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Vanished user 1929210/存档/大中华地区的左派和右派
在中国,左派和右派二词的含义与国际上的理解完全不同。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前)
[编辑]共产主义话语体系的左派、右派指的背离列宁斯大林主义的流派。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指出共产主义左派是“原则上”反对妥协,不论什么妥协都一概加以反对的派别。斯大林指出:“‘右倾’或‘左倾’的概念目前在我国是党的概念,更确切地说,是党内的概念。‘右倾分子’或‘左倾分子’就是离开真正党的路线而倾向于这一或那一方面的人。”[1]苏维埃政权初期反对列宁的政治路线的“左派共产党人”集团包括布哈林、奥辛斯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等人,对待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教条主义态度、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学说的实质,使“左派”采取了冒险主义的、托洛茨基的关于必须依靠“革命战争”来“推进”解放的、反帝的进程的论点。[2]左倾和右倾都是非无产阶级思想。[3]
1929年,彭述之同陈独秀等人结成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被开除出党。共产党的右派即修正主义者或右倾机会主义。[4]
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通过《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和《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5]
1964年,苏联指出在1960年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以后,“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越来越成为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意识形态斗争的首要课题。中共领导的左倾机会主义活动之所以特别危险。[6]
1968年刘少奇因右倾机会主义被“永远开除出党”。
1975年毛泽东发表了《打招呼的讲话要点》一文,正式将邓小平的举动定性为“这是一股右倾翻案风”。
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党内站在民主主义上代表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这些最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与思想而反对封建势力者是左派。代表地主劣绅土豪等封建势力的利益与思想的分子是右派。[7]左派的成分是工人、农民及知识阶级的急进分子;右派的成分是军人、官僚、政客、资本家。[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时代,是一个极左派政党,这在镇反、三反、五反、土地改革、反右运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可以反映。所以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前,还包括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几年内,右派有同情、相信或支持资本主义、反对暴力革命、进而反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权的意思,虽然这种意向不一定很强烈。相反,左派则是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支持彻底革命、支持输出革命,等等。由于右派一度被普遍认为是反动的、消极的,一些政治斗争失败的“极左派”,如“四人帮”,也曾经被定性为“形左实右”。
1957年,中国共产党发起“反右运动”,从此一些人有了“右派”这个政治身份。右派是指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社会主义改造、反对共产党领导、蓄谋推翻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基层单位的共产党的领导的人。[9]“右派”和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合称“黑五类”。 相反,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等红五类被认为是左派的中坚。1967年1月23日,按照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
左派 | 右派 |
---|---|
革命派 | 走资派 |
自认为代表无产阶级,即工农的利益 | 被左派认为同情、相信或支持资产阶级的利益 |
建政之前主张暴力革命,拒绝任何妥协 | 建政之前主张和国民党合作,议会斗争 |
一切归公,支持人民公社、大跃进 | 主张人民应享有部分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
政治上对政府无限忠诚、对领袖的指示无限服从、不允许任何反对和质疑 | 容许不同意见者,主张社会主义下的言论和信仰自由、民主等 |
先前全面倒向苏联,后来宣扬抗苏反美和自力更生 | 主张向欧美左派学习和借鉴 |
重点“抓革命”,时时刻刻不忘阶级斗争,宣扬“敌人无处不在” | 重点“促生产”,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比如毛泽东、“四人帮”、康生、陈伯达、吴晗 | 比如王实味、马寅初、刘少奇、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林希翎、束星北、林昭、张志新 |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
[编辑]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思维也有明显变化,但是在政治上依旧处于传统左派垄断地位,只有在面对民族主义精神有略为右倾。
现在的左派已经和左派不同,而左中带右,他们强调大政府及国家主义,而右派则主张实现宪政民主、市场经济化,保护私有制等等。可是,左右的区分也常常是具体、相对和变化的。至于政治上的右派,几乎是不存在地,而且同时被消音的还有强力主张当年保守的政策,这谢极端左派指那些反对或质疑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坚持原教旨的共产主义和毛泽东晚年思想的保守派人士,这些基本教义派则根本反对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憧憬毛泽东时代。
中国共产党内既有主张左的(如邓力群),也有主张右的(如李锐),但主持工作的通常被认为是保持稳定的平衡派。很多人认为:像主张资本家入共产党、自认为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等只是中共党内的一些认识或分歧,并非左右之主张。
2002年5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次小型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对于全世界的政治光谱做出如下解释:“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秩序,维护西方主导、亲资本的就是右;主张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经济危机,对垄断加以限制,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西方侵蚀的抵御,就至少可以称作中间偏左。”这一解释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当然亦有持不同看法的人。
不过中国的左右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而产生一定与西方不同的变化。因此会出现左反而变右的相反情况,为求简单,将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支持革新后新中国的人定义为右派,而多党民主、自由化、经济改革、复兴传统中国的人视为左派。
左派 | 右派 |
---|---|
实际是右倾的保守派,但不同于西方右派 | 实际是左倾的改革派,类似西方的自由左派与某些温和右派 |
支持私有化,但主张市场经济的计画性 | 推崇私有化,主张改革市场经济 |
支持国企私有化以反垄断、中小企业创业协助等、最终建立民族企业,强调社会主义福利政府的存在。 | 改革国企分散化来合理竞争、与大型国际公司合作、最终建立跨国中企,建立社会主义的自由政府。 |
保守派,如:李先念、陈云、王震、薄一波、邓力群、汪东兴、胡乔木,或“新左派”如崔之元、胡鞍钢等。 | 改革派,如:胡耀邦、赵紫阳、姚监复、鲍彤、吴国光、陈一谘、程晓农,而党外改革派,更深入了政治体制的部分 |
赞扬中华文化,但仅为革新后予以保留的风俗,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并以此为鉴,支持政府对文化的改革。 | 传颂中华传统文化与华裔血缘、方言、信仰等,从传统文化做一定延伸,复兴风俗与文化,否定人为的改革成果与干涉。 |
香港
[编辑]香港的左、右派意义不一定等同普遍认同的左、右派,有时甚至会与普遍的定义完全相反。自从香港主权移交后,更难以用经济取向区别左、右派。
在香港传统“左派”过去一般被形容为亲中共的社会团体,“右派”一般被形容为亲英国、美国或中华民国(亲中国国民党)的社会团体。这个定义大约可追溯至1960年代,当时香港正受文化大革命风潮的影响带动,不少支持社会主义及中国共产党的工人纷纷制造骚乱及暴动,各地制造土制炸弹,另外当时的有部分左派的大学生对这些工人表示同情,并信奉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的港英政府不满,故此他们就被称为左派。
1997年香港回归后,有些商人为了获得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利益,他们的政治立场趋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左派等于亲中共”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故此即使自由党在经济取向采取亲资本主义及经济自由主义态度,自身也标明是右派政党,仍然被部分市民称为“左派”,但多定义他们为建制派一员。现时“左派”一般用来形容民建联及工联会等传统政党,他们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支持大部分政府的政策,即使政府部分社会政策被认为损害劳工权益(如剥夺工人的集体谈判权、全民退休保障等),“左派”仍然支持有关政策,不过他们基本上在民生议题上偏向左派,也关注妇女议题。至于泛民主派,部分支持者基于反共而支持泛民,偏向自由主义。不少泛民的支持者在社会民生议题上偏向左派,如工人的集体谈判权、全民退休保障、环境保护、女权、LGBT权利等。
香港前区议员梁安琪曾在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论坛上,指责对手社民连陶君行身为泛民主派一员却自称左派,陶君行便解释国际间多数以经济取向而非政治立场定义左右派。
台湾
[编辑]目前在台湾选举中并没有强调左右之分(重心著于统独之分),而是在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
泛蓝阵营包括中国国民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政治理念上支持两岸政治融合及将来走向统一;泛绿阵营包括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建国党等,政治理念上支持台湾主体性、本土化及将来走向独立,不过除了泛蓝及泛绿两大阵营外,还有其他第三势力的政党,如时代力量、绿党、社民党和民国党等。
至于台湾的左派政党,政纲上列明支持环境保护、女权、LGBT权利、劳工权益的绿党、社民党和以劳工权益为诉求的劳动党,可以算是左派政党,不过影响力有限。目前仅绿党在桃园市和新竹县的议会各占有一席、劳动党在新竹县议会占有一席,其他左翼势力皆未在任何地方议会或立法院占有席次。若把时代力量也算为左派政党,则是左派在2016年首度立法院取得议席。不过台湾团结联盟也自称为中间偏左的政党,而民进党虽然在经济上采取自由主义,主张开放的社会经济,经济上加强与美国及日本等合作,以减少台湾经济对中国的依赖,而党内不少派系的立场本身也支持环境保护主义(如反核)、女性主义及LGBT权利等,但并未有明确的政纲定调有关立场。
早期原因为台湾从日治时代到中华民国政府解严前都长期以反共宣传教育为主,因此在经济及政治的意识形态上,国民党皆被定义为右派。但事实上,国民党并非纯右派政党。在过去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中国国民党被中国共产党宣传为中国的右派代表,不过不少国民党的政策也有左派影子,比如有条件的支持土地改革;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生主张即包括“平均地权”[10]、“节制资本”,甚至说过“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11]”;到中华民国在台湾时期,国民党基于巩固在台湾的管治需要,在台湾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的成功,令国民党解决了粮食生产不足的问题,又缓和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令国民党在台湾的管治地位得以巩固,而国民党在蒋中正、蒋经国及李登辉执政时期,虽然以反共为主轴,但经济政策上大部分由政府主导及管制,并非全然为自由市场,经济上主要吸纳美国及日本的资金,以防中国大陆实行经济渗透。国民党在2000年后主张全面对中国大陆开放,加强两岸经济互动,以此为主轴。因此并不能完全说国民党是纯右派政党,也许比较精确的描述是中间偏右。
此外,自从解严以后,民间已有不少社会运动,其中不少所走的路线大多与左翼路线类似。不少民间团体透过政党向政府施加压力,过去在1990年代,民进党作为主要的反对党,政治势力比较偏弱,因此民间团体主要籍民进党来进行社会运动。但民进党执政后,部分民间团体转而独立抗争,减少对民进党的依赖。
参考文献
[编辑]- ^ 《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第280页
- ^ 1965年1月20日《人民日报》转载苏联《共产党人》杂志第十八期(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付印)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主义”》为题,以《弗·伊·列宁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史片断》
- ^ 论党内斗争
- ^ 事情正在起变化
- ^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 ^ 1964年2月3日人民日报《看,苏共领导所谓“停止公开论战”的把戏!》
- ^ 关于国民党左派问题议决案
- ^ 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
- ^ 中共中央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
- ^ 具体措施有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等
- ^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