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还我母语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还我母语运动,又称还我客家话运动,是于1988年12月28日下午,在台湾台北市客家知识分子所发起之大规模的街头游行,其目的是希望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开放使用台湾客家语。该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为邱荣举林一雄胡鸿仁陈文和梁景峰黄安沧锺春兰戴兴明魏廷昱等人,其抗议中华民国政府的《广播电视法》中对于方言的限制,并且要求传播媒体播送客家语的节目,以推动多元、开放的语言政策。

背景

[编辑]
该游行队伍,以中华民国国父孙文为名誉总领队。该图为当时所使用之孙氏遗像

1949年以后,中华民国政府台湾推行国语运动,其对于该地的各种方言抱持著反对的态度,并且在学校禁止使用包括台湾客家语台湾原住民族诸语等本土语言,亦限制这些方言在电影电视中出现。党外运动人士则是对于政府的语言政策抱持著反对的态度。在1987年7月15日解严以后,民间出现要求复兴客家语的呼声。1987年10月25日,杂志《客家风云》创刊[1]。游行发起者为邱荣举、林一雄、胡鸿仁、陈文和、梁景峰、黄安沧、锺春兰、戴兴明、魏廷昱等《客家风云》的创办人。1988年,经由在台北市立金华国民中学任教的林一雄协助,申请到学校场地,举办第一场两百人的演讲。随后至桃园新竹苗栗,以及中部与南部等地区巡回演讲。口号为“和平、奋斗、救客家”、“修改广电法”[1]

关于由客家人所发起之还我母语运动的背景与目的,学者施正锋言简意赅的指出:“长期以来,作为少数族群的客家人,不仅是在政治场域的参与客客气气、小心翼翼,在公共领域的再现几乎也是被当作是隐形人看待。一直要到1980年代中期,随著国民党威权体制的自由化,民间的社会运动一一崛起,客家运动才打破百年孤寂式的缄默,以跨越政党的‘还我母语’运动来表达对于族群文化凋零的痛心、以及对中华民国的‘独尊国语’政策的抗议。”[2]学者若林正丈则是认为,该运动的发起背景,是“本省人中的少数族群客家人,对于本省人赋权将一面倒地造成人口多数的福佬人赋权,同时导致已在官方中国民族主义的语言一元化政策中遭受打击的自身文化,更进一步遭抬头的福佬文化埋没一事甚感危机”。有鉴于此,“使得他们发动以语言为主的文化防卫运动”。[3]他指出,游行的参与者,以同属客家人的孙文为“名誉总队长”,而他们举著嘴巴被打上“╳”记号的孙氏肖像,是“批判连‘国父孙文’的母语,都在国民党一元语言政策下被迫衰退。”[4]学者范振乾认为,如果孙氏当时仍然在世,“也一样会被执政当局严格禁制,无法在公共领域中使用自己优美的母语,也无法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听到、看到自己优美的母语节目,同样要面临听不到‘客家人的声音’的困境,同样是一只失声的画眉鸟。”[5]不过,学者黄宇和在其出版于2016年的著作中认为,于孙氏从事革命工作的时代,无论是在海内或是海外,客家人都是属于弱势族群。而处在土客之间的敌对情绪,亦是壁垒分明。黄氏认为,孙氏若是客家人,则“他最初发动革命时,要得到广府人的支持,难矣哉。”[6]

还我母语运动的诉求,主要有三:一是开放客家语的广播与电视节目;二是实行双语教育;三是建立平等语言政策,并且修改《广播电视法》第20条对方言之限制条款为保障条款。[7]学者张维安表示,在该运动的三项诉求中,即有两项诉求是同传播媒体有所关系。因此,他认为:“可见媒体的近用权是客家母语运动的主要诉求,与客家文化之兴亡有密切的关系。”[8]

游行过程

[编辑]

1988年12月28日下午,以《客家风云》杂志为主体的客家知识分子所发起之“1228还我母语运动”,即在聚集了近万名群众的台北市国立国父纪念馆广场上展开。在总领队邱荣举、总指挥傅文政、副总指挥林一雄与林丰喜等人的引领下,经过学者罗肇锦客家语中华民国国父孙文宣读〈祭国父文〉后,游行队伍,即从国父纪念馆出发,前往立法院,递交该运动的陈情书。[9][10]该游行队伍,于抵达立法院时,是由署理立法院院长刘阔才(客家人)出面迎接,而立法院教育委员会召集委员陈哲男,则是负责接受陈情书。然后,该游行队伍,转而前往行政院请愿;最后,其是于当日下午6时,在中正纪念堂的广场上解散。[11]

在游行过程中,游行者们多佩戴口罩,并且高举中华民国国父孙文的遗像。该游行队伍的文字宣传为:

如果国父孙中山还活著的话,他上电视也不能说自己的客家话[12]

参加还我母语运动的游行队伍的结构,属于松散结构。这一运动的运作动力,是结合台湾社会上的各方人士的力量,而不是由一严谨的组织,来负责其中的运作。从政党观之,该运动的参加者所归属之政党,是包含了民主进步党工党中国青年党中国国民党等政党。[13]

影响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還我母語運動」32周年 重返《客家風雲》創刊地揭牌莫忘客家心.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2. ^ 施正锋. 《臺灣族群政治與政策》. 台中市: 财团法人新新台湾文化教育基金会. 2006: 页7. ISBN 9572975048 (中文). 
  3. ^ 若林正丈作,李承机、林果显、林琪祯、岩口敬子、洪郁如、周俊宇、陈文松、陈培丰、陈桂兰、颜杏如译,薛化元审订.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4: 页403. ISBN 9789863500032 (中文). 
  4. ^ 若林正丈作,李承机、林果显、林琪祯、岩口敬子、洪郁如、周俊宇、陈文松、陈培丰、陈桂兰、颜杏如译,薛化元审订.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4: 页403–404. ISBN 9789863500032 (中文). 
  5. ^ 范振乾. 《存在才有希望——臺灣族群生態客家篇》. 台北市: 前卫出版社. 2002: 页279. ISBN 9578013434 (中文). 
  6. ^ 黄宇和. 《孫中山: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 台北市: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6: 页254–255. ISBN 9789570848281 (中文). 
  7. ^ 王保键. 《圖解客家政治與經濟》. 台北市: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3: 页28. ISBN 9789571169996 (中文). 
  8. ^ 张维安. 《思索臺灣客家研究》. 桃园市、台北市: 国立中央大学出版中心、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5: 页136–137. ISBN 9789865659103 (中文). 
  9. ^ 何来美. 《臺灣客家政治風雲錄》. 台北市: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7: 页250. ISBN 9789570848670 (中文). 
  10. ^ 林本炫、王俐容、罗烈师主编. 《認識臺灣客家》. 桃园市: 台湾客家研究学会. 2021: 页222–223. ISBN 9789868343931 (中文). 
  11. ^ 叶德圣. 《您不能不知道的臺灣客家運動》. 台北市: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3: 页67. ISBN 9789571171456 (中文). 
  12. ^ 张富忠、邱万兴编著,黄怡主编. 《綠色年代:臺灣民主運動25年【下冊】1988~2000》. 台北市: 财团法人绿色旅行文教基金会. 2005: 页47. ISBN 9574130444 (中文). 
  13. ^ 周锦宏、锺延威、王保键主编. 《鍾肇政的臺灣關懷》. 桃园市、台北市: 国立中央大学出版中心、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 页119. ISBN 9789865659394 (中文). 
  14. ^ 回首还我母语运动30年 客语传承仍须努力【客家新闻2018122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客家新闻HakkaTV News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5日
  15. ^ 纪念30年 “还我母语运动”斗士们齐聚一堂【客家新闻201812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客家新闻HakkaTV News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
  16. ^ 回首还我母语运动 陈石山至今持续推客家【客家新闻201812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客家新闻HakkaTV News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
  17. ^ 全国客家日自111年起调整为1228“还我母语运动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客家委员会官网 发布日期:2022年1月7日