。
- ^ 5.0 5.1 《元和姓纂·卷二·167》:逍遙公從父義弟遠,周雍州刺史。弟暉業,繼為雍州。號大雍州房,小雍州房。
- ^ 6.0 6.1 《元和姓纂四校記·卷二·167·A》:【岑校】逍遙公從父義弟遠 庫本「義弟」二字乙,按下文亦有義遠可證。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東眷韋氏:穆曾孫楷,晉長樂、清河二郡守。生逵,慕容垂大長秋卿。生閬,字友觀,避地薊城,後魏太武召為咸陽太守。時關中大亂,所部獨安。明元帝嘗曰:「我欲有臣皆如閬。」當時以為美談。子孫因自別為閬公房。二子:范、道珍。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道珍字秦寶,後魏威遠將軍、扶風馮翊二郡太守。生邕,著作郎、諫議大夫。生鴻冑。二子:澄、淹。淹生雲起,封彭城公,因號彭城公房。
- ^ 《元和姓纂·卷二·189》:閬次子秦寶生邕。邕,彭城公房,生澄、淹。
- ^ 《元和姓纂·卷二·183》:鶥城公。穆八代孫鶥城公元禮,隋司農少卿;生孝恪。
- ^ 《元和姓纂四校記·卷二·183·A》:【岑校】鶥城公穆八代孫鶥城公元禮隋司農少卿 溫校謂「穆」上當補「房」字,是。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駙馬房:東眷穆四代孫自璧,自璧四代孫延賓,延賓三子:璋、福、議。至溫,諸子尚主者數人,因號駙馬房。
- ^ 《朝野僉載·卷三》:隋開皇中,京兆韋袞有奴曰桃符,每征討將行,有膽力。袞至左衛中郎,以桃符久從驅使,乃放從良。桃符家有黃牸,宰而獻之,因問袞乞姓。袞曰:「止從我姓為韋氏。」符叩頭曰:「不敢與郎君同姓。」袞曰:「汝但從之,此有深意。」故至今為「黃犢子韋」,即韋庶人其後也。不許異姓者,蓋慮年代深遠,子孫或與韋氏通婚,此其意也。
- ^ 《太平廣記·卷二七五·童僕奴婢》:隋開皇中,京兆韋袞有奴曰桃符,每征討將行,有膽力。袞至左衛中郎,以桃符久從驅使,乃放從良。符家有黃牸牛,宰而獻之,因問袞乞姓。袞曰:「止從我姓為韋氏。」符叩頭曰:「不敢與郎君同姓。」袞曰:「汝但從之,此有深意。」故至今有「黃犢子韋」,即韋庶人其後也。不許異姓者,蓋慮年深代遠,子孫或與韋氏通婚,此其意也。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小逍遙公房出自東眷穆孫鍾。鍾生華,隨宋高祖度江居襄陽,生玄,以太尉掾召,不赴。二子:祖征,光祿勳;祖歸,寧遠長史。祖歸三子:纂、闡、叡。纂,南齊司徒記室參軍 。曾孫弘援,至嗣立更號小逍遙公房。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龍門公房:安城侯冑次子愔,愔生達,達六世孫挺傑,後周撫軍將軍、平州刺史。二子:遵、通。遵,驃騎大將軍、晉州大總管府長史、龍門縣公,因號龍門公房。
- ^ 劉文 / 杜鎮. 《陕西新见唐朝墓志》.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22年2月: 306–307. ISBN 9787551825757 (中文(簡體)).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南皮公房:安城侯冑次子愔。愔七代孫景略,後周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青州刺史。生瓚,隋倉部侍郎、尚書右丞、司農卿、南皮縣伯。四子:叔諧、季武、叔謙、季貞,因號 南皮公房。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韋氏定著九房:一曰西眷,二曰東眷,三曰逍遙公房,四曰鄖公房,五曰南皮公房,六曰駙馬房,七曰龍門公房,八曰小逍遙公房,九曰京兆韋氏。宰相十四人。平齊公房有保衡、弘敏;東眷有方質;逍遙公房有貫之、處厚、待價;鄖公房有巨源;南皮公房有見素;駙馬房有溫;龍門公房有執誼;襄陽有思謙、嗣立;京兆有貽範、昭度。
- ^ 《隋書·卷三十三·志第二十八》:《韋氏家傳》一卷
- ^ 《舊唐書·卷四十六·志第二十六》:韋氏家傳三卷 皇甫謐撰。
- ^ 《新唐書·卷五十八·志第四十八》:韋氏家傳三卷
- ^ 《隋書·卷三十三·志第二十八》:京兆韋氏譜二卷
- ^ 《舊唐書 卷四十六·志第二十六》:韋氏譜十卷韋鼎等撰
- ^ 《新唐書·卷五十八·志第四十八》:韋氏譜十卷韋鼎
- ^ 《新唐書·卷五十八·志第四十八》:韋氏諸房略一卷韋綯
- ^ 27.0 27.1 姚明輝責任編輯;李明.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04: 二六五–二六六. ISBN 978-7-5325-8959-3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